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部崛起东西部回落?
2008-03-15 14:49:25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随便股民
发帖数:12601
回帖数:3291
可用积分数:1275192
注册日期:2008-02-24
最后登陆:2024-11-14
主题:中部崛起东西部回落?

 四大板块格局趋于一体化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在近年来经济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关心我们国家地区发展问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再强调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大概从2000年到现在我们区域经济发展出现的一些重大的变化。突出的表现在第一点:各个地区经济都呈现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格局,包括不发达地区、发达地区,包括沿海地区,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都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速度。另外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区域经济资源差距还在扩大,根据我们的研究,沿海地区近年来的比重一直在上升,西部、中部和东北出现了程度不同的下降,相对来说东北的下降更为明显一点,西部的下降稍微弱一点。总体来说,在全国四大块的经济发展中表现出一个不太平衡的增长态势。同时我们也看到,全国区域发展这种格局也反映了我们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变化。

  张丽君:是这样的,就是说中国区域经济格局,确切地说应该是近几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有很大的变化。区域格局我觉得如果从空间上来讲,从建国以后到现在有三个大的变化,也就是说从二到三到四,所谓二应该说是沿海内地,也就是说从1949年到1979年,这一段时间沿海内地发展格局。从1979年到1999年是三,也就是说沿海、内地和西部地区,分成这么三大地带。到99年以后,尤其是体现在“十一五”规划和十七大报告当中的应该是这么四个板块,像刚才周老师说到的那样,一是东北,另一个是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再一个是西部地区,从空间格局来讲有这么二三四个格局。从时间上来讲分成三大段,从1949年以后一直到1979年是一个阶段,从1979年到1999年是另外一个阶段,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到现在,这三个阶段区域发展战略目标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平衡发展到均衡发展,然后到优先发展,再到整个社会协调发展。他的目标取向是公平优先,讲究的是公平;又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现在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发展,所以我觉得从战略目标的取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整个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应该说到现在四大板块的格局,也就是说他从过去沿海内地到现在把整个国家看成是一个整体,也就是说整个国内的区域经济也应该要走向一体化,是这么一种发展趋势和一种态势。

  西部大开发没有破坏生态环境主持人:刚才张老师谈得很好,进而到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态势。我想再谈一下,我们过去谈到的区域发展,比如说建国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非常重视内地的发展,包括“一五”时期在国内引进大量的项目,像苏联156重大项目工程,包括三大项目工程在中国投入比较多。改革开放以后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我们重视沿海地区的发展,尤其沿海地区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发展相对比较快,尤其是我们开放一些沿海港口城市和特区,推动沿海地区的发展出现比较大的增长。但是在进入新世纪以后,针对沿海跟内地的差距比较大,中央政府从宏观决策重视内地发展,包括西部大开发战略,包括东北振兴战略,包括中部崛起,这是中央政府从全国区域发展协调和平衡更有效的角度,综合考虑全国区域发展,体现可持续的、协调的科学发展观的思路。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近几年西部经济发展态势也比较快,您能不能把西部经济这几年的状况跟我们网友们介绍一下。

  张丽君:西部大开发正式启动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有八年的时间了。在这八年当中我觉得西部经济从总体上来讲,发展的态势是非常好的。比如说我们国家当时提出西部大开发,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上,还有在整个经济,也就是说软环境建设方面,或者人文环境建设方面,像教育、科技、文化等等,这些方面应该说成绩是非常大的。比如说从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块来讲,经过这八年的开发,西部地区这种公路或者交通的网络已经初步的形成。我看到一个资料,应该说到目前为止西部地区通车的里程已经达到140多万公里,高速公路建设以后达到1500公里的速度。另外包括直线机场建设速度也是非常快的,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比过去2000年提出预期的二分之一。另外具有里程碑意义是青藏铁路的通车,对西部来讲这确确实实是一个非常值得庆贺的事情。

