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印度的神机妙算
|
2017-08-14 07:42:36 |
|
|
 |
|
头衔:金融分析师 |
昵称:追求共同价值 |
发帖数:122 |
回帖数:461 |
可用积分数:38510 |
注册日期:2015-12-01 |
最后登陆:2020-08-30 |
|
资讯30023评论 独家 | 唐驳虎:历史已经证明 很难指望印度当局主动退让 凤凰网·昨天 原标题:独家 | 唐驳虎:历史已经证明 很难指望印度当局主动退让
大部分印度商人和政客的典型特征,就是贪得无厌、赖皮无耻、最喜欢趁火打劫,而且迷之自信,思维诡异,生活在印度教的无边神话里。 作者 / 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 唐驳虎
本篇终于到了系列文章的终结篇。
为什么要用如此之长的篇幅来讲述莫迪及BJP的崛起历程?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杀来杀去,拆寺建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印度内部几十年的政治斗争芜杂历史,跟今天中国人关注的洞朗边境之争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仅仅知道国大党和尼赫鲁这六个字,是无法全面搞清楚莫迪及其背后的执政当局,印度人民党(BJP)的思维、手段、策略、行事特征的。也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政治游行带来的回报】
先接续上一篇。对BJP而言,“罗摩战车朝圣”是一场极佳的全国性政治拉练。
它载着BJP的头面人物及其政治主张,穿越了北印度大片大片的农村地区,带到了占印度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眼前。而以前,局限于RSS的组织来源,它主要仅限于城市中等阶层的支持。
这场具有鲜明政治目的全国大游行,也直接击垮了议席支撑极脆弱的弱势政府。
由于均来自JD的总理、两邦邦长出手镇压了暴力化的战车朝圣,在党主席阿德瓦尼被捕当天,第三大党BJP就撤回了对第二大党JD的支持,JD执政随即倒台,转由第一大党国大党组织政权。
BJP的战略在1991年5至6月举行的新一轮选举中获得了丰厚的收益。相对于1989年大选,BJP的人民院议席又增加了50%,达到了120席。
而更重要的是在地方执政上的大突破,正因“战车朝圣”的巨大影响,它赢得了喜马偕尔邦,以及5000万人的中央邦、4800万人的拉贾斯坦邦这两个大邦的执政权。
但什么都比不上控制了北方邦政府。
当时已多达1.3亿人口的北方邦不仅是印度人口最多的邦,也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一级行政区(前述所列均为当时数字,目前北方邦人口已超过2亿,略多于巴西,仅次于印尼、美国、印度全国和中国,可列世界第5人口大国)。
更重要的是,阿约提亚就属于北方邦!那么,接下来BJP/RSS/VHP要搞什么事情,大家估计也能猜得到了。
【捣毁清真寺——冲突的高潮】
1992年12月6日,在执政的邦政府支持下,VHP/BJP/RSS终于得以在巴布尔清真寺外,举行鼓动拆寺建庙的运动。阿德瓦尼等领导人发表了讲话。据称有15万人参加,但从照片上看,也就是1500人的样子。印度人吹牛夸大100倍,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随着煽动演说与好战口号的不断反复,人群的情绪越来越狂热躁动。中午时分,有人开始冲击政府设置的护栏,很快,人数远少于集会者的警察逃离现场,现场完全陷入无人看管的状态。
接下来,近千狂热分子很快掀翻了围栏,冲向清真寺,宣布终于光复圣地。
在接下来下午的五个小时里,他们用木棍、锤子和镐头等简单工具,就把这座有着464年历史的巴布尔清真寺,拆成了废墟!
