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三峡工程是豆腐渣工程吗?
|
2010-08-25 09:05:49 |
|
|
 |
|
头衔:金融分析师 |
昵称:东海愚公 |
发帖数:198 |
回帖数:811 |
可用积分数:663132 |
注册日期:2010-05-15 |
最后登陆:2013-06-28 |
|
为了科学调度!ddd
|
2010-08-25 10:32:35 |
|
|
 |
|
头衔:金融分析师 |
昵称:我是蜗牛 |
发帖数:37 |
回帖数:111 |
可用积分数:90270 |
注册日期:2008-03-15 |
最后登陆:2011-08-18 |
|
JD这个观点值得让最高层知道,让民众知道。每次都为了百年一遇的洪水,99年都不敢在汛期蓄满。
顶一下。
|
2010-08-25 14:11:54 |
|
|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道 |
发帖数:138 |
回帖数:678 |
可用积分数:120830 |
注册日期:2008-06-11 |
最后登陆:2014-03-10 |
|
南方周末也是这种不科学的文章可以登的么? 三峡既出,谁与争锋?————三峡是大而无用,巴西水电站装机小很多,发电量比三峡还大。 历史大局观,政治大局观?————第一我们不谋求统一六国,我自己也不愿意做炮灰;第二,不要在股票上讲政治,你去官场去讲,有用武之地 汛期不加大下泻力度,很容易造成水库淤塞,同时上游回水水位高影响上游防洪
|
2010-08-26 14:22:03 |
|
|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JD |
发帖数:2153 |
回帖数:7696 |
可用积分数:1126364 |
注册日期:2008-09-04 |
最后登陆:2020-06-02 |
|
主题:三峡工程和长江土堤,哪个要用足?
三峡工程坐落于长江上中游的分界地,三峡工程以下到长江入海口的1850公里两岸,绝大多数地段是防洪的土堤,在三峡工程没有建起来前,长江的汛期防洪,主要依赖沿江省份动员劳力累起来的土堤,有了三峡工程后,水利部门继续主要依赖长江土提,这就是长江流域目前的防洪现状。 道理很简单,三峡工程是否用足,与水利部门的利益无关,而长江土提则不同,那是涉及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水利长期和持续投资的问题,涉及每年应投入多少维护费用的问题,与水利部门的利益关系密切,长江土堤用多了,维护费用就大,出问题了,国家和地方政府要继续投资。这就是水利部门治水的基本思路,紧紧围绕“钱”字做文章。 令人不能接受的是,这种治水思路的恶劣性质猛于腐败。腐败者,一般的表现形式是将公共利益转移至自身和关联者,而治水腐败,则是把自身和关联者的利益获取,建立在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巨大损失基础上。损失越大,利益获取越大,损失越小,利益获取越小。 弱化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符合水利部门的利益。前面提到的那个网友的发现----关于“三峡御洪能力”的说法弱化,以及中央电视台的质疑都没有错,从2003年三峡工程135米蓄水开始,水利部门就有计划有步骤地公开宣传,弱化三峡工程的防洪功能,引导全社会降低三峡工程的防洪预期,到2010年,由水利部主导的国家防总明确否认三峡工程具有防百年一遇洪水的功能,而三峡工程的设计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对自己设计的三峡工程具有百年一遇防洪能力也是闭口不谈、不置可否。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女士在新闻调查节目《洪峰过三峡》中说,如果再遇到1998年洪水(百年一遇洪水),长江土提内河道容不下的200亿立方米如何调度呢? 三峡拦蓄100亿,分洪区分掉100亿,也就是说,三峡工程只能启用221。5亿立米防洪库容的45%,宁可淹掉分洪区,也不能用足三峡工程。 1992年全国人大代表表决通过了建设三峡工程的决议,国家为了加强三峡工程的建设,成立了三峡建设委员会,客观地说,与水利部互不隶属的三建委的出现,分了水利部的权,现在的三峡工程隶属于实体化运做的中国三峡集团名下,三峡工程发挥的作用越大,水利部门的话语权越小,三峡工程成了水利部门主管的长江土提天然而强劲的对手,而背后则是水利部门与三建委的角力,这是现在出现防洪和抗旱乱象的根本原因。
该贴内容于 [2010-08-26 15:18:39] 最后编辑
|
2010-08-26 15:57:38 |
|
|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有风起浪 |
发帖数:93 |
回帖数:93 |
可用积分数:25425 |
注册日期:2009-08-07 |
最后登陆:2017-11-14 |
|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
2010-08-26 20:33:10 |
|
|
 |
|
头衔:助理金融分析师 |
昵称:墨马 |
发帖数:15 |
回帖数:37 |
可用积分数:88961 |
注册日期:2010-06-19 |
最后登陆:2011-06-18 |
|
ddd
|
2010-08-27 15:59:29 |
|
|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JD |
发帖数:2153 |
回帖数:7696 |
可用积分数:1126364 |
注册日期:2008-09-04 |
最后登陆:2020-06-02 |
|
根据新华社2010年8月27日报道,今年以来,三峡工程五次防洪调度累计拦洪约230亿立方米,发挥了巨大的削峰、错峰作用。 截止到8月27日,防洪调度230亿,是不是超过了221.5亿立米防洪库容?是不是证明三峡的防洪库容在汛期可以重复使用?
该贴内容于 [2010-08-27 16:00:28] 最后编辑
|
2010-08-28 16:11:52 |
|
|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JD |
发帖数:2153 |
回帖数:7696 |
可用积分数:1126364 |
注册日期:2008-09-04 |
最后登陆:2020-06-02 |
|
动态调度,岂止是三峡水库?
