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难在何处
2008-11-17 16:15:42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算股神
发帖数:45382
回帖数:32109
可用积分数:6236234
注册日期:2008-06-23
最后登陆:2022-05-19
主题: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难在何处

国际油价在11日跌破每桶60美元后,13日纽约商品交易所国际原油价格又跌破55美元,收于每桶54.67美元。自7月11日国际油价创下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最高记录以来,国际油价已经累计下跌了62%。

国内加油站纷纷掀起降价潮,有关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的呼声日益强烈,在消费者看来,国际油价涨我国应该涨,而国际油价降,我国也应该降;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油价与国际接轨势在必行,那为什么国内油价与国际接轨不能立竿见影?油价接轨究竟难在何处?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症结

中国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颇为复杂。主要是以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成品油交易价格为基础,参考运杂费、保险费及国内关税及由国家确定的成品油流通费用,最终形成由发展改革委颁布的国内成品油零售基准价,中石油与中石化再在此基准价的基础上上下浮动8%的范围,最终制定出终端的零售价格。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价格机制存在两大弊端:首先是滞后定价。由于此定价机制是和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的成品油而非原油市场价格挂钩,考虑到原油加工成成品油大约需要一个月时间,即使国际原油价格平稳,一般而言国内成品油价格也会滞后于国际油价一个月的时间。

另一个弊端是油价倒挂。所谓油价倒挂,是指成品油与原油价格倒挂。中国原油价格已经与国际市场接轨,而成品油价格仍然受到国家调控,采取的是区间定价。即只有当国际成品油价格波动大于一定幅度时,发展改革委才会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这个机制在国际市场油价大幅度波动、国内50%左右的原油依靠进口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原成油价倒挂”现象。

这种定价机制的弊端造成经常发生的一种情况是,发展改革委出于调节通货膨胀的考虑,即使国际成品油价格上涨超过了这一既定区间,国内成品油价格也未必会上调,即使上调,幅度也较小。另一种情况是,当国际成品油价格随着原油价格回落时,出于保护国内炼油企业的目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并不随之回落。这就造成了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及成品油价格相关性较弱的情况。

能源专家、上海科学院研究员沈跃栋认为,由于原油与成品油价格接轨的不对称,不论是生产者还是经销商,往往不看市场而紧盯政府调价,既不利于产销衔接,也不利于成品油生产经营的正常安排,影响了市场的正常运行。因此,目前要求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

重要的是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定价机制

油价与国际接轨实质上是定价机制与国际接轨,更进一步说,形成了与国际接轨的定价机制,价格变动才可能与国际石油市场同步。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震认为,接轨是需要分步骤进行的,从眼前看,国际油价下跌我国油价也相应降低,这只是价格水平的接轨。根本的接轨是定价机制的市场化。而真正的市场化是中国石油体系实现自主定价,这需要建立在市场主体充分竞争的基础上。因此这是一个远期的目标。

从短期过渡来看,定价机制改革与国际接轨存在两种接轨方式。一种是直接接轨,指的是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成品油价格接轨,也就是我们现行的以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成品油交易价格为基础形成的定价机制。

另一种是间接接轨,指的是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接轨,即跟踪布伦特、迪拜和米纳斯这三个产油区的价格,在此基础上,加上国家核定的原油加工为成品油的加工成本和销售差价后形成的价格。

对于我国的新成品油定价机制,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更倾向于直接接轨,仍然是以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成品油交易价格为基础,缩短滞后定价,将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的时滞从一个月改为一周甚至更短的时间。其次,企业权力应加大,国家制定一个中准价格,企业在中准价格范围之内波动。此外,为了防范风险,国家还保留临时价格干预,当国际油价暴涨或暴跌时,实施临时价格措施,这种措施只是暂时的。

而对于成品油价格盯原油价格的间接接轨,业内人士认为,尽管这种方式更严格按市场化运作,但是这样一来,不仅开采和销售环节能赚钱,加工环节的赢利也制度化了,这等于将石油行业部分环节的风险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从改革长远目标来看,定价机制走向市场化最终要完全放开油价,由企业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状况自主定价。要实现这个目标,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力波认为还有三方面工作要做:一是尽快发展石油期货市场,提供更多的基于市场的风险控制手段;二是建立相当规模的国家石油储备和适度规模的民间石油储备,确保国家对市场的调控能力;三是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尽可能降低油价大起大落对经济体总产出的负面影响。

综合配套改革措施要跟上

在当前,一方面,国际油价走低给我国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出台提供了良机。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推出的最佳时间,应是新机制确定的油价跌到与现行国内油价恰好吻合之际,这样,实现新机制价格与现行价格的对接,以便用最小的磨合完成新机制的出台。董秀成认为,当国际油价已进入下降通道,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一步到位可实现平稳过渡,应把握时机尽快接轨。

