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买入万科恰其时
2009-06-14 12:07:40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注册了
发帖数:4791
回帖数:607
可用积分数:102678
注册日期:2008-08-20
最后登陆:2010-11-12
主题:买入万科恰其时

 “听其言,观其行”,同样适用于投资者对目标投资公司的跟踪,细致的观察加上准确的分析,往往能让投资者叩住投资价值跳动的脉搏。

  相信6月8日一早,即有两则关于万科(000002)的新闻被递到投资者案头。其一是万科5月份的拿地数据。当月,万科在无锡、佛山、沈阳、青岛等城市拿地建筑面积总计117.7万平方米,总需支付地价款为23.14亿元。其二,肖莉近日承认,万科有可能已经错过最好的拿地时机,即去年三季度,同时,她也指出,即使目前调整不充分的市场,未来也不一定会调整。

 万科5月份大规模拿地动作的涵义非比寻常,绝非如有的投资者认为的属于正常行为:万科需要保有足够的土地储备以供开发。因为这种看法无法解释两个问题。一是为何要在5月份集中拿地。此前四个月,万科很少在土地市场上出手,仅仅1月份在广州以4.54亿元拿下建筑面积13.57万平方米的地块,此外再无拿地行为。

  再一个,今年1至5月,万科总销售建筑面积为281.7万平方米,月均出售56.34万平方米,而截至2008年底,其规划项目按权益计算的建筑面积为1793万平方米,经过年初以来的销售后,截至4月底应还剩1595万平方米,若以上述速度开发销售,足够支持万科持续开发28个月。而从2004年开始,万科对土地储备的保有策略都是低于未来两年的开工量。

  可见,万科5月份大量拿地并更可能反映其对市场的判断和经营战略有变:它正由此前的保守变得较为激进。

  此前,由于万科对本轮地产反弹持观望态度,使得一些看好地产股表现的投资者始终心存担忧。现在,万科战略转向,意味着地产多头逻辑获得最终认可。尽管6月8日大盘表现疲软,万科股价劲升4.7%,并带动整个房地产板块升近2%。

  发现万科战略转向的苗头固然重要,更重要的却是弄清促其转向的背景原因。本轮房地产市场回暖,发端于3月3日广东省出台针对房地产市场十五条新政,至今已历三个月,在此期间,房地产市场回暖明显,成交量大幅上升,不少地产公司销售进度超预期。

  房地产市场回暖更直接地反映在存量房消化上。中金公司5月20日的一份报告指出,按照4月份销售情况,主要城市的去库存化时间不足一年,其中,北京、上海、深圳、福州、苏州等地的平均值仅为6个月,南京、杭州、南昌、重庆、成都等地的平均速度为8个月。

  一方面是销量上升和库存的不断消化,另一方面,由于去年市场形势不明朗,很多地产公司2008年以来都没有增加土地储备,先前的建设工程进度被放缓,新的项目投资也十分慎重。这有可能导致下半年供需短暂失衡。若此,房价有可能会上涨,地产公司的NAV值将不断上调。

  房地产市场走好更获得来自政府政策和宏观经济回暖的支持。政府对依靠房地产启动内需拉动经济寄予厚望,不断出台刺激地产市场的政策。而今年以来,释放的大量货币,足以在不久的未来引燃通胀预期,无疑对房市需求增加推波助澜。

  之前对形势的“误判”使万科在拿地及房地产开发上相对保守,而保利凭借雄厚的大股东背景,在低价拿地及获取充足金融资源两个因素上,抢得先机,扩张势头不减,大有将要赶上万科之势。但是,拨正船头之后,万科完全有条件同样快跑起来。万科储备了充足金融资源。一季度末,万科的货币现金余额为269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8.2%。前不久政府将房地产企业项目投资的自有资金比例由35%大幅下调至20%,进一步加强了万科可调用的金融资源深度。

  一边是可持续看好的行业前景,一边是手握大量金融资源,战略调整之后虎视眈眈的万科,若再加上之前因战略保守而相对低估的股价,现在买入,不是正恰其时吗?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