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分析师 |
昵称:600900 |
发帖数:384 |
回帖数:442 |
可用积分数:93553 |
注册日期:2008-04-19 |
最后登陆:2012-06-30 |
|
主题:“后三峡时期”面临问题的探讨
“后三峡时期”面临问题的探讨 □ 新华社记者 梁晓云 2008-09-28 00:00 后三峡时期,防洪、发电、航运效益将全面发挥 目前,三峡工程各主要建筑物已基本完工,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的《2008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公报》表明三峡工程综合效益日益显现。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三峡工程将进一步发挥防洪、发电、航运及生态效益。 继2006年10月三峡工程蓄水至156米后,长江中下游的防洪标准提高到了百年一遇,三峡工程在2007年汛期首次发挥防洪效益。目前三峡大坝已经基本具备了全线挡水至175米的条件,有效防洪库容可达221.5亿立方米。遇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可防止毁灭性灾害,并减轻洪灾损失和对武汉市的威胁,为洞庭湖区的治理创造条件。专家估计,三峡工程每年防洪的直接经济效益将达到22亿元至25亿元。 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是其他任何工程无法替代的,但未来要解决长江防洪问题还需要靠一个综合的、完善的防洪体系。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说,在长江上游的支流上修建小工程无法替代三峡工程,只有修建三峡工程才能从根本上控制长江中游的洪水。三峡工程建成后,加上金沙江的合理开发,加强长江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同时再加上完善的堤防系统,就可以形成一个完善的长江防洪体系。三峡工程可以有效补救长江在自然发育中已经失衡的生态平衡,是一项伟大而重要的生态工程。 长江委主任蔡其华早在2005年曾表示,相对于长江中下游河道泄洪能力与洪水峰高量大的突出矛盾而言,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仍显不足,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问题,要靠包括三峡工程在内的长江综合防洪体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长江防洪要突出三大重点:一是坚持人水和谐相处的理念,给洪水以出路。二是继续推进防洪工程建设。三是积极探索洪水风险管理。 到目前为止,三峡工程已经投产24台机组,累计发电2300多亿千瓦时。2006年至2010年,三峡电站原计划发电3144亿千瓦时,由于提前蓄水和装机进度提前,实际将超发电量478亿千瓦时。为此中国三峡总公司专门改造了三峡坝区电网,做好了随时为坝区周边直供电的准备。然而电力体制改革进展缓慢,却阻碍了三峡发电效益进一步发挥,宜昌守着三峡争上火电项目,不但加剧环境压力而且增加铁路运输压力。 据悉,三峡电力全部通过国家电网外送,宜昌用电再由湖北电网输送回来。每年约100亿千瓦时三峡电走了“回头路”。有关资料显示,使用“回头电”每年线损率高达7.6%。宜昌落地民用电价每千瓦时0.57元,与沿海地区一样高,而上网电价才0.23元。据调查,我国大中型水电工程投产后,普遍存在着电力全部外送当地无法分享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工程坝区内外收入差距的拉大,以及坝区、库区移民就业难度加大。 宜昌市委书记郭有明认为,以一部分电量直供当地,将极大地推动宜昌新型工业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部分电力就地转化,有利于减少供电环节,降低配电损耗和供电成本,提高发电、供电、用电各个环节的综合效益,最经济科学。 国务院制定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在条件具备的地区,加快开展直购电试点工作。2003年8月,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经过调研论证,认为“宜昌是最具备开展直购电试点的地区之一”。 专家指出,以直供电为主要内容的电力体制改革,就是要打破目前的电力领域的供电垄断格局,让市场在配置电力资源中发挥基础作用。由于这项改革本身,就是对既有利益格局和思维方式的突破。 2004年三峡工程成功蓄水后,提高了长江航道通航能力并降低了航运成本,通航效益得以进一步发挥,开创了中国大型水利枢纽通航管理的全新有效模式。统计显示,仅三峡坝区断面年通过货运量由1998年的1800万吨提高到2007年的6500多万吨。2007年三峡库区注册船舶近8500艘,比上年有所减少,船型继续向标准化、大型化方向发展,船型结构的变化,进一步减少了运力成本,提高了运输效率。2008年交通部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将确保三峡过坝通航货运量达到1亿载重吨。国际油价持续大幅攀升,能源问题已成重中之重。低能耗、低污染、低成本的长江水运作用在后三峡时代将进一步凸显。作为内陆的大西南地区,长江水运无疑是一条黄金水道。 随着三峡库区蓄水到175米高程,大坝所特有的泥沙淤积、库尾与坝下航道变迁、库区防污与滑坡碍航预控、长江干流与支流行船安全等问题直接影响长江航运。 专家表示,三峡工程在实现175米蓄水并正式进入永久通航期后,工程运行及航运管理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交通部门高度重视并支持,以确保三峡工程综合效益的最大发挥。 生态、地质应成为“后三峡”时期的治理重点 三峡工程挡水建筑物已按要求于2008年5月全部完成。按照设计,三峡工程最终运行水位是175米。伴随着水位的升高,大坝安全、水库生态环境和水质安全将面临更多的新问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李克强在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十六次全体会议上表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是三峡工程和库区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水污染防治,下大力气解决影响水质突出问题;建设水库周边生态保护带,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淤积;推进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完善环境监测体系,把三峡库区建成长江流域生态屏障。 2007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研究三峡工程时即提出,首要的问题是生态环境问题。所谓生态环境问题,包括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长江干支流的水污染、珍稀动植物的保护等。其中,地质灾害问题尤为引人关注。 目前,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防治,一是工程治理,二是搬迁或监测的非工程方式。专家表示,在有一定保障措施前提下,通过这两种方式,有能力和技术将地质灾害危害控制到最低程度。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