另一方面,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关系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改革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必须统筹规划,配套推行。无论采取哪一种接轨方式,都要有步骤地出台限制高耗能的约束性政策,如开征燃油税,调整资源税率,改进资源税的征收管理办法等。同时还需完善市场,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此外,如何保障民生也是一个大问题。王震说,政府要根据国内相关产业状况、公众承受能力、石油行业综合赢利状况等因素,选择时机推出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方案。民生因素在价格频繁波动之中如何体现,一些对油价较为敏感的政府定价项目(如农机、公交、出租车等)如何管理,都成为政府当前面对的难题。尤其是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改革的复杂性增加了很多。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2008-11-17 16:17:46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2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算股神
发帖数:45382
回帖数:32109
可用积分数:6236234
注册日期:2008-06-23
最后登陆:2022-05-19
汽油价比美国高50% 中国在等什么



作者:张艺 发布时间:2008-11-17 08:58 来源:新快报



继11日国际油价击穿60美元/桶之后,13日,盘中再跌破55美元/桶。美国汽油价格也紧跟国际油价跌势,平均售价跌至每加仑2.3美元,换算成人民币约为每升4.15元,这意味着广东省6.25元的国三标准93号汽油比美国油价高出了50.6%。但是,国内却迟迟未有宣布降价的消息。近日,一项互联网调查显示,有超过1.2万篇博客关注油价问题,3/4的网民对油价存在不满情绪。

  全球油价一片大跌

  国外加油站的信息显示,加拿大多伦多普通汽油油价从两个月前的112.8分/升下降至今天的83.3分/升,降幅近26%之多。美国平均普通汽油油价从两个月前的3.53美元/加仑下降至昨天的2.13美元/加仑,降幅更是超过了40%之多。

  再来看看中国台湾省,这个进口石油占98%绝对比重的台湾省油价依然同样低于大陆油价,而大陆对于进口石油的需求仅占50%。台湾中油公司网站显示,9月底台湾省普通汽油零售价格为30.1元新台币/升,折合人民币6.23元/升。进入10月以来,台湾中油经过5次降价,目前普通汽油零售价格为23.0元新台币/升,折合人民币4.76元/升,一个月内降幅达到23.5%。

  油企仍有16%降价空间

  在油价降价的问题上,人人都盯紧发改委,却很少有车主知道作为销售方的石油公司本身也有16%的调整油价权限。发改委在确定各地成品油零售中准价后,经营企业按此标准上下浮动8%。不过加油站执行的统一零售价均是在中准价上浮8%的价格,也就是说,成品油零售价格本身有16%的下调空间。若调至成品油零售价规定的下限,则是93号、97号油每升均可以便宜1元至5.25元和5.7元左右。

  一直关注转型期中国社会问题的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编审邓聿文给中石化算了一笔账,加上国家的补贴、进口退税以及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实际支付减少,中石化在上半年正好盈亏平衡,下半年随着国际油价的持续暴跌,将会重新走上过去的暴利之路。

  事实上,在石化巨头大喊亏损的同时,上半年亏得最多且大批倒闭的民营油企都已竞相降价。

  两大借口不降价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近日表示,在当前煤、油、粮食价格倒挂情况下,国家将根据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时地作出一些调整,但迟迟不见行动。邓聿文认为,发改委迟迟不下降,无非是两个借口。一是怕国际油价重新攀上高位,所以要等,一等就等了快五个月;第二个借口,即所谓石油公司上半年亏损太多的问题。

  近日,不时有风声传出,已有方案上报发改委,本月将进行较大幅度的全国成品油零售价格下调,但至今仍不见行动。中天期货燃油分析师吕国文对记者表示,国内油价早就该降了,毕竟原油、燃料油价格现货跌幅这么大了。

  网络舆情报告

  七成网民不满油价现状

  北京艾利艾网络口碑咨询研究机构(IRI)14日发表网络舆情报告称:11月上旬,互联网上有超过1.2万篇博客关注油价问题,对油价政策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IRI随机选取了1392篇在新浪、网易等门户网站相关留言回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网民对油价问题集中在不满情绪的宣泄和对价格调整的预期方面。近四分之三的网络帖子呈现了网民的不满宣泄,其中约有34.8%的网民对中石油、中石化的油价制定表示强烈不满。

  另外,约有22.5%的网民表示希望能够进行适当的政策调整,包括尽快出台燃油税政策,实行养路费的费改税,以及适当下调成品油价格、理顺石油价格机制并与国际油价接轨。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