|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股票我为王 |
发帖数:74822 |
回帖数:5844 |
可用积分数:14673344 |
注册日期:2008-02-24 |
最后登陆:2020-11-06 |
|
主题:农行交行未亏损的QDII
因为年初的“ 零收益门”,结构性产品一夜之间臭名昭著。
然而,一个被忽略的事实是,相对于目前类基金的QDII 产品而言,部分结构性QDII 产品,因为设置收益条件的关系,其收益相当可观。
比如,此前多家中外资银行以各种方式所挂钩的海外基金“霸菱香港中国基金”,其近一年(2007年7 月21 日-2008 年7 月21 日)收益亏损近30%,数月以前因为挂钩该基金巨亏,曾导致民生银行(600016行情,爱股,资讯)一款理财产品清盘。
与此形成强烈对照的是,以农行、交行为代表的部分银行,其结构化QDII 产品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截止今年8 月份,在QDII 呈现出满目的负收益下,农行的3 款和交行的2 款QDII 产品,净值仍在面值之上。
结构产品咸鱼翻身
根据本刊统计,截止到今年7月底,境内基金QDII 和中外资银行挂钩海外基金的QDII 理财产品大多集体遭受重创,比如,去年三季度发行的境内基金QDII,多个挣扎在单位净值0.6 元的边缘,而部分海外基金QDII 近一年的跌幅也高达20%-30%。
交行个人金融部的一位负责人曾指出,从产品设计来看,外资行海外基金QDII 采用的是直接投资股票、基金或者FOF( 基金中的基金) 方式运作,此种运作方式使产品的风险和收益与境内基金QDII类似,而银行扮演的更多是代销角色,即利用银行QDII 平台,投资者可以购买境外基金公司设计的基金,流动性较强且不设保本条款。
实际上,在“零收益门”之后,结构性产品一度销声匿迹,现有的结构性产品也多为半年前甚至更早就设立的,同期,以挂钩形式存在的直投海外基金的银行QDII 产品仍旧大行其道。
比如,在花旗的QDII 产品中,绝大部分是来自于美盛基金、贝莱德美林、施罗德等境外资产管理公司旗下的直投海外基金系列。此前,缘于商品牛市与部分新兴市场的高成长,部分产品如贝莱德美林世界矿业基金等曾一度风头无俩,但截至2008 年7 月,由于新兴市场紧缩和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包括贝莱德美林世界矿业基金在内的诸多直投海外基金的银行QDII 理财产品全线,其2008 年以来基本陷入亏损。
然而,本刊统计数据却显示,农行于去年5 月和11 月分别推出的“境外宝I 股指挂钩型”三款产品,截至 2008 年8 月15 日,净值还未出现亏损,分别为1.1994、1.0765和1.0765。
不过,这一净值与5 月底相比,还是有所下跌。 5 月底,农业银行表现最好的3 款QDII 产品净值分别为1.2756、1.1567 和1.156,下跌幅度达3.5% 和4.5%,但就当前QDII 的表现来说,已经表现出了很强的抗跌性,农业
银行QDII 当前的收益水平,仍属领头羊。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