警察极其配合的撤离了现场,但在场的电视台却对捣毁活动进行了现场直播。全国一片震惊,并引起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等国穆斯林的强烈反响,以及沙特、伊朗等海湾诸国的强烈抗议。
惊愕过后,一场自1947年印度独立以来最严重的全国性教族冲突随即爆发,一半以上的邦相继发生了流血冲突、纵火烧庙、残杀对立教派信徒等事件。
这次教派冲突持续蔓延达数个月之久,导致2000多人死亡,5500人受伤,其中2/3是穆斯林。这场冲突给印度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由于单纯力拼不低数量占优的印度教极端分子,少数印度穆斯林转入了制造恐怖袭击报复的道路。
1993年3月12日,13枚土炸弹在孟买各处爆炸,袭击了机场航站楼、酒店、集市、电影院、银行、写字楼等众多目标。造成257人死亡,1400人受伤。
其中在孟买证券交易所大楼的地下停车场爆炸的强大汽车炸弹,造成二十八层的办公楼受到严重破坏,证券市场停摆。
后来证实,此次爆炸是由当地穆斯林黑帮分子策划的,目的就是报复印度教狂热分子捣毁巴布尔清真寺以及事后屠杀穆斯林。从此后,印度穆斯林极端组织就从业余黑帮进入了专业恐怖分子和恐怖袭击的时代,在与极端印度教徒的争斗中,冤冤相报无穷无尽。
【BJP的冒险赌注与丰厚回报】
教派主义战略发展到了新的程度,反作用也暴露无遗。
捣毁清真寺当晚,执政的国大党中央政府就宣布解散BJP执政的北方邦政府和议会,实行总统治理。随后,政府逮捕了BJP领袖阿德瓦尼和党主席乔希,宣布取缔VHP和RSS。
此后,国大党中央政府又解散了BJP执政的中央邦、喜马偕尔邦和拉贾斯坦邦3个邦政府,使之置于中央政府的直接管理下,镇压了狂热的印度教分子,事态才逐渐得以控制。一年后,又将上一届被BJP选下台的其他党派首席部长召回来执政。
而且法院也判决,清真寺遗址及其附近土地暂归政府接管,谁也不能动用。
一时间,BJP满盘皆失,莫迪也被赶回老家古吉拉特邦,一时远离政治。而1993-1995年,也是BJP相对沉寂的一段时期。
但利用宗教动员和仇恨,尤其是阿约提亚庙寺之争建立的印度教狂热分子票仓是非常稳固的,BJP借此大大加速了政治崛起进程。
1995年,莫迪重返政治圈。这一次,他带领BJP第一次赢下自己家乡的古吉拉特邦,以及南边的孟买所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这两个西部大邦。
而到1996年全国大选,莫迪带领BJP,利用淡化宗教问题,关注经济自由化、政治腐败、国家安全等选民关注的其他社会话题,进一步扩大了支持者,拿下了161个人民院席位,成为弱势的第一大党,并强行组阁,第一次独立拿到了全国执政权!
——当然,由于其他政党的反对,13天后就被不信任投票赶下去了。直到1998年再度大选,BJP拿到182票并在莫迪的纵横捭阖游说下,获得十几个小党的支持,方才正式登上了执政舞台。
90年代,40多岁的莫迪已经成为与比他大20多岁的瓦杰帕伊、阿德瓦尼一个级别的党内三巨头
由于阿德瓦尼的教派色彩过于强烈,只能担任内政部长和副总理,总理宝座还是得由相对温和的瓦杰帕伊来当。但可以说,是莫迪为印度人民党的最终上台立下了汗马功劳。
瓦杰帕伊1924年12月25日生于印度中央邦,摩羯座。北方邦出生,他早年在当地学院获政治学硕士学位,后又在勒克瑙大学攻读法学,因参加政治活动,中途辍学。1941年参加RSS,1942年参加印度国大党。1947年脱离国大党,专门从事RSS工作,1951年成为BJS创党元老。
【拆了还想建——引爆2002大仇杀的建庙风波】
BJP的崛起之路,是靠千百人鲜血浇灌出来的,利用了罗摩庙问题夺取中央政权。煽动民族主义和教派冲突,民族仇恨是搞民粹政治的捷径,历史经验很多。
而到2002年初,VHP在“成功拆寺”、“收复圣地”10周年之际,又开始了“重建罗摩庙”的新一轮鼓动。他们还选定了黄道吉日即3月15日为建庙的日子,号召全体印度教徒“再到阿约迪亚去”。
VHP早就设计好了要建罗摩庙的图纸,乃至备齐了全国信徒捐献的建筑材料。
但由于BJP执政当家的是温和派瓦杰帕伊,为了选票为了执政利益,尤其是担心联合政府的解体,他不赞成这么搞,甚至再度与RSS/VHP高层发生矛盾。
为了给政府施加压力,从1月份开始,大批狂热的印度教徒就开始前往阿约迪亚和新德里。在那里举行1.5万人规模的大型集会,给作为“自己人”的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政府将接管的土地交给他们,开工建造罗摩庙。
瓦杰帕伊连哄带拖,还是坚持由法律裁判来解决问题,表示“法院是最后的权威”。但新一轮宗教冲突的狂热情绪已经再度在全印度抬升。接下来,就是2月底3月初在古吉拉特邦发生的一系列惨剧,在全系列文章的开头,已经讲述了。
在简简单单“阿约提亚庙寺之争”的八个字概述背后,却竟是如此复杂的历史脉络。
有人会问,现在看来,古吉拉特大仇杀的死亡人数在印度如此混乱的暴力国家里并不算特别多,为何如此引发关注和震惊?
