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煤炭石油扛起做多大旗 估值修复行情艰难前行
|
2011-01-14 08:55:21 |
|
|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stock2008 |
发帖数:26742 |
回帖数:4299 |
可用积分数:25784618 |
注册日期:2008-04-13 |
最后登陆:2020-05-10 |
|
主题:煤炭石油扛起做多大旗 估值修复行情艰难前行
权重股做多昨日轮动至煤炭石油、交运板块,但先行启动的地产、金融遭到了一定程度打压,消费股和中小市值股再次活跃,估值修复行情艰难前行。
权重股做多热点继续在扩散,煤炭石油和交运接过上涨大旗。因美元走软而且市场担忧美国原油供应量可能下滑,原油期货结算价周三创下两年新高,在此消息提振下,石化双雄发力。中国石化上涨2.03%,中国石油上涨1.33%,中海油服上涨3.06%。由于能源板块的联动作用,石化双雄发力也带动了煤炭股上涨,西山煤电上涨2.65%,平煤股份上涨1.64%。由于美联储褐皮书显示,美国经济从“缓慢复苏”走向“温和复苏”,交通运输板块昨日借势上涨,铁龙物流上涨6.19%,南方航空上涨2.85%,大秦铁路上涨2.71%,中国远洋上涨0.51%。
行情往往在犹豫中前行,先行启动的地产、金融受到了打压,防御性的消费股、医药股再次雄起,中小市值股票也持续活跃,显示了市场分歧依然巨大。酒类股票重拾升势,洋河股份上涨3.65%,贵州茅台上涨2.88%;医药股表现强势,上海辅仁涨停报收,康美药业上涨5.56%,益佰制药上涨4.03%;在防御性板块启动之时,先行反弹的地产、金融受到了打压,申万房地产指数下跌1.32%,申万金融服务指数下跌0.35%。
受石化双雄等权重股的带动,两市股指企稳回升,但资金依然呈净流出状态。上证综指报收于2827.71点,上涨6.41点,涨幅0.23%;深证成指报收于12423.34点,上涨13.37点,涨幅0.11%;中小板指数报收6556.85点,上涨15.29点,涨幅0.23%。虽然指数上涨,但资金依然处于净流出状态,不过流出量相对放缓。大智慧超赢数据显示,昨日大盘资金净流出7.46亿元,有色、地产居资金净流出前列,净流出金额为3.88亿元和2.27亿元;煤炭石油、运输物流居资金净流入前两位,分别净流入2.6亿元和2.36亿元。两市共成交1528亿元,量能依然不足。
金融地产再次走弱引发市场关于周期性股票反弹是否结束的隐忧,但机构认为估值修复行情依然没有结束。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依然看好银行地产石油煤炭等周期性股票,比如近期油价上涨将会带来能源板块的联动,而地产依然是高利润率行业,这些周期性股票前期都经历了充分的调整,估值处于低位,现在应该战略性建仓等待估值修复。”
估值修复行情可能继续前行。银河证券认为,下一阶段除非A股市场估值中枢出现回落,否则传统周期类行业的估值水平应有小幅提高,传统行业的稳定增长会吸引稳健型资金入场,加大对银行、采掘、地产为代表的低估值周期性行业配置比例,目前正在进行的风格纠偏仍将持续,风格纠偏本质是价值回归。广发证券也建议,逐步配置周期类品种,回避业绩增长难以支撑当前高估值的中小和创业板个股。不过,广发也指出,“2011年复苏的环境似乎也更有利于低估值的周期类行业,但这些周期性行业同时也面临着通胀压力、调控压力、流动性压力,可能是进两步,退一步,曲折前行。”(上海证券报)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
2011-01-14 08:55:56 |
|
|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stock2008 |
发帖数:26742 |
回帖数:4299 |
可用积分数:25784618 |
注册日期:2008-04-13 |
最后登陆:2020-05-10 |
|
人民币国际化中长期利好股市
最近两天,有关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加快对外输出资本的新闻密集释放。而我们认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加快对外输出资本的策略有利于内外兼修,实现控通胀、调结构与保增长的平衡。
1月11日,港交所总裁李小加预计,香港首只人民币计价产品或年内推出。而香港人民币存款是否充足,是港交所能否在年内顺利推出人民币计价产品的基本条件。香港金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底香港境内的人民币存款仅为2800亿元,还不足以使香港具备推出人民币计价产品的货币条件。这也不禁让人对香港人民币计价产品推出与国内加快印钞之间的关系联想翩翩。
我们认为,在香港推出人民币计价产品以及未来将香港建设成为大陆离岸金融中心,只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其中一步。据报道,去年中国银行纽约分行已经率先向美国部分地区客户开放人民币新业务,显示中国正锐意将人民币推向国际。再加上此前的人民币汇改以及外汇金融产品创新等,这些举措正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并有利于国家实现对外资本输出。
快速输出资本是控通胀重要新举措。美日国家不断输出流动性,在减缓其国内通缩压力的同时,也给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而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资本对外输出,能够内外兼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控通胀、调结构与保增长目标的实现。
我们认为,中央政府逐步修正了宏观调控的方式。之前简单地控制国内通胀,容易造成国内经济挫伤的副作用。而目前的调控方法则是内外兼修,既从国内入手,降低以房地产、农产品为首的资产价格;也从国际出击,通过快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输出资本,释放国内的多余流动性,将热钱带来的流动性重新引回国际市场。
这种内外兼修的调控方式,我们认为仅仅是一个开始。而这种调控方式,既能从源头上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即实现控通胀的战略规划,又保证了国内经济调结构与保增长的动态平衡,不至于在控通胀过程中,挫伤国内经济。
在流动性调控的背景下,市场预期管理层将加大热钱的监控与对冲,因此人民币升值的效应将不明显,升值的空间也有限。同时,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上,香港人民币IPO存在资金池建立等一系列问题,稳定推进仍然是大方向,短期对市场的影响有限。
我们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短期对市场影响中性偏好。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对于化解通胀压力有帮助。在市场高度认为一季度是调控高压期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属利好潜在因素。另一方面,近期市场已经反映了热钱被对冲的负面影响。市场近期对于流动性的关注较多,普遍担心流动性不足,如银行融资;由于管理层监管,市场对于热钱流入的期望也不高(最近人民币升值,市场无反应也说明)。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利空,可能对市场影响不大。
从中长期角度看,人民币国际化利好股市。对经济本身的积极影响,包括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经济影响力、话语权,铸币税,减少汇兑风险,外汇储备多元化,外资继续看好做多人民币资产。具体受益机会方面,人民币升值蓝筹股受益,A+H倒挂概念值得关注。 (广州万隆)
|
|
结构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