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三峡工程是豆腐渣工程吗?
|
2010-08-29 20:27:03 |
|
|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JD |
发帖数:2153 |
回帖数:7696 |
可用积分数:1126364 |
注册日期:2008-09-04 |
最后登陆:2020-06-02 |
|
1998年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从6月中旬起,因洞庭湖、鄱阳湖连降暴雨、大暴雨使长江流量迅速增加。受上游来水和潮汛共同影响,我省沿江潮位自6月25日起全线超过警戒水位。南京站高潮位7月6日达9.90米。沿江苏南地区自6月24日入梅至7月6日出梅。由于沿江潮位高,内河排水受阻,形成外洪内涝的严峻局面。秦淮河东山站最高水位10.28米,居历史第三位;滁河晓桥站最高水位达11.29米,超出警戒水位1.79米。 7月下旬至9月中旬初,受长江上游干流连续7次洪峰及中游支流汇流叠加影响,大通站流量8月2日最大达82300立方米每秒,仅次于1954年洪峰流量,为历史第二位。南京站7月29日出现最高潮位10.14米,居历史第二位,在10.0米以上持续17天之久。镇江站8月24日出现8.37米的高潮位,仅比1954年低1厘米,居历史第三位。 1998年长江发生了继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的大洪水。这场洪水虽已过去,但各种议论纷至沓来,更有甚者将其归于“人祸”。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虽然这场洪水量级大、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严重,但造成的损失比1931年和1954年要小得多。 经分析,长江发生1998年大洪水主要是气候异常、暴雨过大、河湖调蓄能力下降、削峰作用降低及水位抬高等原因造成的。荆江以下最大洪峰流量和最大60d洪量对比表明,1998年洪水总体上小于1954年,在本世纪已发生的3次全流域性大洪水(1931、1954、1998年)中列第2位。 1998年长江中下游洪水位大大超过了1954年的实测水位,高洪水位形成的主要原因:①1998年分蓄洪量与1954年相比大量减小,1954年长江中下游分洪溃口总量达1023亿m3,而1998年只有100亿m3;②湖泊调蓄能力降低,建国以来,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面积减少约1万km2,洞庭湖、鄱阳湖因淤积围垦减少容积180亿m3以上。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各级政府和广大军民全力抢险,夺取了1998年抗洪斗争的全面胜利。总结经验主要有:汛前准备充分;统一指挥、决策正确;军民联防,全力抢险;水库调度,科学抢险;依法防洪,严格执法。灾后反思,应抓紧做好以下工作:加高加固堤防,消除堤身隐患;加强河道整治,保持行洪畅通;建好分蓄洪区;做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抓紧建设防洪水库;加强长江上中游的水土保持;提高防洪现代化技术。 1998年夏季,中国南方罕见的多雨。持续不断的大雨以逼人的气势铺天盖地地压向长江,使长江无须臾喘息之机地经历了自1954年以来最大的洪水。洪水一泻千里,几乎全流域泛滥。加上东北的松花江、嫩江泛滥,中国全国包括受灾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省,共有29个省、市、自治区都遭受了这场无妄之灾,受灾人数上亿,近500万所房屋倒塌,2000多万公顷土地被淹,经济损失达1600多亿元人民币。
长江洪水泛滥是长江流域森林乱砍滥伐造成的水土流失,中下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带来的直接后果。长江两岸有4亿人口居住,50年代中期,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为22%,由于不断进行的农地开垦、建厂和城市化,使两岸80%的森林被砍伐殆尽。四川省193个县中,森林覆盖面积超过30%以上的仅有12个县,一些县的森林覆盖面积还不到3%。为此,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公里土地中,有20%发生水土流失,每年丧失表土24亿吨,每年从上游携带下来5亿吨以上的土砂顺着长江流入了东海。由于年复一年的土砂淤积,长江的河床从多年前开始就已高出了地面,成为继黄河之后的又一条“悬河”。长江的“碧水”早已荡然无存,其“浑黄”程度可以和黄河“媲美”。另一方面,长江中下游有蓄洪功能的湖泊则在迅速地萎缩着,洞庭湖水域面积从1949年的4350平方公里缩减到2145平方公里,鄱阳湖在40年间缩小了1/5,还有数百个中小湖泊已经永远地从地图上消失了。这一切都是长江洪水泛滥的原因。
