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大牛股 |
发帖数:112606 |
回帖数:21874 |
可用积分数:99864410 |
注册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陆:2025-07-04 |
|
主题:中集全资收购276年历史英企
6日从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集集团”)获悉,该集团为了扩大旗下能源化工与液态食品装备板块的战略版图,近日花了23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18亿元)全资买下了英国一家拥有276年历史、名叫briggs的老牌公司,这也是中集收购的企业中最古老的一家。
中集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briggs将与中集已有业务形成协同效应,预计未来5年内briggs营业收入与利润将实现翻倍增长。
代表中集集团收购briggs的公司主体是中集安瑞科旗下的cimcenrictankandprocessb.v.(cetp公司)。完成收购之后,briggs将成为cetp也即中集食品装备业务群的第三个全球知名品牌,从而将中集的食品加工装备从已居前球前列的啤酒酿造领域进一步向烈性酒蒸馏等液态食品加工领域拓展。南方日报记者马芳
briggs是什么企业?中集收购过的最古老企业
3日晚间,中集集团旗下能源化工食品板块的主体上市公司中集安瑞科发布公告,正式宣布完成对英国briggsgroupltd全部股权的收购,交易金额约为2300万英镑。
与中集此前完成过的多起海外收购相比,这家公司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其悠久的历史。该公司成立于1740年,至今已有276年,成立时中国还处于清朝乾隆年间,这项收购应属中集收购过的最古老企业。
此前,中集曾收购过拥有125年历史的德国齐格勒公司,其主营业务为消防车,还收购过160年历史的德国ziemann公司,主营业务为啤酒酿造装备制造和工程总包服务。
briggs业务范围为啤酒、蒸馏、制药、酵母、生物燃料等行业提供工程设计和部分关键装备,其中苏格兰威士忌等酒类的蒸馏系统的工程设计及装备制造是其主要业务,该部分占营收比重达到44%,在该细分领域享有良好口碑,特别是在英国本土市场占据较为领先的地位。
此外,briggs在其他涉及领域也有百年历史的精良工艺。欧洲最大的谷物蒸馏系统、世界最大的活性干酵母系统等都是briggs的作品。该公司还研发制造了全球最早的第二代木质纤维制乙醇的撬装装置之一。
据中集安瑞科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因为briggs也有啤酒加工装备方面的业务,这与安瑞科此前的一部分业务存在合作关系,双方长期接触,对briggs的工艺能力及行业口碑早就了解。2015年知悉briggs有对外出售的意向时,中集果断加入了投标行列,经过7个月的磋商,终于敲定收购协议。
多家国际权威咨询机构对该公司的尽职调查显示,briggs的资产优良,盈利状况良好。最近一个财务年度,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400万英镑,净利率15%。
为什么收购briggs?补齐中集食品装备短板
记者了解到,中集年均营业收入约600亿元人民币,目前食品加工装备属于中集旗下的8大业务板块中的能化与食品装备板块,全年营收约25亿元人民币,占该板块年收入的1/4。
中集相关负责人表示,briggs每年3亿到5亿元的营收并不能完全体现这项收购的意义,此次收购真正的好处在于战略布局上的延伸。借助briggs能扩大中集早已设下的食品加工装备领域的战略布局,特别是弥补其已有食品装备过于集中于啤酒加工领域的短板。
早在2007年,因为工艺的相通性,中集就已通过收购荷兰企业holvrieka进入食品加工装备领域,但当时仅限于啤酒酿造大罐等装备。2012年,中集安瑞科成功收购了德国老牌企业zimann,使公司的食品装备业务迅速发展,业务能力从单一的装备制造延伸至涵盖啤酒酿造的工程总包能力。该负责人表示:“整合带来的效益非常明显,我们目前已经占据了全球啤酒酿造区工程装备近30%的市场份额,是该细分市场全球三大工程商之一。”
ziemann的成功收购让中集食品装备业务尝到甜头,在中集食品装备的战略中,纵向总包所有啤酒加工的战略意图基本实现,而横向方面,中集盯住的是其他液态食品加工装备领域,而briggs所专注的蒸馏、酵母、制药等领域工程能力与装备制造能力正与中集战略契合。
中集希望借助briggs进入市场前景更好的其他液态食品加工装备领域。比如烈性酒方面,据中集预测,2015年全球烈酒消费量超过16亿箱,年增幅为8.6%,平缓上升的趋势预期会持续到2019年,有2.8%的增幅。目前,大部分厂家产能利用率超过90%,未来对加工装备的需求市场空间很大。
此外,briggs涉猎的酵母加工装备也具有良好的前景。随着中产阶级的消费升级,对高质量焙烤酵母的需求与日俱增,从而也带来了装备领域的广泛增长空间。
记者了解到,2015年,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以及油价断崖式下跌的影响,中集的能源装备相关领域出现业绩下滑风险,而此时食品装备业务则保持了平稳增长。
“这个领域与消费市场密切相关,每年的增长幅度虽然有限,但很稳定,借此可以平衡我们能源装备领域的行业周期性风险,为其他业务提供良好的现金流。”中集安瑞科相关业务负责人说,公司依然看好天然气清洁能源在全球领域的推广应用,未来仍将坚定不移地积极发展天然气等能源产业。同时,由于能源和食品业务在周期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液体食品加工业务的发展也是公司转型升级及发展版图上重要的组成部分。
■延伸
密集海外并购探索升级新路
事实上,不仅中集安瑞科已进行了数例海外的收购,近几年来,中集旗下的多个板块如中集车辆、中集空港等都在不断地探索海外并购之路,使中集在短短十余年内成为全球知名的能源与物流装备及服务领域的跨国集团。据不完全统计,中集进行的海外并购项目,或在海外建立的子公司不少于30家。
据中集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多年的探索,中集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海外企业并购及管理经验,其主要宗旨是“全球运营,本土智慧”。中集作为一体化的企业进行全球化的运营,发挥统一协作的优势,拉通内部管理体系,在市场拓展、采购等业务谈判上整合公司所有资源提升市场地位;另一方面,对于所有收购的海外企业,中集主要通过董事会治理结构进行管理,不干预具体经营决策,管理团队以当地人员为主,发挥本地经营优势,有些仅派驻总经理和财务人员。
“收购后双方企业的融合非常重要,我们会在收购前确保管理团队和核心员工的稳定。中外双方在设计、采购、市场、售后都进行无缝对接,将海外企业逐渐拉入到中集的总体运营体系里来,但又保持其本地企业的差异性和地方优势。”中集相关负责人说。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通过多起海外并购,中集这块著名的“中国制造”品牌也成为了“全球制造”,接受采访的中集相关业务相关负责人对“中国制造”有其独特的思考。
他认为,“中国制造”并不一定是中国人要在各种工艺上自主创新,或者引入别人的工艺进行细微改造变成自己的,“只要企业的主体是中国的,通过海外并购同样树立的是中国企业的牌子,‘中国制造’并不一定是‘中国造’,也可以是‘全球造’”。他还表示,通过并购吸纳整合的方式,中国企业同样可以将国外的核心技术引进,对已有的国内制造进行升级改造,但这样比以往“偷偷拿来”进行改造更加大方,风险更小。
著名的财经媒体人士秦朔去年造访中集收购的德国齐格勒公司时也发出过类似的感想,他曾撰文写道:“中集这样市场化、国际化程度已经很高的中国公司,是可以驾驭德国制造的。中国制造升级的路径,或许可以发挥资金、市场的优势,直接参与国际并购,而不是自己从头开始做研发。国外有很多制造业的明珠,把它们好好串起来,也是一条升级之路。”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