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大牛股 |
发帖数:112629 |
回帖数:21876 |
可用积分数:99884080 |
注册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陆:2025-07-30 |
|
主题:中国联通要先战胜自己
随着10月15日10时中国联合网络通信公司正式揭牌,网通当日从香港和纽约的证券市场退市,历时140多个日日夜夜的联通网通合并在资本层面正式告一段落。
对此,新联通筹备组组长常小兵感慨良多:“中国网通和中国联通红筹公司的成功合并,标志着我国电信重组改革在资本市场层面的工作全部结束,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资产交易项目和企业并购项目顺利完成。”
随着行业重组完成,新联通有望扭转过去在同行竞争中的劣势。
首先,新联通的规模已今非昔比。据悉,新联通核定部门为34个,整个公司员工达到50万人,成为电信业人数最多的运营企业。
此外,在营业厅数量上,新联通也将从合并网通中获利。数据显示,10月以来,网通的营业厅已经逐步并入联通,新联通的自有营业厅数量因此增至1.8万个左右,缓解了此前联通将北方县以下营业厅全部划转给中国电信之后带来的日常营业压力。
除了人力和物力充沛,通过把C网出售给中国电信,新联通的财力也大不同以往。在获得电信1100亿元C网付款的同时,有消息称联通还将以网间结算补贴名义获得出资人500亿元人民币的拨款。
在拥有了精兵强将和充沛的物质基础后,常小兵对联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表示,新公司将加快整合固网和移动业务,大力推进全业务运营,以期把新联通打造成“宽带通信和信息服务提供商”。
多位业内知名专家在接受《通信产业报》记者采访时均表示,两家公司的品牌整合以及人事安排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将成为考验管理层智慧的难题。
除了解决内部整合问题,新联通未来还将面对更加复杂的外部竞争环境。有分析指出,中国联通在南方将会遭遇比前几年更为严峻的局面,一方面中国移动从高端市场进行压制,另一方面中国电信携CDMA大举进入,同时攻击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地盘。
此外,新联通整合还必须处理好一些细节问题。合并后,原网通的员工心情很复杂。怎样协调好两公司员工之间的关系,怎样融合两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似乎看起来不是大事,却也不容忽视。
除了员工关系,专家也提醒,新联通要注意压缩整合成本。曾剑秋就透露,在前次电信重组和品牌转换过程中,各电信运营商因为更换LOGO、标示牌等各方面的变动,其损耗超过了百亿元。“仅仅因为改变名称就耗资超过百亿,这个浪费应引起我们很好的重视。”
实际上,常小兵也承认,从中国网通、中国联通合并后的新公司看,企业的用户、收入、利润等规模还相对较小,两家公司间的整合也需要一定时间,这都是无法回避的挑战。
3G:比想象中艰难
尽管已经挂牌的新联通并未就WCDMA的发展给出明确的表态,但多个渠道传来的消息均表明,其WCDMA招标已经开始,一期计划采购6万到7万个WCDMA无线基站,规模覆盖200多个城市。据知情人士透露,新联通将通过新采购的设备实现2G、3G一体化。即新增GSM设备能够通过升级成为WCDMA。
“联通原本计划年底正式启动WCDMA招标,但最终决定把这一计划提前。招标的城市规模也大为扩张。”不过,据该消息人士透露,目前联通并没有获得3G牌照,大规模启动WCDMA招标有“名不正言不顺”之嫌,联通甚至也考虑用其他名目进行招标。但考虑到只是建网而非正式放号商用,最终敲定以WCDMA之名大规模启动招标。
据悉联通首次WCDMA招标范围多达200多城市,规模接近7万基站,招标金额逾300亿元。相形之下,中国移动在全国8个城市的TD基站约有1.5万个,二期28个城市的招标规模为2.3万个基站。按照目前的规模计算,中国联通的WCDMA基站规模将达到中国移动的2倍。
早在8月中旬,网通和联通总公司向各自的南方公司下发文件,双方成立了若干联合小组,包括WCDMA小组、业务组、后台支撑组、产品组等。联通总部8月下文至各省公司的文件中也要求,今年下半年新采购的GSM网设备要实现2G、3G一体化,厂商下一批给联通提供的设备应当可以直接升级到WCDMA。
毋庸置疑,WCDMA在设备、终端、用户以及业务上来看,与其他3G标准相比,产业链最为成熟。根据全球移动设备供应商协会(GSA)的统计,截至2008年5月29日,全球共有220个商用的WCDMA网络,占全球3G终端用户70%的市场份额。