这有两个原因,与以往自发的教派冲突不同,古吉拉特大仇杀一是暴徒的残杀手段极其残暴骇人,且被发达的现代传媒记录和传播。
二是这是印度现代史上,仅有的地方邦政府涉嫌煽动甚至组织参与的种族屠杀。若干印度传媒通过详尽调查,掌握和公布了RSS/BJP成员血腥杀戮穆斯林的大量直接证据和详尽细节,还报道了莫迪本人当时的决策内幕。
即使古吉拉特教派大仇杀已经震惊了全国,但代表教派极端分子利益的VHP仍然一意孤行,决心与政府抗衡到底——须知,群众运动不但是最强大的政治力量,更是一头桀骜的极难驯服的烈马。
3月4日,它再次断然拒绝了瓦杰帕伊要求他们推迟建庙活动的呼吁,并宣布3月15日下午搞“奠基仪式”准备开工的计划不变——连土地都没拿到手,就敢如此狂言。
3月13日,印度最高法院重申了不允许在政府已经接管的土地上举行任何形式的宗教仪式的法令,但是他们还依然无视法院禁令,发动大批印度教志愿者前来助阵。他们还警告政府,如果继续阻止,就要承担“灾难性的后果”。
已经代表执政利益的BJP自然不能容忍,就连内政部长阿德瓦尼也出来警告说,如果印度教徒“挑战法律,中央将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在阿约迪亚维持法律和秩序”。
为缓和越来越紧张的气氛,北方邦政府14日提出了一个变通的建议,即让VHP在离政府接管的土地1公里多的地方举行一个象征性的圣柱移交仪式。最后,可能引发全印度更大规模教派冲突的危险方暂告平息。
现在,最新的进展是2010年北方邦所属的安拉阿巴德高等法院终于判决,将土地一分为三,两个印度教组织、一个穆斯林组织各拿三分之一。但双方都上诉至最高法院,漫长的法律过程还没完。
【不达目的不罢休——这就是印度政客】
政客莫迪及其背后的BJP的崛起故事大体讲完了,大家都能看到,他们的手法从来就是利用矛盾、制造矛盾,为此必须制造敌人,并在这一过程中得利。印度穆斯林成了敌人,中国也成了他们的敌人。
大部分印度商人和政客的典型特征,就是贪得无厌、赖皮无耻、最喜欢趁火打劫,而且迷之自信,思维诡异。在得寸进尺中胃口越来越大,野心越来越膨胀。
中国儒家文化要讲的基本礼义道德,对他们来说根本就是软弱可欺的狗屁。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是达成目标,什么手段都可以采用。而且手段之着和顽强颇为突出。
那么,印度特别是印度教民族主义的目标是什么呢?他们又是如何看待中国的?
