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三网融合”空喊十年 政协委员斥部门利益作怪
2009-03-11 12:15:35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淘金者
发帖数:547
回帖数:524
可用积分数:88530
注册日期:2008-10-31
最后登陆:2011-03-28
主题:“三网融合”空喊十年 政协委员斥部门利益作怪

“我在去年政协会上就提出了加快推进"三网"融合的提案,今年总理的报告中再提支持和推进"三网"融合。我很振奋,但说实话,前景很不乐观。建议《人民邮电》报发动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展开大讨论,讨论一个非常有意义、非常值得追问的问题——究竟谁在阻碍"三网"融合?”在本次全国政协会议上,一接到本报记者的采访电话,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委员就情不自禁地打开了话匣子。

  “"三网"融合不是个新话题,在国家规划中已经提了10多年,”郑新立记得很清楚,“九五”、“十五”、“十一五”三个规划(计划)中都提出过“三网”融合。“十一五”规划中这样写道: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说:“要支持和推进新能源、生物、医药、第三代移动通信、三网融合、节能环保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十多年后,“三网”融合仍然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通信网络技术更先进,但没内容;广电有内容,但网络先进性不够。尽管在一些发达的省市,通信网也搞了IPTV的试点,但苦于各种政策限制,发展迟迟上不了规模,后续的应用、服务也无法跟进。

  相反,在相对欠发达的省份,尤其是农村地区,“三网”融合唤起了老百姓极大的热情。近年来,在组织部门协调下,河南等地借助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建设实现了“三网”融合,为农民送去了各种农副产品养殖种植信息和丰富的影视节目,深受农民欢迎。截至目前,河南联通承建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接收站点已累计开通5.9万个,使全省4.8万个行政村近7000万农民能够享受到现代化的信息服务。在宁夏,利用已覆盖全区所有乡镇和75%行政村的电信宽带网络作为三种业务的承载平台,在全区农村实现了一条入户线,同时满足农民打电话、上网、看电视需要。在山西很多地区,在政府不投资一分钱的情况下,在电信运营商大力支持下,“三网”融合使当地的农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至今仍让郑新立津津乐道。

  “我到山西应县的农村实地考察过,"三网"融合的威力太大了。投资少见效快,可以很快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利用光纤网络,当地的农民不仅能看视频节目,学知识、学文化,有的村子还从网上引来了日本的胡萝卜良种,远销新加坡等地,人均收入从2000元左右一下子提升到5000元的水平。”

  郑新立委员长期关注我国信息化发展。他认为,加快“三网”融合步伐能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活,也有利于推进“两化”融合。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的经济发展思路,尤其是十大产业振兴计划,既着眼于应对当前的经济发展困难,更着眼于长远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不是暂时之举,而是与党的“十七大”报告一脉相承的,是推进“两化”融合的具体的重大举措,离不开信息化的参与和信息网络的支撑。正因为如此,信息网络必须加快普及,信息技术、应用要加快扩散。

  郑委员话锋一转,犀利地问道:“"三网"融合的问题,谈意义、谈技术,早就无需讨论。但是我想问,为什么一根线就能解决的问题,非要三根线去解决?为什么明明能节省几百亿元投资,偏偏不去做?为什么连续写进三个五年规划的决议,推了十多年,还是推不动?为什么有条件推进的富裕地区偏偏不推进,没条件的贫困地区"三网"融合反而出成绩?”

  “您认为"三网"融合问题的根源何在?”郑新立委员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来说去,还是部门利益在作怪。现在是追问一下谁在阻碍"三网"融合的时候了。”
文字导航 |(责任编辑:姜涛)作者:佚名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