“解决WCDMA与2G的互操作很重要。”中国联通研究设计院副总工马红兵此前在接受《通信产业报》采访时表示。目前,联通现网HLR、MSC、SGSN等核心网硬件设备大多已具备2G/3G互操作能力,核心网现有容量基本满足3G发展初期的需求,如果与2G共核心网建设,WCDMA的大部分设备仅需软件升级或软件License开通;而由于GSM和WCDMA在无线接入侧采用的技术标准不同,WCDMA的无线接入部分必须重新部署才能支持3G业务。
在考虑省级网络部署时,马红兵表示,京津沪等一级城市的城市边缘较大,一期建设需覆盖完好,否则当用户在省市网络边缘高速移动时,流媒体业务可能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导致用户感知度下降。而二、三级城市的边缘可能是山地、农村等,前期覆盖不会考虑WCDMA升级。
尽管WCDMA已经拥有诸多海外经验,但是上海邮电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平本祥指出:“国内WCDMA建设在业务开发和平台建设方面与国外的需求和政策不同,因此会有不同要求,此外多厂家联网的互通问题也很复杂。”
事实上,国外的运营经验表明,拥有GSM的3G运营商基本都是依托2G网络逐步发展3G。
“新联通应该加快移动网络和承载网络IP化进程;增加GPRS的覆盖和资源,开通培育用户数据使用习惯的多种计费方式;扩展频率资源,重点城市进行GSM1800的建设”,一位WCDMA设备领军厂商技术负责人给出这样的建议。
专家观点:WCDMA+HSDPA将是必然选择
马红兵表示,WCDMA不仅可以引入诸多创新的业务,其建网的技术也存在很多创新。WCDMA射频拉远与基带单元的分离使WCDMA组网更加灵活,工程造价更低,模块化、标准化、多样化基站大量出现,设备集成度大幅提高;另外,IP混合基站传输、软件无线电等新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对于新联通来说,选择WCDMA+HSDPA将是必然选择,而HSUPA是否建设取决于成本、终端等方面进展。
融合:时不我待
宽带用户数没有中国电信多,移动用户数没有中国移动多,员工总数却是三家运营商中最多的,业务和人事方面的完全融合至少需要一年,而此时,中国电信已经开始发展移动业务、中国移动的TD建设也已驶入快车道。新联通能否在未来的竞争中胜出成为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疑问。
机构框架已定
有关人士透露,新联通目前内部确定的部门总数为34个。其中市场部、建设部、运维部、计费部等生产性部门将分别组建移动和固定两个部门。来自中国网通的风险部、董事办将考虑保留。人力部、综合部、财务部、审计部、党群工会、监察室等将考虑合二为一。省、地方市公司在进行机构设置时也将参考这样的部门建制。
记者从地市公司层面获悉,10月之后,网通的营业厅将逐步并入联通,统一打上联通的标识,届时,新联通的自有营业厅数量将达18000个。按照常小兵的预测,两家公司整合的全部工作将于合并生效后一年内完成。
人事融合尚待加强
合并后的新联通将拥有50万人之众,成为三家运营商中员工数最多的公司。其中15万人来自中国联通,35万人来自中国网通。目前可以明确的只是新联通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将由常小兵担任。对于新联通的人事安排,常小兵表示,具体名单要等到新联通正式成立后方能公布,但管理层肯定在两家公司现有管理团队中产生。
据内部人士透露,各省级分公司的“一哥”人选在不久前于北京召开的“中国网通、中国联通奥运工作表彰大会”上已经初步确定,只是没有对外公布。
至于地市公司的高管人选,按照内部人士透露的遴选原则,未来新联通省级分公司以下地市公司的总经理人选将按照4∶6的比例从网通与联通现有的总经理中甄选。
网络融合立足宽带
可靠的、高质量的网络是新联通参与全业务竞争的基础。在移动网络方面,一直以来,广大客户心目中始终有“联通的GSM网络信号弱、通话质量差”的思维定势。电信重组为新联通重新树立网络品牌提供了良好机会。新联通应该抓住机会,加快GSM网络建设步伐,弥补GSM网络之前在覆盖上的劣势,改善城区、交通干线、旅游景点等重要场所的网络覆盖,加强在县、乡中心区域的广度覆盖。同时加强网络优化工作,提升网络质量,改善网络服务水平,建成优质的GSM和GPRS网络。
在固定宽带网络方面,由于固定网络具有的天然优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线宽带始终无法完全替代有线宽带,宽带业务将是全业务竞争的关键。因此,新联通还应注重固定宽带网络能力建设,在北方继续推进光进铜退宽带网络建设的同时,注重南方21省的固定宽带网络覆盖,以便为南方地区的全业务运营提供良好的网络保障。
