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国平安负责人谈收购深发展
2009-06-24 08:25:50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昵称:新手来了
发帖数:10307
回帖数:1341
可用积分数:180790
注册日期:2008-03-12
最后登陆:2010-11-14
主题:中国平安负责人谈收购深发展

如果财务上没有投资价值,我是不会收购深发展的。当然,战略比财务更重要。”54岁的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在近日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并不掩饰其对于中国平安获取全国性银行牌照的“饥渴”之意。

马明哲表示平安要成为国际级综合金融集团


  6月12日晚间,在停牌一周后,深圳发展银行(深圳交易所代码:000001,下称深发展)和中国平安保险集团(上海交易所代码:601318,香港交易所代码:02318,下称中国平安)双双公告,深发展将向中国平安旗下的平安寿险定向增发3.7亿股至5.856亿股,融资约67亿元至107亿元。而2010年底前,新桥(即Newbridge,为TPG 发起成立的专注投资亚洲的基金)有权选择以114.49亿元现金或中国平安新发行的2.99亿股H股,作为对价,向中国平安转让其持有的全部深发展5.2亿股股份。

  如果这一交易得以完成,中国平安将入主深发展,成为其持股将近30%的第一大股东。

  在此之前,中国平安已经拥有了保险、银行、信托、证券、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种金融牌照,2008年底的总资产达7000多亿元。 如成功收购总资产达5000亿元左右的深发展,中国平安的银行网络对保险客户的覆盖率,可以从现在的15.7%一举提高至80%左右,银行业务对平安集团的贡献将显著上升。这对中国平安无异于一个飞跃。马明哲心中保险、银行、资产管理三大业务均衡发展的金融控股之梦,始露峥嵘,而这类金融控股集团的崛起亦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挑战。

  在最终达成协议前,中国平安与新桥、深发展经过了长达三年分分合合的谈判。平安方面,马明哲亲自挂帅,中国平安副董事长孙建一、总经理张子欣等为谈判主将。马、孙二人均是平安创始至今的领军人物,孙建一更是近年来整合平安银行的操刀人。英籍香港人张子欣是在平安工作近十年的职业经理人,此前是麦肯锡在中国平安的项目的首席顾问师。

  此前,无论是投资富通还是1600亿元的再融资计划流产,中国平安高管鲜少直面媒体。但此次协议达成后,6月16日,中国平安的主要负责人在位于深圳CBD星河发展中心大厦的总部,接受了《财经》记者专访,细说整个交易的前因后果,以及中国平安金融控股战略的布局。

金融控股梦
  《财经》:平安集团给人们的印象主要是一家保险公司,你总是想搞“金融控股”,为什么?

  马明哲:准确地说,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公司不是一家保险公司,而是一家金融投资控股公司。集团本身不经营任何保险或金融业务,也没有保险经营的牌照。所有业务,包括寿险、产险、养老险、银行等,都由独立子公司经营。集团控股的子公司除保险,还有信托、银行、资产管理等,各自都是独立的法人,独立的资本,独立的运作,独立的专业管理团队,彼此间有严格的防火墙。

马明哲表示平安要成为国际级综合金融集团


  2003年,国务院、保监会批准平安成立集团,明确业务范围是“投资金融、保险企业”。2004年公司获得批准整体上市的集团管控模式是十六个字:“集团控股、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整体上市”,我们多年来一直是按这个原则进行经营管理。

  综合金融是目前全球金融业的一大趋势。这是由客户需求、金融业竞争的需要、IT等现代科技手段进步,和监管水平提高等几方面因素影响和发展的。

  首先,个人财富的增加、金融产品的复杂化以及社会节奏的加速,导致客户对多元化金融产品的需求增强;其次,金融机构不断加剧的业务竞争,使得单项业务的利润逐渐降低,需要扩大多元化的收入。此外,IT等现代科技的进步、法规的完善、监管能力与水平的提高,使得金融综合经营成为可能。金融综合经营不仅在海外非常普遍,在中国也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财经》:平安在保险业已经处于前列了,你对集团发展银行业是什么样的构想?

  马明哲:平安的战略是要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集团。目前,保险业务仍是我们的主业,其规模在集团占比约80%,银行和资产管理各占约10%。我们希望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在继续保持保险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快非保险业务的发展,使得保险业务和非保险业务的利润贡献各在50%左右。然后再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保险、银行、资产管理三大业务支柱平衡发展。

  《财经》:深发展的总资产达到5000亿元,而平安是7000亿元。这回平安投资深发展,可否视为平安在混业这个方向走了一大步,是个里程碑?是否突破了现有监管体系?