  从生态环境来讲,在刚刚开始西部大开发的时候,从学术界到政府都在提出一个问题,或者都关注着一个问题,说开发和环境保护能不能处理好这个关系?到目前为止我们欣喜的看到,西部开发不仅没有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反而使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这是非常可喜的,也充分体现了新一届领导在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确确实实很好的处理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从第三个方面来讲,西部地区比方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等条件在逐步的好转,也就是说,用老百姓的术语来讲,尤其对少数民族地区来讲体现了政府关注西部地区的态势。还有一点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西部地区的软环境,比如说体制环境,还有一些政策环境,另外还有一些人的思想观念的问题,确确实实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些我觉得都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或者八年来西部大开发一个很重要的成果体现,所以西部开发我觉得确确实实让中国半壁江山,让这里的老百姓真正受益,得到的实惠。

  加强民族地区扶持机制和保障机制主持人:刚才张老师把西部大开发的状况介绍了一下,我觉得介绍已经非常全了,我再稍稍补充一点,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成绩是非常突出的,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我们提出退耕还林,退木还草和天然林保护的政策,这些政策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我们过去黄土平原地区原来是荒山地区,经过退耕还林给生态得到一个很大的恢复,这样形成一个重要的生态屏障,防止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在这个过程中整个西部地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且西部地区经济相对于东北,相对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更快,这里面也有一个特点,西部地区这几年经济增长与资源开发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我们国家转到重化工工业发展阶段以后,对矿产资源要求越来越多,加工工业发展要求开产开发,而西部是重要矿产资源的蕴藏地,以前矿产资源开发主要是立足于沿海中部,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许多地区资源扩大取得重大的进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民族地区发生很大重要的变化。

  张丽君:我觉得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有时候在学术界看成是一起的,民族地区大部分分布在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包含着民族地区,西部地区每一个变化,实际上让各族群众能够受益,就是说西部少数民族经济在西部大开发以后,比如说像新疆、内蒙古,尤其像内蒙古这几年变化是非常大的,像人均GDP增长是非常快。最主要像我刚才谈到的,这几年作为少数民族群众我觉得发生最大的变化就是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是非常大的。过去少数民族群众从来没有走出民族地区,走出他生活的一亩三分地,但是他现在通过西部开发,能够看到外面的世界发展是怎么样的,我觉得对少数民族群众,对少数民族干部观念的冲击是非常大的。我觉得经济的发展最关键还是在于人,在于人才,如果没有人的发展,或者没有人观念的转变,谈经济发展我觉得不太可能,所以我觉得最大的变化应该在这。当然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是随着西部整个地区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当然这是从整体态势上来讲的。但是从个别地区来讲,像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贫困群众是非常多的,比如说我们经常到西部地区调研,也经常看到贫困山区的少数民族实际上也是非常多的,或者说有这样的现象,这样的话下一步我们国家在对少数民族扶贫开发这一块,另外在经济社会发展这块要有政策性的扶持机制和保障机制推动它和促进它,这是应该要做的。

 退耕还林缺少后续政策

  主持人:刚才张老师专门谈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问题,鞭辟入里。这里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中间也包括再上一批重点工程,支持重点地区优先发展,就是在西部大开发中要重视一些重点地区的发展,除了近两年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支持给城乡一体化配套改革,然后支持广西北部湾地区的发展,目前正在规划关中经济带的发展,所有这些都体现国家在西部大开发中有所选择,有重点,有支持方向的一个态势。另外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来落实退耕还林后续政策,从2000年最早进行退耕还林以来,退耕还林政策到今年已经满八年了,有一些最早承诺的援助支持已经到期了,下一步涉及到退耕还林政策的后续政策怎么样继续维持下去?一些林子已经长上来了,随着国内粮食价格的上涨,如果退耕还林后续政策跟不上的话,就很难防范有一些地方老百姓毁林开荒,重新生产粮食,对原先比较好的生态环境进行破坏,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除了西部大开发应该继续坚持下去以外,去年国家提出东北振兴的战略,您能不能也把东北振兴的状况给我们网友介绍一下。

