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江苏支援西藏10万毫升血液
2017-07-29 08:00:50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追求共同价值
发帖数:122
回帖数:461
可用积分数:38510
注册日期:2015-12-01
最后登陆:2020-08-30
主题:江苏支援西藏10万毫升血液

6评论
刚刚,世界发生了几件影响深远的大事!
牛弹琴·1小时前

不必多解释,刚刚,世界发生了几件影响深远的大事。

第一件事,几乎是7月28日子夜时分,朝鲜突然又发射了一枚导弹。

很快,美国评估后确认,朝鲜此次试射的,是一枚洲际弹道导弹。这也是朝鲜第二次发射洲际导弹。

特朗普曾暗示,美国已对朝鲜划出红线,如果朝鲜再进行核试验,或者朝鲜发射洲际导弹,那就是越过了红线,美国就要下手了。

但很让特朗普沮丧的是,7月4日美国独立日,朝鲜就送上了一份厚礼,进行了第一次洲际导弹试验;三个星期后,又来了第二次!

在韩国,总统文在寅赶紧从床上爬起来,凌晨1点在青瓦台紧急召开国家安全保障会议。据说,韩国已决定,要追加部署4辆萨德系统发射车。

在日本,安倍政府向朝鲜提出最强烈谴责和抗议,睡眼惺忪的安倍也在凌晨时分,召开了紧急国家安全保障会议。

这么个搞法,可以预料到中国的反应。

东北亚的又一轮暴风骤雨,又要来了。




第二件事,就在朝鲜发射导弹几个小时前,普京终于发飙了。

俄罗斯向美国发出严正通知,要求在9月1日前,美国将驻俄外交人员减少到455人,同时,俄将没收美国外交人员所用的一座别墅及一个仓库。

2016年临下台前,奥巴马以俄罗斯干预大选”为由,驱逐了35名俄罗斯外交官,并查封两处俄罗斯的外交资产。

一忍再忍之后,俄罗斯终于以牙还牙,同样驱逐35名美国外交官。

之所以拖到现在,是因为普京原来对新上台的特朗普有期待,但最近的形势发展,肯定让普京非常非常失望。

7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制裁俄罗斯等国法案,419票赞成,3票反对;

随后,美国参议院通过该法案,98票支持、2票反对。

这种压倒性表决结果,基本将美俄关系送入了死胡同。而且,国会也明确说了,特朗普行使否决权也没用,因为这种压倒性优势,特朗普的否决权,分分钟就会被国会再否决掉。

普京很愤怒,公开指责美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采用非常手段——“这充分表明美国是一个极度自私的国家”。

俄罗斯现在已经是忍无可忍,必须报复。

人们期待的美俄蜜月,可以彻底破灭了。

当初,一些人还担心,特朗普上台后,可能会拉拢普京对付中国;现在来看,大家太具有忧患意识了。


此外,还有一些看似很孤立的大事:

在巴基斯坦,谢里夫突然被最高法院剥夺了总理资格,也就是说,谢里夫不能再当总理了,巴铁政坛变天了。

在美国,特朗普刚刚又怒炒了白宫大管家——幕僚长普里巴斯。

这两天,白宫闹得一团糟,特朗普新任命的白宫通讯会主任斯卡拉穆奇,痛骂普里巴斯是精神病,是白宫泄密的黑手。而为抗议任命斯卡拉穆奇,白宫新闻发言人斯派塞拂袖而去,主动不干了……

国际上纷乱一团,国内则是一片祥和。

据现代快报,7月27日,载有江苏支援西藏的 10 万毫升血液的 TV9842 航班,从南京飞往拉萨。这应该是一次惯常简单的医疗援助,也体现了西藏和内地的同胞情谊。其他的,不多说了。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2017-07-29 08:19:11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2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追求共同价值
发帖数:122
回帖数:461
可用积分数:38510
注册日期:2015-12-01
最后登陆:2020-08-30
闻资讯6评论
印度是美国的走狗?那你就把问题想简单了
王鼎杰·昨天
​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印度是美国的走狗,印度的所作所为无非就是美国战略的间接体现。这个认识未免把美印关系看的过于简单。实际上,这两个国家的关系历经了复杂的演变。从中正可以看到一个有着强烈地缘企图的发展中国家,在与超级大国打交道的过程中,是如何一波三折、步步惊心。


