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国移动用户流失 “押宝4G”能成功吗?
2015-09-07 09:08:40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14
回帖数:21875
可用积分数:99874275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7-22
主题:中国移动用户流失 “押宝4G”能成功吗?

特别是4G投资规模巨大,截至2015年6月30日,中国移动4G基站已经达到94万个,今年年底之前4G基站总数更将超过100万个。中国移动2013年年底率先获得4G牌照,2014年、2015年的4G投资分别达到806亿元、722亿元。

  中国移动一位内部人士认为,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也开始发力4G的背景下,中国移动要想保持在4G上的优势,必须加大在营销上的投入。

  存量经营压力

  总体用户规模难以继续扩大,意味着电信运营业人口红利的消失,如何经营存量用户就成为三大运营商共同面对的课题。

  易观国际分析师告诉记者,在移动用户迅猛增长的时代,三大运营商对既有用户的策略都是“存量保有”,现在都变成“存量经营”了。

  中国电信原董事长王晓初在2014年业绩报告中明确提出,“国内通信行业日趋饱和,市场竞争逐步进入存量竞争时代。”

  中国联通原董事长常小兵在2015年3月也提到,电信运营商的发展方式正在从增量扩张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长并存的深度调整,这就要求电信运营商更加关注量质并重、量收平衡。

  刚刚退休的中国移动原董事长奚国华在内部信中也指出,存量经营、流量经营、集客经营是中国移动向前发展的三大驱动力。

  虽然存量经营已成为共识,但在具体操作上并非如此。在2014年5月中国移动股东大会上,奚国华和中国移动总裁针对“股东认为中国移动投资过大”的质疑做出回答,一方面认为“如果不增加资本开支及营销费用推动4G业务发展的话,在未来两年虽然可以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两年后4G业务死定了”;另一方面提出适当应用投资、停止投资2G业务。

  中国移动“停止投资2G”的决定,曾经在去年掀起轩然大波,舆论纷纷质疑,2G用户怎么办?中国移动随后澄清表示,停止2G投资纯属误读,停止的仅仅是“新建网络投资”,将“继续优化2G存量,确保网络质量和客户体验”。

  中国移动内部人士认为,在中国移动的用户结构中,2G用户依然占据半壁江山,但对2G的投资减少了;同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移动也放弃了对自身3G业务的努力;因此中国移动事实上的战略就是“押宝4G”,并不是存量经营的思路。

  前述中国移动研究院专家表示,“中国移动对存量用户做得算是好的,要不然以TD-SCDMA那张烂网,用户早就跑光了。”

  该专家还认为,电信运营商面向基层员工的激励政策,都是鼓励开发新增用户的,当激励政策转向存量用户时,才能达到真正的存量经营,同时“做存量是做服务,服务是慢活”。

  易观国际行业分析师认为,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相比,由于在固网宽带业务上的劣势,中国移动的存量经营少了捆绑宽带业务增加用户粘性这一有力武器。

  4G挑战

  中国移动“押宝4G”能成功吗?

  截至2015年6月30日的数据显示,中国移动4G用户约1.89亿户,中国电信4G用户约0.29亿户。中国联通在财报中并未公布4G用户数据,但根据工信部《2015年6月通信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截至2015年6月底全国4G用户为2.25亿户,也就是说,中国联通4G用户约700万户。

  这里面有牌照的因素。工信部在2013年12月4日发放TD-LTE牌照、2015年2月27日向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FDD牌照,这等于是让中国移动在4G上抢跑15个月。

  三大电信运营商2015年8月24日刚刚完成集体“换帅”:奚国华退休,工信部原副部长尚冰成为中国移动新任董事长;王晓初和常小兵“换岗”。该消息宣布以后,就有业内人士表示,“王晓初是少有的经营帅才,他去中国联通,中国移动要做好在3~5年内经受中国联通轮番攻击的准备。”

  中国联通最新表态显示,该公司正在全力推进4G建设,预计到2015年年底,基站规模将超过120万个。但根据年初的计划,中国联通今年的目标是让移动基站规模达到92万个,加快现有3G网络升级为4G网络。另外,进入2015年9月,中国联通加大了4G的市场推广力度。

  中国电信方面的计划是,2015年建设超过46万个4G基站,使其在全国的4G覆盖率达到95%,在用户方面也提出年内新增1亿户4G用户的目标。中国电信也在加大4G推广力度。进入2015年8月,该公司宣布在上海等17个国内城市开通“天翼4G+”业务,提振自身4G业务表现。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