简单地说,印度这次处心积虑的主动出击,有意识地、在它安排的时间节点挑衅中国,其战术目的就是干扰、阻止中国在边界附近修建公路等基础设施,尤其是在洞朗突出部,这么一个如此靠近西里古里走廊的险要位置。
而战略目的就更多更复杂了,抗衡“一带一路”,投入美国怀抱,追随美日脚步,加强对不丹的控制,以抵消中国在南亚乃至世界的影响力,最终巩固莫迪作为“印度教及印度国家利益最佳捍卫者”的政治威望,为进一步统一国内铺平道路,等等等等。
耐人寻味的是,印度军队在洞朗地区入侵中国领土的时间,就发生于莫迪访问美国的当日。而莫迪送给川普的见面礼:就是一份几十亿美元的军售大单。
【印度人民党,一直是以对外强硬著称】
除了近百年与穆斯林的内斗史,以印度人民党为代表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者登上国家政治舞台的时间并不长,仅有瓦杰帕伊1998-2004的六年,莫迪从2004至今的三年而已。
但就在他们1998年3月15日上台执政后,仅仅两个月不到,印度就在5月11-13日连续进行了五次核试验,一举打破了之前国大党政府长期保持的“核模糊”战略,正式宣布成为核大国,震惊了世界。
而且决策人还是在对内教派冲突上的温和派,总理瓦杰帕伊。瓦杰帕伊还说到,印度发展核武器,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威胁。看来,1979年中越边境反击战时他的中国之行,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而此后,印度和巴基斯坦又在1999年5月在克什米尔爆发了师级规模卡吉尔战争(锡亚琴冰川之战),2000年又一次大打出手。当时只是人民党总书记,并无任何政府职务身份的莫迪,竟搭乘印度军方的直升机前往前线看望士兵。
而1998年9月,因悍然实施核试验而备受抨击的瓦杰帕伊,在联合国大会上反过来指责安理会五常,说安理会不能代表当代的现实,必须增加象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作为常任理事国,安理会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为他们创造了一个伟大的文明,建立了一个伟大的传统和一个举世无双的社会秩序。
印度人民党的党纲明确宣示,他们要将把印度建成一个强大、繁荣、充满自信的新国家,让世界承认印度的“一流大国”地位。
而国民志愿团(RSS)的决议则抨击国大党政府,“有多种威胁来自中国,印度政府对中国具有威胁性的策略反应乏力。对中国人民解放军侵犯印度边界抱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并一再给予否认……没有揭露中国的扩张主义和具有帝国主义性质的军事调动,这将严重损害我们的国家利益。”
RSS并且呼吁,“作为一种爱国主义的表现,所有印度公民都应抵制使用一切中国商品”。他们还呼吁禁止中国制造业在印度市场自由运营,禁止中国玩具、手机、电子产品等进入印度等等。
此前专注内斗和经济的莫迪,同样也是这样的大国沙文主义者。
2014年2月,莫迪在所谓“阿鲁纳恰尔邦”(中国藏南地区)造势时宣称,任何超级大国都别想将这一地区从印度手里夺去,此后又频频会见达赖喇嘛。
而当他上台之后,又宣称,尽管面临来自中国的竞争,但21世纪属于印度。“正如20世纪属于西方一样,印度正致力于确保21世纪属于印度,印度能在20年内证明这一点”。
这位冷酷无情的印度政治家,集智慧、耐心、大胆、凶残于一身,不但拥有坚定的印度教民族主义理念,更具备狡诈卑劣的政治技巧,加之今天印度狂热的民族情绪,指望他主动退让几乎不可能。
而从某种意义上看,即使简单的把印度击退,不将其打疼、打服、打趴,以莫迪高超的宣传煽动技巧,一样可以点燃更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而不伤及自身,并借势完成对印度各邦山头的整合,同样是赢家。
【1987年未打响的中印之战,让历史告诉未来】
那么究竟如何应对?整整三十年前未曾打响的中印之战,或许能提供一个完整的参照角度。
