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头衔:金融分析师 |
| 昵称:股市密码 |
| 发帖数:4589 |
| 回帖数:427 |
| 可用积分数:181802 |
| 注册日期:2008-06-29 |
| 最后登陆:2010-11-09 |
|
主题:中航长安汽车重组能率先入正轨吗
涉及到“中航”汽车与“长安”汽车的重组问题,可以说早在国内汽车振兴规划之初,就已经形成了某种程度的重组定式。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彼此双方在规划中要各取所需,或者是在制造模式与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有相近之处;还在于这两家大企业都有着不同于地方大企业的共同特性。有了这些根本的共性,无论是有无搞汽车的经验,只要掌握了控制汽车资源的条件,那么凑合着一起过日子,就如同将邻居家的墙推到捏合成一家一样那么简单。
现在的这个时候,“中航”与“长安”的率先整合,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表率性的重组模式。无论外界怎样猜测他们双方、或是他们如何避而不谈其进程怎样,说白了就是在于这种整合更易于捏合与执行。而不像其它方式的重组,既有地方利益在其中、又有国营与集体之分、再有合资因素的影响,甚至更可能存在着吃亏与占便宜的问题等等。所以,从相关的规划重组中可以揣摩出,让“长安”汽车成为中国汽车的四条大龙之一,就是为了实现原定设想中的200万辆目标企业,并在一定的细分市场与细分车型上,形成独霸一方的局面。
至于“中航”汽车的加入,其“长安”汽车发展的力量会壮大到多少、实力是否达到预想的规模,都是简单的加法问题;而通过相应的重组,是否能起到加法作用、是否能够起到国内重组表率的作用,自然还是一个有待验证的谜团。对于国内所急需的重组来讲,自然要尽快推出相应的一种模式,作为解决一系列重组问题的突破口。同样,也需要根据重组要求,及时的调整包括重组上的决策等问题。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这样的重组可以迅速见到收益的话,自然其它方面的重组就会顺理成章的得到实施。反之,再弄成像哈飞与法企那样的冗长谈判的话,这两家重组的成败事小、而耽误了国内通盘的重组考虑,事情可就大了!
为何说两大家重组容易关键在于整合资源
在国内汽车走到一个新阶段的时候,人们不难发现,国内大企业制造已经形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大企业格局。一种是合资偏强的制造模式,像“上汽”与“东风”,都是合资制造较强的制造模式;而另一种,则是自主发展偏强,如“一汽”与“长安”的制造体系,这样已基本定型的格局。所以,如果能审时度势的根据企业自身特点进行延续发展,就会在未来的国内市场上形成较为系统的制造基地链模式。应该说,大企业搞自主发展,虽然也有不尽如人意的迟缓以及不敢是锋芒问题,但从基础技术以及雄厚的技术积累上,就可以证明,这种自主发展才是最主导的国内品牌方向。
对于“中航”汽车或是“长安”汽车的今后制造来说,恐怕自主发展这一块,已经是未来最为主要的发展与突破目标,而能够把握住微车老大这一主要份额,如何强化自主、并在市场细分中越来越挖掘他们可以经营的更多领地,才是决定重组后资源是否能够被真正整合的关键。至于,像与法方企业的合作问题,已经不再是整合后大企业的主攻方向。甚至可以说,整合后的主导型企业在谈判桌上的筹码加强之后,真正能够得到换来的技术也未尝不可……! 经得起新考验是重组后第一难题
对于重组问题,谁都清楚,关键不在于重组后的规模、而是在于重组规模所起到的市场作用如何!像偏重于自主发展的龙头大企业,产品要更多倾向于国内市场,新时期的最大考验,恐怕就是面临过新质量标准关的问题。也就是说,在这两家企业整合后所遇到的市场形势,必然不同于过去市场的要求。虽然200万辆的规模要求仍然是一大不可回避的指标,但要在新标准面前的实现产量的目标,没有质的保障是很难达到目的的。而能够造出国内汽车新质量标准的新车型,才是重组后大企业的标志特征。一方面国内的质量标准会越来越严格,也就自然会通过淘汰落后技术与产品,使过去一定份额的市场被空缺出来,如果重组后企业能够用过硬的质量尽快符合这一质提升的标准的话,自然就会提升相应的数量的;另一方面拉起国内汽车技术的转变速度,也是新重组企业的当务之急问题,这样才能减小现实竞争问题对新重组企业的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两家大企业的重组,不但要合力转变慢半拍的国有企业转变印象、还要更有义务敦促行业管理着,解决竞争中的所存在的欠缺秩序问题。这样一来,用技术与新意识推着市场走的制造模式形成,也就很快的会与国内汽车发展及应对残酷竞争合拍了。
具体到这一次“中航”汽车与“长安”汽车的重组,能否顺利走上正轨,已不再是企业的总部合二为一那么的简单,而是要从各方面进行改善、以应对新市场形势的问题。现在,对于国内企业的兼并与重组问题,之所以现在越来越急迫,就是因为过去的重组不利以及错过了最佳的重组阶段所造成的问题非常突出。这样看来,“中航”与“长安”的重组,仍然有着被包办、或是在尝试性进行重组的一面存在。而这些比较起国内急切发展的大趋势来讲,又绝对是应该且必须要探索的路径……。所以,在企业在重组之后,管理、制造、应对市场变化能力,都是决定企业重组走上正轨的重要问题。如果要想在竞争格局不利、国内制造业仍存混乱的情况下顺风顺水的发展,就必须从企业自身方面解决缓慢、质量突破、品牌口碑深入人心等诸多问题……。否则,摊子越大、就越会成为束缚住企业突破的巨大问题!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