  张丽君:东北地区应该说曾经是我们国家的重工业基地,对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体制的改革,随着体制的转型,再就是国有企业改革以后,东北地区应该说一度陷入困境,也就是说大面积的职工下岗,还有国企面临着改组、改造和结构调整。下一步我觉得东北振兴最主要是要提升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另外怎么样发挥咱们东北老工业基地原来积累的一些优势,发展具有优势特色的产业,比如装备制造业。另外东北也是我们国家粮食基地,农产品加工问题,像吉林、黑龙江,吉林省定位为一个农业大省,如何把农产品深加工这种产业链建立起来,这是下一步东北地区要做的。另外东北地区面临着很多资源枯竭型城市,这种城市的转型是现在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谈到城市资源转型问题已经谈了几年了,像辽宁省阜新,我在04年曾经到那搞过调研,应该说当地政府部门还有一些学界人士都非常关注这个问题,如何实现转型就应该做一些调研,就是要探索一种模式,根据当地具体实际情况探索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我觉得这是东北振兴下一步需要做的问题。

  东北的“老大难”仍然是资源枯竭型城市

  主持人:刚才张老师提到东北振兴几个重要的方面,去年国务院批准东北振兴规划以来,国内外对东北振兴下一步政策该怎么样实施都非常关注。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东北振兴,像装备制造业发展,像资源枯竭型城市地区的转型都提出了一些政策的方向。怎么样落实相关的政策?怎么样促进东北地区的振兴,我觉得还要考虑东北地区发展的特点,比如说东北地区是国有企业比重相对比较大的地区,资源型城市枯竭,面临着下一步怎么样再发展的问题,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问题,像这些问题都是在东北振兴中必须面对的。我感觉到东北振兴有比较好的基础,东北相对来说城市化水平比较高,东北的白山黑水,地区面积比较大,是全国重要的粮仓,这些都可以为国家的经济振兴做出贡献,包括装备制造业怎么样更好地发展,怎么样建立更好的机制,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搞的更好,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工作要做。另外一点,考虑到东北跟东部地区之间的关系,国家在东北振兴中把内蒙也划东北振兴范围内,所以怎么样把内蒙和东北振兴结合起来,促进东部地区的发展也是值得考虑的方向性问题。

  张丽君:尤其内蒙东部地区,东三蒙是划在东北地区,这块是属于文化资源比较丰富。另外内蒙东三省还存在一个什么问题呢,咱们国家提出十一五规划中提到四个板块的问题,也就是优化开发、重点开发、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像东北地区我们到呼伦贝尔市调研的时候发现,这个地区属于大草原,生态非常好,现在呼伦贝尔市政府把呼伦贝尔市当地发展战略提出来,定义为禁止开发区,在这个地区像刚才周老师提到生态的屏障,就是如何把它保护好,这个在东北振兴是要注意到的,就是什么地方重点开发,什么地方不可以开发,这些在下一步东北振兴中应该要体现出来。

  中部崛起在于地缘优势

  主持人:对,就是说东北振兴不光是经济的振兴,也包括生态的振兴,让经济发展跟生态含量的保护协调起来,保护大兴安岭,保护好大草原,维护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局面。另外我们再看一看中部崛起,中部崛起也是中央政府在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视的,虽然提出的时间相对比较晚,但是中部崛起也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关注。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都谈到中部地区,在西部有西部大开发,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快,中部地区觉得在政策上和在经济发展上各方面也的确有一点不如人意的感觉。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中部地区也有比较好的产业基础,包括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好,交通条件非常发达,另外是我们国家重要能源矿业基地,跟沿海地区也有比较好的合作。这些年中部地区大量的劳动力到沿海地区就业,同时随着沿海地区由于生产成本的原因,有一些企业也转移到了中部地区,中部地区是离沿海地区最近的一个区域,同时跟沿海区域可以有更紧密的经济合作。怎么样把中部地区和沿海地区的关系理顺,进一步加强中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的互动,也是实现中部崛起非常重要的方面。