这就是鲜为人知的1987年中印桑多洛河谷战斗。据记载,1987年3月,西藏军区山南边防部队组织例行性边境巡查,一个步兵连加一个重火器连组成的分队,发现印军约一个连进入我方控制区域,在交涉过程中,印军突然向我交涉人员射击(据印方后来解释是因为士兵紧张而走火),双方当即交火。
由于有3门迫击炮、4门无座力炮和3挺重机枪,仅半小时解放军分队就以火力优势击溃了印军,打死印军16人,俘虏8人。此后印军先后以加强连、加强营发起反扑,均被击退,解放军的边防营、山地旅也先后赶到。双方也展开了战役集结和准备。
而据当时参与的解放军官兵回忆透露,当时计划是调集近6个师兵力,分别在藏南东西方向歼灭印军前线2个主力师,收复藏南争议土地两个重点目标,一举解决我方主张的领土边界。
这比1962年的作战规模还大——1962年是藏南东边的瓦弄方向1个师歼灭印军1个旅,西边的达旺方向近3个师歼灭印军近1个师兵力。而为此调集的火力和武器,更是远远超过了1962年的作战力量。
在解放军先头部队开进战区的同时,时任印度总理的拉吉夫·甘地(尼赫鲁的外孙)主动命令印军部队撤回。可能爆发的第二次中印边境大战取消了,中国方面向印方移交了战俘和战死人员的尸体。
克劳塞维茨曾告诫人们:“当一个国家容许他的敌国无限制扩张侵略野心而不加以阻止的时候,这个国家就注定要开始衰败了。”对付那些肆意挑衅的豺狼,只能靠猎枪相迎,而不能用美酒相敬。
这,应该就是历史所能告诉未来的经验与教训。
责任编辑:李辉 内容来自一点资讯
|
2017-08-16 01:51:54 |
|
|
 |
|
头衔:金融分析师 |
昵称:追求共同价值 |
发帖数:122 |
回帖数:461 |
可用积分数:38510 |
注册日期:2015-12-01 |
最后登陆:2020-08-30 |
|
云石:是什么力量将莫迪拱上印度的神坛? 原创 2017-08-15 云石 云石  今天的莫迪,在印度几乎是半个神明一般的存在。他在群众中的威望无以伦比,完全碾压以尼赫鲁为代表的印度历代政治领袖,直逼鼎盛时期的圣雄甘地。  在一众政治追随者心中,莫迪几乎成为一种信仰。在他的民族主义和改革大旗感召下,这些拥趸可以不计报酬的为莫迪的政治崛起做贡献——在选战期间,他们挨家挨户地探访民众,为莫迪争取选票;当莫迪颁布改革措施时,他的追随者们则随时召集民众,任劳任怨、不厌其烦地为老百姓解读政府的良苦用心。 而在民间,也广泛流行着对莫迪的迷信般的个人崇拜。如果关注印度舆情,我们经常会看到,印度人对莫迪有着超出理性的信任:面对印度国家内部错综复杂的结构性困难,许多印度人在承认客观困难的同时,却也有也都会不约而同的坚信——因为有莫迪的存在,所以这些困难最后都会克服! 因为莫迪,一切麻烦都会迎刃而解,这种基于对领袖的盲目崇拜而形成的信心,在外人看来无疑是十分可笑的。不过,就印度的现实而言,考虑到印度一直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就支离破碎,国家意识天然淡漠。这种情况下,政治领袖作为国家的代表和象征,对他的个人崇拜和高度认同,也的确有利于国家凝聚力、向心力提升,以及中央强权的形成,进而为国家内部整合和改革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基础——正是因为具备了这种强大的政治能量,莫迪才敢于挑战那些最棘手的改革难题,且无需顾忌后果;正是因为具备了无以伦比的政治号召力,莫迪才能够通过利用群众的盲目支持,吞噬一切试图阻拦他改革的旧势力——换句话说,印度现阶段的国情和国家发展需要决定了,对莫迪的个人崇拜,对印度而言是利大于弊的。 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毕竟自打建国起,内部地缘、人文结构的高度撕裂,就一直深深困扰着印度,并成为阻碍其发展壮大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既然领袖个人崇拜对印度有这么大的好处,为什么一直没有人能成功扮演这个角色,而是直到印度建国后70年的今天,才让莫迪冒出头来呢? 当然,莫迪现象之所以能形成,首先在于莫迪自身的“卓越素质”:此人拥有超强的政治驾驭能力,能够借助狂热的意识形态煽动和非凡卓越的管理能力,将印度人民党打造成了超级强有力的政治组织,并将自己的意志扎根于印度大众的心中。 同时,莫迪还有强到近乎可怕的自制能力——此人极端清廉,终身禁欲,且毫无人伦之情——连其母亲和亲弟弟,都很难见他一面,更没有享受到他的任何照顾——哪怕这种照顾并不是以权谋私,而仅仅是作为儿子和兄长的基本义务。