今年三峡水库的防汛调度实施了动态调度,截止到2010年8月27日,三峡水库已经调度了230已立米水量,超过了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221.5亿立米, 可见,动态调度大有可为。但这仅仅是三峡水库自身的有益尝试,动态调度应该在长江全流域内逐步扩展实行,并最终在全流域全面推广。 事实上,三峡水库以下长江干堤以及连通湖泊在动态调度上也有很大的潜力。压低干堤和连通湖泊的水位,就可以腾出巨大的防洪库容。假设三峡水库是个防洪水库,下游1850公里的干堤和连通湖泊也是个水库(以下简称“下游水库”),“下游水库”有什么主要特征呢?过水速度慢,腾库速度慢,一旦满蓄,水位降低速度慢,但防洪库容巨大,远超三峡水库,一句话总结,水库容量巨大而水库调度的机动性差,而三峡水库正好相反,与“下游水库”相比,防洪库容小而调度机动性高。推而广之,进入“下游水库”的所有具有防洪功能的水电站水库(如丹江口等),都有三峡水库相同的特征。
如何利用好“下游水库”?就是应该象三峡水库那样实行动态调度。而动态调度的文章,要从讯前防洪做起。 每年长江流域的防洪工作应从每年三月桃花汛开始,至秋汛结束,将防洪应划分为三个阶段:洪水预防期(每年3月----5月底)、中下游防洪期(每年6--7月)、上游防洪期(每年7月----9月---秋汛结束)。 洪水预防期,始于桃花汛,止于中下游出现洪水。长江流域的桃花汛每年都有,“下游水库”的桃花汛来水量远大于三峡水库以上的桃花汛来水量,桃花汛来了之后,进入“下游水库”的水量大幅度增加,加之三峡水库消落,“下游水库”的水位显著地提高,但入海速度缓慢,从防洪的角度说,“下游水库”的防洪能力被大大削弱了。洪水预防期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1)尽可能地压低“下游水库”的水位,2)防止桃花汛与包括三峡水库在内水库消落水重叠,动态调度,确保两者错开,3)尽可能限制包括三峡水库在内的消落水下泄流量,把来水量尽可能地控制在高机动的水电站水库里,而不是把这些水全部放入机动性差的“下游水库”里。 中下游防洪期,始于中下游出现洪水,止于上游和中下游洪水出现叠加。长江中下游出现洪水的时间,都是比上游出现洪水的时间早,在第一阶段尽可能压低“下游水库”水位的基础上,第二阶段防洪的重点是:1)优先保证中下游支流和干流出现的洪水,尽快入江入海,2)继续保持“下游水库”尽可能地低水位,3)继续适当控制包括三峡水库在内的下泄流量。我们的头脑特别要清晰的是,尽可能保持“下游水库”低水位,意味着“下游水库”的防洪库容处于了最大状态,一旦“下游水库”的洪水实现了尽快地入江入海,也意味着“下游水库”的防洪库容被自然地重复利用了。 综上所述,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少数出现大洪水的年份,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度),实行“下游水库”高防洪库容、三峡水库低防洪库容的防洪策略。“下游水库”要保持尽可能低的水位,下游的洪水要优先入江入海,比如,洞庭湖有约200亿防洪库容,进入桃花汛以后的入湖来水,要迅速入江入海。
7月至8月中旬前,是中下游防洪期和第三阶段上游防洪期的交叉期,也是上游洪水和中下游洪水的重叠期,这段时间是每年防洪工作最紧张的时期,一旦发生重叠(不是每年都这样,只有极少数年份这样),包括三峡水库在内的防洪水电站,可实行强制性排水调度,在大洪水到来初期或中期,增加机动性强的防洪库容,减少机动性差的防洪库容。由于“下游水库”水位较低,三峡水库下泄流量可以很大,在满足下游安全的情况下,下泄流量超过“下游水库”低水位,推动“下游水库”中的水尽快入海,这也意味着“下游水库”的防洪库容被强制性地重复利用了一次。这样的动作越多,“下游水库”的防洪库容被强制性重复使用的次数越多,效果会越好。 在大多数年份里,7月----8月中旬上游洪水和中下游洪水重叠的情况不会发生,甚至根本就不来大洪水,这时候三峡水库的水较多,由于中下游洪水警报已经解除,三峡水库不需要或非常有限地对下游实行强制性排水调度,即可满足整个汛期关键时间段内的防洪。 进入8月中旬以后的上游防洪期,三峡水库的调度应采取以蓄为主、防蓄结合的调度,逐步提升水位,为入秋后长江可能出现的干旱做好抗旱准备,也可避免与长江中下游在枯水年和平水年争水。 综上所述,第二阶段(少数出现大洪水的年份)和第三阶段,“下游水库”和三峡水库,实行频繁的倒库调度,加大三峡水库中的排水动作----增加高机动性防洪库容,减少低机动性防洪库容,完成一次动态调度;待“下游水库”的防洪库容再次增加,三峡水库实施第二次动态调度, 依次类推。调度次数的多少,根据上游来水量大小、频次,以及“下游水库”库容消落而定。
保持“下游水库”在汛期尽可能低的水位,不仅是沿江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最大安全保障,也是沿江工农业发展的最大安全保障。这样的全流域动态调度,不仅是最佳的防洪和抗旱措施,也可始确保沿江航运功能和类似三峡水库的发电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使用。
该贴内容于 [2010-08-28 17:50:52] 最后编辑
|
|
结构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