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
昵称:新手来了 |
发帖数:10307 |
回帖数:1341 |
可用积分数:180790 |
注册日期:2008-03-12 |
最后登陆:2010-11-14 |
|
主题:中国石油储备静水深流
国际油价急速飙升。中国石油储备静水深流。 6月6日,纽约原油期货油价每桶一度达创纪录的139.21美元,逼近140美元/桶,创下纽约商交所原油期货交易设立以来最高交易价、最高收盘价和单日上涨幅度三项纪录。 这一事实让人们原本已高度紧张的神经绷得更紧。 美国能源部宣布,为避免刺激美国国内汽油价格继续走高,美国政府今年下半年将暂停增加战略石油储备。而欧盟委员会也发起公众咨询活动,准备对欧盟现行的紧急石油储备制度作出修改,以更好地应对高油价时代的形势变化。 而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的中国,在石油储备战略已经刻不容缓。 慢慢进,悄悄做,不断做 记者多次联系发改委能源局国家石油储备中心、中石油、中石化,三方均对石油储备问题态度严谨。 “石油储备已有一段时间不太提了,”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告诉记者,“原因是一方面价格高,另一方面国际炒家也在赌国际油价因中国储备石油而高涨。” 事实上,2006年10月,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徐锭明曾透露,镇海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已经开始注油之后。 镇海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是我国首个石油储备基地。镇海与舟山、黄岛、大连一并成为中国第一批战略石油储备基地。 可靠的消息是,去年9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陈德铭在美国表示,中国战略石油储备量在200万吨至300万吨之间,2010年前将增至1200万吨。 另一方面,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河北曹妃甸、四川万县等有望进入第二批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的地区纷纷表示已做好建设准备。 显然,在储备石油大方向上政府坚定不移,但对何时储油似乎一直在等待时机。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如此评价近期的油价涨幅,他说,“在这样的情况下,缓一缓不是坏事。我预计短期内会有回落,回落到120美元附近,或者说稍有回落就应该吃进。” “慢慢进、悄悄做、不断做”是林伯强推荐的中国储油方针。他认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停止储备石油的步伐,中国的情况与欧美不同,尚未形成能够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石油储备, “越早完成储备计划越主动”。 “我们一直认为油价太高,不适合储油,但结果就是油价越来越高,越来越被动。”韩晓平也持这样的观点。 储备体系有待完善 事实上,国家战略储备只是石油储备的一个方面。 “战略储备往往用来应对战争、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不能用来平抑油价,而且我国政府也向美国承诺建立不用于平抑油价的战略石油储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董秀成认为,中国石油储备体系还亟待完善。 有人建议中国形成四级石油储备制度:“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各个地方政府的石油储备,三大石油公司的商业石油储备和中小型公司的石油储备。” 但从实际的情况来看,除了国家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已在建设过程中之外,地方政府和中小型公司的石油储备还没有开始。 业内普遍的看法是,三大石油集团具备21天石油储备能力。但董秀成认为,这是很久以前的数据。 参与石油储备的企业远不止三大石油集团。据记者调查,在舟山除了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之外,还有一家万向集团投资的储油公司以及一家当地的民营企业。此外,外资公司在我国沿海地 区建立石油储备公司也不鲜见。 “美国政府有规定,各油储公司定期要向美国能源署报告石油储备量,我国没有这样的规定。”董秀成认为这个领域现在比较混乱,亟需国家的引导。 “地方政府也应在石油储备方面扮演重要角色。”韩晓平向记者分析,浙江、广东等地燃油短缺频发,从保证地方经济安全讲也应该承担储油义务。 一些终端用户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储备适量的成品油。“面对高油价我们需要的是一场人民战争,不能只靠八路、新四军,还得有游击队和敌后武装队。” 但储备石油不仅是一件非常有风险的事,而且非常占用资金,“如果没有政府的鼓励政策,民间的石油储备开展难度很大。”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石油储备方面亟需政府的统一指导。 去年12月18日,酝酿多时的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挂牌成立。这一机构的成立明显提高了国家石油储备的管理能力,但其管理重点更多的落在国家战略储备基地上。 “如果现在还无法尽快出台相关条例,至少出台一个石油储备方面的部门规章。”董秀成认为只有出台相关的法规之后中国的石油储备体系才能真正开始走向完善。 自2006年起,《国家石油储备管理条例》已连续两年被列入需抓紧研究,待条件成熟时提出的立法项目。但该条例至今都没有出台。 “由于中国的石油储备体系还在建设当中,面对现在的高油价,中国还不需要调整方向,需要做的就是尽快完善石油储备体系。我想事实上,现在的油价形势也正督促政府尽快做出行动。”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