这种比海瑞还绝,比希特勒还狠的极端清教徒做法(海瑞起码还孝顺母亲,希特勒还有个真爱的女人爱娃伯劳恩——这些都是基本人类情感的表现),从坏处说,是惨无人性;而好处说,也意味着他不会接受任何世俗诱惑;而以践行政治理想为自己人生的唯一追求。 但这就是莫迪能够成功的全部原因吗? 当然不是。中国人都明白一个道理: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莫迪或许的确出色卓越,完全具备走上神坛的资格;但从个人素质角度来说,他绝不可能是唯一。印度内部高度撕裂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在过去七十年中,它一直迫切需要莫迪这种领袖;而作为全球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这个国家绝对不缺乏具备莫迪同类型素质,甚至比他更加出色的人。 既然如此,为什么在莫迪之前,那么多印度领导人,包括尼赫鲁在内,都没有能够走上神坛;建国七十年后的今天,莫迪却能够轻而易举的揽获万民之心,一举登顶呢? 这和印度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首先是国家意识的形成。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印度就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存在:政治上、印度邦国林立,即便偶有大一统政权将南亚次大陆强势整合,但也不过就昙花一现;人文结构上,印度国内民族构成也比较复杂,作为主体民族的印度斯坦族,只占全国人口的不到五成,甚至作为主体土著语言的印地语,也只有不到半数印度人可以使用,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程度反倒不如作为外来语种的英语。 历史原因造成的政治和人文隔阂,严重阻碍了印度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民众国家认同感严重不足。 这对印度的国家长远发展无疑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建国以来,印度政府一直想方设法的改变。首先,他们通过教育、舆论宣传等手段,正向引导民众接受国家概念;其次,他们也通过大国地位的塑造——充当不结盟运动领袖,树立特立独行的大国形象,甚至于自吹自擂等等,在民众面前塑造出一个强势国家形象,以争取他们对国家的热爱;最后,他们还通过塑造外部敌人——巴基斯坦、中国等等,进行反向刺激,增强国家民族意识的形成(印度之所以把一场己方惨败的中印边境战争翻来覆去热炒几十年,就是因为这种强势外敌的塑造,有利于反向激发国民对于国家的整体认同)。
当然,受限于印度的千年积弊,印度政府的这些做法,成效依然有限。但几十年下来,依然有了相当的突破,印度国家认同,已经或多或少的,在大多数印度人心目扎下了根。  这就为莫迪走上神坛提供了基础。当印度人的国家认同淡漠时,新德里的政治领袖,其影响力很难直接触及百姓,所以只能更多的通过权力体系内的合纵连横,来巩固自身的权势。而印度的政治分裂传统,以分权制衡为特征的现代西式民主制度;使得印度的权力架构相对零散,所以领袖的权力根基天然不稳固,受到多方面的制衡。只有当民众的国家认同感达到一定程度,国家政治领袖的直接影响力才得以彰显。这种情况下,如果政治领袖能够通过超强的驾驭能力,获得民众的高度一致认同,那就可以挟民意钳制政敌,收获强势政治权力,进而在绝对权力的加持下,反向巩固民意,进而形成个人崇拜。 而时代的发展和精英阶层国际视野的开阔也为莫迪这种政治改革家的封神提供了帮助。 说白了,普通民众或许可以盲目崇拜政治领袖,将其视若神明,甚至无条件信任;但有着丰富见识的精英阶层是绝对不会这么二的。 何况,鉴于精英阶层掌握了大量社会资源,为避免强权政治领袖崛起,使自己的身家财产受制于人,他们作为一个群体,天然倾向于权力制衡,通过这种方法,限制政治领袖的权威。 由于精英阶层掌握了大量社会资源,没有他们的配合,单一政治领袖纵有天大本事,也折腾不起什么风浪——这跟中国宋明时代士大夫集团崛起后,反向制衡皇帝是一个道理。 