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stock2008 |
发帖数:26742 |
回帖数:4299 |
可用积分数:25784618 |
注册日期:2008-04-13 |
最后登陆:2020-05-10 |
|
主题:中国联通千亿元备战3G WCDMA卷土重来
在3G牌照发放的时刻,整个WCDMA的产业链都为之振奋,一方面中国联通在紧张试验,时刻准备敲响WCDMA战斗钟声,另一方面设备制造厂商也纷纷厉兵秣马,准备投入WCDMA竞标的战斗之中。WCDMA的这一次卷土重来,将为中国的通信产业带来怎样的撼动呢?
WCDMA终成正果
4年来,WCDMA作为欧洲的3G标准,从最初运营商和设备商大量进行测试,到最终3G牌照发放,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可谓曲折。概括来讲,大致可以分成4个阶段。
1.国内运营商跃跃欲试阶段
最初,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都曾表现出对3G标准WCDMA的热情。中国电信在2003年就开始了WCDMA正式测试,向12个WCDMA设备厂商发出了测试邀请,其目的是“为了充分了解WCDMA系统设备的互联互通和组网性能”。2005年,中国电信开始建立WCDMA试验网,直至2006年3月份原信息产业部叫停WCDMA建网,中国电信在全国建立了6张WCDMA试验网。同时,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也曾于2005年开展了WCDMA与PHS联网测试。
中国移动早在2004年就曾联手NEC演示了基于WCDMA的3G移动可视业务。2005年8月,中国移动在财报中明确表示将采用WCDMA技术。中国移动当时表示,公司正计划升级和改造现有的网络设施,从而为3G作准备,加强数据业务的发展,实现3G的平稳过渡。公司计划采用WCDMA技术,使用3GPPR4版本,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还会在有需要的地区引入HSDPA。具体的战略步骤是先从沿海大城市推出,然后逐步向内部扩展,2G和3G将会在网络中共存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移动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建宙在2006年2月的3GSM大会上也曾表示,中国移动将申请WCDMA牌照。2006年6月,中国移动曾加入人人3G计划,欲与国际几大运营商共同推广100美元的WCDMA手机。
然而,尽管国内运营商对WCDMA有很大的热情并跃跃欲试,但在2006年3月,国家发改委和原信息产业部曾下发文件,要求运营商叫停和拆除违规建设的WCDMA试验网,并表明国家对3G建设会有统一规划。
2.设备厂商积极备战
在运营商跃跃欲试的同时,国内外的WCDMA设备制造商也在WCDMA及其增强型技术上加大投入,积极备战。中兴、华为纷纷加大WCDMA的研发力度,投入巨额资金和大量的研发人员。随着WCDMA技术的不断升级,WCDMA设备制造商推出了WCDMA的升级版——HSDPA,纷纷开展了商用测试,并提出建议,一旦中国选定WCDMA标准组网,直接建设HSDPA网络。中兴于2005年12月开始HSDPA的外场测试,华为也相继在荷兰开展HSDPA的商用测试。爱立信也曾宣称5年前提供给运营商的很多设备中已经预留了升级到HSDPA的端口。
然而,在当时,由于中国的3G牌照迟迟未发,华为、中兴的WCDMA发展重心开始转向海外。
3.欧洲3G游说
从1999年以来,欧洲的通信设备商一直在中国推广WCDMA。2006年,随着3G技术的不断成熟,中国的3G商用脚步渐进。在当时,TD-SCDMA技术不断成熟,而WCDMA技术在中国尚未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欧洲3G阵营加紧了对中国的游说。UMTS论坛主席布莱梅曾在当年的业内会议上表示,WCDMA和中国本土TD-SCDMA技术具有互补作用。如果中国能把3G战略与其他UTMS已取得成功的地区相结合,其经济将受益匪浅。布莱梅当时还表示,希望TD-SCDMA和WCDMA两种技术在中国都能得到部署。
4.运营商重组规划3G
WCDMA在中国初步取得阶段性进展,始于2007年5月原信息产业部将欧洲提出的WCDMA和美国提出的cdma2000颁布为中国通信行业标准。此后,对未来中国3G市场中TD-SCDMA、WCDMA和cdma2000所占份额,业内专家曾做出大胆预测,“未来中国的3G手机市场中,TD-SCDMA将占50%,WCDMA占40%,cdma2000占10%。”
2008年5月,我国电信体制的改革为3G牌照的发放奠定了基础。三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中明确表示,改革重组与3G发牌相结合,重组完成后发放3G牌照。在电信重组方案中,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移动与中国铁通合并、中国电信收购C网,最终形成了三大全业务运营主体,为3张3G牌照初步确定了发放格局。
如今,运营商的重组工作已逐步落定,3G牌照也正式发放,3张牌照分别为中国移动获得的TD-SCDMA牌照、中国联通获得的WCDMA牌照和中国电信获得的cdma2000牌照。由此,我国的3G大幕正式揭开。
