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算股神 |
发帖数:45382 |
回帖数:32109 |
可用积分数:6236234 |
注册日期:2008-06-23 |
最后登陆:2022-05-19 |
|
主题:中国石化25年发展历程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肇始于公元1978年的中国改革开放大潮,犹如长江之水,滚滚东流,势不可挡。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2008年也是中国石化总公司成立25周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重组10周年。从1983年到2008年,从中国石化总公司到具有“国家控股公司”性质的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从大型国企到全球500强,中国石化25年风雨兼程,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劈波斩浪,勇立潮头,谱写了壮丽恢宏的时代乐章。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光辉历程,成就了中国石化改革、调整、管理、创新、发展的巨大成就;而中国石化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也印证了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巨大成功。
中国石化,与时代同行,伴祖国腾飞。在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为自身发展积蓄了力量。
25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石化资产总额从210亿元增加到9956亿元,增长46.4倍;销售收入从272亿元增加到12279亿元,增长44.1倍;利税从107亿元增加到1586亿元,增长13.8倍;利润从70亿元增加到757亿元,增长9.8倍。
如今,中国石化已发展成为上中下游一体化的特大型能源化工公司,成为国内最大的成品油和石化产品供应商、进口原油贸易商和第二大油气生产商,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商和第五大乙烯生产商,加油站总数位居世界第三,在《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16位。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苏树林说:“二十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公司历届党组带领广大干部职工,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促进和谐,推动中国石化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忆往昔——“三部曲”记录光辉历程
“中国石化的发展壮大可以概括为三部曲:第一部曲是成立中国石化总公司,用好1亿吨石油,实行投入产出承包,在为国家作贡献的同时,为自身的发展积蓄力量。第二部曲是成立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全面实行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一体化,实行国际化经营。第三部曲是按照国际标准改制成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控股的石化股份公司,在纽约、伦敦、香港、上海分别发行H股和A股,并在证券市场上市,进一步把石化股份公司推向世界。”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石化总公司第一任总经理陈锦华在《国事忆述》中这样写道。
1978年我国原油产量达到1亿吨,怎样才能利用好这笔宝贵的资源?这是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改革起步。1983年,国家决定成立中国石化总公司,对全国原来分属石油部、化工部、纺织部等部门管理的炼油、化工和化纤企业,实行资源优化配置,对产供销、人财物、内外贸统一管理。
不负众望。中国石化总公司以“改革、开发、振兴”为己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和集团化联合优势,加快大庆、齐鲁、扬子、上海四套30万吨/年乙烯引进项目等一批关键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更重要的是,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关键阶段,中国石化摸索的经营理念和经营行为,为国企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打下了重要基础。
“中国石化没有辜负党中央、国务院的期望,交了一份用好1亿吨石油的答卷,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回顾这段历史,陈锦华至今记忆犹新。
持续探索。进入90年代中期,面对国际大型石油石化公司兼并重组后强大的竞争优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在组建中国东联石化集团公司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于1998年3月决定对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管理体制实施战略性改组。
石破天惊。1998年7月27日,在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化总公司的基础上,按照“政企分开、发挥优势、有序竞争”和“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一体化”的原则,重组成立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两大集团屹立南北,既强强合作,又有序竞争,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重组后的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政企分开,成为一个真正的经营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中国石化总公司总经理盛华仁这样评价。
“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成立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经过全体职工的艰苦努力,我国石化工业已经在‘集团化、国际化、股份化、多元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回首重组历程,盛华仁感慨万千。
重组并非终点,脚步从未停止。从国际看国内,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将要加入WTO,一系列国际国内重大事件都在考验着这个刚刚重组的集团。此时,中国石化清醒地认识到:在经济金融全球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背景下,按照国际标准,高起点、高标准地推进股份制改革,迫在眉睫。
2000年10月,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在纽约、香港和伦敦成功挂牌上市。发行180.4亿股H股股票,募集资金37.3亿美元;2001年7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28亿股A股股票,募集资金118.16亿元。
中石化集团公司原总经理李毅中从香港出席上市挂牌仪式归来时曾说:“现在,中国石化已经拿到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通行证,中国最大的‘国企航母’已经驶入国际资本市场的海洋。”
从此,一个敢与国外大公司论伯仲、比高低、共经纬的中国石化阔步走到世人面前。
回首来时路,慷慨叹壮行。从中国石化总公司到今天掌握着石化股份公司绝对控股权的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清晰地展现了国有企业从放权让利到制度创新、战略性改组的改革历程,折射出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轨迹。中国石化在深刻的历史变革中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体制和机制基础。
看今朝——大跨越展示辉煌成就
25年顽强拼搏,10年辛勤耕耘,中国石化和兄弟企业一起,构筑了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坚强阵容。
今天的中国石化,犹如一艘航行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时代巨轮,正朝着“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的方向,搏击风浪,扬帆远航。
一组组数字昭示成就,一项项成就铸造辉煌!
