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算股神 |
发帖数:45382 |
回帖数:32109 |
可用积分数:6236234 |
注册日期:2008-06-23 |
最后登陆:2022-05-19 |
|
主题:中国平安"超级维权行动"之后
这是一场尚未结束的博弈,双方背后都有政府的影子。现任欧洲富通集团(下称富通)管理层代表着比利时政府的声音,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平安)则是获国家支持,被赋予捍卫海外资产与话语权的重任。
“平安投资富通并非投资者判断决策有误,而是投资者权益的保护问题。”2月21日,中国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态称。
2月11日,投反对票的平安(持股4.99%)在维权之路上又迈进一步——富通分拆资产出售未被富通股东大会通过。
从中国保险业最大一起海外投资到首宗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国际维权案例,颇具戏剧色彩的平安投资富通事件注定是中国企业跨境并购争取话语权的一个典范。
第一大股东的无奈与愤慨
从比利时、荷兰及卢森堡三国政府违约到富通违反公司治理原则,平安彻底被激怒了。
“现在不是去追究投资决策是否有误的时候,毕竟是集体决策,也是大环境所致,很难去追究个体的责任。“2月23日,一位政府官员表示,“坚守维权,如何将投资损失最小化才是当务之急。”
2007年11月,平安宣布以18.1亿欧元(约196亿元人民币)购入了富通集团9501万股股份,占富通集团总股本的4.18%,成为富通集团第一大股东。随后,平安又斥资继续增持富通股份,至此,中国平安以每股19.05欧元购买了富通集团4.99%股份,这笔投资总计花去238.74亿元。
如今,富通的股价跌至1欧元左右,平安投资富通股票的亏损已超过200亿元,亏损95%以上。
“平安对于巨大损失颇为无奈,该收购方案在当时看来颇为周全,甚至锁定了次贷风险。“有关人士说,“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加上三国政府违约和违反公司治理原则是富通股价跌入谷底的杀手。”
2月24日,平安方面称,基于经营环境的变化,公司业绩受到影响,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希望以不领薪酬的方式,与公司上下及全社会共度难关。“流年不利,痛惜富通投资亏损等原因,促使其作出零年薪的决定。”平安内部人士称。
其实,平安与富通的故事就不是个体的企业行为,从决策到技术操作再到国家维权,其中多少都蕴含着自上而下的政策意愿。
据有关人士透露,当初政府考虑更多的是,为缓解国内市场流动性过剩以及人民币升值压力,鼓励有能力的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并购。因此,平安投资富通的外汇额度得到国家外汇管理局与中国保监会的特批,未在当时的保险业QDII额度之内。
去年9月末,囿于荷兰银行收购战失利成为信贷市场抛弃对象的富通股价一落千丈,9月29日跌幅高达23%。当晚,荷比卢三国政府宣布联合向富通出资112亿欧元,持有富通集团下属富通银行在三地49%的股权,避免富通遭遇挤兑风险。
该注资计划完成后,富通核心资本充足率与全面监管资本率将达9%和13%。虽然此时平安手中的富通权益缩水一半,但平安对于三国政府的援救方案仍表示认同。
不过,令平安始料不及的是,三国政府并未执行注资计划,而是通过一系列的交易及资产置换将平安等股东的权益“驾空”了。
去年10月,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分别出资将当地的富通机构国有化。如荷兰斥资168亿欧元收购原荷兰银行在内的原富通全部在荷业务;之后,比利时、卢森堡两国政府再与巴黎银行进行换股操作;巴黎银行获富通银行比利时业务75%的股权以及富通银行在比利时的全部保险业务与富通银行卢森堡66%的股权。一番“移花接木”之后,富通仅剩一个104亿欧元的原富通银行比利时结构性产品66%之股权,以及边缘化的国际业务。
荷兰政府和比利时政府的非法强制“征收资产行为”及拒绝合理补偿在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博士看来不可理喻。他说,中国政府不能无动于衷。
