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stock2008 |
发帖数:26742 |
回帖数:4299 |
可用积分数:25784618 |
注册日期:2008-04-13 |
最后登陆:2020-05-10 |
|
主题:中石油劲刮H股回购风 地产资源消费股东跟进
就在香港市场最低迷的时候,国企股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回购行动悄然启动。最大手笔的中国石油香港公司(CNPC(HongKong))至今已在此项目上花费至少6亿港元。
据香港联交所披露,在10月24日至10月28日三个交易日内,中国石油(601857)在二级市场上一连回购了3800万股,耗资约8000万港元,而迄今为止,中石油香港公司已回购约2.72亿股,耗资至少达6亿港元。
这是截至目前国企股在香港最大的回购纪录,并且从中国石油(601857)香港公司已持续超过2个月的行动看,在股价依旧低迷的此刻,中国石油香港公司的回购似乎并没有结束。
此外,据记者了解,除中国石油香港公司外,五矿资源、远洋地产和海尔电器等知名的国企股也不同程度地斥资参与回购,更多的国企股,例如中国铝业和经纬纺机也计划得到股东大会授权,在市场上回购股票,最大回购额不超过公司已发行股本10%。
10月27日,香港恒生指数最低曾跌至10600点,触及20年的上升支撑线,当时香港市场一片哀鸿,许多个股跌至难以想象的低位,AH溢价达到了创记录的174%。“大股东出手回购公司股票,不仅体现了他们对公司的信心,更重要的是,他们了解公司,他们认为公司的股价已被低估。”广州冷石投资顾问公司执行董事曾凡说。
中石油回购或达12亿港元
事实上,此次回购并不是中石油系在香港市场上的第一例。早在2005年10月,中国石油就曾以收购股权的方式完成对旗下三家子公司吉林化工、辽河油田和锦州石化的兼并。
但是,在某种意义上,以支撑公司股价为目的的回购,却可能是中石油系在97亚洲金融风暴后的第一次。对于这种说法,不论是中国石油香港公司的母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还是中国石油香港公司的工作人员,均婉拒采访。
中国石油香港公司的股权结构有点复杂,其最大股东是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约持有55.06%股权,其中51.89%通过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 Company Limited)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控股的太阳世界有限公司(Sun World Limited)持有。
记者得到的资料显示,10月24日,中国石油香港公司以2.18港元至2.39港元回购了1400万股,耗资3149.3万港元;10月27日,又以1.85港元至2.22港元回购了1600万股,耗资3262.2万港元;10月28日,再次以1.96港元至2.2港元回购了800万股,共耗资1701.2万港元。截至10月28日,中国石油香港公司已回购约2.721亿股,约占已发行股本的5.617%。
与中国铝业和经纬纺机等央企类似的是,经股东大会向公司董事会授权的回购股份数量一般不超过已发行股本的10%。据此,如果中国石油香港公司用尽10%上限之内的所有回购额度,回购总额至少在12亿港元。
地产、资源和消费股亦“跟风”
除中国石油香港公司外,近一周地产、资源和消费股也出现了回购潮。据联交所披露,仅在10月28日当天,就有6只H股参与回购,但是回购规模远远小于中国石油香港公司。
譬如专门生产羽绒服的波司登耗资246.6万港元,以0.68港元至0.77港元回购了335.4万股,迄今已回购了1.09亿股,约占已发行股本的1.39%。而海尔电器也以每股0.46港元回购了10万股,约耗资4.6万港元。
相比之下,地产股的回购力度较大,譬如SOHO中国10月28日就回购了81万股,共耗资160.2万港元,迄今已回购了4012万股,约占已发行股本0.76%。而世茂地产当天回购了695.9万股,约耗资2335.9万港元,迄今已回购2715.5万股,约占已发行股本的0.82%。
资源股中的五矿资源迄今已回购2053.6万股,约占已发行股本的0.997%。
“地产、资源和消费类股的密集回购,并不意味着这些行业已跌至周期性的谷底。例如我对石油股就有保留意见,随着新能源的逐渐开发,虽然短期内石油有强大需求,但长期不一定能维持涨势,上述行业的个股被大量回购,最可能的解释是公司内在价值已高于其市场表现,被重新重视。”曾凡认为。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