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算股神 |
发帖数:45382 |
回帖数:32109 |
可用积分数:6236234 |
注册日期:2008-06-23 |
最后登陆:2022-05-19 |
|
主题:新联通需“软硬兼施”提升综合实力
由联通与网通合并后的新联通,虽然无论在资产、收入、客户数等指标方面明显增大、增强,但仍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有一定的差距,同时还面临着利润低、负债高、网络资源不足、人员融合磨合等许多困难。新的中国联通未来发展如何定位,将驶向何方?
重组前运营商差距巨大
2008年8月底,四大运营商陆续公布了上半年业绩。财报显示,在四家共创造出的3639亿元总收入和782亿元净利润中,中国移动收入占一半以上,而利润则超过70%。领跑优势非常明显。中国移动上半年仍然持续增长,总营收为1964.6亿元,同比增长17.9%;净利润548.49亿元,同比增长44.7%,超过金融机构预期的34%至42%的盈利增幅。而中国移动的用户也保持了12.2%的高速增长速度,占新增用户总数的97%。中国电信2008年上半年经营业务收入(剔除初装费摊销收入影响)为894.06亿元,同比增长1.5%;净利润为126.34亿元(数据剔除雪灾、地震导致2008年上半年网络运营及支撑成本增加约人民币17亿元),同比下降8.16%。中国网通上半年实现收入(剔除初装费摊销收入影响)为406.2亿元,同比下降0.15%,净利润同比增长11.9%至人民币58.77亿元,而在用户方面同样也出现负增长,上半年减少231万户。中国联通2008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51.4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4%,净利润达到44.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3%。
重组后差距得到缩小
按照第一季度的数据计算,重组后的中国联通的收入达到1646亿元,利润达到157亿元,移动用户达到1.2亿,固话用户达到1.19亿,宽到用户达到2346万户。这些数据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进行比较时差距比较明显,仍处于劣势地位。但相比重组前,差距已经缩小不少。
由于重组后的中国联通并入了中国网通的资产,因此在规模上几乎翻一倍,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的差距因此而明显缩小。
局部区域具有优势
中国联通在C网剥离后,与中国网通进行合并。中国网通在北方十省市的固话与宽带等业务优势非常明显,而新联通在全国的优势并不均衡,具有明显的北强南弱的典型区域特点。因此对于“新联通全业务运营商优劣”这一问题的分析要从北方十省市与非北方十省市来区别分析。
北方十省市的新中国联通(简称北联通)
我们采用5分打分制的方式来对各家运营商在地区的运营能力进行评价,从用户规模、网络资源、品牌形象、渠道能力、产品能力、服务水平这几个方面来简单分析。具体情况和分析如表1所示。下面我们一一进行分析。
在用户规模上,北联通仅次于当地移动,虽然在个人客户规模落后于当地移动公司,但在固话与宽带用户占有绝对领先的地位。
网络资源方面,北联通在固定网络方面,拥有骨干网、城域网与接入网的优势资源;在移动通信方面也有一张覆盖率非常高的移动网络。网络资源的完整性与丰富程度要远高于当地移动公司与电信公司。
在品牌形象方面,北联通在个人客户形成完整的三大客户品牌,在家庭方面可以承接中国网通运营多年的家庭客户品牌。因此在品牌形象与当地移动公司相比丝毫不处下风,甚至在品牌完整度上占据优势,但是存在两个大问题需要解决:1)品牌整合的难度,当中国网通与中国联通合并后,旗下的客户品牌是否可以更好地相互融合,能不能得到客户对其认可,就显得非常关键;2)长期劣势的企业形象,与中国移动相比,原中国联通长期劣势的企业形象是否会被客户延伸到新联通,值得关注。
渠道能力方面,无疑北联通在直销渠道队伍方面,占据绝对优势,无论是企业客户的客户经理,还是维系家庭客户的社区经理都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在实体渠道(营业厅)、电子渠道,以及合作渠道方面,与中国移动的差距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尤其是电子渠道与合作渠道日益重要的前提下,北联通的渠道优势并不突出。
产品能力方面,这里主要指提供能够满足客户全方位业务需求的产品提供能力,毋庸置疑,北联通在此能力上的优势非常明显。固定业务与移动业务的全业务提供能力,给北联通提供了非常大的赶超机会。
服务能力方面,当一个地区进入激烈的全业务竞争时代时,毫无疑问,服务能力将是决定竞争成败因素的关键。北联通与当地移动公司的巨大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的差距将成为北联通发展的隐忧。
总结一下,在北方十省,中国联通在网络资源、渠道能力与产品能力方面占据优势,但在客户规模与品牌形象方面并不占优,而且在服务能力方面的差距明显。在未来2年左右的机会空间中,能否在此区域占据竞争优势地位,要看北联通的主导战略与各地战略执行能力。
其他省市的新中国联通(简称南联通)
同样,我们仍然从用户规模、网络资源、品牌形象、渠道能力、产品能力、服务水平这几个方面来简单进行分数分析。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下面我们一一进行分析。
用户规模方面,南联通不仅在个人客户规模远落后于当地移动公司,而且在固话与宽带用户方面也远落后于当地电信公司。
网络资源方面,南联通与当地移动公司较类似,但与当地移动公司的网络质量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数据业务的提供能力,差距委实不小。
在品牌形象方面,当地电信公司有完整的政企客户品牌与家庭品牌,当地移动公司有完善的个人品牌,南联通与两个竞争对手的差距明显。
渠道能力方面,南联通在实体渠道和社会渠道队伍建设与管理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但与当地移动公司有不小的差距。直销渠道不足,更是不能与当地电信公司相比。
产品能力方面,南联通在满足客户全方位需求方面与当地电信公司相当,但是网络资源的缺失让其产品提供能力打了折扣。从提供的产品跨度而言,还是要强于当地的移动公司。
服务能力方面,南联通在此方面是短板,与当地的移动公司与电信公司都有不少的差距。
总结一下,在非北方十省区域,中国联通在产品能力方面劣势并不明显,但是在其他五个方面都落后于当地另外两个竞争对手。
新政策带来新空间
我们看到,近期国家监管部门的一些监管趋势与政策趋势也影响到重组后中国联通的发展。
2008年10月份,天津、深圳两地作为“号码可携带”试点地区展开试点工作,除TD-SCDMA的157号段外,其他号段均可实现跨网的携号转网。对中国联通来讲,价格优势可以发挥作用。之前由于客户对号码更换成本的考虑,并没有产生大规模的转网。此政策的逐步实施,将消除此壁垒。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此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自身的客户维系与服务工作不能提升上去。再多的客户转网也是匆匆“过客”,反而对自己的老客户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5月份的重组公告指出,改革重组将与发放3G牌照相结合,重组完成后发放三张3G牌照。对中国联通来讲,无疑将拿到WCDMA的3G牌照。相对中国移动的TD-SCDMA牌照与中国电信的cdma2000牌照来讲,产业链的成熟度是优势。WCDMA在全球的广泛商用,将为中国联通带来机遇,也为中国联通未来全业务提供能力起到提升的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中国联通在全业务运营方面,建议采取以下几点战略举措。
差异定位,强化优势。在北方十省市与其他地区发展进行差异定位,在北方十省市未来定位在全方位信息的服务提供商的基础上,力争成为“地区领先的服务提供商”。其他地区未来定位在全方位信息的服务提供商的基础上,力争成为“地区特色的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