除此之外,这次的洪魔肆虐和1997年爆发的百年来最强的厄尔尼诺现象也有密切的关联。厄尔尼诺的强大暖湿空气带来了强降水,造成长江流域洪峰不断。紧随着厄尔尼诺来的拉尼娜现象又使应当按期北移的副热带高压突然杀了个“回马枪”,使一度相对缓解的长江干流汛情再度紧张起来,以致长江全线告急。长江洪水泛滥和地球温暖化之间的密切关联使专家们不无担心——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浓度增加一倍的话,地球上的降水量将增加 3%—15%,大雨和洪水的增加与地球温暖化状况是并行进展的。
1998年的长江洪水无疑在向人们示警: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已危机四伏,它随时可以给人们带来新的巨大灾难。
1998长江大洪水
1998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性大洪水,与历史上大洪水相比,主要不同在于:1998年洪水期间长江干流中下游和洞庭湖、鄱阳湖主要控制站的洪峰水位明显偏高高水位持续时间较长;分洪溃口少。历史上的几次大洪水情况如下:
1870年(清同治九年)长江流域大洪水是以上游干流来水为主的特大洪水,上游于流重庆至宜昌河段出现了数百年来最高洪水位,至今仍保持历史最高值的记录。宜昌站洪峰流量达100500立方米每秒,30天最大洪量1650亿立方米,是自1153年(宋绍兴二十三年)以来的最大洪水。同年,长江中游洞庭湖和汉江也发 生了较大洪水,洪水在宜昌至汉口之间大量决口分洪,圩堤普遍溃决,荆江大堤虽未决口,但监利以下荆江北岸堤防多处溃决,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区一片汪洋,南岸松滋县庞家湾黄家埠溃堤,形成了今日的松滋河分流入洞庭湖的通道。在湖泊洼地滞蓄情况下,汉口站实测洪峰水位27.36m,洪峰流量 66000立方米每秒。
1931年气候反常,长时间的降雨,造成全国性的大水灾。其中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的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山东、河南八省灾情最重,是20世纪受灾范围最广、灾情最重的一年。该年长江流域汛期提前,中游两湖的湘江和赣江4月份就出现了全年最大洪水,上游氓江发生大洪水,干流寸滩站洪峰流量63600立方米每秒,宜昌站洪峰流量64600立方米每秒,沙市站最高水位 43.85m,枝城站最大流量接近70000立方米每秒。7月中旬,汉口站水位达26.93m时,丹水池堤防决口,汉口市区被淹。上游大洪水来临以后,在沿江沿湖多处决口分洪的情况下,汉口站洪峰水位28.28m,洪峰流量59900立方米每秒。汉口以上最大60天洪量为3302亿立方米,略小于1954 年。如果没有河湖溃口调蓄洪水,汉口站最大流量将达113000立方米,大大超过河道泄洪能力。
1954年长江发生了全流域性大洪水,长江中下游洪水与川水遭遇。该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雨季提前到来,洪水发生也比一般年份早,洞庭湖、鄱阳湖水系于4月份即进入汛期,长江中下游干流高水位持续时间长,汉口至南京江段水位自6月25日起全线超过警戒水位,超警历时一般在100天~135天,中下游洪水位全线突破当时的历史最高值。该年长江上游宜昌站最大洪峰流量66800立方米每秒,在荆江采取分洪措施后,沙市最高水位仍达44.67m;中游汉口站最高水位29.73m,超过1931年的最高水位,相应流量76100立方米每秒;下游大通站最高水位16.64m,相应流量92600立方米每秒。最大30天洪量,1954年分洪溃口水量达1023亿立方米。
1998年是继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长江中下游干流沙市至螺山、武穴至九江共计359km的河段水位超过了历史最高水位。鄱阳湖水系五河、洞庭湖水系四水发生大洪水后,长江上中游干支流又相继发生了较大洪水,长江上游接连出现八次洪峰。据初步分析,1998年7月、8月,长江上游来水量略大于1954年,中、下游水量略小于1954年。1998年最大30天洪量,宜昌、汉口、大通站分别为1379亿立方米、1885亿立方米和2193亿立方米,而1954年上述三站最大30天洪量分别为1386亿立方米、2182 亿立方米和2576亿立方米。总体而言,1998年洪水小于1954年。
|
2010-08-29 20:42:16 |
|
|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JD |
发帖数:2153 |
回帖数:7696 |
可用积分数:1126364 |
注册日期:2008-09-04 |
最后登陆:2020-06-02 |
|
1998年最大30天洪量,宜昌为1379亿立方米-----相当于53200立米/秒来水量持续30天 1954年最大30天洪量,宜昌为1386亿立方米-----相当于53480立米/秒来水量持续30天
该贴内容于 [2010-08-29 20:45:06] 最后编辑
|
2010-08-30 01:20:20 |
|
|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JD |
发帖数:2153 |
回帖数:7696 |
可用积分数:1126364 |
注册日期:2008-09-04 |
最后登陆:2020-06-02 |
|
防洪和抗旱、发电和航运,四者之间利益不能做到一致吗?
