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业绩未达标 万科叫停激励计划
2009-04-17 07:26:42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haorenla
发帖数:5383
回帖数:548
可用积分数:100060
注册日期:2008-07-04
最后登陆:2010-11-18
主题:业绩未达标 万科叫停激励计划

 万科首期(2006~2008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期激励计划”)于2009年4月14日公告宣布叫停。

  “万科未能完成业绩要求,所以按照计划中的规定,宣布终止。”万科董秘谭华杰表示。

  万科首期(2006~2008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于2006年5月30日开始实施。首期激励计划按照三个不同年度,分三个独立计划运作。

  “2007年万科激励计划曾经延期,这是因为万科的业绩达标但是股价未能达到要求。”谭华杰解释,“2008年业绩未能达到要求则需要停止。”

  根据万科激励计划,其当期归属是:在等待期结束之日(即T+1年年报公告日),限制性股票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才能以当期归属方式全部一次性归属激励对象: PriceB>PriceA(即万科的2008年股价一定要比2007年股价高)。2007年股市暴涨,万科股价由年初的15.7元最高升至2007年11月1日的40.78元。2008年股价暴跌,万科最低跌至4.80元(未复权),使其2007年的激励奖金归属延期。

  另一方面,万科激励计划每一年度激励基金的提取,需达成一定的业绩指标条件。具体为:1.年净利润(NP)增长率超过15%;2.全面摊薄的年净资产收益率(ROE)超过12%;3.公司如采用向社会公众增发股份方式或向原有股东配售股份,当年每股收益(EPS)增长率超过10%。万科的相关年报显示,2006、2007年万科的净利润分别增长59.56%和110.81%,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5.39%和16.55%;EPS增长率分别为35.81%和87.18%,所以,万科顺利完成了前两期的激励计划。

  根据公告,万科前两期激励基金购入股票,分别是:2006年6月,以激励基金1.42亿元,购入2491万股,平均成本5.68元/股;2007年4月,以激励基金3.15亿元,购入1493万股,成本为21.09元/股;在此期间,万科股权激励基金购入万科股票,已获得两次派息送股。第一次,已于2006年7月享受了一次分红,当时万科获得分红款373万,购入53.8万股。第二次,2007年5月,获得派息款约709万,以当时万科市价计算,估计约可购买47万股。

  由于2006分配方案是10派1.5转增5,根据此次送股除权,至目前为止,测算万科股权激励奖金购入的万科股票总计应达到5329万股。

  4月14日,万科收盘于8.59元,以此价计算,万科股权激励的总市值约4.58亿元,其中王石占10%,郁亮占7%,两人所持万科股票的市值分别约为0.46亿元、0.32亿元。

  而2008年万科的业绩出现了巨大的转折,虽然2007年预留171.8亿元未结转,但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仍然较2007年下降15.61%,未能达成首期激励计划第十二条约定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年净利润增长率超过15%”这一业绩指标,2008年度激励计划终止实施。

  万科曾预提2008年度激励基金763,905,518.41元。受激励对象授权委托,信托机构深圳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使用该部分激励基金从二级市场购入公司A股股票。截至2008年12月31日,2008年度激励计划共持有60,925,820股万科A股股票。这些股票将售出。

  放弃“最丰厚”的一期激励计划,王石的损失将超过3000万元。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