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大牛股 |
发帖数:112653 |
回帖数:21877 |
可用积分数:99900065 |
注册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陆:2025-09-05 |
|
主题:振华重工全力进军海工市场核心装备
自2014年国际油价下跌以来,全球海工市场面临断崖式下行困境,高速增长的中国海工行业遭遇市场低谷。记者近日采访上海振华重工副总裁、振华重工海工集团总经理戴文凯了解到,海工企业当前面临着严峻的市场态势,要想走得远,不仅要会“造壳”,更要学会“造芯”,技术难题首先要突破。 自2014年6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直线下滑,当年即较年内峰值下跌超过50%。受油价暴跌影响,几乎所有国际石油公司都缩减了2015年开支预算,平均下调16%。全球“海工”市场受其影响需求大幅萎缩。自2014年以来,无论是钻井平台、生产平台还是“海工”船市场,均出现量价齐跌的态势:累计成交各类“海工”装备407座(艘),成交金额419.8亿美元,低于2011-2013年年均650亿美元的成交规模,世界“海工”市场持续近4年的增长速度几乎被瞬间“按停”。 其中,印尼国家石油下调36%,中国海油、法国道达尔均下调了30%,美国的几家石油公司也都下调20%以上。于是大量“海工”项目停滞,合同终止,“海工”产品闲置,“海工”装备利用率明显下滑。在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下,自升式平台利用率已降至2009年以来最低位。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油价稳定在每桶70至80美元,投资人对‘海工’市场有信心,‘海工’装备更新换代的需求会变强,目前大部分‘海工’装备项目依然可以继续运行。”“如果油价在60美元左右,就只有33.4%的项目具有可行性。” 在此背景下,中国海工企业发展面临来自市场、技术、融资等多方面的困难。西方的“海工”企业已经经过多年的积累和磨练,而国内大多数企业大都刚刚进入这个行当,他们以前虽然也从事造船业务,但“海工”和造船在规范、技术等方面有诸多不同,这些会反映在产品的开发、设计、建造等技术领域的方方面面。“海工”企业要想走得远,不仅要会“造壳”,更要学会“造芯”,技术难题首先要突破。 面对严峻的全球海工装备市场形势,和国内海工产业发展面临的艰巨挑战,上海振华重工出动组合拳,全力搏击海工市场。戴文凯说,在海洋重工装备领域中,海工关键配套件对于大型海工装备来说,相当于电脑的“芯片”,不起眼却又必不可少。但海工配套设备技术要求高,研制难度大,国产海工产品长期依赖进口核心配套件,中国海工配套设备自配套率低于30%,核心配套设备自配套率甚至不足5%,大量依赖进口,这制约了装备制造企业朝高端发展。振华重工加快了研发海工核心装备的步伐,充分发挥在港机领域形成的机、电、液研发优势,将其移植到海工装备上,相继研发多个海工核心配套件,为海工产品装上了“中国芯”。 在钻井平台核心配套装备上,振华重工大胆创新,攻克了四大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平台升降系统,现已为近2年新开工的自升式平台提供配套,产业化前景十分好;在平台的另一核心装备桩腿上,也已形成独立成套装备向市场出售。 始终以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振华重工在严峻的市场态势下,将全力进军海工核心装备领域,搏击全球海工市场。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