☆甘心做学生的印度
向成功者学习,是高明的学习者的共性。印度精英们对此心知肚明,所以,独立后的印度不仅要当英帝国的继承人,还要当美帝国的好学生。

美国有美国例外论,印度就有印度例外论。

美国有门罗主义,印度就有印度的门罗主义。

美国有天定命运论,印度就有印度的天定命运论。

甚至美国有好莱坞,印度就要有宝莱坞。


在这些貌似拙劣且赤裸裸的模仿背后,其实隐藏着印度版的以史为鉴。

当年美国独立,靠的就是利用英法矛盾。独立后,美国深刻认识到,英国霸权建立在对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控制之上,太平洋是遥远的洋。故而,美国并不急于在大西洋上发展大海军,挑衅英国海权。相反,却是一面在大西洋、印度洋上融入英国秩序,老老实实地做生意;一面往太平洋方向搞扩张,在英国鞭长莫及之处谋发展,最终利用球形世界的特点,反方向逼近欧亚大陆。


按理讲,以英帝国之老奸巨猾,自然不会看不出美国的目的所在。但是,正如独立战争揭示的那样,英国本质上是个海权强国,除非撞上印度土邦、澳大利亚土著之流的对手,否则,英国并不具备深入大陆腹地,打一场持久性陆地战争的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是欧洲大陆上的陆军强国。但是:

第一,这些陆军强国并不掌握制海权,制海权在英国手上。英国不开门,谁也无法大举远征北美。

第二,这些陆军强国一旦征服了北美,必将建设强大的海军基地,从而对英国形成全面包围。


所以,英国为了保卫自己,必须保卫美国。同时,英国的历史,就是一部与大陆国家不断博弈的历史。先是英西,接着是英荷,接着是英法,再接着是英俄,最后是英德。正是这连续的冲突,让英国难以兼顾美国的扩张。

美国要做的就是找准时机,年年大骂包括英国在内的旧大陆国家道德败坏,标榜自己是新兴力量。实则却在英国海军铁盾的保护下,专门蚕食弱小势力,通过打墨西哥、印第安人、西班牙,逐步崛起为西半球无可争议的大国。等到英国因为德国、日本、苏联问题难以招架,被迫向美国求援时,美国就自动得到了逼老霸主禅让的机会。


※翼展一万英里!美西战争之后的美国

所谓美国例外论、门罗主义、天定命运论无不是说一套做一套。与其说是美国式道义的体现,不如说是美国式战略的体现。正是有了前述战略保障,美国才敢说西半球和新大陆是上帝赐予美国人的试验田,是要让美国做全世界的山巅之城。

印度独立之时,正是英国衰败,美苏争霸之时。印度看到美国的霸权是立足于对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控制,印度洋是遥远的洋。而美苏争霸的焦点又在欧亚大陆的两端,无异于让印度得到了复制美国道路的天赐良机。


包括印度高喊的不结盟,并非如其字面含义,聚拢发展中国家抱团取暖,抵制霸权主义泛滥。而是:

第一,印度自身不在美苏两大阵营选边站,而是在两大阵营之外另起炉灶。

第二,忽悠、胁迫、恐吓环印度洋的其他国家,不许他们和区外大国结盟。还定下了细则,如不能和与印度敌对的区外大国合作,不能谋求排除印度的外援,如内部问题难以解决应向印度谋求帮助。

正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印度版门罗主义的身影。也可以说,印度的不结盟宣传,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达成一个目的,那就是在印度洋上,应该只有一个说话算数、无可匹敌的巨无霸。那就是印度。


☆不愿当老师的美国
可是,印度虽有意为徒,美国却并不乐意为师。

原因正在于国际关系不同于人际关系。对美国这样的大国,两类国家永远是最易于成为目标的国家:第一类是针锋相对,处处唱反调的国家。第二类是亦步亦趋,赤裸裸下模仿棋的国家。

印度正属于第二种国家。

利用中国的善意、美苏的互相牵制、周边势力的弱小无力。印度自建国的那一刻起,就在扩张、扩张,不断扩张。他不仅宣布要让印度洋变成印度的洋,还要在巴基斯坦、阿富汗、西藏、伊朗高原确立陆上的安全前沿。


一旦印度做到了这两点,那就意味着印度洋上将出现一个无可匹敌的地区大国,甚至将与美苏鼎足而三。

如果印度不能证明一个强大的印度对美国有何价值,而只是自作聪明地想找机会复制美国模式,甚至进而代替美国霸权。自然让美国难以释怀。印度学的越是像模像样,美国越是坐不安席。

不难理解,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美国和英国采取一致立场,偏袒巴基斯坦,明显有搞地区平衡、限制印度扩张的意向。

