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天坛生物:长牛工程刚刚启动
2008-11-22 23:41:16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521
回帖数:21868
可用积分数:99795860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4-18
主题:天坛生物:长牛工程刚刚启动

1996年至今12年来医药行业对大盘的溢价水平,中位数在50%左右。2000年以来,生物医药估值对大盘平均溢价水平的中位数在90%左右。目前市场的加权平均市盈率已跌至13倍左右,生物医药的市盈率为39倍,和历史数据相比属正常范围,但对市场的溢价偏高。

  生物医药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都在产业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该细分行业的增长速度始终位居医药行业前列,受到二级市场投资者和风投机构较多的关注。从市场表现看,截至10月17日,生物医药板块的跌幅要明显小于大盘,体现出较强的抗跌性。从经济周期分析,生物医药行业不仅是典型的防守型行业,同时在今后一个时期内还兼具增长型行业的部分特征。

  医改新政受惠清单

 本月14日发改委公布的新医改方案将给整个医药行业的内外部环境带来重要变革,对生物医药板块的影响主要有:

  (1)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将惠及疫苗企业

  在《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征求意见稿》中,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作为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四项基本制度之一,并强调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自从2002年爆发非典以来,我国各类公共卫生事件层出不穷,仅全国性事件就有禽流感、猪链球菌感染、手足口病等,还不包括地方性的疫情如流感、甲肝等。严峻的传染病防治形势,加上政府对公共卫生的高度重视,将逐步扩大国内疫苗市场的需求。

  (2)全民医保推动处方药市场

  在本轮新医改方案的出台过程中,实行全民医保是各个部门的共识,各方争议较小。《意见稿》提出“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从重点保障大病起步,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因此政府加大对医保投入的方向主要还是在大病重病的诊疗费用,将拉动处方药、专科药市场,这无疑对以处方药为主的生物制药企业是一个利好消息。

  (3)鼓励药品研发有利于行业增长

  作为高科技行业,生物医药行业并没有中药行业那样悠久的品牌和文化资源,其成长的核心力量在于研发能力,而不是产能或者市场营销,因此生物医药的研发能力一般要强于医药行业的平均水平。《意见稿》提出改进药品定价方法,利用价格杠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今后新药的价格政策将较为宽松,研发水平较高的生物医药企业将从中受益。

  (4)诊断试剂行业面临机遇

  检查费用在住院和门诊大病费用中占了较大的比例,同样受益于全民医保带来的市场扩容。《意见稿》提出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对医院销售药品开展差别加价、收取药事服务费等试点,引导医院合理用药等,将使医院销售药品的利润率有所下降。如国家对医院的补偿力度不够,医院为维持运营将增加实验室检查。尽管医院的补偿机制目前存在很大争议,但我们预计国家对医院尤其是大中型公立医院的投入很难有明显增加。一方面《意见稿》中强调“新增政府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并没有把对公立医院的补偿列入;另一方面在“看病贵、看病难”呼声高涨的情况下,地方物价部门对医生的医疗服务提价往往面临很大的压力。因此检查费用占整个卫生费用的比例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给诊断试剂企业带来机遇。

  景气度有望延伸

  四季度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资主线应紧扣个股基本面的成长性和估值风险,这也是该行业的主要特征。从成长性看,自医药行业2007年实现恢复性增长以来,行业一直延续了积极的发展态势。

  从估值风险的角度看,该行业投资策略的核心之一在于明确行业溢价水平的安全区间。在二级市场医药行业对大盘始终保持了一定的溢价水平,我们统计过1996年至今12年来医药行业对大盘的溢价水平,中位数在50%左右。而生物医药行业的估值水平又始终高于医药行业的平均水平,2007年以来比全医药行业平均溢价80%左右。根据我们统计,2000年以来生物医药估值对大盘平均溢价水平的中位数在90%左右,四分位区间为60%~120%。说明市场对生物医药板块的认同度还是比较高的。目前市场的加权平均市盈率已跌至13倍左右,生物医药的市盈率为39倍,和历史数据相比属正常范围,但对市场的溢价偏高,投资者宜注意行业中个股的估值风险。

  疫苗和诊断试剂——行业龙头可长期关注

  我国疫苗市场虽增长迅速,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还不够成熟,其中部分疫苗产品如乙肝疫苗等已经供大于求,天坛生物(600161)是行业内为数不多的佼佼者。该公司的股东背景十分强大,目前市场估值对其资产整合利好已经充分反映。该股估值偏高,但考虑到疫苗产业的现状,以及大股东进一步整合旗下资产的可能,投资者可密切关注市场时机。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