据当时外电报道,希望获得比利时政府赔偿、弥补投资损失的平安正在寻求中国政府帮助;商务部拟向比利时政府递交一份照会,并请示国务院,寻求有关部门的支持。
接近平安维权的知情人士透露,其间由中国保监会牵头,会同商务部等多个部委迅速成立了特别工作小组,从国家层面拟定方案,商榷维权事宜。
实际上,三国政府的侵权行为激怒了包括平安在内的所有富通二级市场股东。股东们将不满诉诸于法律,去年12月,布鲁塞尔地方法院裁定富通国有化一案为非法交易;判决富通资产的出售应由富通股东投票决定。不久,有染于富通事件的时任比利时首相莱特姆引咎辞职。
之后,比利时新政府于1月31日又达成了一个新协议:将巴黎银行所占富通保险业务的比重从原先的100%下降到10%。但股东们认为方案贱卖了资产,并不买账。而身为富通董事的平安总经理张子欣并未参与新方案的协商。
据悉,富通曾于北京时间1月31日凌晨3时左右,临时通知尚在睡梦中的张子欣1小时后开董事会。次日,张子欣辞去富通董事以示不满。这也意味着维权的进一步升级。
“作为董事会的一员却没有话语权,这有悖于公司基本治理原则,令我们无法容忍。”平安内部人士称。
财经分析人士叶檀认为,倘若中国企业与中国政府对于惨遭蹂躏的境外股东权利置若罔闻的话,势必会招致更多的伤害。因此,维权意志与维权能力攸关重要。
“超级维权行动”之后
回眸维权之路上的平安,初时甚为低调,出手不过数次。先是去年11月,支持富通中小股东维权并提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之后张子欣辞任富通董事,直至高调声明反对富通出售资产。
而张子欣辞任富通董事可谓平安维权升级的标志性事件,表明平安已正式“宣战”。
“平安选择星期天的晚上(2月8日),即在股东大会前,在全球大范围内声明反对出售富通资产,并以新闻通稿的方式将新闻发送包括比利时媒体在内的中外媒体,立场鲜明。”平安有关人士说。
2月11日的富通股东大会上,平安投出了关键的反对票。正因为第一大股东的这张反对票,富通资产分拆出售议案未被通过。
富通集团公告显示,全部出售荷兰的富通银行、Verzekeringen公司及保险业务给荷兰政府的议案遭到57.01%的票数否决。而50.26%的票数反对向联邦参与投资公司出售富通银行剩余股权。另外,向法国巴黎银行全部出售比利时保险业务的议案也被否决。新议案的核心交易内容正是源于1月31日比利时政府、巴黎银行及富通董事会达成的一份新协议。
据悉,出售计划的失败,意味着富通董事会将不得不重新评估形势,且尽快宣布其将采取的措施。
知情人士透露,整个富通事件一直由比时利政府主导,富通股东没有机会表达意愿是平安理直气壮的原因所在。“这不应该发生。一方面显示治理原则没有得到投资者的支持。另外,方案本身严重伤害到富通股东。”
在上述人士看来,毕竟西方国家也是法治社会,注重公司治理,其所作所为不仅作为股东的平安反对,其他股东也同样反对。另外,其政府处置富通事件的手法,与美国、英国等国政府相比存在相当差距,结果欧洲富通成为最坏的一个案例——导致整个富通几乎价值丧失殆尽。
“失去持续经营的能力正是富通目前股价远低于其净值的原因。”该人士称,“平安一贯主张保留富通正常的业务基础,使之运转下去,公司价值才能得以恢复,最大程度弥补投资损失。”
至于富通能否实现持续经营、恢复价值的目标,平安有关负责人说,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必须去争取,至少目前维权曙光已现。何况平安背后有国家的支持。知情人士说,现阶段仍处于公司股东权益层面的维权,必要的时候才会采取国家维权。
中国国际商会会长万季飞曾表示,在国际经济事务中争取更大的话语权,能够更有效地维护中国企业在对外经贸活动中的合法利益,有利于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一位政府官员表示,之前,富通管理层说新方案被否的结果是面临破产,而执意维权的平安不予理会,投出了做为第一大股东的反对票;之后,富通反而不再提破产了;这就像是一场博弈,相信每走一步都是三思而后行的结果。“现在,我们略占上风。”
应对“处于动态之中的平安富通事件,首要任务就是竭尽全力维权与总结经验。”上述官员说。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