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stock2008 |
发帖数:26742 |
回帖数:4299 |
可用积分数:25784618 |
注册日期:2008-04-13 |
最后登陆:2020-05-10 |
|
主题:石化双雄踏空两宗罪
一个严重依赖上游,波动频繁的国家战略行业,竟然不做期货对冲,这简直是匪夷所思
油价降了,但中国石油(601857)巨头却似乎高兴不起来,原因深埋在几年前。
10月6日,纽约商品交易所11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6.07美元,收于每桶87.81美元,创8个月来新低。中国炼油行业本月终有望扭亏为盈。
但中石化却传出大幅减产消息,关于石化双雄屡次战略部署失误的效果浮出水面。
原油暴涨猛增库存
路透社在9月19日的报道,亚洲最大炼油商中国石化(600028)一位高层人士表示,“为减少库存量,自9月份开始,公司原油月进口量将较原计划削减8-10%,减少约100万吨,同时减少原油加工量以消化成品油库存。”
与此相反,在七月份的时候,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增加库存以免影响奥运会的顺利召开,两大石油巨头在今年夏季进口了创纪录数量的原油、柴油,还首次成为汽油净进口国。
当时的美国原油期货正在创出每桶逾147美元的纪录新高,而目前已经回落至100美元下方。
这的确是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低买高卖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但我国两大石油企业偏偏在国际油价最高的时候购买了最大量的原油作为库存,而在价格回落到低位的时候,却有大项目快要投产。
据行业统计数据,中国的原油进口量随着油价攀升也在节节上升,从2004年进口量约为1.2亿吨,2007年增加至1.5亿吨。对饱受油价之痛的中国来说,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
由于中国政府不公布成品油库存,因此记者无法进一步获取确切的数据。但不少分析师都表示怀疑,这两家石油公司在此前原油价格暴涨之际一直在增加库存供应,而罔顾经济增长放缓蚕食需求,而在油价见顶回落的时候,两大石油公司却纷纷宣布减少进口,这种做法显示出两个巨头在价格预测方面的薄弱。
从历年财务报表存货一项看,中石化原材料价值从06、07年的707.56亿元一直上升到2008年上半年的1100.07亿元,涨幅达55.47% 。由此而见,在高价购入的巨大库存将会在今后油价回落的一段时间对利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中石油情况也类似。原油及其它原材料价值在2006、2007年底分别为241.43亿元、303.08亿元,而08年半年报则显示此数据上升到402.76亿元。
过于保守的财务战略?
一直以财务稳健而著称的中石油,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就一直非常充沛,2004、2005、2006三年分别为1455.1亿、2095.5亿元、2054.4亿,2007年更是达到2108.19亿元。资产负债率从2004年的32.4%下降到2006年的29.9%。正因此而当选了“2006年亚洲最赚钱公司”。
而一位曾在中石油进行审计工作的人士说,中石油在2004年就已经出现融资能力剩余,2005年这种现象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更加严重。她表示,这意味着,中石油明显地采用了过于保守的财务战略,使得近年企业的筹集资金一直处于闲置的状态。这种做法对企业的现金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并且从长远来看,会造成发展能力不足和抗风险能力不足,对石油这样战略性又不能自给的行业尤甚。
这种担忧放在今天似乎就得到了印证,油价在2007年以来的暴涨让两大石油巨头手足无措。
从2007年年报发现,中石油的资本性支出突然增长了22.1%,从2006年的1487.46亿元增加到1815.83亿元,主要是由于在2007年加大了对油气勘探开发的投入以及炼化重大项目的投资,预备产能的扩张。相比2007年,在2004年油价尚处在低位的时候,公司的投资支出净额仅为985.33亿元,仅为2007年的一半左右!
在查看历年的年报和大事后,记者发现,在2004年中石油的精力主要集中在与国外进行合作,例如与埃及石油部签署合作协议,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石油天然气领域互惠合作协议,开工建设中哈原油管道等,都不是生产性的投资活动。
2005、2006年较大的资本性支出则是对旗下公司——锦州石化,辽河油田以及吉林化工等的全面要约收购,共出资61.5亿元。那为什么不在油价较低的时候,在现金流非常充沛的时候就未雨绸缪,提前进行布局呢?
这种情况在中石化也有所类似,中石化2006、2007年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005.72亿元,1147.72亿元,但该项数字在2005年仅为756.84亿元,仅为07年的三分之二。公司在2004、2005年并没有大型的扩张产能,而在2006年才开工建设镇海、天津、武汉的乙烯项目,每项投资200多亿元,将在2009年后建成投产。但届时可能面临的就是油价和需求量的双重下降。中石油在2008也尚存许多重大在建项目,包括了长庆、大庆、冀东的原油产能建设项目,总投资金额超过142亿元。
然而,近期一些可能影响中国石油需求的信号似乎已经出现。小汽车销量放缓,销量增长幅度两年来已经下降至个位数。一些接近成品油销售市场的人士称,在中国政府出人意料地调高汽柴油价格近18%后的两个月里,需求放缓的情况已经出现,这对将来有数个重大项目投产的石油巨头不是一件好事。
“从来没有对冲交易”
而现金流科目丰盈隐含的另一重大失误是,国内多名石油分析师透露,中石油和中石化从来没有在国际原油市场上做对冲交易,理由是他们认为对冲交易有可能带来巨额的亏损。这种说法似乎是深受了若干年前巴林银行由于对冲交易导致一夜间倒闭所影响。
与中石油中石化“零”交易相反,记者发现,对于国外的石油大企业,如壳牌,BP石油,他们有自己的交易部门,专门负责在这个国际原油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和各种投机活动,甚至在面向毕业生招聘的时候,交易部也是他们的重点招聘和培训部门。由此可见,国外石油企业对期货交易的重视。
对一个严重依赖上游价格,且波动频繁的国家战略性行业来说,竟然不做期货对冲,这简直是匪夷所思。
银河证券分析师表示,当油价回落时到90-100美元/桶的水平时,是中石油的最佳赢利水平。由于有油价回落,特别收益金就会减少,从而带来利润的增长。但如果油价回落太大,就会影响其下游其它产品的价格。可以说,两大石油公司的赢利主要还是看外在的原油价格。
原油价格过高或过低都不是一个有利因素,两大石油公司的未来增长实在是无法保证。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