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五粮液突遭证监会调查 原因未明现五大猜测
2009-09-27 12:08:26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haorenla
发帖数:5383
回帖数:548
可用积分数:100060
注册日期:2008-07-04
最后登陆:2010-11-18
主题:五粮液突遭证监会调查 原因未明现五大猜测


9月9日,五粮液公告称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公司股票未停牌。当天大量资金出逃,股价跌幅达6.22%。

9月15日,五粮液董事长唐桥接受媒体采访澄清时表示,“可以负责任地说,亚洲证券的问题,五粮液的领导班子没有任何人在里面谋取私人利益。第二,五粮液上市公司没有出一分钱在炒股。”在此期间,五粮液股价成功企稳。

9月10日到9月22日,五粮液股价只有0.44%的跌幅。

9月23日,证监会初步调查结果认定五粮液上市公司存在“三宗罪”。证监会稽查部门负责人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五粮液上市公司涉嫌存在的第一条违法违规行为,就是未按规定披露重大证券投资行为及较大投资损失。唐桥的表态与证监会的初步调查结果截然不同,这被证券律师们认为或涉二次虚假陈述。

9月24日,五粮液公司正式开始临时停牌。


9月23日,中国证监会公布的五粮液被调三大原因,即五粮液未按照规定披露重大证券投资行为及较大投资损失、未如实披露重大证券投资损失、披露的主营业务收入数据存在差错。前两大原因正是与此前爆出的亚洲证券、中科证券事件有关,而主营业务收入有差错还是外界未曾预料到的。

如今,这场颇具戏剧色彩的闹剧在市场中被炒得沸沸扬扬,关于它的猜测更是千人千面。

“三宗罪”的前身后世

【第一宗】未按规定披露重大证券投资行为及较大投资损失

五粮液未披露其子公司的上述资金借贷及重大证券投资行为,也未纳入财务报表进行核算;在证券投资资金因证券公司清理和破产被限制、扣划后,未调整利润,导致财务报表存在虚假记载。

五粮液与成都智溢的复杂关系

据介绍,2001年4月10日,五粮液控股子公司四川省宜宾五粮液投资有限公司委托四川省五粮液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向关联方四川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借款8000万元,与销售代理合作以民营企业成都智溢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的名义进行证券投资,并由五粮液投资负责具体操作。

巨资炒股失陷亚洲证券损失高达5500万元

2005年4月29日,亚洲证券因风险爆发被行政清理;2007年5月31日,上海二中院裁定宣告亚洲证券破产,现仍处于破产清算阶段。因亚洲证券被清理和破产,五粮液投资控股的账户中形成5500万元的损失。

虚构“四川天富投资公司借款”致520余万元投资损失

五粮液投资还于2000年12月21日以关联方宜宾伏特加制酒有限责任公司名义投入2000万元进行证券投资,后形成520余万元的投资损失。为隐瞒亏损事实,五粮液投资将此投资事项虚构成与四川天富投资公司的借款,并于2002年12月25日从上述合作投资款项中划回2000万元用于冲账。


【第二宗】未如实披露重大证券投资损失

五粮液在2006年、2007年、2008年的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中均将上述资金作为正常的货币资金予以反映,并未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涉嫌虚增利润。

未如实披露投资宜宾伏特加亏损520万余元的事实

2000年12月21日,五粮液投资以关联方宜宾伏特加制酒有限责任公司名义投入2000万元进行证券投资,后形成520余万元的投资损失。为隐瞒亏损事实,五粮液投资将此投资事项虚构成与四川天富投资公司的借款,并于2002年从上述合作投资款项中划回2000万元冲账。

投资中科证券亏损未做减值准备涉嫌虚高利润

于2000年7月投入13000万元在中科证券设立账户并进行投资,到2005年底,其资金余额仅为8761.79万元。此后中科证券于2006年2月被行政清理,2007年9月宣告破产,五粮液投资随后申报债权。2008年8月1日,中科证券清算组将第一次破产财产分配资金458.81万元划给五粮液投资。


【第三宗】披露的主营业务收入数据存在差错

五粮液在2006年、2007年、2008年的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中均将上述资金作为正常的货币资金予以反映,并未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涉嫌虚增利润。