防洪、发电和航运,是三峡水库的三大功能,在三峡水库的实际调度中,三个部门经常打架,出现打架现象,说明三者的利益经常不一致,发生了矛盾和冲突。2009年,三峡讯末蓄水因南方地区的大旱而被迫终止,并加大了下泄流量,缓解了长江流域旱情,在2009年三峡蓄水失败后,国家迅即将抗旱列入了三峡水库的主要功能,并与防洪并重,增列为首要功能之一。 三峡水库起来之初,发电和航运经常打架,经过不断磨合,采取各种应对措施,现在矛盾少多了,比如说通过船闸的速度慢,两库之间航道适应力相对较差等,通过船舶标准化建设,提高了货物和人员的通行效率;建设翻坝公路,实行水陆和公路联运,完善了通行手段,即使在长江上游出现较大洪水、两坝船闸封闭、两坝间通航达不到航运标准的情况下,货物和人员流通和流动,仍然不受影响;摸索两坝之间流量控制和水文特点,尽可能提高了通航标准等等。 目前,矛盾比较大的是防洪和抗旱,与发电和航运之间的矛盾,三峡水库的第一功能是防洪和抗旱,没有人会否定这个首要功能,但是,针对防洪和抗旱的三峡水库调度工作做得好不好,会直接影响发电和航运的利益,电力和航运部门对防洪调度提出调整建议,是不能乱扣否定防洪和抗旱帽子的,是不能认为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的。社会公众和媒体提出质疑,水利部门厉声俱色地反驳说,发电和航运要服从防洪,电调要服从水调,这种故做强势的说法,只能说明水利部门在水调问题上不愿意接受社会监督,对查找和改正自身存在的水调问题存在对抗心理。
水利部门在防洪调度管理上存在诸多弊端,问题不少,现粗略列举如下: 1、在接受社会监督方面,要端正态度,放下架子。防洪调度涉及全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众和媒体有权对调度方面存在的显而易见的问题提出质疑,水利部门不能摆出高高在上,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面对。在金融岛论坛里,个别水利部门工作人员也表现出了热衷于维护水利部门的调度权力,对社会公众意见表现出所谓的专业对非专业的不屑,谈起黄的黑的,泡沫星子飞溅,表明水利部门在接受社会监督方面还做得很不够,水利部门对此类人在对待社会公众态度的问题上,缺乏必要的基本教育和规范。 水利部门在面对社会监督问题上,不能总是为自己辩护,不能总是在出了问题后出面解释自己决策的正确,社会质疑,是因为出了问题,而你又是正确的,那已经发生的问题从何而来,是社会公众太不专业,想歪了,看花眼了?不能客观和直面问题,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说法,不承认自己的工作需要改进,这个态度,非改不可。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政治和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水利部门是为数不多的没有实行全面改革的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之一,不能因为没有涉足全面改革而拒绝与时俱进,通向和谐的大路是公器透明,水利调度是毫无疑义的公器,拒绝与社会公众平等和客观地交流,这是一条死路。 2、整个长江流域防洪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有待改进。 水利部门忽视讯前防洪,具体地说,对长江中下游主要干支流的讯限水位以下的防洪过于粗糙,重视不够,主动防洪意识差。前述已经分析过,“下游水库”防洪库容巨大,但调度机动性差,任由“下游水库”在讯前和讯初不断地降低防洪库容,“自然地”和“人为地”降低防洪库容而不作为,这是一个严重的弊端。水利部门要树立讯前防洪的概念,这有利于摆脱防洪工作被老天爷绑架,有利于增强防洪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水利部门不能在社会公众面前总拿无法预测15天后的气象预报作为消极调度和任凭大自然摆布的搪塞托词,这只能说明治水无方。 以三峡水库为例,由于目前三峡和上游水库还没有形成联合调度的机制,在每年1---2月的枯水期,就应该加大下泄流量,快速削落,增加出库水量意味着在桃花汛期间减少与下游来水的重叠,1--2月消落水提前入海有利于讯前防洪,也有利于改善长江中下游在这个时段的航运,不利的是有损发电和适当降低了1----2月重庆的航运条件,损害了这两者的利益。但通过提前蓄水是完全可以补回来的,每年9月底实现175米蓄水,上游航运提前2个月进入黄金期,中国各省市的GDP特点是,每年1季度的GDP是全年各季度中最低的,4季度是最高的,在GDP最低的时候降低航运条件,在GDP最高的时候提高航运条件,这样的调整,改善了重庆的宏观经济发展环境,重庆还会反对吗?提前蓄水,三峡全年发电量增加(在1---2月增加消落力度的情况下),三峡还会反对吗?提前蓄水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那就是应对可能出现的入秋干旱,有利于整个长江流域的抗旱。水利部门总是担心气候异常情况下的不确定洪水,怎么就不担心同样是气候异常情况下的不确定干旱呢? 水利部门强调三峡水库与长江上游水库的联合调度,这没有错。但在目前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水利部门是不是应该把主要精力更多地投向在三峡水库和“下游水库”的关系认识上,以及两者的联合调度上?不把三峡水库和“下游水库”的联合调度研究透、做完善,社会公众如何奢望三峡水库与上游水库群的联合调度能做好呢?给你一杆好枪都用不好,给两杆好枪你就会用好了?水利部门需要更加积极的、主动的、踏实的思维和行动。 3、没有充分发挥三峡水库的作用,洪水资源化做得很不够,但有进步。