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
昵称:新手来了 |
发帖数:10307 |
回帖数:1341 |
可用积分数:180790 |
注册日期:2008-03-12 |
最后登陆:2010-11-14 |
|
主题: 招商银行:“最有声望大企业”之路
日前,《亚洲货币》公布,招商银行(600036.SH)私人银行业务荣获年度中国“本土最佳私人银行”大奖,这是亚太地区最具公信力的银行奖项之一。作为《亚洲货币》杂志五年来最大型的私人银行评选活动,面向亚太地区管理资产高于100万美元的高资产人群进行调查和评选,受访高资产人士多达1440名。 这是继2009年2月份荣获《欧洲货币》杂志“中国区最佳私人银行奖”后,招商银行私人银行获得的又一个来自国际权威媒体的殊荣。这两个奖项,一个是来自权威金融同业的认同,一个是来自客户的声音。 2007年底发生在美国的金融危机波及到国内后,不仅没有重挫国内金融机构的发展速度,反而成为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新机遇。而作为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先驱,招商银行也在不断化危机为机遇,走出一条全面创新之路。 服务创新 作为中国国内最早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成立于1987年,成立之初,这家银行仅有资本金1亿元,1个营业网点,员工30余名。作为中国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商业银行,以及中国政府推动金融改革的试点银行,招商银行甫一问世就担负着在金融领域各项创新的任务。 而今,经过22年时间,招商银行已经发展成为资本净额1040.39亿元人民币、机构网点660余家、员工3.6万余人的中国第六大商业银行,跻身全球前100家大银行之列。 多年来,招商银行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经营特色和优势,获得荣誉无数。被国内外媒体和社会公众评为中国最受尊敬企业、中国最佳银行金融公司、中国最佳本土银行等。2002年,招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06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截至2008年末,招商银行资产总额达15717.97亿元。 招商银行"长大"的过程就是一个金融服务创新的过程。 在中国的商业银行中,招商银行率先打造了“一卡通”多功能借记卡、“一网通”网上银行、双币信用卡、点金公司金融、“金葵花”贵宾客户服务体系等产品和服务品牌,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截至2008年末,“一卡通”累计发卡4907万张,卡均存款居中国银行卡最高;信用卡累计发卡2726万张,居于中国信用卡市场的领导地位,并入选哈佛大学MBA教学案例。“一网通”网上银行的技术性能和柜面替代率,一直在同业中保持领先。“金葵花”服务体系在高收入人群中受到广泛欢迎,拥有贵宾客户近40万户。 作为中国最早市场化的银行,招商银行高度重视风险防范,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形势下,资产质量依然保持在良好水平。截至2008年末,不良贷款率为1.11%,准备金覆盖率达223.29%。 由于在中国的商业银行中率先调整业务结构,招行逐渐形成了低资本消耗、低风险、高效益的业务发展模式,也正是这一模式,使得招商银行在面对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带来严重影响时,能够从容面对。 “从金融发展史的角度看,金融创新始终伴随着商业银行发展的全过程。货币的出现、信用创新、银行组织及业务创新、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等,都是金融创新的结果。没有金融创新,商业银行只会在同一水平进行数量型增长和规模的简单扩张,不能实现质的飞跃。”马蔚华曾经表示。 2008年度,招商银行实现净利润210.77亿元,同比增长38.27%,成为全球银行业逆势上扬的典型。 产品创新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个人理财为重点的零售银行业务在国内迅速崛起、蓬勃发展。招商银行瞅准时机,大力拓展零售银行业务,并于1995年在国内银行业首家推出集定活期、多储种、多币种于一卡的全国通存通兑的银行借记卡——“一卡通”。 “一卡通”解决了当时中国人依靠多个账户进行现金管理的难题,适应了人们对银行服务更高要求,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理财方式和消费观念,截至今年3月底,“一卡通”累计发卡近5000万张,卡均余额超过4500元,在国内同业中遥遥领先。 