  张丽君:是的,刚才周老师谈到中部地区在地缘优势上应该是非常明显的,他应该说是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很关键的部位。另外刚才周老师谈到,中部地区是我们国家能源、矿产资源的富集地,是交通枢纽和商品粮基地,所以总体无论是地缘优势也好,还是对我们国家总体经济发展地位也好,中部地区是非常重要的。中部地区下一步崛起,第一优化中部地区整体竞争环境,或者说发展环境,因为它在地缘优势上有这样重要的作用,这个地区对全国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所以如何提高支撑能力,从自身来讲提高支撑能力。第二点,中部地区还要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这一点我觉得也是很重要的。还有一点,中部地区因为是商品粮基础和制造业基地等等,我们下一步如何打造现代化物流中心和物流体系,现代化交通体系和现代化市场体系等等,这些是中部地区在十一五期间或者更长远期间里做的事情。

  沿海发展聚焦环渤海地区主持人:我们现在回来再谈沿海地区,沿海地区近年来一直保持在全国发展比较快的态势,沿海地区经济总量在全国的地位不断上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发展最快,经济跟国际接轨最好的,面对国际市场应变能力最强的地区就是沿海地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包括最早我们在沿海地区建立一批开拓型城市,包括在沿海地区建立特区,包括推动沿海地区民营企业,乡镇企业的发展,包括引进外资,主要都集中在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可以说是中国现在经济增长能力最强,经济密集度最高,同时人口也比较密集,城市带,城市群相对来说发展也比较突出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国家明确的提出来,怎么样更好的实现沿海地区的现代化,让沿海地区继续发挥率先发展的作用。我们看到沿海地区最早的一些区域,像珠三角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强的加工制造带,长三角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上海、江苏、浙江也成为全国经济增长非常突出的地区,制造业发展和金融、交通运输的其他产业发展态势都非常好。另外关注的热点是环渤海地区,环渤海地区这几年发展态势也是比较好的。

  张丽君:是,环渤海地区,尤其最近几年可以说关注点从上海浦东新区转移到这了,环渤海地区实际是国家想要将他按照上海浦东新区的格局来打造他,也体现我们国家经济从南往北在转移,这种大的转移。那么环渤海地区它的发展应该说有非常突出的地缘优势,同时他还是京津冀,北京是行政中心,天津是我们国家最大的港口,河北也有很多好的港口城市,这样的话实际上下一步环渤海地区应该借助这种地缘优势,如何提高他的创新能力,这个创新能力是非常关键。再一个是进一步提高他的国际竞争力,还有实现产业结构或者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这些方面要进一步做努力。

  京津冀发展是重中之重主持人:对,刚才张老师说了,我们国家区域发展的格局在改革开放以来,他区域发展不仅表现沿海地区和内地发展的差距在扩大,而且表现出南方和北方之间的差距在扩大。南方地区率先经受市场经济的洗礼,在引进外资,在发展民营经济方面是率先走出了一步。北方地区相对来说像辽宁、河北、山东这一带,包括京津,也没有作为沿海地区的重点。另外这个地区原来经济结构是重型化的结构,在这些年整体发展中,南北沿海地区是一个轻加工的区域,是顺应市场的发展,像轻纺工业、电子工业,这些工业得到很大的发展,当时市场需求也在这。随着我们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向重化工业发展过渡的时候,北部沿海地区原有重工业的优势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这个基础上京津冀地区的发展也被提到议事日程上,一个突出的特点,京津冀地区有好的产业基础,另外也有一批大型城市,包括北京、天津、唐山,包括全国两个直辖市,有好的科技基础,如何把这个地区经济发展搞上去,也是国家的战略重点。

  张丽君:是重中之重。

主持人:你也长期研究物流,尤其港口城市,京津冀发展对未来是不是很重要?

