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发展公司债市场正当时
2008-12-02 08:20:15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算股神
发帖数:45382
回帖数:32109
可用积分数:6236234
注册日期:2008-06-23
最后登陆:2022-05-19
主题:发展公司债市场正当时

  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大秦铁路等公司日前公告称,已获准分别发行200亿元、300亿元、135亿元公司债。交易所债券市场特别是公司债市场如何走出发展困境的问题,再次成为业内焦点。

  业内专家称,在金融危机一时难以止息和中国力保经济增长、资本市场要为实体经济发展做贡献的大背景下,以及投资人对信用风险持极其谨慎态度的情况下,相较于其他融资方式,公司债是解决企业正常融资需求的较好选择。

  公司债发展一波三折

  去年,证监会发布《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公司债券发行工作正式启动。紧接着,国内首家公司债券——07长电债于去年10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竞价系统和固定收益证券综合电子平台同时挂牌上市交易,公司债发行正式开局。

  市场人士曾乐观认为,我国公司债发行将迎来一个高潮,交易所债市将由此大扩容,股市和债市的平衡发展有望实现。但此后的情况是,公司债发行和上市速度都比较缓慢甚至出现停顿。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公司债仅发行288亿元,交易所公司债市场总规模仅400亿元。截至今年10月31日,上证所的公司债加上原先发行的企业债托管量总计仅603亿元。这不仅与上证所10万亿元的股市总市值相差甚远,也远低于银行间市场1万亿元的企业债、资产支持证券、短融券和中期票据规模,更在我国GDP中的占比微不足道。这与我国加大直接融资比例、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取向显然不一致。

  今年8-9月,中国石油、中国电信、中国石化、大秦铁路等曾提出合计达1500亿元的公司债发行计划,但一度偃旗息鼓。分析人士称,管理层迟迟未批的原因可能是顾虑分流股市资金而进一步施压疲软的市场。但他们认为,债券投资者与股市投资者有明显区分,对公司债有需求的投资者主要是追求低风险的、稳定的收益的机构,如保险公司等。这部分资金本来就不大可能进入股市,因此,发行公司债对股市存量资金的分流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公司债需求旺盛

  在股市低迷、股权融资困难重重的情况下,许多上市公司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大的国有上市公司利用公司债融资的愿望相当强烈。

  而投资机构对收益率相对较高、风险相对较小的公司债的投资需求也相当旺盛。一些保险公司为了保证获得可能发行的公司债份额,甚至愿意预交高达百分之二三十的保证金。

  对上市公司来说,发行公司债有诸多好处。根据证监会的试点办法,公司债券发行审核采用核准制,不强制要求提供担保,募资用途不再像原来的企业债那样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挂钩,使用更灵活,可以用于偿还银行贷款、改善财务结构;定价方式更市场化,发行人与保荐人通过市场询价确定发行价格;采用橱架发行制度,允许上市公司一次核准,分次发行。对于那些业绩优良而又不愿通过增发等稀释股本、摊薄收益的方式来融资的上市公司而言,周期较长、成本锁定的公司债更是其不二选择。

  再与重启发行的中期票据相比,公司债在整个存续期间和持续交易期间,需履行较严格的信息披露义务,始终受到交易所的监管和保荐人、评级机构等中介机构的关注,信用风险能够得到较完善的控制。同时,交易所持续竞价交易机制也保障了其较好的流动性和价格的真实性,便于投资人识别和管理风险。而中期票据主要在银行间市场发行,购买者主要是各商业银行,从而使中期票据有成为变相的银行贷款的可能,也不利于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减轻银行系统风险。

  此外,政府支持公司债市场发展的政策取向很明确。在交易机制层面,前期公司债发行停顿期间,上证所进一步改善了公司债交易的制度安排。可以说,发展公司债市场正当时。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