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随便股民 |
发帖数:12603 |
回帖数:3292 |
可用积分数:1282807 |
注册日期:2008-02-24 |
最后登陆:2025-07-04 |
|
主题:中石化:壳资源重组上演资本大戏
自2000年开始涉足资本市场,中国石化(600028)利用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拓展上下游业务,增强整体竞争力;同时,2005年开始利用A股市场股改契机进行内部整合,并私有化部分壳资源,一度成为A股资本运作的标杆。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国石化都会是资本市场的重头戏。
资本重组之战
1998年7月,中国石油(601857)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同时重组成立,分别实现了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一体化。这是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经过改组,初步形成了当今的产业布局。北京以南的东部、南部地区的企业划归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北京以北的东北、华北的大部分地区的企业,以及西北、西南部分地区的企业划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2000年2月,经过整体重组改制,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集中主业和优质资产以独家发起方式创立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0月18日、19日中国石化在纽约、香港、伦敦境外三地成功上市,发行168亿股H股,实现了战略性重组的历史性突破。2001年8月8日,中国石化发行28亿股A股,在上海交易所挂牌上市。
中国石化发行H股和A股的两次大规模上市融资,使总资产和净资产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增长。引进战略投资者成为融资之外中国石化最重要的收获。
首次发行H股,中国石化引进了埃克森美孚、壳牌、BP、ABB等四家战略投资者,以及香港的恒基兆业、中华煤气、长江实业、和记黄埔等四家财务投资者。发行A股时,又引进四川长虹(600839)、上海宝钢、武汉钢铁、中国远洋(601919)等9家战略投资者。
中国石化2000年在海外上市时,就向投资者承诺,将择机整合境内外上市子公司。上市时下属有十几家公司已经在A股和H股市场上市,其中有从事核心业务且比较重要的公司,如上海石化、扬子石化等;也有从事核心业务、但规模较小的公司,如石炼化、中原油气等,还有主业相关或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如茂化实华(000637行情,爱股,主力动向)、江钻股份(000852)等。
中国石化以资产置换方式率先整合了湖北兴化和中国凤凰。公司将持有的湖北兴化全部股权转让给国家开发投资公司,迈出重组整合的第一步;2005年10月,通过资产置换,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成为中国凤凰的第一大股东。
2004年底,中国石化通过全资子公司北京飞天,以38.48亿港元现金回购北京燕化全部流通股。2006年,中国石化以76.72亿港元成功回购镇海炼化,之后镇海炼化从香港联合交易所退市;其后,长江证券(000783行情,爱股,主力动向)借壳石炼化。
2006年2月,中国石化宣布主要以换壳的方式启动新一批整合重组,同时推出相关股改方案。宣布斥资143亿元以现金要约的方式收购旗下齐鲁石化、扬子石化、中原油气、石油大明四家A股上市子公司的全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
今年,中国石化向盛世达投资有限公司转让所持6791.2万股国有法人股,并向S武石油(000668)回购了其整体资产。今年9月已完成过户登记,并完成S武石油整体资产的交接手续。
目前还剩下S上石化(600688)、S仪化(600871)、泰山石油(000554行情,爱股,主力动向)等数家中石化系公司尚未完成股改和重组。
渡过“油价危机”
中国石化业务的重点始终在下游的石油炼化和加工,原油和天然气业务的比重只占主营收入的11%,所需的原油70%以上依赖外购,与中国石油相比,中国石化的炼化业务对国际原油价格的敏感度更高。
2007年初,国际原油价格下探至50美元后持续上扬,今年初突破100美元大关,到年中时达到147美元的历史高位。
去年以来的油价大幅上涨,使中国石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一方面,原油价格大大高于国内成品油价格,炼油企业越炼越亏,国内又屡屡出现“油荒”,但公司承担了保障国内成品油供应的责任,必须开足马力生产保供;另一方面,为缓解国内成品油紧张,中国石化还大量进口成品油保供,由于国内外存在较大差距,在成品油进口环节也出现亏损。
炼化企业利润空间从去年三季度开始形势急转直下。去年年报显示,全年炼油部门共亏损136.7亿元,上缴特别收益金则较上年增加25亿元,而计入的财政补贴仅为49亿元,扣除非经常损益的净利润为496.22亿元,同比下滑1%。油价最高的今年上半年,公司炼油事业部巨亏460亿,上缴133亿元特别收益金,收到334.02亿元财政补贴,实现净利润93.39亿元,同比下降73.4%。
公司有关人士认为,按照国家关于有序稳妥推进资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有关意见,成品油价格理顺与完善是大势所趋。从目前国际原油价格看,具备接轨的基本条件,严峻的挑战已经过去,中石化一定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发力上游短板
在这场“油价危机”中,中国石化上游资源不足的矛盾凸显出来。公司很早就认识到这个问题,并着力发展上游业务。2001年8月24日,中国石化以64.46亿元募集资金收购新星公司全部权益。使中国石化增加探明油气储量约622百万桶油当量,收购价折合1.77美元/桶油当量。
随后四川普光气田的发现、川气东送工程的全面开工建设,成为中石化拓展油气上游业务的重要契机。
2006年四川发现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整装海相气田普光气田,成为中国石化大规模进军天然气市场的一个支点。截至2006年底,该气田获国土资源部油气储备委员会批准的探明储量已增加到3562亿立方米,可采储量为1900亿立方米,天然气产量到2010年有望达到120亿-150亿立方米。而总投资627亿元的中石化川气东送管线工程,预计到2010年年输气量将达到120亿立方米,将把四川的天然气输送到长三角地区。
同时,中国石化加快渤海等海域的勘探开发以及东海天然气上岸,加快西部新区勘探,并在西部新区有多个储量发现。此外,中石化还研究南方海相的地质条件,寻找中长期发展的后备基地。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