  张丽君:非常重要,谈到港口城市,一个是港口,另外还有一个腹地,实际上港口最主要的作用是怎么样带动腹地经济的发展,所以我想下一步借助港口优势,像天津、唐山以及山东一些港口、大连等等,这些大型的港口我想可能会进一步带动京津冀地区或环渤海地区整个区域经济发展,肯定是这样的。

 四大主体功能区要求政策调整

  主持人:刚才谈到我们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四大板块,目前国家正在做主体功能区的规划,温总理的报告也提出怎么样做好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引导区域经济的发展。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国家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他的核心要划分重点发展区、优化发展区、禁止开发区域和限制开发区域,通过四类区域的划分,引导生产要素向重点开发区集中,对于一些城市比较密集,有一些地区生产要素比较饱和,把生产要素尽量扩散出去。还有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禁止一些不符合环境保护,资源破坏的产业的发展,这样的话能够保持我们区域发展相对比较平衡的开始,维持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维持这个经济发展在一个比较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格局。

  张丽君: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到四个板块,或者四个板块按照功能定位划分四个功能区,也就是刚才周老师谈到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还有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我觉得下一步的发展必须要配有相关的,跟它相配套的政策调整。就是说政策调整必须得跟得上,划分这四类功能区才能够顺利实施,或者四类功能区能否完成,必须有配套相关政策措施作为保证和前提,这样才能够使它实施。比如说刚才周老师谈到,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实际上并不是说这些区域无所为,或者不为,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比如说限制开发区它只是不让你进行一些污染比较严重的项目,禁止开发区它实际上也不是让你什么都不发展,应该说有所为有所不为,也就是说他要限制,不允许你有一些对环境和生态起破坏作用的产业,比如说在这些地区我们可以发展像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比如说旅游业,像呼伦贝尔有那么好的森林资源,有那么好的大草原,这几年事实上他们也在做,它的旅游业非常发达,尤其夏天四个月里面,实际上呼伦贝尔旅游非常热,所以我觉得对这些地区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另外对四个功能区的划分,刚才谈到必须要有相关政策配套,如果没有政策配套可能无法实施。对限制开发区,除去没有国家相关配套政策作为补充,或者建立这样一种机制的话,你说禁止开发区,当地的民众可能他的利益就会受损,所以下一步应该有一些相关的政策配套,来跟规划一起出台,这样的话应该是比较好的选择。

  幸福指数应纳入科学发展观主持人:张老师谈的非常好,我们的政策服务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把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制定出来以后,还需要各地政府怎么样更好的实施。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我们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怎么样跟资源利用结合起来,过去几年这么多的发展,我们地区经济出现新的格局和大的变化,即使不发达地区的经济也出现一些比较明显的变化。这里面国家通过划分中央和地方分权。地方政府有了更大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热钱,所以很多地方政府在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在促进地区发展方面都有很多很具体的做法。这里面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地方政府怎么样更好的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光是在实现经济发展中,而且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逐一改善环境,要树立一个更好的政绩观,来实现地方经济和地区经济的科学发展,这也是应该考虑的方面。

  张丽君:我觉得要实现这一点,就要改变过去仅仅以GDP衡量政绩,或者说你这个地区发展的程度如何,有的地方还没有把人均GDP给纳入进去,所以以后对地区经济发展衡量的标准要有所改变,这样有利于地方政府官员树立政绩观。另外去年谈的很热的问题是关于幸福指数的问题,我觉得对于一些生态功能区的衡量,如果能把幸福指数纳入进去的话,更能够体现科学的发展观。