非常奇怪的是,既是三峡工程的设计单位,又是长江防总的核心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与三峡工程论证负责单位水利部,在三峡水库建成后异口同声地人为降低了三峡水库的防洪设计标准和能力,公开否定三峡具有防御百年一遇洪水的能力,到底是何用意?三峡水库2008年和2009年连续实行两年的175米实验性蓄水实践证明,三峡水库的调度是存在很大缺陷的。2010年汛期的防洪实践证明,水利部门无视三峡水库万年一遇的工程自我防护能力的设计事实,在中下游水患正烈之际,以担心三峡水库的安全为名,在仅面临不到二十年一遇洪水的情况下,加大下泄流量,加重中下游负担,到底是何用意?一个令人悲愤的、人为制造的、全世界绝无仅有的社会现象就这样出现了:三峡一次次被推到了国内社会舆论的火上烧烤,一次次引起了少数社会公众的不公平争议和不冷静责难,与此同时,国外反华势力乘机不断发起指责三峡工程的舆论攻势,一波波内外夹击的巨浪持续扑向代表中国崛起的一个标志性工程。如果说水利部门与国外反华势力相互配合、结为盟友的观点是言过其实的话,那么是不是至少可以说明水利部门的私心杂念和调度水平已经昭然于天下? 目前三峡水库在8月下旬就达到了160米,蓄水调度大大好于往年,这是进步的表现,值得称赞。现在的蓄水动作彻底颠覆了今年早些时候经各部门、各单位制定的讯末蓄水计划,临时更改年度计划,大概也要经各部门、各单位协商认定吧?对于看惯了往年不入流的调度方式的人来说,一时间还真不敢现在就认定这是今后的常规动作。不管怎样,抗旱也是水利部门的职责,今年的防洪做得不好,在抗旱上将功补过也是好事,毕竟2009年刚经历了一次尴尬的大旱,争水引起了颇多社会争议,2010年又来了一次防洪失误,也是闹得社会公众纷纷质疑,如果下半年再来一次抗旱失误,在一年半里,连续出现三次失误,水利部门的“科学调度”神话将彻底破灭,那就彻底无法交代了,估计有人的乌纱帽要落地了。但愿现在的调度动作不是应一时之需,希望以今年为起点,通过不断探索和持续优化,摸索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货真价实的科学调度。
发电和航运效益好不好,关键看防洪和抗旱调度水平高不高。发电和航运从长期来看,利益是一致的,发电多,则航运效益必然好,发电少,则航运效益必然差,反之,航运效益越好,则发电必然增加,航运效益减少,则发电必然降低。防洪、抗旱、发电和航运四者之间,从长期来看利益能否做到一致?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调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该贴内容于 [2010-08-30 10:26:46] 最后编辑
|
2010-08-30 11:15:25 |
|
|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JD |
发帖数:2153 |
回帖数:7696 |
可用积分数:1126364 |
注册日期:2008-09-04 |
最后登陆:2020-06-02 |
|
JD: 两位副总理找三总汇报防洪工作 [屏蔽][30 10:46] JD: 每听说找国家防总和长江防总 [屏蔽][30 10:47] JD: 很特别 [屏蔽][30 10:47] JD: 按一般常理, [屏蔽][30 10:48] JD: 国家防总和长江防总是必须参加的 [屏蔽][30 10:48] JD: 三总是否参加,两可 [屏蔽][30 10:48] JD: 两位副总理的举动,我认为是对三总的肯定 [屏蔽][30 10:49] JD: 间接地对国家防总和长江防总是批评 [屏蔽][30 10:49] JD: 尤其是作为国家防总一把手,直接听取三总汇报工作 [屏蔽][30 10:50] JD: 而不是找来国家防总汇报工作 [屏蔽][30 10:50] JD: 这更能说明问题 [屏蔽][30 10:51] JD: 三总是在第二次洪峰前后汇报工作的 [屏蔽][30 10:51] JD: 当第三次洪峰到来时 [屏蔽][30 10:52] JD: 三峡直接蓄水到160米 [屏蔽][30 10:52] JD: 彻底颠覆了经过各部门、各单位协商的原定蓄水计划 [屏蔽][30 10:53] JD: 如果继续按原来的蓄水计划,八月底能蓄到160米 [屏蔽][30 10:53] JD: ? [屏蔽][30 10:54] JD: 打死我,也不会相信 [屏蔽][30 10:55] JD: 今年三峡集团与两个防总之间的角力 [屏蔽][30 10:55] 一粒冰: 说明曹还是比较有领导才能的 [屏蔽][30 10:55] JD: 我认为三总完胜 [屏蔽][30 10:57] 一粒冰: 希望峡集团与两个防总之间努力协调研究、搞好三峡水库汛期科学调度 [屏蔽][30 10:57] JD: 这样最好 [屏蔽][30 10:57] JD: 谁都希望这样 [屏蔽][30 10:58] JD: 今年两防总最大的败笔 [屏蔽][30 10:58] obb: 说这些是没用的。说说那九亿股更好。 [屏蔽][30 10:58] 一粒冰: 只有这样,利国利民 [屏蔽][30 10:58] JD: 在调度令引发社会争议后 [屏蔽][30 10:58] JD: 不是勇敢地面对社会争议 [屏蔽][30 10:58] 一粒冰: 三峡水库汛期科学调度是根本,其它均是皮毛 [屏蔽][30 10:58] JD: 检讨自己的不足 [屏蔽][30 10:59] 梵音: 最关键的是长江防总召开会商会后的调度令,在最后都加上实施“科学调度”四个字 [屏蔽][30 10:59] JD: 而是把责任推给三峡工程 [屏蔽][30 10:59] 一粒冰: 三峡发电大部分在汛期, [屏蔽][30 11:00] 梵音: 就是说调度的宗旨起了变化 [屏蔽][30 11:00] JD: 公开否认三峡具备防百年一遇洪水的能力 [屏蔽][30 11:01] JD: 这是对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以来的各届领导人赞成三峡工程的否定 [屏蔽][30 11:02] JD: 这已经不是技术问题了,是政治问题 [屏蔽][30 11:03] JD: 这才引起两位副总理的激烈反弹 [屏蔽][30 11:04] JD: 直接撇开国家防总和长江防总 [屏蔽][30 11:04] JD: 要求三总汇报防洪工作 [屏蔽][30 11:05] JD: 没有如此大的变故 [屏蔽][30 11:05] 蜥蜴: 没准防总告黑状了 [屏蔽][30 11:05] JD: 现在会蓄水到160米? [屏蔽][30 11:06] JD: 并尽可能保持? [屏蔽][30 11:07] 蜥蜴: 还有15米 [屏蔽][30 11:07] 蜥蜴: 怕啥 [屏蔽][30 11:07] 蜥蜴: [屏蔽][30 11:07] JD: 当初论证三峡工程,没有这个抗百年一遇洪水的论证结论 [屏蔽][30 11:07] JD: 三峡不可能上马 [屏蔽][30 11:07] 蜥蜴: 没几天就得抗旱了 [屏蔽][30 11:08] JD: 水利部门把三峡的根给否定了 [屏蔽][30 11:08] JD: 那就不是小事了 [屏蔽][30 11:08] 有风起浪: 把水利部门负责人换成猪 [屏蔽][30 11:08] JD: 推卸责任也不能这么个推卸法 [屏蔽][30 11:08] 蜥蜴: 官本位害死人呀 [屏蔽][30 11:09] JD: 这不是自找不痛快 [屏蔽][30 11:09] JD: ? [屏蔽][30 11:09] 有风起浪: 两年考核一次,看看猪干的好还是他干的好 [屏蔽][30 11:09] 蜥蜴: [屏蔽][30 11:09] JD: 太没有智慧了
|
2010-08-30 15:17:11 |
|
|
 |
|
头衔:金融分析师 |
昵称:一粒冰 |
发帖数:99 |
回帖数:908 |
可用积分数:3235 |
注册日期:2010-06-30 |
最后登陆:2023-05-19 |
|
还有什么调度比连续两年内接连引发全社会关注和不满更糟糕的调度呢?
|
2010-09-01 21:46:28 |
|
|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JD |
发帖数:2153 |
回帖数:7696 |
可用积分数:1126364 |
注册日期:2008-09-04 |
最后登陆:2020-06-02 |
|
洞庭湖防洪功能不可替代 2010-07-31 08:18:00 来源: 湖南日报(长沙) 本报记者 柳德新
7月30日14时,三峡水库入库流量降至31000立方米每秒,标志着7月以来的长江上游大水接近尾声;洞庭湖城陵矶站水位继续缓慢上涨到33.32米,超警戒水位0.82米,洞庭湖防洪形势仍然紧张。
今年长江上游大水,与1954年、1998年大水有何区别?三峡水库拦蓄洪峰,对洞庭湖防洪影响几何?三峡工程是否能替代洞庭湖防洪作用?
我省水文专家、水利专家通过对比分析认为,洞庭湖调蓄长江洪水作用不可替代,洞庭湖防洪不能完全依赖三峡工程,还需加大洞庭湖治理力度,从根本上解决湖区渍涝问题。
今年7月长江上游大水,与1954年、1998年大水有何区别?
省水文局水情处副处长李炳辉:7月17日至30日的长江上游大水,虽然洪峰流量超过1954年、1998年,但洪水历时、洪水总量都远不及1954年、1998年大水。
7月20日8时,长江上游洪峰抵达三峡水库,入库洪峰流量达7万立方米每秒,而1954年和1998年大水宜昌站(三峡水库坝址)洪峰流量分别为66800立方米每秒、63300立方米每秒。
李炳辉分析,本次长江上游大水,虽然洪峰流量超过了1954年、1998年,但由于高洪流量维持时间不长,洪水总量仅为1954年、1998年的六分之一。自7月17日起,至7月30日止,三峡入库流量保持在30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维持时间约13天,洪水总量约500亿立方米;1954年和1998年,宜昌站30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流量维持时间长达两个多月,洪水总量都在3000亿立方米以上。
长江洪水按降水区域可分为:全流域型洪水、上游型洪水和中下游型洪水三种类型。让人记忆犹新的1998年全流域型洪水,正是由全流域持续暴雨形成的,而今年以来长江流域的降雨量比1998年同期偏少两成。李炳辉认为,这次长江洪水,还只是上游型洪水,主要是长江上游嘉陵江的支流渠江发生了超历史洪水,长江上游干流出现了1987年以来的最大洪峰流量,三峡水库出现了建库以来最大的洪峰流量。
李炳辉说,三峡工程防洪功能,其实质是将洪水的全过程削峰填谷,使之平坦化。在洪峰到来之前,三峡水库控泄一部分水量,以腾出库容,拦蓄洪峰,减轻下游防汛压力;洪峰过后,三峡水库再加大下泄流量,降低水库水位,以应对新一轮洪峰。7月20日8时,面对流量达700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三峡水库控制最大下泄流量为41400立方米每秒,将2860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拦截”在水库里,削减了约40%的洪峰流量。
与1954年、1998年相比,本次长江洪水通过三口(淞滋口、太平口、藕池口)进入洞庭湖的洪峰流量也小得多。受下荆江裁弯取直及三峡水库运行等因素影响,长江干流荆江段河槽刷深,水位降低,三口口门相对抬高,三口河道分流分沙量减少,目前仅为上世纪50年代的一半。长江三口入湖最大流量,今年约为10000立方米每秒,1954年、1998年分别达26000立方米每秒、19000立方米每秒。
由于三峡水库拦洪错峰,而且长江中下游未出现大范围的强降雨过程,洞庭湖区及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压力得到较大减轻。
三峡水库拦洪错峰,对洞庭湖影响几何?
