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分析师 |
昵称:注册了 |
发帖数:4791 |
回帖数:607 |
可用积分数:102678 |
注册日期:2008-08-20 |
最后登陆:2010-11-12 |
|
主题:中国石油企业携手外商“走出去”
中国石油企业正越来越多地发现,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同外国企业合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在那些它们单独行动时遇上了麻烦的领域。澳大利亚Arrow能源公司本周一表示,它已同意荷兰皇家壳牌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石油”)联合给出的31.5亿美元的竞价。
巧妙避开负面情绪
近期数桩交易说明,中国油企同外商联手的新办法正在取得成效。原因有多种:与合作伙伴一起来保障中国的能源需求常常会更为顺利,有助于中国企业避免遭遇来自外部的民族主义情绪。这种情绪曾在2005年导致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竞购美国加州联合石油公司失败。此外,同外商联手,能使中外石油公司更加相互倚赖于对方的成功,把中国能源安全同全球能源供应安全捆绑在一起。
本月14日,中海油表示,将作价31亿美元收购阿根廷Bridas油气公司一半的股权。Bridas公司是一家合资公司,其中60%的股权为英国能源巨头英国石油公司持有。中海油表示,和一家当地合作伙伴组建一家合资公司,对于海外扩张的成功至关重要。
去年12月,中石油同法国道达尔公司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合作,拿下了伊拉克哈尔法亚大油田的开发服务权。
地缘政治方面经验不足
分析师和行业企管表示,这几桩合作具有多个方面的合理性。中国油企强于重振老化油田,并擅长修建大型项目。另外,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油企因为能够获得巨额信贷而越来越具有吸引力。
对于中国油企来说,同国际经验更加丰富的石油公司合作,会让它们能够获得更好的勘探技术和复杂项目管理技巧。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中国油企还存在一个弱点:在地缘政治方面经验不足,可能使某些交易告吹。中国油企需要圆通一些,在和像英国石油这样的公司合作时,需要悄悄地拿起笔,记些东西,虚心学习。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