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蓄势待发 解析四大运营商2007年年报
2008-04-08 09:26:28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昵称:小女子
发帖数:13443
回帖数:1878
可用积分数:5913365
注册日期:2008-03-23
最后登陆:2024-11-07
主题:蓄势待发 解析四大运营商2007年年报

伴随着电信竞争格局即将调整的信号,四大运营商2007年年报“浮出水面”。透过数字和报表的组合,每家运营商的成绩跃然纸上。除了收入和利润的对比,运营商们的发展策略尤为引人注目。

  
  简而言之,无论固网还是移动运营商,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全业务时代进行资金储备和经验积累。新一轮竞争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变革正蓄势待发。

  
  2007年,移动运营商依靠“移动替代”的优势,继续品尝用户快速扩张的果实,通过核心业务的增长逐级带动增值业务的发展。对于固网运营商来说,固话业务呈现负增长的局面,用户不断流失,因此他们集中精力于网络应用的挖潜上,特别是发展宽带和增值业务,以图更紧密地抓住用户。

  
  在这一背景下,2007年,增值业务占移动运营商总收入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中国移动2007年增值业务收入达916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23.5%上升至25.7%。增值业务收入占中国联通移动业务总收入的比重则由19.5%上升至22%。其中,联通G网增值业务收入为135亿元,占比由19%提升至21.6%。C网增值业务收入为64亿元,占比由19.3%增至23.1%。

  
  与此同时,两大固网运营商的增值业务虽然增长迅速,但仍然难挑大梁。其中,中国电信2007年实现增值及综合信息应用收入192.3亿元,占经营收入比重为10.8%。中国网通的增值业务实现收入61.14亿元,占总收入比重只有7.4%。不过,较为可喜的是,由于很好地实行了接入与应用、内容捆绑的策略,两大固网运营商都实现了ARPU值的上升。

  
  移动和固网业务发展态势的迥异,决定了运营商们花钱的态度也不相同。四大运营商2008年的投资开支计划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移动和联通的投资开支预计分别将保持20%左右的增长,而电信和网通预计小幅下调。中国网通还计划在未来3年内,将集团资本开支预算将维持在总收入20%以下,并希望按年有1-2个百分点的降幅。

  
  但是,在商业模式的创新上,运营商们可发掘的潜力还很大。从2007年年报来看,移动运营商局限于话音优势,探索新发展模式的紧迫感不足。固网运营商探索一种利于长远的商业模式,仍然受制于宏观环境的不成熟。

  
  要建立新的商业模式,运营商需要解决三个关键问题:客户选择、价值获取、战略控制,即希望对哪些客户提供服务,如何获得赢利,以及如何保护赢利?具体而言,移动运营商应走出单一的话音优势。而固网要发展,应在通过IPTV等融合业务满足家庭用户需求的同时,进行多方合作。只有探索多方合作的商业模式才能真正开启电信业更为广阔的未来。

  
  更重要的是,运营商转变增长方式,提高收益水平,也是对股东的高度负责。按照国资委要求,电信运营商今年将在“净资产收益率”指标上与国际同行对标。2007年,“净资产收益率”最高的是中国移动,达到了23.28%,远远高于14%的国际平均水平;其次是中国网通,为14.74%;中国电信为10.73%;最后是中国联通,为9.57%。

  
  四家运营商中,两家的“净资产收益率”都未达到国际平均水平,除了客观环境的制约,运营商更应从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寻找深层原因。

  
  用户保有:坚持就是胜利

  
  对中国运营商而言,新增用户不仅是增收的重要动力,也是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的关键。谁占有更多的用户,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

  
  根据国资委的要求,从今年起,央企业绩考核将首次引入“行业对标”原则,引导企业以同行业先进企业的指标为标杆,通过持续改进,逐步达到标杆企业的先进水平。此外,国资委明确表示,对于石油石化、电信、矿业开采等企业规模大、国内同类企业户数较少的中央企业,应与国际大型企业开展对标。

  
  刚刚披露2007年财务数字的中国四大运营商距国际运营商还有哪些差距?从国资委的表态和通信产业报记者了解的情况看,“净资产收益率”(ROE)将成为国资委考核电信央企,以及电信业“对标”的首要指标。

  
  运营商表现参差不齐

  
  国资委在《中央企业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补充规定》中提出,“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目标值达到行业优秀水平的,企业完成目标值时可直接加满分。”由此可见“净资产收益率”在央企考核中的重要性。

  
  那么,全球电信运营商的“净资产收益率”处于怎样的水平呢?统计资料显示,全球主流运营商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为14%左右(见表2)。例如,日本前两大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和KDDI近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就分别为15.4%和15.8%。