省水文局副局长宁迈进:7月下旬,三峡水库拦洪错峰,相应降低洞庭湖水位1.5米左右,但也造成洪水过程拉长,洞庭湖区维持警戒水位以上时间延长,长江洪水与湘、资、沅、澧四水洪水遭遇几率增加。
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的分洪量减少,荆江河段的防洪局面大为改观,无疑也减轻了洞庭湖区的防洪压力。宁迈进认为,三峡水库如按城陵矶补偿调度,一般年份,我省洞庭湖区基本上可不分洪,遇类似1870年特大洪水,三峡水库可削减洪峰流量,降低洪峰峰值约30%,配合分蓄洪工程运用,可防止洞庭湖区出现毁灭性灾害。同时,三峡工程运用后洞庭湖淤积量大幅减少,对维持洞庭湖的调蓄容积和延长洞庭湖的寿命极其有利。
7月17日以来,洞庭湖城陵矶站水位持续保持在32.5米的警戒水位以上。宁迈进预计,未来一周内,洞庭湖高洪水位还将持续。
宁迈进介绍,洞庭湖防洪最严峻的局面就是长江三口入湖洪水与湘、资、沅、澧四水洪峰叠加,1954年、1998年正是这样的情况。1998年,长江三口入湖洪峰流量超过19000立方米每秒,湘、资、沅、澧四水洪峰流量超过30000立方米每秒,而今年三口四水入湖总的洪峰流量也不过19000立方米每秒。
今年7月,省防指联合调度大型水库,沅水、澧水的入湖洪水与长江三口入湖洪水错峰。长江上游洪水形成前期,受7月上中旬我省湘西北、湘东北强降雨影响,沅水中下游、澧水下游及洞庭湖区发生了今年以来最大洪水。强降雨结束时,洞庭湖城陵矶站水位已逼近警戒水位。省防指通过对沅水流域的五强溪、凤滩和澧水流域的江垭、皂市等大型水库联合调度,合计为洞庭湖拦蓄洪水总量约23亿立方米,降低洞庭湖城陵矶站水位约0.3米。
三峡水库拦洪削峰,减少了长江三口入湖流量。省水文局计算,本次长江上游大水过程中,三峡水库削减长江干流洪峰28600立方米每秒,长江三口入湖洪峰流量减少7040立方米每秒,入湖水量减少20多亿立方米,加之错峰和减少城陵矶出口顶托影响,三峡水库拦洪错峰降低洞庭湖城陵矶站水位约1.5米。
宁迈进说,三峡水库拦洪错峰之后,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新一轮洪峰,还得将拦蓄的洪水下泄,以腾出防洪库容,这有点类似“高抛低吸”的操作手法。这样,客观上也造成洪水过程拉长,长江三口入湖洪水与湘、资、沅、澧四水遭遇几率增加,导致洞庭湖区维持警戒水位以上时间延长。7月30日8时,洞庭湖区共有27个堤垸、1017.01公里大堤、18个内湖超警戒水位。他预计,从7月17日起,洞庭湖超警戒水位时间总计将维持20天左右,但持续时间还是远不及1954年及1998年的两个半月之久。
三峡工程是否能替代洞庭湖防洪作用?
