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发改委:印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
2017-12-20 07:13:54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追求共同价值
发帖数:122
回帖数:461
可用积分数:38510
注册日期:2015-12-01
最后登陆:2020-08-30
主题:发改委:印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

发改委:印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这标志着我国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完成了总体设计,并正式启动。方案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率先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分阶段稳步推行碳市场建设。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2017-12-20 07:15:31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2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追求共同价值
发帖数:122
回帖数:461
可用积分数:38510
注册日期:2015-12-01
最后登陆:2020-08-30
全国碳交易体系启动 1700多家电力企业率先纳入
21世纪经济报道 12-20

本报记者 危昱萍 北京报道

全球第一大碳交易体系启动

经过多年的地方试点,12月19日,全国碳交易体系终于启动,虽然只针对电力行业,而非全面铺开,但是这个规模已经超过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碳市场总体规模,成为全球第一大碳交易体系。这个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对发电企业有什么影响?对中国减排行动的意义何在?本专题通过两篇报道进行分析。

导读

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重点排放行业正开展2016、2017年度碳排放数据报告与核查及排放监测计划制定有关工作。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司长李高表示,将来纳入碳市场的门槛可能还要进一步降低,更多企业将被纳入。

1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启动。

在当天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表示:“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下称《方案》),这标志着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完成了总体设计,并正式启动。”

《方案》将碳市场定位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明确了碳市场建设要遵循稳中求进的工作要求,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率先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分“三步走”稳步推行碳市场建设。

据悉,发电行业纳入企业将超1700家,覆盖30多亿吨碳排放总量,超过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碳市场总体规模。

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司长李高表示,将来纳入碳市场的门槛可能还要进一步降低,更多企业将被纳入。

2.6亿吨碳排放门槛

国家碳市场建设的总体设计方案终于出炉。

据张勇介绍,《方案》共有八章二十三条,要求稳步推进全国的统一碳市场,为我国有效控制和减少碳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作出新贡献。

全国碳市场建设有三个主要制度,碳排放监测、报告、核查制度,重点排放单位的配额管理制度,和市场交易的相关制度,同时还有碳排放的数据报送系统、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和结算系统。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国家发改委本月初下发通知组织开展2016、2017年度碳排放数据报告与核查及排放监测计划制定有关工作,对象为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重点排放行业,2013至2017年任一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达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其中,电力企业包括温室气体排放符合上述条件的自备电厂(不限以上行业)。

这一门槛同时也是全国碳市场纳入企业的门槛,也就是说,除了电力企业,其他7个行业也要开展温室气体历史数据相关工作。

对此,能源基金会中国低碳转型项目主任刘爽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政策制定者由此可以收集到公司层面的碳排放数据,这些数据将会是制定和完善其他许多碳相关政策的基础。”

据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副司长蒋兆理介绍,全国碳市场的配额分配以基准线法和历史强度下降法为准。基准线法和历史强度法都要求,凡是在基准线以上的企业,可以增加生产,生产得越多获得的配额就越多,就可以通过碳市场获取更多的利益。

2011年以来,发改委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七个省市开展了碳交易试点。发改委气候司司长李高表示,从2013年开始交易到2017年11月,7家试点累计配额成交量超过了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超过了46亿元。随着方案发布,试点工作重点应转向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碳市场。不过过渡需要时间,试点还将持续运行一段时间。

“全国统一的碳市场已经确定覆盖的行业当中,符合全国碳市场纳入条件的企业,应当纳入全国碳市场进行统一管理,不再参加地方的区域的碳市场的活动。”李高说。

在系统建设上,湖北省和上海市分别牵头承建注册登记系统工作和交易系统工作,北京、天津、重庆、广东、江苏、福建和深圳市共同参与系统建设和运营。

张勇表示,下一步将全面落实好方案提出的各项要求,加快碳市场管理制度建设,抓紧开展2016、2017年历史数据报送、核算与核查工作,有序推进配额分配,加快推进碳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并强化自身能力建设。

刘爽还建议,监管部门需尽快确立追踪机制,仔细监管交易体系的进展,及时收集数据与信息,为下一阶段的调整完善设计提供必要信息。

初期配额分配不紧

“发电行业最具条件,数据最完整,同时碳排放的规模占比也比较大。”张勇解释电力行业先行的原因。

李高表示:“发电行业的数据基础比较好,产品相对比较单一,主要是热、电两类,数据计量设备比较完备,管理比较规范。这些因素使得我们比较容易进行核查核实,配额分配也比较简便易行。”

在一个完整的履约期,企业先获得地方政府依据中央政府制定的配额分配方法发放的配额,自行对排放数据进行检测和报告。在第三方核查机构核查企业碳排放数据、主管部门明确控排企业履约和监督机制后,企业依据实际排放足额缴清配额,未履约将受到处罚。