对此,易观国际电信行业分析师表示,网络融合对于新联通来说应该是一个分阶段的渐进的过程。
专家观点:用最少的钱获取最大效益
相对于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而言,新联通当前的“短”主要在于两个实力相当的企业合并,面临较大的整合困难,尤其是企业文化的融合,甚至可能影响新公司的业务发展进程。不可否认的是,新联通有优势存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新联通和新电信两家将在共用站址的基础上,在人员和技术以及移动业务方面,形成自然的合作伙伴关系。目前看,新联通最好采用“花最少的钱去获得最大的效益”的运作方式。
品牌:取舍之间
旧有品牌取舍可以说是新联通最为棘手的问题。
在新联通成立大会上,新联通筹备组组长常小兵提到,纵观全球电信业的发展,全业务经营已成为继移动、宽带大发展之后的新的浪潮,并表示要力争成为“国际领先的宽带通信和信息服务提供商”。分析人士认为,这也是新联通品牌建设的指导原则,即充分利用原中国网通和中国联通的综合优势,加强创新,加快融合业务品牌发展,同时也并不放弃原网通在宽带建设方面的品牌效应。
打好融合牌
毫无疑问,新联通的成立,必将带来一系列的融合业务品牌。未来FMC将成为趋势,固移的融合、信息化服务肯定将以移动业务作为升级切入点,虽然原中国网通在信息化领域涉足较深,但融合信息化服务必然以全方位业务吸引用户,因此新的融合业务品牌必须以新联通的品牌形象为依据。
融合业务品牌构建首先要做的,就是两家公司市场方面的融合。
记者拨打部分原网通公司员工电话发现,这些号码均已变为联通合并前力推的G网号码。随着正式合并,联通和网通在各营业厅业也开始大面积互售产品,拉开协同营销的“架势”。
另一方面,走访联通、网通的直属营业厅可以发现,两方营业厅现在“红绿夹杂”:分别以红色、绿色为主色调的联通、网通营业厅都有对方标志的产品出售,用户在两方营业厅均可购买万众卡、新势力卡等移动产品,办理固话或宽带的安装、缴费等业务。这意味着网通、联通的市场渠道已开始相互渗透。
过渡期的品牌战略
然而,只有市场融合是不够的,一个品牌综合素质的建设,包括资费、数据业务与专属服务。新联通想要在品牌建设上获得成功,必须从长远出发,详细研究品牌组合方式,制定长期品牌组合战略规划。
未来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的融合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在新联通这个品牌全面深入到用户的认知之中后,原有两家公司的众多品牌需要慢慢退出市场。赛迪顾问副总裁吕国英告诉《通信产业报》记者,新联通想要在未来的品牌建设中创造出1+1>2的几何级增长的效果,就必须设计考虑品牌组合战略,将中国联通作为主打品牌,网通作为过渡品牌辅助进行品牌建设,不能过于急迫。在品牌的融合过程中,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的品牌核心要素应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不变,逐渐了解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两个品牌之间的吻合程度和整合相容性,根据各自品牌的特点和品类的消费市场特征制定相应的品牌战略规划。
从短期看,先期集中力量推广少数品牌,有利于企业资源的效益最大化。面对强大的中国移动品牌,以及新进入竞争者中国电信,在目前中国联通仍处于明显劣势的情况下,尤其应该如此。
据了解,本次通信展上,重点展示的品牌为手机电视、掌上股市、神眼——视频监控、奥运城市通、农村远程信息化教育等品牌,相信将是近期的主打品牌。
奥运的品牌遗产
作为奥运的合作伙伴,新联通也必须发挥原网通借奥运形成的品牌效应。
据原网通高级副总裁赵继东介绍,为全面完成奥运会通信保障任务,中国网通在奥运专网建设、骨干网网络优化、线路整治、仪器仪表、备品备件等方面共投入资金近40亿元。中国网通建设了光纤、传输、互联网、电话等四个奥运专用网络,在奥林匹克中心区还建设了四个网络的核心节点——奥运通信专用局。这些已经借奥运会形成了良好的影响。
以新联通形象出现在展会上演示的“奥运城市通”,也许将是奥运会为新联通留下的重要品牌遗产。其利用具有精确定位功能的简便可视终端,使使用者在第一时间获取正在参观旅游的景点或城市景观的详细资料,可以帮助用户在城市中进行旅游、交通、商业等活动,也许将成为新联通今后重要的主打品牌之一。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