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新长安的目标:偌大一个“强”字
2009-11-12 17:47:17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昵称:小女子
发帖数:13443
回帖数:1878
可用积分数:5913365
注册日期:2008-03-23
最后登陆:2024-11-07
主题:新长安的目标:偌大一个“强”字

长安铃木,微车,中国接掌哈飞、昌河等5家中航系汽车企业后,今年夏天刚刚加上“中国”前缀的长安汽车集团,似乎更加名符其实。业内人士透露,早在数年前,长安铃木、昌河铃木便有过统合销售渠道的尝试,“现在成了一家人,铃木一定会有所动作”。

  接掌哈飞、昌河等5家中航系汽车企业后,今年夏天刚刚加上“中国”前缀的长安汽车集团,似乎更加名符其实。

  9大整车生产基地、21个整车工厂、27家直属企业,年产220万辆整车及发动机的庞大产能,纵贯亚欧的全球同步研发平台和设在马来西亚、越南、伊朗、乌克兰等国的海外基地,为“国字号”的长安搭起了航母级汽车集团构架;拥有最多自主品牌、最广阔生产基地和市场,则将为这家一直有着“世界级”抱负的汽车集团,争取更多上自国家层面、下至普通消费者的认同和支持。

  但是,1+1=2显然不能满足兵装和中航对新长安的要求。对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总裁徐留平来说,重组后长安如何从做大到做强,将是他未来一段时间面临的最大挑战。

  16字方针的背后

  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实现梦想,亲如一家。

  这16个字,是徐留平在长安重组签约新闻发布会上,反复强调的“最重要的几个方针”。

  在外界看来,以目前兵装汽车与中航汽车的实力对比,以长安为代表的前者无疑更为强势。但从品牌、市场等角度看,哈飞、东安动力等中航系汽车资源,对长安来说的确是一块相当美味的蛋糕。

  据了解,哈飞在华北和东北微车市场的强势地位,其他微车企业一直难以撼动。此外,东安动力尤其是东安三菱的发动机,最高峰时曾为一半以上的国产自主品牌汽车配套,直到现在,奇瑞、吉利、比亚迪还有相当部分整车采用东安三菱的产品。

  作为一家以微为本,且立志做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旗手”的企业,哈飞、东安动力加盟给长安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与之相应,近年来支撑长安飞速发展的一系列明晰可行的战略思路,以及日益成熟的研发、制造、市场开拓和营销模式,一旦注入中航系汽车企业,对其摆脱裹足不前的现状亦大有裨益。

  按照兵装和中航的设想,重组后的长安将担负起重新配置双方汽车资源,推动其合理流转、价值最大化的使命,最终目的则是这家军工背景的汽车企业,在中国乃至全球汽车业都成为中坚力量。

  “原来兵装汽车业务和航空汽车业务变成了一家人,这样有利于我们把前面的优势、前面的要素资源统筹起来,实现一个新的发展。”这是徐留平对“亲如一家”的解读,业内人士则认为,这4个字事实上正是16字方针中的重中之重―――两个人结婚尚需磨合,何况体系如此庞杂、都有自己一段骄傲历史的两大汽车派系。

  用3年“磨”出个新长安

  重组后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调整了自己的中远期目标:3年后,产销量达到260万辆;2020年,产销规模突破500万辆大关。

  值得关注的是,在加上哈飞、昌河之后,长安今年产销量突破180万辆已没有悬念。也就是说,未来3年,长安的产销增长目标只有80万辆不到,其工作重心将不是追求量的增长,而是全力确保旗下资源的洗牌、磨合,然后从2013年开始真正发力。

  消息灵通人士透露,未来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将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决策管理,董事会成员将按兵装3、中航1的比例配置。一切将如中航高层在签约仪式上所说的那样:作为股东,中航将全力支持长安汽车的发展。 

  中航的态度,为徐留平放手整合新长安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同时也将为长安以自有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统合哈飞、昌河等中航系车企扫清所有可能的障碍。接下来,就看长安的了。

  “我们的目标是向世界一流汽车企业迈进。”在周二的新闻发布会上,徐留平表示,中国汽车业现在大而不强,未来新的长安汽车集团就要担负起这样一个任务,能够做强做大汽车产业,特别是使新的长安汽车集团公司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

  徐留平透露,在刚开始的3年时间里,新长安将“三线”并进:充分汇集、整合、壮大双方的汽车产业资源,以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节能环保、安全时尚、经济适用的经典产品;实施深度专业化管理,开展广泛资本化运作,实行产业链经营,力争取得突破性发展;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理念,大力推进合资合作。

  几大谜题尚待解

  重组后的长安汽车集团,微车产销量仍占大半河山。业内人士据此认为,整合长安、哈飞、昌河既有微车市场和营销渠道,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进而取代上汽通用五菱的微车霸主地位,将是新长安董事会必做的一道功课。

  但是,在昌河已经沦为微车老五、哈飞的微车“三甲”地位正遭遇小康汽车强势冲击的情况下,这两个品牌今后是否继续保留、如何保留,对新长安微车战略能否顺利推进显得至关重要。有观点认为,即便保留,这两个品牌的价值也只应体现在低端市场,高端市场则应由以长安之星2代为代表的长安微车担任主角。

  长安、哈飞自主品牌轿车既有产能、研发资源,也和微车一样需要重新整合。以目前长安自主研发实力,向哈飞提供新车研发成果并不会很难,难的是如何确保移植产品的“成活率”―――几年前,长安曾向江铃控股移植过一款新车,但效果并不理想。

  另一个引起业界强烈关注的,是长安既有发动机研发生产能力和东安动力、东安三菱的整合,如何将每年超过200万台发动机产能合理配置,在满足自有微车、轿车工厂需求的同时,面向社会提供配套以获得更多利润,以及怎样为未来的长安商用车、重车预做打算,是新长安董事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复杂问题。

  此外,作为长安重要的盈利来源,合资企业今后如何发展,是否还会有新的跨国合作伙伴加入,也颇令人好奇。

  业内人士透露,早在数年前,长安铃木、昌河铃木便有过统合销售渠道的尝试,“现在成了一家人,铃木一定会有所动作”。

  这位人士表示,最令人好奇的,其实是新长安今后和法国标致雪铁龙(PSA)、日本三菱的关系。在周二的长安重组签约仪式上,PSA高层与徐留平进行了深入交流,相谈甚欢。在此之前,盛传PSA与哈飞已就合资达成共识,将在深圳建厂。

  “至于三菱,相信对长安的价值不只是盈利能力不俗的东安三菱,还有在重车发动机及整车制造方面的资源。”他说。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