只不过,精英阶层固然有防备体制内强权领袖的诉求,但也有拓展资源和财富的需要;甚至还有防备资源财富、或者市场份额被体制外、甚至国外其他势力侵夺。 而这一点,正是印度精英阶层的痛点。由于政治体制的桎梏,印度经济发展缓慢——这意味着印度精英阶层不仅不能趁着全球化的东风,在国际舞台拓展政治经济影响力;相反,连国内市场也被外来经济体占据,国家安全的长期潜在风险也原来越大(中国崛起以及随之而来的政治、军事影响力的扩张,使得印度地缘安全方面承受的战略压力越来越大)。 精英阶层是靠着印度这个国家吃饭的。国家越强,他们越混的开;国家要是不行,他们同样要深受其害——甚至以绝对值来说,他们受的损失,要比普通民众更多。 所以精英阶层对经济改革也有强烈诉求。而前文中说了,印度的国情决定了,要想改革成功,一个强权政治领袖必不可少。 这就形成了矛盾。强权政治领袖,肯定会压制精英阶层在体制内的能量;但没有强权领袖,精英阶层的生存发展空间,又会受到外部的强烈制约甚至威胁——僵局就此形成。 一开始,精英阶层无疑是倾向于防范强权领袖的——印度的西式民主制度设计,也天然为分权制衡提供了空间。 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印度落后于时代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中国的改革成功,就会带给印度精英阶层以极大刺激)。这种情况下,精英阶层的态度自然也会出现摇摆,越来越多的精英阶层,愿意放松对政治领袖的高度钳制,以换取印度改革的启动与国家的发展。当精英阶层的立场偏移到一定程度,莫迪这种强权领袖就有了争取精英阶层支持,进而上位封神的空间。 而工商资本的崛起,也让莫迪上位得到了强势助力。 印度由于历史原因,各邦政府享有极大的自主权,中央政府对此不得干涉。这种格局下,各土邦以邻为壑,大搞地方保护主义,以至于印度始终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这也成为印度经济发展的一大顽疾。 只不过,各邦之所以乐意以邻为壑,除了历史原因外,也与印度的经济结构大有关系。 印度一直没有实现现代化,所以保留了大量的农业和手工业残余。农业和手工业(包括小型工业)通常都有明显的地域性,依托他们而形成的利益阶层,自然而然的倾向于地方保护,而商业和机器化大工业,出于对市场的渴求,当然对画地为牢深恶痛绝。 这又形成了矛盾。一开始时,由于国家发展落后,农业和手工业等传统经济依然占据印度经济的主要部分,依托他们而成的各邦利益集团,自然也就拥有足够话语权,所以地方保护主义大行其道;可几十年下来,印度虽然没有在整体上实现现代化,但现代工商业依然已经有了不小进步;代表现代工商业的利益集团实力逐渐增强,话语权逐渐增大。而传统经济的话语权自然就相对降低。这种此消彼长到一定程度,深受工商业认可的政治改革派,其气势自然与日俱增。具体来说,莫迪能够动用更多的资源,来压制政敌、争取民心。  最后,伊斯兰教的极端化,也对莫迪的封神上位形成反向助推。众所周知,除了改革,莫迪的另一面大旗就是民族主义。 印度的民族主义,主要是针对对外两方面。对内:是境内的穆斯林、廓尔喀以及东北部阿萨姆等少数族群;对外,则是指向巴基斯坦、中国等周边邻国。 按照正常情况,民族主义拿来对外是最合适的。印度通过大力渲染中国威胁论,尤其是对1962战败的极端炒作,也确实起到了激发国民国家民族认同的效果。 不过,对政客来说,煽动对外矛盾还是有风险的。毕竟这种矛盾一旦激化,那就意味着战争。这战争要打胜了还好(比如印度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肢解了东巴基斯坦),可要是打败了(比如1962败于中国),这对政客来说就意味着政治生命的结束(尼赫鲁在1962中印战争后沦为国内外笑柄,虽然凭着“国父”的老本,勉强保住了总理位置,但威望大损,不到两年就郁郁而终)。 但对内就好说了,只要打着民族主义旗号,不管是对穆斯林,对廓尔喀、对东北部黄种人,都占据绝对优势,也能争取到大多数国民的认同。 不过也只是有可能罢了。实际操作中,想以印度教为纽带,煽动(宗教)民族主义并不容易。