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同门基金不同命 公募完败类私募
2008-12-28 22:34:03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06
回帖数:21874
可用积分数:99862445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7-18
主题:同门基金不同命 公募完败类私募

2008年熊途漫漫,公募基金的巨亏给基民带来了失望和无奈。然而,同为基金公司所管理的“类私募”产品,包括年金、专户理财、信托计划等,却取得了“出众”业绩。


  冰火两重天


  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上周五,130只可比股票基金近一年净值跌幅高达50.43%,相当于将去年一年牛市收益全都回吐,近两年累计收益率仅有13.28%;混合基金虽然拥有仓位可低至三成的灵活优势,近一年来净值平均跌幅也超过40%。


  相对比之下,企业年金、专户理财、信托计划等“类私募”产品,所取得的业绩却普遍大幅优于公募基金。


  以北京某大型基金公司管理的联想集团年金计划为例,该计划自去年10月股市见顶以来的收益率下降幅度竟不到1%,几乎将去年牛市中所取得的成果全部保存下来,令其近两年来的收益率高达76%。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日前也表示,旗下所管理的年金组合在今年仍取得了7.09%的成绩。


  实际上,不仅由基金公司所管理的企业年金计划普遍表现优秀,专户理财在熊市中表现均大幅优于公募基金。某基金公司投资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开展专户理财业务时正逢市场大跌,但旗下以股票为配置对象的专户账户在三季度末仅微跌于面值不到1%,再加上近两个月来市场反弹,目前已经获益近10%。


  除此之外,基金公司以投资顾问身份管理的信托投资计划,也有不少取得优异业绩。成立于去年年底或今年年初的某产品,截至今年年底的最新净值在0.96元以上。


  先天不足还是公私有别?


  缘何同为基金公司所管理,公募基金在熊市中的命运却与同门兄弟们如此不同,是由于公募产品在设计上先天不足,还是基金公司对待同门兄弟时“公”、“私”有别?


  国金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监的观点倾向于前者。他认为,两者业绩的迥然差别,主要取决于不同的风险和收益定位。对于“类私募”产品而言,由于投资人来自于企业、社保资金以及高端财富人群,大都追求低风险的绝对稳定回报,如企业年金在运作中股票等权益类投资不超过30%。


  与此同时,这些产品在市场不好时股票仓位可降为零,给予了其熊市中表现抗跌的可能。与‘类私募’产品不同,公募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有最低60%和30%的股票仓位限制。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王群航认为,“基金公司在运作企业年金、社保账户、专户理财等产品的过程中,由于采取的是‘一对一’模式,委托方可以直接参与到产品的管理当中,甚至可以参与到投资策略的制定中,这无疑对熊市中业绩抗跌多了一重保障。”


  一位不愿具名的研究员则质疑,虽然公募基金受到契约约束,不可能将资产全部投向债券市场等低风险标的,但在市场牛熊更迭时,几乎没有任何一家基金公司主动将仓位迅速下调。偏股基金股票仓位最低可到三成,从目前该类基金一年来表现判断,能像“类私募”产品一样操作的少之又少。


  针对目前“类私募”信息披露极为缺乏的现状,王群航认为应该尽快予以改善,否则在客观上将置公募基金于不利。“基于保证公平交易的目的,我一直坚持公募基金公司只应该管理公募基金,既然目前已经开始运作社保、专户理财等‘类私募’产品,那么这些产品的业绩和投资也应该进行定期披露,只要不公布委托方的相关隐私信息就可以。”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