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国低成本时代已结束
2008-03-15 09:41:51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288
回帖数:21840
可用积分数:99600020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4-11-14
主题:中国低成本时代已结束

  美国Booz Allen Hamilton咨询公司和美国商会驻上海办事处最近公布一项研究报告称,中国的“低成本制造业时代”已经结束,《华夏时报》摘译如下。
  中国低成本时代已结束,但八成以上受访公司表示仍愿意留在中国。

  中国低成本优势日趋下降:一半以上(54%)的企业认为相比低成本国家,中国正在失去竞争力。70%受调查的公司认为人民币升值是造成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而52%的公司则认为薪酬上涨是主要原因。白领和蓝领的工资分别提高9.1%和7.6%。价格上涨以及中国在基础设施、环境与贸易、技术转移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方面滞后于国际标准;留住员工也被认为是主要原因之一,33%的公司认为其是造成竞争力滑坡的原因。

  同时成本在上涨,且中国在经营管理多个环节都落后于全球标准,主要包括在物流基础设施、贸易环境、获取技术的渠道、管理能力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外企开始着眼印度和越南:17%(五分之一)的企业表示,他们已经计划将至少一部分基于中国的业务转移到其他国家。有88%的企业说它们虽然刚开始时选择了中国作为低成本的劳动力市场,但后来发现越南和印度的劳动力成本和税收似乎更低并更具竞争性。其中,有63%的企业认为越南是对中国挑战最大的一个国家,另有37%的企业认为印度是除中国外的第一选择。

  当被调查者为中国的低成本优势打分时,总分为5分,中国仅仅得到3.7分,这显示,中国代表的低成本优势的时代已经开始过去。但无论怎样,其他国家在市场潜力和基础设施方面还是与中国存在距离的。

  尽管中国的运营成本在上升,但83%的企业表示愿意留在中国,其中78%的企业仍然寄希望于中国国内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扩大,39%的企业表示不愿意重新建立一个新的供应链。

  “中国惊人的增长以及市场改革故事,动态的又极具挑战性的商业环境,将继续给制造企业增加压力。”中国美国商会上海分支机构的主席Brenda Foster说,“它们将不断致力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并且对中国的策略和投资计划投入更多的资源。”

  将中国作为该国在全球供应链中一环的公司远比那些在华急功近利的公司要成功得多。

  具体地说,那些在战略上既将中国视为新兴市场又将其视为廉价劳力和资源市场并将两者整合的公司要比那些单一寻求两者之一的公司谋取更大的利润。其中以寻求资源和销售战略为目标的公司报告显示,上述公司平均利润率要比仅寻求其一为目标的公司高2/3(前者为29.6%,后者为17.8%)。

  年度研究报告“2007-2008年制造业竞争力”表明,人民币升值及劳动力价格上涨给制造业利润增加了压力,使得这些公司经营策略遭遇失败,并且将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及劳动力和产品资源的杠杆将使得利润越来越小。

  全球供应链整合专家的经验表明,应将中国作为该外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一环。美国Booz Allen Hamilton咨询公司副总裁Ronald Haddock表示:“近几十年来,外国在华跨国企业的制造业理念亟待调整,中国货币结构的变化和成本的上涨使跨国公司不得不重新思考其操作方式和如何感知中国在其全球战略中的作用。同时,中国日渐成为产品和商业模式革新的主要因素。我们见证了全球化的作用以及中国在其中的角色已经改变。”

  一半以上接受调查的在华涉及制造业产品的外商独资或投资企业认为,中国对比其他低成本国家在制造业方面的竞争力逐渐丧失。有接近1/5的受调查的外国在华制造业企业重新寻求中国以外的制造市场或将中国的制造市场向其他国家扩张,越南和印度是最好的备选国家。

  跨国公司近十几年在中国采取的经营战略思路应该转变——有四分之三的外国在华企业目前缺乏基本的最佳策略。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已经在中国倾注了数十亿的美元、日元以及欧元,只为了追求两个最基本的目标:一、创造一个低成本的生产基地,以便生产产品出口到其它的市场;二、建立一个销售和分销网络,以追求中国拥有13亿人口的潜力无限的市场,有时是直接销售它们在中国生产的产品,有时也销售它们进口到中国的产品。在这些外国企业的总部中,在太多的企业战略家的观念中,还是把中国与其他新兴市场同样看待。

  但中国美国商会上海分支机构以及Booz Allen Hamilton咨询公司的研究结果显示,这种旧的采购和销售模式正处于越来越大的压力之下。

  “2007-2008年中国制造商竞争力”的调查,是始于2007年并将持续每年一次的研究,在中国美国商会上海分支机构下设的66个制造业会员参与了这项研究。研究发现,由于考虑到中国13亿人口的优势,大部分制造商都期盼着一个低成本的劳动力市场,并且据此希望建立一个出口型制造企业,并且建立一个快速增长的分销渠道。但实际上,这些参与调查的企业,总体上说没有享受到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更低的劳动力成本。研究数据显示,有四分之三的外国企业在中国缺乏最佳的基本的运行策略,认为在中国的运营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尤其是未能将出口与拓展中国国内市场有效地结合。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