联通千亿战3G
1.巨资加强GSM网络
一直以来,GSM业务都是联通营业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早在2006年,中国联通就拉开了G网升级计划,当年联通投资100亿元在国内100多个城市对G网进行了升级。
电信重组后不久,2008年9月,中国联通副总裁李刚曾经向媒体表示,在联通出售C网之后,将面临移动TD-SCDMA网络和电信CDMA网络发展带来的紧迫感,为了保证已有用户不离网及发展新用户,联通2008年在G网投资300亿。按照2008年8月联通公告显示,联通2008年资本开支由原来的309.5亿元增加到472.5亿元,那么300亿的G网投资占到了70%左右,可见中国联通在G网投资力度之大。
对GSM网络的巨额投资,为日后中国联通大力发展WCDMA奠定了网络基础。中国联通总工程师张范曾在业内会议上介绍了联通建设3G网络的一些具体思路,其中包括把2G和3G做成一张网,用户不需要进行换卡,同时,获发3G牌照之后,2G与3G将共享核心网。中国联通副总裁李刚也表示,中国联通暂不会部署一张完整的WCDMA网络,而是采用2G和3G混合组网的方式进行,将现有核心网逐步改造成支持软架构面向2G、3G架构共享演进,灵活实现2G和3G的互操作。
2.WCDMA建设暗潮涌动
中国联通是3个运营商里面3G建设动手最晚也最为低调的一个。尽管3G牌照刚刚发放,但中国联通早在重组刚刚落定时,就已经开始在WCDMA建网方面动手做了准备。据了解,中国联通于2008年9月份开始进行WCDMA的技术招标,招标计划约为7万个无线基站,规模达200多个城市,共有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华为、中兴、阿尔卡特朗讯以及新邮通6家厂商参与了此次竞标。另外,在招标之前,中国联通在全国8个城市启动了WCDMA试验网,主要包括上海、深圳、佛山、柳州、郑州、保定、无锡和武汉。
对联通未来的3G建设,中国联通的高层领导也曾多次在业内各种场合做出表示。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曾在2008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发放3G牌照后,中国联通将加大3G网络及业务领域的投入,预计2009~2010年以3G为主的移动领域资本开支达到约1000亿元。常小兵还指出,中国联通计划在2009年第三季度推出WCDMA服务。张范曾表示,中国联通将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领导下,统一部署,统一规划。具体来说,初期在大城市和重点地区连续覆盖,逐步向中小城市延续,农村地区先是以2G为主,以后根据3G业务普及程度考虑覆盖,重视室内热点地区的优质服务要求。
此外,地方联通在WCDMA的投资建网上也逐步推出规划。据悉,成都联通计划2009年投资20亿元用于建设WCDMA网络,公司将新建6000套3G基站和3G室内分布系统,未来移动宽带的速度可达14.4Mbit/s。湖南联通也表示将在2009年加大投资,在省内主要城区建设基于WCDMA制式的3G网络,并将网络直接升级到3.5G(HSDPA网络)。
WCDMA掀起新一轮争夺战
我国WCDMA牌照的发放,在给国内外的WCDMA设备厂商带来巨大商机的同时,也引起了一轮新的争夺战。在参与中国联通招标的6家厂商中,有一半是国内厂商,与国外厂商形成1:1的比例。除了中兴和华为之外,还有“黑马”厂商新邮通。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相继进行的运营商网络招标中,国内设备商均成为最大的赢家。在中国移动的TD-SCDMA一期招标中,国内设备厂商几乎占据全部份额,二期招标中大唐系又夺得了40%的份额。而中国电信进行的CDMA网络招标更是被华为和中兴两分天下。
面对中国联通开展的WCDMA网络招标,主攻WCDMA的老牌厂商爱立信,以及在WCDMA领域都有深厚积累的上海贝尔和诺基亚西门子通信都将是强有力的竞争者,将夺得在中国3G市场分得一杯羹的大好时机。目前,爱立信仍占有全球WCDMA市场的最大份额,约为53%。然而这些老牌厂商的优势也正在面临国内设备厂商华为和中兴的挑战。经过近几年在海外WCDMA市场的建网和运营,中兴和华为已经在全球建立了成功的商业模式,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经验。此外,从目前WCDMA设备厂商在全球的商用来看,截至2008年底,爱立信的WCDMA基站已应用于全球109个HSPA商用网络;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在海外有117个WCDMA网络,其中108个已升级至HSPA;华为有110个网络已升级到HSPA;中兴在印度、巴西获得突破,WCDMA/HSPA产品应用于全球30多个国家。
由此可见,国内设备厂商中兴和华为与老牌厂商的差距在不断缩小,而在接下来的WCDMA招标战中,WCDMA设备厂商面临的也将是较前几次网络招标更为激烈的斗争。可以说,2008年前几次的招标只是3G的预热战,而中国联通进行的WCDMA招标才是国内外设备厂商争夺战的序幕。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