对此,印度暗示他将在美苏争霸中偏袒苏联,实际上也确实开始越来越向苏联靠拢。虽然1962年战争期间,印度得到了美国的军事援助,但事后印度还是更倾向于和苏联合作。而中苏关系的恶化,也为苏印找到了进一步合作的结合点。


但是,同样是因为中苏关系的恶化,中美关系开始发生微妙却剧烈的变化。对此,印度反应迟钝。

1971年7月,基辛格取道巴基斯坦,开始了第一次秘密访华。次月,印度就和苏联签署了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苏印和平友好条约”。并以此为基础,悍然发动了肢解巴基斯坦的第三次印巴战争。

☆印度遭到当头一棒
通过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成功肢解东巴,进而开始准备全面解决克什米尔问题,甚至准备乘胜对西巴展开全面攻击。美国当机立断,断然决定派遣航空母舰进入孟加拉湾,威压印度停止在西线的乘胜追击。实质是要封冻印巴边界,压缩印度的胜利果实,保持地区平衡。


※1971年12月,在印度洋上对峙的印度海军“维克兰特”号航母(左)和美国海军“企业”号航母(右)

美国的这个举动,与其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起到的效果是完全一样。印度因此无法完成“统一”,而且感到深受羞辱。历史上葡萄牙人、英国人的坚船利炮,似乎一夜之间都在美国航母身上借尸还魂了。本以为独立后就不会再遭遇外来力量干预的印度精英,忽然发现,原来印度在国际政治棋局中其实还非常脆弱。

这个时候,印度其实应该庆幸中美还没有发展到像他和苏联那种关系,否则,第三次印巴战争的结果就很难预料了。

之前利用苏联达成肢解东巴的目的,可谓迫不得已,从结果上也算收获颇丰。既然苏联海军无法对冲美国航母,就应该想下一阶段如何重塑敌友关系,再谋求新突破。但是,印度上下已经陷入高度激愤的状态。


※1971年印度爆发大规模反美游行

印度不仅要发展自己的航空母舰,持续地进行反美宣传,更要持续深入地联苏制美。而新形势的变化,也为之提供了深度联苏的“机遇”。


☆印度洋上的地缘巨变
上世纪七十年代,围绕印度洋事务,出现了三个地缘巨变。

第一个巨变是英国突然宣布将从苏伊士运河以东地区全面撤离,造成了印度洋的权力真空化。进而引发苏联开始谋求填补印度洋上的权力真空。


第二个巨变是石油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动荡,里海-波斯湾资源圈和印度洋交通线的重要性,引起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

第三个巨变是中美和解,开始共同对付苏联。美国得以从马六甲以东地区抽身,开始拿出更大精力进入印度洋和欧亚大陆的中央战线。

这三个巨变的结果是,美苏开始在印度洋上逐鹿。印度洋不再是遥远的洋,美国在印度洋上及周边地区的军事基地越来越多。印度想置身事外、悄然崛起已不可能,独霸印度洋更是不切实际。

表面上看,随着苏联老大强化对印度洋战略方向的投入,印苏关系将更深入地联合。但是,仔细推敲就会发现,苏联归根结底是个陆军大国,海洋与天空的控制权其实在美国手中。随着美国大举进入印度洋,印度的扩张已经遭遇了严重的瓶颈。除非太平洋或大西洋上发生巨变,迫使美国力量大规模转移。否则,印度越是挣扎,越成为美国的靶子。


※冷战中镇守地中海与印度洋的美国海军第六舰队


☆印度外交布局的全面崩溃
针对印苏的联合,美国迅速采取反制,穿针引线,帮助中巴形成铁盟。甚至公开鼓励中国西进,打通、恢复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实质就是希望中国能够阻断苏联与印度的会师,进而对中亚的那五个斯坦进行渗透瓦解,动摇苏联的南疆。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相继发生了中国对越自卫反击,苏联在阿富汗展开新军事冒险等一连串戏剧性事件。


※1979年2月,中国对侵扰边疆的越南发动自卫反击战

当时苏联和越南也是军事同盟,当越南遭到打击时,按理苏联应该予以援助。但事实证明,在美国控制海空的情况下,苏联并无迅速增援越南本土的能力。同时,理论上虽然存在苏联打击中国本土,间接援助越南的选项。但是,苏联根本不敢冒这个风险。

