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开幕 东亚共同体设想再成焦点
2009-10-11 14:24:56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51
回帖数:21877
可用积分数:99899440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8-21
主题: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开幕 东亚共同体设想再成焦点

 随着第二次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10日开幕,东亚共同体设想将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消息,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宣布: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邀请,大韩民国总统李明博、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鸠山由纪夫于9日抵达北京,出席将于10月10日举行的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首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是2008年12月在日本福冈举行的。

  日本驻华大使馆9日向本报记者发布了日本外务省新闻稿,透露了本次会议的议程及主要议题。据了解,此次会议将发布三国联合声明,一个是可持续发展方面,一个是三国十年合作回顾。

  而鸠山8日就曾对媒体表示了他在此次峰会上推动“东亚共同体”建设的意愿。日方设想的是一个涵括通商、金融、环境、能源、灾害救援、传染病防治等的亚太合作机制。自9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鸠山在美国纽约会晤以来,日本政府就不遗余力地向中方宣传这一设想。

  东亚共同体的设想并非日本的新发明。早在1990年时任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就提出过“东亚经济体”的建议;而直到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东盟与中日韩三国会晤即“10+3”框架建立之后,这一设想才开始萌芽。1999年《东亚合作声明》宣布,将从东亚自贸区过渡到一个东亚共同体。随后提出2020年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时间表。

  9月28日,中国外长杨洁篪在与日本外相冈田克也的会谈中就表示,中国是最早倡导和支持东亚共同体建设的国家之一,并积极参与了东亚合作和一体化进程。

  专家指出,包括东盟在内的东亚共同体的建立,中日韩达成共识是必要一步。实现东亚共同体有诸多现实障碍:首先是朝核问题等地区热点;其次东南亚作为世界三大宗教汇聚之地,东亚认同需要较长的过程。

  如同发展了50年的欧盟仍面临“合法性赤字”困扰,刚刚启动的东亚共同体的未来道阻且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所政治研究室主任高洪表示,这一设想不能说遥遥无期,也会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更不要说各方在地区一体化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利益的考量。

  议程展望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梁云祥教授近日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日本民主党提出‘东亚共同体’概念,表示愿意发展和亚洲国家的关系,中韩至少会持一个欢迎的态度。”

  本报获得的日方新闻稿也显示,“合作”是此次领导人会议的首要议题。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将于10日上午举行会晤,并召开联合新闻发布会。除去开闭幕讲话,上午领导人会议的议程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回顾三方1999年以来的十年合作,并展望三国合作的未来;二是探讨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国际事务。

  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肇端于1999年11月。时任中国总理朱镕基、日本首相小渊惠三、韩国总统金大中在菲律宾出席“10+3”领导人会议期间举行早餐会,启动了三国在“10+3”框架内的合作。

  据新华社9日述评,其后十年间,中日韩合作先后确立了经贸、信息产业、环保等11个重点合作领域,建立了外交、经贸、财政等15个部长级会议机制,成立了由外长牵头的三方委员会,负责研究、规划、协调和监督三国合作。2008年,三国领导人在日本福冈举行了第一次“10+3”框架外会议,更是首次明确了三国伙伴关系定位。

  日方在发给记者的新闻稿中表示:“会后三国将发表两份联合声明,一份是涉及经济和环境内容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另一份涉及三国对过去十年合作的评价,以及对未来深化合作的展望。”

  高洪对此表示:“三国领导人会议为三国和东亚地区的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商讨机会,商讨应该是积极的,建设性和富有成果的”,但这种成果应该是一种意向性的声明。他认为中韩都不可能轻易落到东亚共同体的棋局中,过早做出一些约束性的承诺。

  急与缓:发展不等数

  高洪进一步解释到,日本和中韩之间在发展所谓“东亚共同体”上的缓急不同主要和三国间现阶段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可预见的未来存在经济“发展不等数”相关。

  中国的改革开放顺利进行了30多年,中国(大陆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2164亿美元猛增到2008年的33700亿美元。相反的,日本经济自1980年代末以来就陷入了持续的不景气之中,近来更是饱受美国金融危机的拖累。

  虽然日本外务省提供给本报的资料显示,日本GDP目前仍占世界GDP总量的8.2%,略高于中国GDP的7.8%,但是外界普遍预计,中国经济在未来10-20年里仍可以保持较高速度增长,而日本不衰退就不错了。

  因此,高洪表示:“十年后,中日经济力量的对比就远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他表示,如果中国现在急匆匆地就“东亚共同体”内部的经济合作等问题做出约束性承诺,就好比“一个年轻人承诺和一个老年人在十年后均分这十年内的全部收入”。

  当然,高洪和其他接受本报采访的专家都表示,中国方面对推动中日韩三国之间、以及东亚区域内的经济合作是持积极态度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所对外关系研究室副主任吕耀东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说:“中国其实希望东亚一体化能够像欧盟那样,走从煤钢联营的经济合作到政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从经贸合作逐步发展到安全、政治等领域的合作”。

  中方的想法显然和在“东亚共同体”概念里放进了经济、政治和安全诸多问题的日本民主党不尽相同。

  不过,高洪也很理解日方急于落实“东亚共同体”设想的举动。“现在日本经济在GDP总量上,在创新能力上,在单位GDP能耗上都优于中国。中国在某些技术转让方面还有求于日本。”他表示,日本急推“东亚共同体”未必没有抓紧时机,在美日同盟的保障下,建立一个中国难以发挥领导作用的东亚经济共同体的想法。

  美国因素

  虽然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以及东盟和中日韩“10+3”峰会都没有美国领导人的直接参与,但是美国因素无疑是东亚一体化难以绕开的一个阴影。

  事实上,近来在媒体上大造“东亚共同体”舆论的日本政府没有把美国彻底排斥在共同体外的构想。9月16日,鸠山由纪夫本人就强调,东亚共同体“无意把美国排除在外。我不认为没有了美国就什么事都能做成。”

  对此,吕耀东着眼于日本本身的外交政策分析道,在推动东亚共同体建设和谋求美日对等地位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日本推动中日韩三边对话,推动东亚一体化,有向美国施加压力的目的”。

  在不久前结束的匹兹堡G20峰会上,韩国而不是日本被推举为下一届G20峰会举办国。外界有舆论认为,这是美国对日本新政府日美政策的一个警告。

  “民主党政府重视亚洲,就意味着区分和自民党前政府过度依附美国的外交政策。但在日美关系上,民主党不会走多远,他们更想在美国与亚洲间建立平衡。”梁云祥表示。

  当然,“如果东亚共同体包括美国,那意义就不大了,和APEC也没什么差别了”。梁云祥评价道,用“脱美入亚”来形容民主党的外交政策并不合适。他认为,用“入美入亚”来概括更确切。在不同问题上,日本新政府的侧重会不同,在安全、政治问题上可能和美国走得更近,在经济问题上则更重视中国。

  “在中国看来,东亚是个地域概念。这和日本政府设想中的可能包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的‘东亚共同体’不是一个概念。”高洪说。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