  地缘贸易是下一个区域经济增长点

  主持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把民众生活指数融入进去,幸福指数是衡量综合福利的指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衡量一个地区GDP增长怎么样,而且要衡量人均收入增长怎么样,还要衡量居民家庭收人是不是得到了很大提高,他周围的生态环境有没有得到明显的破坏,污染有没有加重,而且教育水平各方面都是否得到了比较明显的改善。从这里面来看这些年非常重要的方面,公民对地区发展单于程度发生很大的变化,一个很突出的变化,这些年内地到沿海打工的人大幅度增加,劳动力的流动变成全国性的趋势,就是只要有好的就业机会,到能够吸纳流动人口的区域流动。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沿海经济发展,沿海一些产业也转移出来了,这里面内地随着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一些新的产业,这样内地创造的就业也在不断的增加,全国经济平衡性得到一定的维持,所以协调发展不光是政府考虑怎么样协调发展,市场也要考虑协调发展,市场也出现要素流动,要素来源从沿海向内地的流动趋势。这里面我们也看到,在中国区域发展非常重要的变化过程中,我们国家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经济联系也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张老师您是研究地缘经济的,您给我们网友介绍一下我们国家目前地缘经济的态势是什么样的?

  张丽君:深研究谈不上,只是关注了这方面的问题。大家知道咱们国家有九个省毗邻15个国家接壤,实际上周边地区两万多公里边境分布了15个国家。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随着中国与毗邻国家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变化,现在中国和周边国家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就是发展的问题,把经济发展的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这就有利于中国和周边国家进行比较好的经济技术合作。目前对于我们中国来讲,沿边九省区实际上是我们国家比较欠发达地区,在这些地区少数民族比较聚集,目前为止发展的主要还是以边境贸易为主,也就是说通过边境口岸城市发展边境贸易。比如说像东北地区,像黑龙江和俄罗斯,另外内蒙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外蒙古发展贸易,他的贸易主要是以资源或者木材,还有矿产资源等等进行这样的贸易。像西部地区也是进行一些像能源,新疆和中亚几国最主要是通过石油、天然气,这可能是它的贸易,当然它有一些边境小的贸易。南方像西藏、云南、广西和周边国家进行边境小额贸易为主。我觉得今后的发展趋势应该是这样,现在在中国的沿边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些点,从空间上来说形成一些点,所谓这些点由各个口岸城市组成,也就是边境城市,可能研究不是特别成熟,我出了两本关于边境城市这方面的书,也就是说我把它看成是一个点。这些点连接起来现在有几大边境贸易区,像西北边境贸易区和东北边境贸易区,通过这个点把边境贸易区连成线,线连起来我们想构架一个中国边境地区经济合作带,也就是说毗邻周边国家怎么样建立经济合作带,这种合作带不仅局限于一个小额的边境贸易的问题,它以后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国际贸易方向,也就是说他应该也是在WTO框架的规则之下发展国际贸易,因为中国总体应该实力在不断增强,中国的发展和周边国家的发展并不是看沿边九省区经济实力而是看中国总的经济实力。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周边国家市场开放度越来越高,经济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我想下一步是国际贸易方向发展,通过国际贸易带动整个周边地区经济带的建设,这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比如说现在北部湾地区,他借助于东南亚国家一些合作,他提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上,所以我觉得下一步沿边地区和周边国家,利用这种地缘优势,利用毗邻接壤的地理位置,他要建立经济合作带,这是以后的发展趋势。

  主持人:我们国家和周边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经济发展非常快,经济实力也有明显的增强。同时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中对资源需求也在不断的上升,而我们相邻的国家是资源比较富集的区域,像俄罗斯在石油上,像中亚一些国家在石油天然气,还有南亚一些国家在矿产品方面,这样的分布格局很有利于国与国之间经济合作,而这种合作首先建立在边境地区互通有无上,所以怎么样把我们区域发展跟周边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这是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另外,我们国家现在边境地区很多都是少数民族地区,所以促进边境资源的往来,促进区域的发展也需要跨国资源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现在有一个比较突出的地方,像美国还有其他国家也在中亚地区发展,像一些竞争态势也比较明确,形势还是有一些竞争的意味在里面。

  张丽君:我觉得中国地缘优势比其他国家还是要强一些,毕竟是毗邻接壤。另外很重要一点,经济发展中很重要的因素是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应该说在这里面也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咱们中国周边地区有很多跨界民族,他的风俗习惯,他的语言,他的文化背景,另外他的观念和毗邻国家有相同的地方,这样的话我觉得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说有优先权,这是其他国家不能够比拟的。