所以,中国2月出兵越南,苏联年底出兵阿富汗,其实就是要挽回丢失的威望,同时兵行险道,抛出极端伊斯兰势力这个共同敌人,企图找到美苏合作的新结合点,从而顺势扩张。


※1979年12月,苏联闪击阿富汗

岂料美国也是剑走偏锋,宁肯支援极端伊斯兰势力,也要先搞垮苏联。结果就是形成了抵制苏联扩张的大统一战线。苏联深陷泥淖,进退失据。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开始全面改弦更张,不仅谋求从阿富汗撤军,而且准备启动他那个极端的内部改革计划。在这个关口上,印度不仅完全没有察觉苏联盟友的病入膏肓,反而为了平衡美国在周边的军事存在,又在1987年不自量力地发动了干涉斯里兰卡内战的举动。


※在斯里兰卡北部作战的印度军队

在经历了三年的泥淖噩梦之后,印度干涉武装于1990年3月从斯里兰卡黯然撤军。五个月后,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引发美军介入。

1991年2月,美军主导的联合国军以极低的成本大胜伊拉克。更重要的是,借助于极其成功的公关宣传,美军得以在全球范围形成强大的高科技战争威慑力。印度军方同样被威慑的目瞪口呆。

同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从金兰湾到安哥拉,从蒙古高原到阿拉伯半岛,苏联的世界帝国一夜之间全面坍塌。印度的整个外交布局也随之全盘崩溃。放眼四望,在其身边,几乎布满美国的军事基地。美国航母编队的战略巡航,更是如同铰链一样,深深缠绕住印度的身躯。


※海湾战争后巡航在印度洋上的美国海军“林肯”号航母及其战斗群

这个时候,印度洋究竟是谁的印度洋,已经无需任何解释。

唯一让印度精英心情舒畅的是,随着苏联的瓦解,中国在制衡苏联这个层面上的价值荡然无存。等于是中、印两国都因为苏联解体,而遭遇外交布局清零的状态。在这个新起跑线上,如何抢跑,又如何形成新的更有力的外交布局。就成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印度外交精英的头号课题。

印度如何破局?又如何重塑敌友关系?这就是下一篇文章将和大家分享的内容。

本文作者:王鼎杰,战略、战史学者,凤凰视频“鼎力推鉴”栏目主讲人,著有《当天朝遭遇帝国》、《李鸿章时代》、《复盘甲午》。搜索“王鼎杰战略智库”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内容。
2017-07-29 22:20:19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3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追求共同价值
发帖数:122
回帖数:461
可用积分数:38510
注册日期:2015-12-01
最后登陆:2020-08-30
闻资讯230评论
美媒报道:印度不打算撤军,继续向中印边境运输物资
东方新观察·4小时前
最近网上流传开一段视频,讲的是美国CNN新闻记者深入锡金,到达中印边境附近的乃堆拉、祖鲁克等地,实地拍摄到大批印军车队前往中印边境。





从视频中的画面来看,公路蜿蜒曲折,路面状况也不太好,有些地段还在抢修中。


这些车队中,大部分是后勤补给物资,这与之前媒体的报道相吻合,即印度在洞朗地区边支账篷边建一条补给线,如今,美国记者证实了印度正从锡金向洞朗边境运输补给物资。

看来印度是不打算撤军了。

如果印度坚持不撤军,就这样对峙下去,拖到10月以后冬季的来临,将对中国更为不利。中国边防一线的后勤补给线拉的很长,物资需要从内地运往西藏,再翻越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送往前线哨所。更加严重的是,中国驻守的山麓地区,每年都存在一个大雪封山时期。此时,补给完全断绝,前线哨所成为了一个个孤岛,因而需要提前囤积补给。反观印度,其补给线本来就比中国近,实际控制线印度一侧虽以山地为主,但并不需要翻越如喜马拉雅山般的高山,海拔较低地区并不存在大雪封山的情况,后勤补给远比中国便利。就算大雪封山,也可以运用直升机补给。

所以说,印度的目标就是相打持久战,把对峙拖到大雪封山。


另外,从美国记者现场拍摄的视频来看,印军的车队中还出现了博福斯155毫米牵引式榴弹炮,这种炮,印度炮兵在克什米尔与巴基斯坦的炮战中常年使用,应该是早已使用顺手了。把这种炮调到洞朗地区,明显是想跟中国打炮战。看来印度受美帝的影响不小,朝鲜战争中,美帝就奉行大炮主义,上甘岭战役打了43天,美军消耗炮弹190余万发,最激烈时一天中就消耗炮弹30万发。美国崇拜“范佛里特弹药量”,这是因为他们有强大的后勤保障。中印边境,对于中国而言后勤是老大难,但对于印度而言,后勤补给相对容易得多。



印度是想跟我们拼炮战,消耗我们的弹药,他们幻想着印巴克什米尔炮战能在洞朗地区重演。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内容来自一点资讯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