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油价狂飙与中国石油产业改革
2008-07-08 20:29:13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昵称:新手来了
发帖数:10307
回帖数:1341
可用积分数:180790
注册日期:2008-03-12
最后登陆:2010-11-14
主题:油价狂飙与中国石油产业改革

1998年的时候,国际石油价格处于低谷,在10美元一桶左右徘徊,然而10年之后,油价已经达到140美元,上涨了10倍还多,而且原油价格还将继续暴涨到150美元甚至200美元的预测仍不绝于耳。目前的高油价已经导致全球性通货膨胀,因油价上涨而引发的大规模抗议活动席卷亚欧,有的还酿成暴力事件。 西方把中国当成替罪羊 在这场全世界都被卷入的风暴中,当事各方却对油价飙升的原因看法不一,互相指责。以美国为首的经合组织国家,认为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对石油的需求快速增长,而且在国内通过价格管制,实行低油品价格的政策,进一步刺激了对原油需求,是国际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同时美国等西方国家也力压石油输出国组织增加原油产量。而以沙特为首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却直指国际石油期货的投机行为和美元贬值才是推高油价的罪魁祸首。 客观地说,石油消费量增加、美元贬值、期货市场的投机炒作这几个因素都是存在的。但应该看到,自2003年以来,全球对石油的需求大约上升了8%,美元对全球主要货币贬值超过了25%,而国际油价的增幅却高达277%。这样剧烈的增幅,明显已经脱离了供求关系的基本面,很大程度上是投机资本炒作的结果。 在这场油价暴涨的风潮中,作为世界石油主要的消费国之一,中国又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值得注意的是,国际上现在对中国的成品油价格管制政策越来越关注。就如美国把人民币汇率当成美国贸易赤字的替罪羊一样,中国的成品油价格管制也很容易成为西方国家的一个靶子。中国选择在今年6月19日宣布提高国内成品油的价格,亦包含了国际政治上的考量。 事实上,中国成品油的价格管制并不是导致国际油价狂飙突进的主要因素。中国仍然是一个以煤炭为最主要消费能源的国家。而近年。来对石油需求的增长,主要是经济增长的结果,由油品价格扭曲而导致的需求增加是有限的。而且改用替代能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短期内对石油的需求是有一定刚性的,很难指望成品油价格上调对需求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对于中国来说,国际油价居高不下,使中国的石油行业体制改革问题更加尖锐,也遇上更大的阻力。三方面推进石油业改革 当初在石油行业重组整合建立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的时候,一方面考虑是政企分离和适度引入竞争机制,另一方面考虑是打造两个大型的“国家队”与国际跨国油企相抗衡。但随着石油消费方的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石油供应方由这两个集团“寡头垄断”的局面目益突出。 与此同时,原油和成品油定价机制却仍在政府的管理之下,没有完全市场化。在目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高涨、国内成品油价格却远跟不上国际市场价格的情况下,出现了原油价格与成品油价格倒挂。因此国内石油企业不愿意销售成品油,导致各地“油荒”时有出现。中国石油产业价格机制没有市场化的另一个结果是,中国面对国际油价大幅波动,显得十分被动。作为世界主要的石油消费国之一,却对石油定价权没有相应的控制力。 因此,中国石油行业的改革,实际上面临着三个层次的任务。第一层是通过政府调整成品油价格,使其与国际价格接轨;第二层是真正形成石油产品的市场性价格机制。中国作为快速增长的石油消费大国,形成自己的石油交易市场和报价系统意义重大;第三层是进一步放开石油行业的市场准入,避免两大石油集团依靠行政力量垄断市场。 在通货膨胀成为现在中国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又要考虑社会对油价上涨的承受能力的情况下,目前中国政府采用渐进方式逐步调整成品油的价格,无疑是有效和稳妥的做法。但对长远而言,价格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和放宽市场准人才能理顺中国石油行业的机制。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