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随便股民 |
发帖数:12603 |
回帖数:3292 |
可用积分数:1282807 |
注册日期:2008-02-24 |
最后登陆:2025-07-04 |
|
主题:长虹变术 续写中国彩电不朽神话
一个军工起家的企业,经过几十年的行进,成为中国彩电制造屈指可数的产业巨头。三坐标战略”在长虹展开盛大的产业实践。新型等离子显示屏项目获得巨大成功,注定了长虹又将续写中国彩电的不朽神话。
国防建设的重要贡献者,“军转民”成功经验的创造者,电子信息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引领者……一个骨髓里浸润着“敢为人先”精神的企业,处处绽放着“责任、激情、创新”的人文光芒。
51年,长虹之变,每一步都如此、如此笃定、如此前程似锦。
虹色经典 此处风光无限好
“记得江东诗句好,淡烟乔木是绵州”。
时光隧道停留在1955年。当时,国务院二机部十局指派前苏联专家组选点筹建无线电工业基地,这“淡烟乔木”的山水佳处四川绵阳最终成众望所归。三年后,代号为780的军工企业长虹机器厂从德阳迁入绵阳城郊,成为我国“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机载歼击火控雷达生产基地。长虹奇迹从此开始,迄今五十一载。
川西北,涪江倾泻直下,与安昌江、芙蓉溪汇合,三江的交集是为绵阳。五十多年前,这里尚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县城,直到城北建起一条宽10米、长500米的道路,长虹等4家工厂落户,工业文明才曙光初现。长虹的辉煌始于军工,具象于那几代空军战斗机上的“火眼金睛”;而1972年12月,长虹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试制成功的那一刻,“军转民”的愿景开始成为现实。当年,四机部部长王诤用手在这台样机上摸了又摸,驻足凝视了良久,饱含深情,若有所思。一年后,周恩来特批从美国引进中国第一条彩色显像管生产线,长虹第4任厂长王治东远渡重洋,赴美考察。1973年,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在长虹厂房呱呱坠地。十年后,长虹建成第一条现代化的彩电生产线。资料显示,1986年,国内已经引进了100余条彩电生产线,地处西部内陆城市的长虹建起的是最后一条。没有人可以预想,这个站在队伍最末端的小卒,如何能在这刚刚涨潮的市场经济怒涛中乘风破浪,炼就蛟龙。
军工企业积淀的深邃内涵,长虹人告诉我,首要的是责任:国家责任、国民责任、国货责任。仅仅用一年时间,长虹彩电的生产规模便跃居国内同类企业前列,规模化效应开始显现。1989年8月,长虹发动中国彩电业史上首度价格战,硝烟燃起的时刻,进口品牌遭遇罕见寒流,五十天后,国家出台彩电浮动价格政策,以外资彩电独大的市场宣告结束,国产彩电地位骤升,并带动国内家电品牌的整体崛起。生活在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期的人们或许还对当年中央电视台的广告记忆犹新,在荧屏不甚繁荣的彼时,不少广告片亦成为人们观赏的重要内容。认识酒井法子,很多人正是由于那部她为松下画王电视拍摄、在央视黄金时间反复上演的诱人广告。在中国还是14寸、18寸、21寸普及的时候,29寸的松下画王,售价逼近万元,普通中国百姓消受不起,却又望眼欲穿。硕大屏幕的进口彩电摆放在客厅里,是足以令那个年代的国人畅想的奢侈。长虹“红太阳”系列大屏幕彩电的问世,29寸4000块,30寸6000块,是日货的一半。“太阳最红、长虹更新”的口号开始在寻常百姓中耳熟能详。中国人开始逐渐从迷信进口、崇拜洋货的潜意识里走出,长虹“产业报国,以民族昌盛为己任”的宣示赢得信赖、获得共鸣。1990年,长虹彩电销量居国内品牌首位;此后的每一年,长虹均蝉联国内市场销量第一;1994年,“四川长虹”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1995年,长虹彩电产量累计突破1000万台,同年,第50届国际统计大会将“中国最大彩电基地”、“中国彩电大王”的桂冠戴在长虹头顶。1996年,空调事业部成立,以彩电著称的长虹开始锻造中国家电航母的悠悠征程,数码产品、冰箱、电子器件、军民用电源项目相继投产。
二十世纪后期开始,全球家电业的竞争加剧,消费放缓,瓶颈明显。长虹,当然没有例外。转机和变术发生在2004年,这一年,长虹进入赵勇时代。自这位清华博士后主政以来,长虹一系列创新频出,为世人所瞩目。赵勇为长虹开具了一副药方,工科出生的他将其概括凝练为“三坐标战略”:“沿着产业价值链方向,向核心技术和关键部品战略延伸,着力打造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软件设计、工业设计、工程技术四大核心技术能力;沿着产业形态方向,朝3C融合发展,相继进入IT、通讯、信息家电、互联网等领域,同时进入冰箱领域,完善白电产业链;沿着商业模式方向,打通产品、内容、服务的界限,与微软、AMD、中国电信、华为、盛大、中兴、阿尔卡特等知名企业结为战略合作伙伴,整合内容与服务,从传统离散型交易模式向连续型交易模式转变。”
2005年,作为长虹深入践行“三坐标战略”的元年,上市公司四川长虹即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61亿元,同比增长30.53%;净利润2.85亿元,同比增长107.74%。在这份业绩报表的背后,观察家注意到一个更加重要的数据:这一年,长虹彩电销量在大幅提升的前提下,于长虹家族整体销售大盘的比重却首次降至70%以下,新兴IT产业的增长速度达到了580.09%。赵勇说,这是“一个调整的结束,一个调整的开始”。而他的终极愿景,是要让“员工满意、顾客满意、股东满意”。
在传统彩电CRT时代即将谢幕,平板时代已经到来的当下,2007年4月,长虹等离子项目正式开工建设;2008年11月,中国自主制造的第一块等离子屏诞生在长虹;2009年3月,长虹等离子项目实现量产。长虹首期斥资6.75亿美元大手笔打造的“中国屏“,已悄然装配进入国人家中最具科技时尚气息的平板电视。
没有人能够否认:属于长虹的又一个鼎盛时期,大幕开启。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