虚假披露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

监管部门调查发现,2007年度,五粮液控股子公司四川省宜宾五粮液供销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72.51亿元,但五粮液在其2007年年报中披露该子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为82.51亿元、合并报表后的主营业务收入约为73.29亿元,由此导致年度报告中披露的主营业务收入数据与实际数据不符,但五粮液也未对上述重大差错予以及时更正公告。

证监会:五粮液涉嫌虚增利润

五粮液前些年在股市上投资屡败屡战且不如实披露,虚增利润、披露主营业务收入存在差错也是调查的重点。而此前被热炒的偷税漏税问题,则没有被证监会提及。

五粮液从公告被调至今已近20日,证监会的初步结论,与五粮液董事长唐桥此前的主动澄清,存在多处矛盾的地方。而证监会方面也只是简单说明五粮液存在“三宗罪”,并没有就这“三宗罪”给予具体说明,也没有对五粮液作出暂停交易的决定,很多投资者依然对五粮液“被调门”事件感觉一头雾水。


原因未明引发“多重猜想”

猜想一:五粮液遭证监会调查或与其涉嫌少交消费税有关

上海市李国机律师事务所律师周爱文表示从2008年年报披露的宜宾五粮液供销有限公司等相关信息,分析计算出五粮液2008年少交消费税约5.42亿元;依据同样的计算办法,计算出2007年存在少交消费税约8.84亿元;2006年存在少交消费税约5.25亿元。

猜想缘由:五粮液被指涉嫌少缴税19.51亿

五粮液2007年年报披露的四川省宜宾五粮液供销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存在虚报约9.22亿元的嫌疑,而且根据2006年-2008年年报分析,五粮液三年存在少缴消费税约19.51亿元的嫌疑。

五粮液回应少缴税说:算法有问题

在酒类行业,企业在生产酒厂和最终销售公司之间往往要加一个中间环节。
这样,酒厂可以低价将产品销售给中间环节,从而回避高价销售产生的消费税。

猜想二:证监会调查五粮液或与其涉嫌虚增利润有关

下午复牌后,抛盘异常汹涌,五粮液股价展开大幅跳水,并在13:21被打至跌停板!市场人士猜测,五粮液的违规,可能与此前的种种传闻有关。“可能与委托理财资金去向不明有关。”一位分析人士表示。

猜想缘由:五粮液被指涉嫌虚报9.22亿元营收

“不为别的,就是要讨个说法。”上海封某、周某等四股民自称因信赖五粮液2006年、2007年年报导致投资亏损了25万元,一怒之下二诉五粮液年报虚报9.22亿元收入。


猜想三:五粮液巨资炒股失陷亚洲证券投资者质疑

一桩媒体报道的五粮液5500万元巨资炒股失陷亚洲证券的陈年旧事却将其推向了风口浪尖。这起“合同诈骗罪”案件揭开了五粮液关联交易、利益输送的一角。

猜想缘由:五粮液7500万元秘密流入亚洲证券

虽然2005年亚洲证券已然破产,这笔牵涉7500万资金的隐秘运动,五粮液至今未曾披露。该事件的核心人物之一向晓卫,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并处罚金50万。其罪名是合同欺骗。


猜想四:五粮液被查或因关联交易涉嫌利益输送

一位接近证监会的人士在接受CBN电话采访时称,五粮液子公司四川省宜宾五粮液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与四川成都智溢实业有限公司合作炒股暴露出五粮液可能存在利益输送问题,具体情况有待调查结束后才能水落石出。

猜想缘由:五粮液的关联交易

五粮液投资公司和成都智溢是什么关系?成都智溢为何委托尹启胜操刀?更重要的是,这笔巨额资金到底是不是五粮液投资公司的—尽管五粮液发公告称并无关联。


猜想五:五粮液遭调查或与委托理财资金去向不明有关

代理律师周爱文对表示,“目前案件已经被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受理,五粮液涉嫌少交消费税,虚增利润一事引起了各方的很大反响,证监会立案调查很有可能。”

猜想缘由:五粮液1.44亿委托理财存放地不明并连年亏损

年报显示,2004年度其他货币资金有1.44亿,并附有说明,其他货币资金系存放于证券公司的存款。记者查看了历年报表中的该项,2002年以前未作任何说明。而自2003年起,该项报表均有附注说明,也就是说,1.44亿存款存放于证券公司至少已经有二年之久。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