看,今天的中国石化——
油气勘探、开发区域地跨全国26个省区,覆盖62个陆上盆地和4个海域盆地,拥有探矿权区块337块,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原油年产量4200万吨/年,天然气产量超过80亿立方米。
在东、中部地区,一批老油田依然活力四射,不仅产量确保了硬稳定,而且实现了储采平衡;在西北大漠,塔河油田跨入全国陆上十大油田行列,一个千万吨级油气生产基地呼之欲出,“塔河之外找塔河,塔河之下找塔河,提高采收率再造一个塔河”的豪言壮语响彻塔里木;在“天府之国”,以国内目前最大的海相气田——普光气田为资源基础的川气东送工程全面展开建设,预计2009年投入运行。
炼化业务按照“大型化、一体化、集约化”的原则,通过突出主营业务,加快结构调整,实施技术改造,实现了巨大跨越。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从重组时不到1.3亿吨/年,预计到2008年底将突破2亿吨/年,其中高硫原油加工能力超过7000万吨/年;乙烯产能从1998年的257.5万吨/年,增加到目前的710万吨/年,增幅达到175.7%。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炼化企业集群横空出世,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镇海、茂名、燕山、金陵、高桥、齐鲁、上海、广州、青岛等九大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傲视江海,福建、天津两个千万吨级炼油企业正在加紧建设,加上扬子、海南、武汉、洛阳等四个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十一五”期间将形成15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炼油企业;1998年重组以来,燕山、上海、扬子、齐鲁、茂名等大乙烯成功实施了第二轮技术改造,产能均达到80万吨以上,福建、镇海、天津等新建百万吨级乙烯生产基地正在拔地而起。
重组时油品销售企业的成功并入,使中国石化如虎添翼。如今,近3万座现代化、多功能的加油站遍布中华大地,成品油经营量从1998年的5500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1.19亿吨,其中零售量增长了10倍;总长度超过5700公里的成品油管道四通八达,把高品质的汽、柴油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国各地。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石化不甘人后,发挥集团化、一体化优势,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大力发展海外业务,在国际舞台上谋求资源和市场空间。海外油气勘探开发、国际石油工程、国际炼化工程、国际贸易等方面快速拓展,在中亚、俄罗斯、中东、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取得了重要成果;积极开展国际合资合作,引入埃克森美孚、壳牌、BP等战略投资者,加强与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项目合作,建设了中石化赛科、福建炼油化工一体化等一批重大合资合作项目,积极发展与麦当劳等国际著名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在25年发展道路上,中国石化把握改革开放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始终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主线,以市场为基础,转变观念,转换机制,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高效益,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
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光辉历程,也是中国石化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实现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辉煌历程;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光辉历程,也是中国石化迎难而上、矢志不渝,持续推进改革,不断探索国企发展道路的辉煌历程。
望未来——谋发展牢记深刻启示
在2008年元旦前夕召开的集团公司年度工作会议上,苏树林总经理指出:“中国石化已经站到了新的发展起点上”,要“力争再用10~15年的时间,把中国石化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
面向未来,任重道远。中国石化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阔步前进,必须认真总结经验,牢记深刻启示,科学谋划发展。
历史告诉我们,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是企业必须牢牢把握的第一要务。只有坚持以发展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不懈做强做大,做精做优,才能使中国石化从优秀走向卓越,不断实现新的更大跨越。
当前,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中国石化面临的发展任务非常繁重。要履行好国有大企业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解决好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必须认真谋划和完善公司的发展战略,用发展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用发展来战胜困难、创造财富,用发展来解决矛盾、促进稳定,不断开创持续有效和谐发展的新局面,最终实现“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的宏伟目标。
实践充分证明,改革是推进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搞好国有企业的必由之路。改革不能停止,更不能倒退。必须通过改革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探索破除阻碍企业发展的体制弊端,不断完善保障企业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当前,中国石化面临的改革任务依然复杂而艰巨。要继续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坚持深化改革的方向不动摇,坚持推进改革的决心不动摇,坚持实事求是的改革态度不动摇,努力消除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结构性障碍,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要统筹好改革的力度、改革的速度和职工群众的可承受程度,把握好改革的时机、节奏和步骤,处理好改革涉及的各种利益关系,积极稳妥地推进内部改革,以改革促进发展,以稳定保障发展。
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还必须充分发挥中国石化在主业发展上积累形成的“五大优势”,包括油气勘探开发的特有优势、炼油化工与销售的竞争优势、工程技术服务的配套优势、“走出去”的一体化优势和国际贸易的优化保障优势,以及在科研开发、企业管理、人才队伍等方面具备的较强实力,扬长补短,加快发展,促进中国石化早日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
25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瞬,但对迎着朝阳一路走来的中国石化来说,却是一段不平凡的历程。展望未来,中国石化志存高远,信心满怀,将为伟大祖国谱写更加灿烂辉煌的新篇章。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