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JD |
发帖数:2153 |
回帖数:7696 |
可用积分数:1126364 |
注册日期:2008-09-04 |
最后登陆:2020-06-02 |
|
水库运行调度优化细节探讨(一)
2008年起,三峡水库进入175米实验性蓄水,根据新华网报道,2008年的最终蓄水位目标是160米.根据三总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末即2010年底前实现175米蓄水目标. 从工程建设角度看,最后一台机组投产发电, 就意味着工程完建竣工.而蓄水175米则属于水库转入正常生产后的调度问题.本月底前,三峡最后一台机组将正式投产发电,同时水库进入蓄水160米的正常运行阶段. 三峡水库的正常调度,应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改善防洪,发电和航运,在实验性蓄水阶段,如何优化水库运行调度呢?
一季度和二季度上游来水的均衡调度
三峡坝址前一季度的流量,以2008年的流量统计,在4000----6700立米/秒之间,二季度的流量在6700----15000立米/秒之间.二季度进入5月后,坝址流量大增,最低流量也在10000立米/秒之上,流量大增的主要原因是上游水库放水,腾出调节库容应对汛期洪水.长江上游的全部水库,目前总的调节库容估计大约有150--200亿立方米. 具体的设想是,将上游一季度的调节库容下泄的时间从二季度提前到一季度均衡下泄.平滑1----2季度整个上游来水量.这样做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A 利用梯级水库的高水头增加发电出力,按上游150亿立米总的调节库容计算,在整个一季度的90天内,可均衡增加三峡坝址流量约2000立米/秒,使一季度全程流量在原基础流量之上增加到6000----8700立米/秒,三峡以及上游梯级水电站可大幅度增发发电出力,以三峡为例,在160米蓄水水位情况下,150亿立米上游调节库容水量一季度大约可增加36亿千瓦时的发电量(不包括原基础流量蓄水在156米的发电出力以及基础流量从156米提升到160米的增发电量).各梯级电站因此增发的电量有利于缓解每年一季度国内煤炭供应紧张和煤炭价格上涨的局面,对一季度国内PPI指数平稳有利. B 极大地改善一季度长江中上游的航运 在往年的枯水期,长江上游的航运无法做到全程通畅,尤其在最枯期的1----2月份,上游自然来水平均不足5000立米/秒,不足以应对长江宜昌段以下河道最低流量5800立米/秒的航运最低要求,通过1----2季度的来水均衡调度,流量增加到6000--8700立米/秒,使大型船舶的航运严重受阻的河道完全满足通航要求,将极大地缓解春运高峰和上下游货物流通. C 有利于实验性蓄水周期的延长,提高实验性蓄水的安全性 在一季度,全程通航要求的5800立米/得到满足后,富裕的水量可以用来继续平稳地进行实验性蓄水,有利于检验三峡水库库区地质和生态变化,采集后续蓄水需要的基础数据. 由于一季度上游梯级水库调节库容提前放空,各水库汛前水位下降至防汛水位的压力大减,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在上游梯级水库拦截不稳定来水增量的帮助下(也有利于上游梯级电站二季度发电出力增加),二季度三峡水库的来水量将大大平稳,将极大缓解和改善往年流量情况下(上游来水急剧增加),对实验性蓄水降水过程中地质结构调整的负面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