除了政府分配的碳配额,试点地区还允许企业使用CCER(核证自愿减排量)用于配额履约,产生CCER的项目主要包括风电、光伏、水电、生物质发电等,这也成为新能源行业与碳市场的关联点。不过今年3月14日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暂停CCER项目申请。

对此,蒋兆理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CCER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补充机制,实际体现了高碳能源补贴低碳能源,高排放补偿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原则。”总体方案已明确,未来随着碳市场的逐步完善,CCER也将逐步被纳入碳市场,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蒋兆理认为,碳市场将对企业内部管理、经营决策、投资等产生影响,比如处于基准线以下的企业,必须要加大投资力度,改善经营管理,使单位产品的碳排放达一定的标准,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当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蒋兆理表示碳市场初期碳配额分配量不会特别紧。对此,分析人士指出,这意味着初期碳价不高,企业不必太过担心碳排放成本。

而具体到电力行业,刘爽表示,要突破现有电力价格监管,将反映了碳外部成本的电力价格通过电改后顺利传导到最终用户,以实现利用市场手段促进行业减排的设计初衷。

对于投资者、金融市场关注的碳金融,李高表示,支持在碳市场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开展适度的金融创新。碳金融的发展也要服务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目标。

刘爽也表示,初期应当理顺站稳碳市场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冒然用金融工具提高流动性是本末倒置的。
2017-12-20 07:22:01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3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追求共同价值
发帖数:122
回帖数:461
可用积分数:38510
注册日期:2015-12-01
最后登陆:2020-08-30
全国碳交易市场注册登记系统落户湖北
湖北日报 12-20
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讯(记者廖志慧、通讯员张熙、肖竞佳)我国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迈出里程碑式一步。12月19日,备受关注的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正式启动,湖北获批牵头承建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

19日下午,国家发改委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由湖北省牵头承建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由上海市承建全国碳交易系统平台。据介绍,这两个系统分别类似我国股票交易市场中的证券登记结算中心及沪深证券交易所。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称,这是我国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实践。

碳交易即碳排放权交易,是全球公认、推动环保减排的市场化交易手段,即将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易。2011年,国家发改委批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湖北碳市场交易自2014年启动试点以来,总开户数、市场参与人数、日均交易量、市场履约率等有效指标均排名全国第一。

据测算,仅纳入电力行业的我国碳市场规模就超过30亿吨,超过目前全球交易规模最大的欧盟碳交易市场(EU-ETS)。这也意味着,我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据介绍,注册登记系统,将承担碳排放权的确权登记、交易结算、分配履约等重要业务和管理职能,是全国碳市场体系建设的核心和基础,更是全国碳资产的大数据中枢,将汇集全国重点控排企业信息。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认为,注册登记系统有利于湖北发展碳金融及其衍生品,是实现我省“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打造“全国碳交易中心和碳金融中心”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这意味着,我省首次获得具有金融功能的全国性功能平台,对我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张勇表示,选择以电力行业为突破口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是因为电力行业是目前条件最为具备、数据最为完整的行业。下一步,将逐步扩大参与碳市场的行业范围和交易主体范围、增加交易品种。专家预计,我国碳交易市场未来交易规模将达到数千亿元,甚至上万亿元。

新闻发布后,国家发改委与我省以及京、津、沪、苏、闽、粤、渝、深等九省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交易系统建设与运维工作的合作原则协议。副省长童道驰参加发布会及协议签署,介绍了湖北试点情况以及承建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有关工作。
2017-12-20 07:23:18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4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追求共同价值
发帖数:122
回帖数:461
可用积分数:38510
注册日期:2015-12-01
最后登陆:2020-08-30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启动
中国证券报 12-20
19日,发改委召开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工作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表示,经国务院同意,发改委近日印发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电力行业)》,标志着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完成了总体设计,并正式启动。

张勇介绍,在对承担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运维任务进行公开征集和专家评审的基础上,确定由湖北省和上海市分别牵头承建两个系统,北京、天津、重庆、广东、江苏、福建和深圳市共同参与系统建设和运营。

发改委气候司司长李高表示,发改委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开展全国碳市场建设,主要考虑几个因素:一是发电行业的数据基础比较好,产品相对单一,容易进行核查核实,配额分配也简便易行。二是这个行业的排放量很大,目前发电行业纳入的企业达到1700多家,排放量超过30亿吨。碳市场建设要遵循稳中求进的工作要求,在先期启动发电行业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其他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总的来看,成熟一个行业,纳入一个行业,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将来纳入碳市场的门槛可能还要进一步降低,把更多企业纳入到碳市场的管理范围。

李高表示,2011年以来,发改委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等7个省市开展了碳交易试点。从2013年开始交易,到今年11月,7家试点累计配额成交量超过两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超过46亿元。而且从试点范围看,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出现双降的趋势,起到了碳市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