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分析师 |
昵称:注册了 |
发帖数:4791 |
回帖数:607 |
可用积分数:102678 |
注册日期:2008-08-20 |
最后登陆:2010-11-12 |
|
主题:A中国平安与深发展演绎“真实的谎言”
已经流传三年的中国平安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平安)收购深圳发展银行(简称深发展)传闻近日甚嚣尘上,不过这次“绯闻”可能会演变成为“真实的谎言”。
6月8日,“绯闻”主角双双选择停牌。深发展在公告中称因“正在筹划重大事项”而停牌,中国平安则称“正在讨论重大交易事项”,因相关事项存在不确定性而停牌。对于双方在公告中并未否认传闻,多位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可能性很大。
本月13日前或有初步结果
6月8日,中国平安以及深发展双双停牌。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平安将以换股的方式收购深发展。对此传闻,当事双方均未明确否认。深发展在临时停牌公告中表示,因“正在筹划重大事项”,从而申请停牌,公司将于6月13日前刊登相关公告后复牌。
中国平安也于9日发布公告,表示正在讨论“重大交易事项”,公司股票自2009年6月8日起停牌,直至相关事项确定并披露有关结果后复牌。市场普遍猜测,两公司所谓的“重大事项”,很可能涉及并购。
2004年,美国新桥入主深发展成为第一大股东,占比约为16.76%。6月20日,新桥所持约1.3亿股限售股份即将解禁。明年6月20日,余下的1.8亿限售股将全部解禁。随着解禁期日益临近,引发了市场对深发展新股东的多个版本猜想。今年2月,有媒体报道国开行将收购深发展,但当事双方很快明确否认。然而此次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的传闻却没有被明确否认。
种种迹象还表明,深发展正在为新桥退出做准备。去年第四季度,深发展进行了大额拨备与核销,计提拨备56亿元,同期核销历史不良贷款共计94亿元。这一举措导致其净利润大幅下降,但也使得其不良贷款率从年初的5.64%下降至0.68%,解决了大部分历史不良包袱。今年3月20日,深发展董事长法兰克·纽曼在2008年年报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美国新桥需要把所持股份卖掉转为现金。即便是要卖出股份,也会卖给一个非常负责任、能够帮助银行持续成长的机构。
如收购成功将被视为利好
对于此次收购,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由于深发展的第一大股东新桥投资急于出手,所以当前时机对中国平安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新桥财务投资的意向是比较强的,它一直想卖深发展。而对于中国平安而言,两三年前的时候,跟花旗竞购一家银行没有成功,但其对银行业一直感兴趣,也想打造成一个金融控股集团,所以双方发生这种收购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郭田勇说。
除郭田勇外,舆论对该收购也比较看好,据新浪财经进行的一份网上调查显示,截至目前,接近7成网友认为收购深发展对平安构成利好,超过7成的网友认为,被中国平安收购对深发展利好,普遍认为这是偏向于一个“双赢”的判断。
对于中国平安本次收购,外界流传了两种版本:,一种是换股,一种是定向增发。一名分析师指出,新桥未来退出更可能采取协议转让方式,故换股方式可能性低,而收购的可能性较高。可能的路径为“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股份成股东后,深发展再向中国平安定向增发融资”。而“绯闻”主角的双方负责人表示,以公告为准。
深发展之痛
如何提高资本充足率一直是困扰深发展的一个问题。近年来,深发展已经通过利润留存、认股权证行权、发行次级债券等方式持续补充核心和附属资本。深发展今年一季报显示,截至2009年3月31日,其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5.23%和8.53%。6月1日,其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15亿元15年期混合资本债,通过筹集附属资本,提升该行资本充足率50个基点。
深发展曾在2009年一季度业绩报告中公开披露,将推行一系列资本补充计划,在2009年将资本充足率逐步提升至10%。自然也不排除增发一事。
深发展曾于2007年11月与宝钢集团签署股份认购协议,拟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向宝钢集团定向增发1.2亿股股份用于补充资本金。然而此后上证综指从6124.04点的高位一路下跌,深发展股价大幅缩水50%以上。由于增发价格问题,2008年9月,深发展与宝钢集团公告友好“分手”,宝钢入股深发展终告失败。业内人士分析称,从深发展目前的股价以及市场走势来分析,中国平安此时参与深发展增发,不失为一个好时机。
对于中国平安而言,如果要变身为“全能”的金融公司,得到一张银行牌照势在必行。
另据了解,但如要完成本次交易,还要获得中国证监会、银监会及保监会等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