对于跨地区工程政府应直接干预

  主持人:对,我们要考虑到我们国家周边有这么多国家,有这么好的资源,有这么好的条件可以实现我们之间互通有无和经济互补,所以对发展民族地区,对促进西部大开发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感觉到我们今天已经谈了这么多关于区域发展,其中包括中部崛起,东北振兴,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加上西部大开发,总体上我感觉到,我们目前区域发展是一个全面的,平衡性的,国家层面上是总体考虑全国的发展格局。是不是可以收敛成这么一个观点,就是我们国家目前采取的战略是科学调控下的不平衡发展战略,既考虑到全国不平衡发展的需要,同时国家又在政策上进行一定的科学调控,这样把市场的力量和政府的力量结合起来,同时促进不发达地区的发展。

  张丽君:对,应该是这样,下一步国家区域经济政策应该像周老师说的这样,既在国家层面,也就是说一般性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但是又要照顾到,从空间格局上分了四个板块,从功能区定位分了四大功能区,必须有具体的,跟各个板块格局,跟各个功能区相干配套的措施,区域经济政策才能使十一五规划中规划到的,或者下一步主体功能区实施的保证,不能像过去那样全国一盘棋,一刀切,应该分别对待,下一步我觉得是发展趋势。

  主持人:我刚才也考虑到,我们国家区域发展现在分了四大快块,但是我自己感觉到四大板块每一个板块又很大,因为我们国家是区域大国,每一个板块里面又包括了很多省市。中央政府在调控区域发展中,是不是还可以再集中一下,把他的重点能不能放在更突出的小区域范围之内,或者更宏观的范围之内,这样把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避免片面。

  张丽君:我不知道我的想法对不对,国家分了四大板块,从功能定位分了四个功能区,能否在每一个板块内部再细分,按照功能区划分,比如说优化开发、重点开发、禁止开发、限制开发,这样国家有目的把钱用在刀刃上,这个区域内,这个板块内哪些是重点开发,哪些是限制开发,比如说对限制开发区,拿一个国家财政政策来讲,财政政策给你了,你不能说财政转移支付,你再细分对限制开发区重点对公共服务这块,或者生态环境保护加大财政转移支付,让更多的百姓受益,或者享受公共服务体系,我觉得是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怎么样进一步划分。

  主持人:我觉得这个概念非常好,我感觉到我们国家区域范围非常大,一方面有跨地区的问题需要国家解决,有大型水利工程,大型交通运输工程,跨地区经济上纽带的联系,这些不是一个单纯的,一个省或者一个市能够做到的,像这种跨地区的问题,包括流域污染,包括水资源的分配,这些都需要国家从国家层面上对区域进行规划,解决跨地区的问题。另外我感觉到有一些小区域范围内的问题,比如说老少边穷地区,比如说资源枯竭型城市,他可能分布在小的城市里和小的范围内,能不能通过国家调控,国家能不能根据这些城市本身结构,不经过省这一节,这样可观察,也可衡量,也可报告,也可核实,我觉得这样是不是区域援助的效果更好一点。

  张丽君:这样的话不光是从经济层面和区域层面考虑,如果国家要考虑到这个层次的话,比如说老少边穷地区考虑政治层面,可能对这个地方更多的关注,因为国家毕竟是太大了。

  主持人:对,我们国家是一个大国,我们国家又是人口众多国家,同时是发展中国家,是地域面积比较大的国家。实际上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除了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在涉及到各个地方来说,怎么样把经济做大做强,怎么样使现在经济发展中生态改善和人民富裕目标的实现,这方面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除了中央政府努力以外,也需要地方政府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说,采取更好的政策实现地方经济的发展,这方面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们也期待着中国区域更有效,更协调,更可持续的发展。

  张丽君:是的。

主持人:今天围绕中国区域发展问题就谈到这里,谢谢各位网友。

张丽君:谢谢各位网友。





该贴内容于 [2008-03-15 14:50:43] 最后编辑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