为了应对零售银行业务市场复杂、客户分散、需求多样的特点,招商银行又对零售银行业务进一步细分,并借鉴国内外银行业发展零售银行业务的成功经验,形成和采取了招商银行特有的“矩阵式市场细分的经营策略”。把零售银行业务市场划分为“一卡通”普卡客户群、“一卡通”金卡客户群、“金葵花”理财客户群三个横向客户群体,分别面向低端、中端和高端用户群体辅以相应的服务内容,鼎立构筑个人银行分层服务体系框架。这种细分思想在国内很多银行中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1999年,招商银行在国内第一家启动了包括网上个人银行、网上企业银行等在内的网上个人银行理财软件——“一网通”,“一网通”分为大众版和专业版 两种“一网通”在国内率先将网络技术与传统金融服务相结合,满足了客户中足不出户就能享受银行服务的需求。 2003年,招商银行推出了我国与国际接轨的一卡双币VISA信用卡,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发行突破百万大关,招商银行因此成为大陆地区首家VISA双币种信用卡发行超百万的会员银行,创造了业内发卡速度的新记录。 2004年,招商银行又推出了新型的个人资产的管理型产品——“财富账户”,成为其继一卡通、一网通、一卡双币VISA信用卡、金葵花等个人理财知名品牌之后的又一创新性产品。 “财富账户”是依托现有银行卡,通过对网络资源的整合,实现对个人财富的管理,不再是一种实现现金管理或对中间业务(如缴费、按揭、银证通、银基通、银保通等进行管理功能性产品),而是一种新型的个人理财的实现方法。 招商银行以账户形式来提供个人理财服务在国内银行中尚属首例,而且这种网络、电话中心和营业网点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个人理财服务方式也是国际首创。 而自2007年8月,招商银行有一次率先在国内推出私人银行业务,经历了近两年的业务开展,全国已开业的招行私人银行中心达到8家,2009年底将达到15家,布局已基本覆盖了全国主要经济区域。在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下,招商银行私人银行依然保持了客户数和管理总资产双双增长10%以上的良好业绩。 思路创新 今年4月,在上海召开的“2009中国广告与品牌大会”上,招商银行获得“2008中国广告品牌营销创新大奖”,成为获此殊荣的两家企业之一和唯一一家金融机构。该奖项旨在表彰中国2008年品牌传播与营销领域具有创新表现并获得优异成绩的企业。 2008年,招商银行“红动中国”,品牌代言人郎朗、“和”信用卡的提早推广等系列活动,随着北京奥运会的闪亮登场深入人心,赢得了世人的瞩目。评审委员对招商银行的品牌、营销创新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招商银行先人一筹的品牌战略给予了高度赞赏。 事实上,奥运营销仅仅是招商银行创新的一个点滴。招商银行高速成长的22年间,也是“招商文化”逐步形成的过程。 早在成立之初,招商银行具有明确的愿景——“做真正的银行”,并且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走出一条改革的路子,办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银行”。 在这个时期,招商文化中创新的因子就集中体现在“拼搏、奉献、创新”、“敢为天下先”等口号中。 反映了招商银行文化萌芽期的企业价值取向,是在围绕客户的基础上,提倡不断创新。 上世纪90年代,招商银行进入了高速发展期;而受到那一时期全国金融行业高热的感染,不可避免的具有强烈的规模扩张的冲动,而在以“规模”、“业绩”为导向的成长过程中。招商银行的服务意识并没有丢失,恰恰相反在各种创新层出不穷成为这一时期支撑招商银行急速扩张的关键。 在2002年登录A股市场之前,招商银行开始在价值取向上,强调风险管理,把风险控制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效益重于规模,长期重于短期的企业文化开始企业中生根,而企业偏向于零售业务、以服务见长的特质在这段时间也建立了起来。 而从登陆资本市场至今,招商银行提出银行“因势而变”的理念,各种创新理念,无论是市场营销、产品设计、服务方式都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业的标杆。招商银行真正“享受”到有益的创新模式给企业带来的生生不息的力量。 6月,福布斯网站公布了2009年“最具声望的大企业600强”,招商银行以首次上榜就以78.7分取得了第24名,比23名单Google仅落后0.08分。招商银行不断尝到创新带来的褒赏。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