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折翼“中国石油”的小散
2010-08-11 09:02:04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算股神
发帖数:45382
回帖数:32109
可用积分数:6236234
注册日期:2008-06-23
最后登陆:2022-05-19
主题:折翼“中国石油”的小散

从时间上来说,李明不算个老到的股民,但从盈亏上权衡,他却是“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的代言人。他2007年底高点入市,满仓买入中国石油;2009年低位斩仓,10万资本金只剩3万。一年半已过,他正逐渐从601857的梦魇中解脱出来,静观本次大赛以择佳机入市。

>>案例资料 ☆姓名:李明(化名)

☆性别:男 ☆年龄:28岁

☆居住地:北京市朝阳区

☆工作单位:某媒体

☆股市经历:2007年底入市,10万元满仓买进中国石油,2009年初割肉,收回3万本金,伤心至极,自此未再入市。

>>前奏

基金烘焙出激情

2007年10月16日,大盘冲上了6124点的历史高位,人们并没有意识到物极必反,随后大盘回落至6000点并一路向下时,人们依旧期待着再次冲顶。对数字并不敏感的李明并未意识到6124点代表什么,他只关心手中基金的造钱机能是否一如从前——没有附加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仅4万成本,就能换来超过100元/天的收益,这对工作不错的李明来说无异于锦上添花。

赚钱效应让李明也开始关注另一个“造钱机器”——股票。那时,中国石油上市被认为是A股之幸,这个超级大佬从出生那天就口含金匙手握金杖,无论是手无寸金的小散们还是坐拥万金的大庄们都跃跃欲试。李明的故事沉浮就起于此。

>>入市

10万深陷中石油

2007年初冬,带着基金满盈的喜悦和新手入市的忐忑,李明揣着10万元来了。10万对他一个普通工薪族虽不是天文数字,但绝对举足轻重,自然不敢怠慢。而当时市场的主流普遍认为最保险的一只股票非中国石油莫属,因为“听说连巴菲特都买了”。他在40元的价位上买进了2500只蛋,统统砸进了中国石油的篮子里。显然,他那时没想过“将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

接下来,中国石油从40元/股一路向下,到了2008年秋天,股价较最高点已缩水近70%。“整一年里心情很糟糕,看见绿颜色就烦,想想开始的时候真是太狂热”,李明无奈地撇撇嘴角。他说,买中国石油就像被人抢了钱还遭一顿暴打,人财两空且饱受皮肉之苦,整整一年心如刀割乱如麻,刷刷下跌的价格就像ATM机一样吞掉自己的钱,每天都挣扎在割肉与否之中,心里虽不是滋味却不甘心就此罢休。

>>出市

赔本割肉待重生

再后来,跌跌不休已是铁律,李明从不忍到不屑,已不再抱扭亏的希望。2009年初,他打算买房子,当初的10万已所剩无几,李明并不指望这些钱能够买几块砖瓦,但却给了自己一个割肉的理由。看着仅剩3万的账户,李明说他“突然就清醒了,股市有风险,可以拿闲钱去炒,实在不行就做长线。但千万不能靠它赚钱,更不能砸锅卖铁借钱炒股,好好工作才是王道。”

俗话说“每个买中石油的散户都是折翼的天使”,自割肉以后,李明绝缘股市已有一年半,但他始终都未卖掉基金,“一来基金风险小,即使亏了也有个限度;二来给自己提个醒,不能再像当年那样冲动了”。记者看到李明的基金账户里分别是华夏、易方达、博时的几只基金,成本依旧是4万元,截至发稿前,亏损已达1.6万元,“别太在意,无论做什么都是有亏有赚。”李明自我安慰地说道,“要不是接受你采访,我已经有2个月没开过基金账户了。”

谈起此次本报承办的炒股大赛,李明有些蠢蠢欲动。“孤军奋战没多大底气,跟着大赛步伐走应该会好一些吧”,李明说,他想观望几天,待大赛渐入火候时择佳日再度入市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