毕竟印度教一直总体温和,包容性的特征相对明显;多元化的宗教内涵(印度教是典型的多神教,号称有3300万神灵),决定了想将其高度捏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之相对温和的属性,决定了想煽动圣战情结也比较困难。 而且此举在政治上风险也很大。由于印度境内还有比例并不小的锡克教、伊斯兰教、甚至佛教教徒,一旦用印度教煽动民族主义情结,很有可能就会引发族群冲突,进而导致印度陷入内乱。所以一直以来,印度政客大多以绥靖态度,来对待境内以穆斯林为首的异教徒。 只不过,随着近几十年伊斯兰教的极端化趋势加剧,印度境内的穆斯林也受其影响。再加上他们在印度境内本就处于边缘状态,生存环境相对不佳,所以印穆的反抗倾向越来越明显,手法也日趋极端,导致社会越来越动荡,穆斯林与印度教徒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 这种格局下,传统的绥靖,已经不足以再维持社会稳定。而且由于印穆庞大的人口规模(占印度人口超过10%),以及印度的孱弱财力,也决定了新德里无法拿出足够的物质资源加以羁縻,所以只能用极端严厉的手段加以弹压——虽然这种单纯的弹压,会加剧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矛盾,为将来留下更大隐患,但就现实来说,却是印度政府维稳的唯一选择。 莫迪最先捕捉到这一变化,遂于2002年强势出手,纵容古吉拉特邦印度教徒对穆斯林展开大规模报复,进而形成了著名的大屠杀。 莫迪此举,遭到了国内秉持传统绥靖做法的政客们的一致反对,在国际上也臭了名声。但由于此举大大迎合了广大印度教徒的情绪,所以一下子揽活了大票民意。莫迪也由此成为印度教徒心中的英雄。 而莫迪的心狠手辣,也的确取得了效果。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全球伊斯兰教极端化倾向越来越严重,但在莫迪治下的古吉拉特邦,穆斯林却慑于其威,活的战战兢兢,老实本分。这在印度教徒看来,无疑莫迪的民族主义取得了成效,其之个人威望毫无疑问又上到了一个顶点。 综上所述,国家意识的培育、精英阶层思想认识的转变、工商业利益集团的崛起,以及穆斯林的反向刺激,这四点外部因素,与莫迪的卓越个人素质一起,共同推动了这位打着改革派、民族主义者标签的总理,成为印度人民心中的救世主。 只不过,高处不胜寒,莫迪虽然现在威风八面,万众拥戴,但它的权力,在相当程度上源自于民众对他的极高期待。他们认为在莫迪的带领下,印度能够改革成功实现大国崛起,能够力御列强傲立世界,所以才会对他死心塌地。 可如果莫迪没有做到这一点——比如洞朗之争引发中国报复,印度输掉了战争,那么莫迪的民族英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而战败以及军事对峙带来的资源消耗和投资环境恶化,也将使印度改革灰飞烟灭(和平稳定环境对改革的重要性,从中国三十多年的忍辱负重中就可以看出);而一旦国内动荡加剧,莫迪威望大损,在莫迪强力威慑下早已怨恨满腹的穆斯林,也必然会掀起更强烈的怒火——这又将进一步恶化印度的国内形势,使其陷入进一步的恶性循环。 如果真的发生这一点,莫迪还能够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吗?恐怕到时候,他的下场将比尼赫鲁还有所不如了。 民心似水、民动如烟。仅靠一张画饼忽悠,缺乏物质好处支撑的民意,从来就是靠不住的。在改革成效大显,民众普遍受益之前,莫迪的所谓神坛,不过是一个空中楼阁而已,根本经不起风雨的摧残。所以当莫迪的战略误判和政治投机,却撞上中方强硬态度(详见:海外风云:洞朗纠纷——中国给莫迪设下两难死局?),这位总理进退两难,就不难让人理解了。 那么,接下来的莫迪,会如何在洞朗问题上脱身呢?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会根据形势发展,持续追踪解读。 本文为云石海(境)外风云系列1750节。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关注本微信公众号,持续收看全部云石君原创文章。关注方式:长按下方二维码,自动识别,即可。
|
|
结构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