省水电设计院院长张振全:三峡工程对整个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产生积极影响,但洞庭湖作为长江中游最重要的通江湖泊,其调蓄长江洪水的作用仍然不可替代。
三峡工程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相当于4个荆江分洪区的容量,可见防洪作用巨大。三峡水库今年首度拦蓄长江上游大水,即显示出在长江防洪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骨干作用,但张振全认为,三峡水库不能“包打天下”,更不能替代洞庭湖调蓄长江超额洪水的作用。
三峡水库防洪调度目标主要是荆江河段。根据国家防总《关于三峡——葛洲坝水利枢纽2010年汛期调度运用方案的批复》,三峡水库对长江上游洪水进行调控,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遇100年一遇以上至1000年一遇洪水,包括类似1870年洪水时,控制枝城站流量不大于80000立方米每秒;配合分蓄洪区的运用,保证荆江河段行洪安全,避免南北两岸干堤发生毁灭性灾害。根据城陵矶河段防洪要求,考虑长江上游来水情况和水文气象预报,适度调控洪水,减少城陵矶地区分蓄洪量。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难在洞庭,当前洞庭湖分蓄洪的任务仍然很重。张振全介绍,三峡水库防洪库容不到长江汛期多年平均入库水量的1/20,其对特大洪水调控能力有限,对城陵矶补偿调度还没有作为正式调度方案。洞庭湖承受长江和湘、资、沅、澧四水来水量大、而螺山河段安全泄量小的双重压力,直接导致汛期有几十亿到几百亿立方米的超额洪水滞留湖内并造成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三峡工程建成后,虽然可拦蓄长江洪水,一定程度上实现长江洪水与四水洪水错峰,但由于长江洪水历时长,四水与长江洪水遭遇的几率依然很大,洪水遭遇恶劣的形势还没有根本改变。据分析,如重现1954年型洪水,三峡水库按荆江河段补偿调度,城陵矶附近地区超额洪量仍将大于280亿立方米,即使三峡工程可对城陵矶实行补偿调度,城陵矶附近超额洪量还将大于218亿立方米。
可见,洞庭湖调蓄长江洪水作用仍然不可替代。张振全说:“如果认为有了三峡工程而忽视洞庭湖的地位与作用,将会犯历史性的错误。”洞庭湖的洪涝问题,也可能由四水而非长江三口入湖洪水引起的,1996年大水主要就是沅水、资水入湖洪水所致,1999年大水则以沅水、澧水入湖洪水为主。洞庭湖本身作为长江超额洪水的天然调蓄湖泊,同时也具有调蓄湘、资、沅、澧四水洪水的作用,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洪水调蓄功能,决定其防洪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张振全介绍,长江防洪体系是以堤防为基础,以三峡工程为骨干,干支流水库、分蓄洪区、河道整治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洪体系,“要防止有了三峡水库就万事大吉的思想”。
7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加强洞庭湖重点圩垸整治力度,尽快提高防洪减灾能力。继续加大洞庭湖治理力度,才是洞庭湖及长江中下游防洪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 (本文来源:湖南在线-湖南日报 )
|
2010-09-01 21:54:18 |
|
|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JD |
发帖数:2153 |
回帖数:7696 |
可用积分数:1126364 |
注册日期:2008-09-04 |
最后登陆:2020-06-02 |
|
长江湖南段有崩岸 三峡建成洞庭湖防洪作用未失2007年04月06日02:43 中国新闻网
[B]每年约有一亿吨泥沙沉积在洞庭湖,加上历史上围湖造田的影响,使洞庭湖湖面缩小,调蓄容积下降,造成河道阻塞,洪水下泄不通,高洪水位时间延长。每年11、12月洞庭湖进入枯水期,船只已经无法靠停码头。[/B]中新社发 徐文东 摄
中新社长沙四月五日电 (记者 刘双双)三峡水库蓄水后,是否不再需要洞庭湖的防洪作用?长江中下游流域出现的崩岸现象是否与三峡工程有关?湖南省水利厅厅长张硕辅今天就此向记者一一解疑:三峡建成后洞庭湖防洪作用依然不可替代,湖南段崩岸主因是区域降雨量小。
随着三峡工程蓄水防洪效益的逐渐凸现,有人提出了洞庭湖防洪作用失效之说。张硕辅就此认为,三峡工程建成后,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上游洪水,但是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洞庭湖的防洪问题。因此,长江中游防洪矛盾依然集中在城陵矶附近地区,洞庭湖作为长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不可替代。
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荆江河段的防洪局面将会大为改观,中下游的分洪量将减少,为从根本上治理洞庭湖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张硕辅直言,洞庭湖目前最大的威胁还是洪涝灾害。
资料显示,每年约有一亿吨泥沙沉积在洞庭湖,加上历史上围湖造田的影响,使洞庭湖湖面缩小,调蓄容积下降,造成河道阻塞,洪水下泄不通,高洪水位时间延长。三峡工程虽能减少洞庭湖区的泥沙淤积,但小流量高水位的情况在近期将难以改善。同时,洞庭湖堤防的抗洪能力依然脆弱,实现有计划分蓄洪仍然十分困难。
张硕辅表示,洞庭湖防洪的任务依然艰巨,湖南制定了治理的总体战略:在继续维护其防洪蓄洪主体功能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湖南将着力抓好人与洪水协调共处的防洪减灾体系,节水高效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以源头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污体系和以湿地保护为主的水生态保护体系的建设,还地球一个“健康的洞庭湖”。