  
  从最新披露的2007年年报看,国内四大电信运营商的“净资产收益率”差异较大。其中,“净资产收益率”最高的是中国移动,达到了23.28%;其次是中国网通,为14.74%;中国电信为10.73%;最后是中国联通,为9.57%。

  
  通过横向比较可以发现,四大运营商中,中国移动的“净资产收益率”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中国网通的“净资产收益率”与国际平均水平基本相当,而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净资产收益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差异大有原因

  
  四家运营商的“净资产收益率”总体呈现差异悬殊的局面:中国移动的“净资产收益率”遥遥领先,而身为移动运营商的中国联通,其“净资产收益率”甚至低于两家固网运营商。这种局面与每家运营商的经营状况密切相关。

  
  其中,中国移动高达23.28%的“净资产收益率”,不仅高于国内同行,也远远高于沃达丰、NTTDoCoMo等海外移动运营商的领军企业。

  
  外资咨询机构奥纬咨询通过研究发现,中国移动之所以能给股东创造如此高的回报,在于其捕捉住了中国移动市场高速扩张的机遇。“截至2007年,中国移动用户人数高达3.69亿户,占市场份额的68%。在城市地区的强大渗透率帮助中国移动赢得了更多的用户,公司同时还提高了城市地区增值服务的使用率,”奥纬咨询合伙人葛达文说。

  
  不过,同为移动运营商的中国联通,虽然2007年的用户总数也增长到了1.62亿户,其中G网用户净增1362.7万户,同比增幅达23.2%,但“净资产收益率”只有9.57%,甚至低于固网运营商。银河证券高级研究员王国平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中国联通增长的基本上都是中低端用户,再加上资费不断下滑所致。”

  
  对于中国网通和中国电信两家固网运营商而言,“净资产收益率”相对保持稳定。王国平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固网资费的下滑幅度相对较小”。

  
  2007年,移动通信资费成为电信降价风暴的核心,在竞争的压力下,各种移动资费纷纷下调。而与其相比,固网资费相对保持了稳定,尽管固话月租费等也遭到了诸多消费者的非议,但降价尚未提到日程,这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固网运营商收益的稳定。

  
  指标背后的业务比拼

  
  即使就业务经营环境类似的运营商而言,其“净资产收益率”也存在差异。比如同为固网运营商的中国网通和中国电信,“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4.74%和10.73%,相差达到4个百分点。其中的原因,还是来自业务层面。

  
  譬如,中国网通面对固话用户流失,ARPU值下跌的不利局面,在2007年全面推行以“亲情1+”和“同号”为品牌的捆绑业务和融合业务,并根据市场需求采取更灵活的资费政策,以更好地保留和开发用户。

  
  同时,中国网通还大力发展宽带和增值业务。截至2007年年底,网通宽带在服务区内的市场份额高达88.9%。其中,宽带内容与应用收入达17.49亿元,增长超过一倍,对宽带ARPU值的贡献达到8.5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固话业务下滑造成的收益下降。

  
  而中国移动之所以在“净资产收益率”上独占鳌头,一方面是缘于其占有了大量的高端用户,另一方面与其积极开拓新业务也密不可分。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表示,“公司会通过开发增值服务等措施,减缓ARPU值跌幅。”

  
  财报显示,中移动2007年增值业务发展强劲,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达到25.7%。其中,除了彩铃、WAP和彩信业务继续保持增长外,中移动的手机音乐业务也收到了许多用户的喜爱,截至去年底,手机音乐俱乐部的高级会员已经发展到3546万。

  
  其竞争对手中国联通虽然拥有速率更快的CDMA网络,但在开展增值业务方面与中国移动相比还有一定距离。2007年,中国联通增值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22%,虽然同比有较大增长,但仍低于中国移动3.7个百分点。

  
  去年国内股市的持续火爆为中国联通“掌上股市”业务营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而今年以来国内股市的持续走低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业务的发展。易观国际电信分析师刘则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单就用户数而言联通在短信、手机音乐等靠规模营收的增值业务上与竞争对手相比没有优势,联通应该深挖行业市场,利用自身的网络优势在行业应用上做出特色。

  
  链接 如何理解净资产收益率?

  
  在全球范围内,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对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体系也在不断演变。最早是局限在利润指标上,如主营收入、利润、净利润等。随后,投资者发现,这些指标只是过去的业绩,无法解释为什么有时会发生亏损,于是,投资者开始注意分析基于资产效率的盈利能力,即净资产收益率,进而推断上市公司今后的业绩方向。

  
  净资产收益率是公司税后利润除以净资产得到的百分比率,它可以衡量公司对股东投入资本的利用效率,弥补了每股税后利润指标的不足。例如。在公司对原有股东送红股后,每股盈利将会下降。从而在投资者中造成错觉,以为公司的获利能力下降了,而事实上,公司的获利能力并没有发生变化,用净资产收益率来分析公司获利能力就比较适宜。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