  马明哲:平安现有的管控模式完全在现有监管体制框架内。这个模式已运行了大概六年时间,与现有法规没有任何冲突。而且,这次投资也算不得什么“混业”的里程碑。

 综合金融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混业模式,指的是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相互之间的交叉持股,比如日本金融业就普遍存在银行投资保险、保险投资银行的情况。这种模式对于监管、公司经营管理水平、风险控制有很高的要求。

马明哲表示平安要成为国际级综合金融集团


  另一种是分业下的综合金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集团不直接经营具体业务,仅负责将股东资本投向子公司,并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它所投资的都是专业的金融子公司,这些子公司分别接受对口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各金融子公司实行严格分业,每一个公司之间有各自独立法人、独立资本、独立团队和独立管理,彼此间设有严格而清晰的防火墙,风险防范机制完善。

  平安采用的是后一种模式。这种模式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双重管控,即集团与监管部门对专业子公司共同构成双重管控体制。集团作为控股股东,以股权为纽带,通过子公司董事会履行控股股东的责任与义务,它和监管部门一起对子公司进行双重财务管控、双重审计稽核、双重合规内控、双重计划执行以及双重高管问责。

  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法人治理结构清晰、健全,信息披露充分、完整,经营透明度高。它可以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实行监管,特别是集团整体上市,其透明度更高,也得到各国政府、监管部门和国际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同,是全球金融监管比较推崇的综合金融模式。

  《财经》:平安一直在考虑前台交叉销售,技术后台交叉使用。如此操作,不就是混业吗?

  张子欣:按我之前所说的概念,在独立控股公司的框架里,我们的前台交叉不算混业,后台交叉也不算混业,因为后台是一个独立的服务性机构。我理解的真正的所谓混业,是交叉持股,并体现为资产负债表的合并。因此,混业与分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股权,而不是在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交叉代理。

  在中国,前台交叉的实践,即银行与保险、证券、信托间的相互代理,实际上早在十年前就已出现。目前,在保险业务的全国保费收入中,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占比超过30%。

  另外,从客户需求看,随着经济发展和个人财富的增加,消费者已不单纯购买保险、银行产品,而是综合性的投资理财需求,所以金融产品的互为代理、交叉销售,是中国未来乃至全球方便客户、顺应消费者需求的大趋势。

保险如何做银行
  《财经》:平安毕竟保险起家,为何有信心能经营银行?会不会低估了银行经营的困难?

  张子欣:这里有一个误区,我们不是用保险经营银行。首先,平安集团不经营任何具体金融业务,集团也不经营保险业务,更不存在用保险来经营银行。平安银行的管理团队由来自全球一流银行的专家和本地优秀的银行高管组成,他们主要来自花旗、国内的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这个中外结合的专业化团队都有超过20年银行工作经验,比如,在花旗工作20余年的平安金融业务首席执行官理查德•杰克逊,以及曾在国内最优秀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担任常务副行长的陈伟等。

马明哲表示平安要成为国际级综合金融集团

  平安做银行已有六年历程,我们做了三件事情,一是建立团队,二是完善公司治理,三是建立制度和平台。我们经历了福建亚洲银行、深圳市商业银行两次重组,积累了重组和经营银行的很好的经验。平安银行经营业绩得到持续较快提升,总资产增加了70.4%,净利润增长20倍,不良率两年中下降了92%,现在只有0.54%;资本充足率则由2006年的1.83%升至2008年的10.69%;拔备覆盖率由2006年的82.6%升至2008年的150.6%,资产质量在银行业位居前列。在银行界通行的风险分类评级中,平安银行也从最差的五类跃升到接近最好的二类,这是最有说服力的事实。

  此外,已有的保险业发展可以为银行发展做出支持。这里首先是平安的体制和机制,其次是平安的客户资源——4000多万个人客户和200多万家公司客户,和3000多个机构网点。平安4000多万个人客户,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到40岁,是未来潜力非常大的金融消费群。平安银行仅两年就销售了200万张信用卡,无论是活卡率、卡均消费额、循环信贷、资产质量、客户品质都很好,充分显示了这种协同效应。

  还有一条,就是平安在上海张江建立的后援中心。我们建立这个中心花了近十年,引进汇丰的后台并进行了本土化改造,是一套非常先进的系统。依靠这个后台,可以以最先进最有效率的方式,实现管理上前、后台的划分。这对经营银行风险管控非常有帮助。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