该贴内容于 [2010-09-01 21:54:53] 最后编辑
|
2010-09-01 22:28:13 |
|
|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JD |
发帖数:2153 |
回帖数:7696 |
可用积分数:1126364 |
注册日期:2008-09-04 |
最后登陆:2020-06-02 |
|
浅析洞庭湖区防洪整治措施 佚名 上传时间:2008-01-28
简介:自解放以来,洞庭湖围湖造田,加之泥沙淤积严重湖床逐年抬高,往日八百里洞庭如今湖区面积锐减,洞庭湖湖容萎缩近126亿M3。洞庭湖纳湘、资、沅、澧四水,又通过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调玄口分泄长江洪水,入湖洪水峰高量大,而长江荆江河段、螺山口河段安全泄量小,每年汛期有几十亿甚至几百亿M3超额洪水滞留在洞庭湖泛滥成灾。解决目前防洪问题的措施是“拦、挡、蓄、泄”相结合,即在湖区上游修建防洪库容比较大的控制性水库拦滞洪水入湖,拦洪错峰;在湖区将堤垸划分为重点堤垸和一般堤垸,对于重点堤垸加大堤防防洪标准抵挡洪水;对一般堤垸在汛期水位居高不下时主动蓄洪,降低水位,减少对重点城市、堤垸的防洪压力;对行洪区及出湖口疏浚,增加泄洪能力,以利洪水下泄,这是解决洞庭湖防洪问题的当务之急。 关键字:洞庭湖,防洪概要,整治措施
一、 洞庭湖防洪概况:
洞庭湖地处长江中游,天然湖泊面积2625KM2,是我国最大的调蓄湖泊,担负调蓄长江和湘、资、沅、澧四水洪水的任务,每年调蓄长江洪水约30~40%,洞庭湖洪水主要是暴雨洪水,受长江上游约100万KM2又受洞庭湖水系约26万 KM2地域洪水的影响。洞庭湖最大组合入湖洪峰流量64053 M3/S,最大出湖流量43500 M3/S,当重现54年洪水洞庭湖区需分洪160亿M3,无论是长江洪水,还是湘资沅澧洪水都将在洞庭湖发难,造成洞庭湖区泛滥成灾,若长江洪水与四水遭遇,洪灾将会更严重。
二、 洞庭湖防洪形势分析:
经过近几年来国家加大对洞庭湖的治理力度,堤防的抗洪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加之长江三峡工程及湘、资、沅、澧水上游一批水库的投入运行,洞庭湖造成洪灾的机率理应减少,但由于江湖水情变化、全球气候变暖、泥沙淤积等自然因素加剧,经综合分析洞庭湖防汛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江湖水情关系变化
洞庭湖由于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加剧,迫使洞庭湖湖床高程抬高,蓄洪湖容锐减,湖区蓄、泄洪能力进一步削弱,在同等洪峰流量下,水位抬升明显。如:湖口七里山1954年洪峰水位34.55M,出湖流量43400 M3/S;1998年水洪峰水位34.55M,出湖流量28500M3/S,在相同水位情况下,泄洪能力下降,因为洞庭湖吐洪能力减少,湖区水位抬高,20世纪90年代对比50年代多年平均洪水位,湘阴抬高2.43M,沅江抬高2.4 M,南嘴抬高1.79M。同时由于洞庭湖水位抬高,也引起湘、资、沅、澧水尾闾水位抬高,20世纪90年代对比50年代多年平均洪水位,长沙抬高1.83M,益阳抬高0.59M,常德抬高1.75M,津市抬高1.65M。水位抬高加重了湖区的防洪压力,给洞庭湖区安全渡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泥沙淤积严重,湖区行、蓄洪能力下降
洞庭湖在每年的汛期,湘、资、沅、澧四水及长江四口的洪水携带大量泥沙入湖,每年入湖泥沙1.75亿T,其中长江四口来沙量占81.7%,由城陵矶入长江0.45亿T,滞留在湖区1.3亿T,蓄洪湖容相应减少(相当于每年损失一座防洪库容为5000万M3的水库)。洞庭湖湖床逐年抬高,湖区行蓄洪能力下降,洞庭湖每年新增沙洲0.4万KM2,湖区水面率下降,加之主洪道的阻洪作物降低了水流速度,加速了泥沙的淤积速度,严重影响了洞庭湖的行蓄洪能力。
3、现有防洪大堤防洪标准低、抗洪能弱
目前洞庭湖区有7850KM防洪大堤,其中一线防洪大堤3500KM,间堤850KM,内湖堤3500KM,多为均质土堤,洞庭湖的一线防洪大堤虽经过五六十年代的治湖运动,八十年代的加高培厚,九十年代的除险加固,防洪标准有所提高,但由于湖区堤防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堤基条件差,堤防多是依河势而建基础多为沙基堤,且绝大多数堤基未做处理;二是堤身填筑质量差,大堤都是在原有老堤上逐年加高培厚修成,质量不好。在高洪水位的长时间浸泡下,堤防经常发生渗漏、管涌、滑坡、崩岸等险情,在1998年汛期洞庭湖共发生各类险情2万多处,大部分堤防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险情,几千公里防洪大堤险像返生。
4、人力不可抗因素的存在
洞庭湖洪水多为暴雨性洪水,长江四口、湘资沅澧四水组合入湖,洪水在洞庭湖汇集从而在湖区泛滥成灾,全球气候变暖是否会诱发灾害性天气的形成,还有如70年代河北板林水库失事给下游造成了毁灭性的灾害,所有这些人力不可抗因素的存在,都是洞庭湖区防洪最不可估量的潜在威胁。
三、 洞庭湖防洪对策及整治措施:
洞庭湖治理是一项系统而又庞大的综合性工程,其治理不仅关系到洞庭湖区的局部利益,还关系整个长江中下游的整体体益,洞庭湖又称“长江之肾”每年分泄长江超额洪水,九八年洞庭湖共调蓄洪水160亿M3,大大的减轻了长江下游的防洪压力,确保了长江中下游大中城市的防洪安全,洞庭湖治理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综合考虑上、中、下游的整体利益,做到“拦、蓄、挡、泄”相结合,具体措施如下。
3.1、工程方面的措施
3.1.1:在湘、资、沅、澧上游修建控制性水利工程
|
|
结构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