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丹麦初中不服中国教育 于是跟中国学生PK了一场
2017-04-16 17:37:36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JD
发帖数:2153
回帖数:7696
可用积分数:1126364
注册日期:2008-09-04
最后登陆:2020-06-02
主题:丹麦初中不服中国教育 于是跟中国学生PK了一场

丹麦初中不服中国教育 于是跟中国学生PK了一场

http://www.guancha.cn/Education/2016_10_12_376975.shtml

http://mt.sohu.com/20160925/n469127002.shtm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821/08/5315_493768682.shtml

视频:
丹麦9年z班 VS 中国初三13班 中西方教育对比丹麦记录片
第一部分:
http://www.iqiyi.com/w_19rtm4dt8x.html
第二部分:
http://www.iqiyi.com/w_19rui0fofl.html
第三部分: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M1OTc5MzE2.html
第四部分: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M2ODcyNTc2.html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2017-04-16 20:41:33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2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追求共同价值
发帖数:122
回帖数:461
可用积分数:38510
注册日期:2015-12-01
最后登陆:2020-08-30
丹麦初中不服中国教育 于是跟中国学生PK了一场
Renolu... 10-13 13:55 大
自从前段时间火过的《小别离》之后,让很多人又开始讨论中国教育了。


到底中国的教育怎么样,其实有一部纪录片在三年前就告诉你们了。

这部片来自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丹麦

拍完之后,他们幸福指数下降了!

因为这片子颠覆了西方人对中国人应试教育的过往呆板印象。

丹麦9年z班vs中国初三13班


在片中,丹麦一直用自己的教育制度实力打脸说话,

狠狠的表扬了中国教育。

而这部纪录片的起因,都是PISA挑起来的。

PISA(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国际学生评估项目)

PISA就是一个针对全球15岁学生能力测验,主要考试内容有阅读能力、数学和自然科学。

自从中国在2009年加入PISA后,第一名就没有其他国家的份了。



在西方教育的观点里,中国学校教育出来的孩子只是应试机器。

连续几年的PISA第一其实没什么。

毕竟那些都是试卷上的东西,要比就比试卷上没有的。

BBC曾经出了一部关于中国教育的纪录片——

《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国学校》


他们派了中国老师去英国用中国教育方式教英国学生。

英国的教务老师是这样说的:

“中国老师的课,要无聊的撞桌子了”


所以我们的教育模式,历来并不受西方人看好。

在PISA的测试之后,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丹麦,表示不服!

准备跟中国开战——

丹麦胡奥斯市(9年级的班级)

VS

中国哈尔滨市69联中(初三班级)

都是15岁左右的孩子


一个幸福且高颜值的国家

PK项目有5项:

阅读理解、数学、创造力和团队合作,以及英语。

丹麦人觉得,这些测试都能证明自己的教育方式是正确的。

可是他们没想到,

这是一条打脸的不归路。

比赛开始

第一项:阅读理解

读着安徒生童话长大的丹麦孩子,表示阅读理解根本就不算啥。

这位自信小胖是这么说的:

“但我觉得我们会比他们考得更好,因为我们班的学生阅读能力很强”


可是测验成绩是,丹麦9班学生的平均分低于哈尔滨联中的孩子。

虽然在丹麦有几个孩子的成绩考了满分,但是还是因为被部分学生拉低了平均分。


所以,这一轮的比赛,中国险胜。

第二项:数学

第一场双方用的是中国的数学试卷,第二场是丹麦的数学试卷。

考试开始前,专家预言说,丹麦学生肯定考的好。

“我预计丹麦学生(在丹麦版的数学考试中)表现会比中国学习好一些”

啪啪啪

但是考完之后,这位自信小胖彻底傻眼了…….

“中国的数学考试太疯狂了,这些题目简直就是给工程师做的”

我也觉得是

纪录片的记者随便采访了几个孩子,口算200的50%是多少。

一脸懵逼之后还答错了。

在由于两国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不一样,所以,在丹麦学生考的中国数学试卷里,已经去掉了一部分题目。

但这场数学测验90%的中国学生作对了,丹麦学生只做对了30%。

第二轮的比赛,中国完胜。

“我不知道,我觉得这个结果,听起来好夸张”

这些书上有的测试其实没啥大不了的,要比就比书上没有的。

第三项:团队合作

团队合作的测试方式就是4个人为一个小组,

用4卷胶带和50张白纸,盖一个能容纳4个人的纸房子。

中国孩子分工明确,目标专注的做好了自己房子。

而丹麦的孩子更注重自己的发挥,以个人意见为主,

所以整个合作还是稍微有些困难。

所以,第三轮的比赛,中国胜。

听听专家怎么说:

“在我们看来,中国学生团队合作的表现最好”

第四项:创造力

创新思维的测试,他们又开始预言打脸了。

“我们从小被培养的方式,能让我们放开大胆地创新”

对于又有时间参加课外活动,

又有安徒生撑腰的丹麦孩子觉得自己肯定赢定了。

中国学生每天上课10多个小时回家还要做作业,

怎么还有时间去创新呢。

但是越是有信心的预言就输得越惨。

测试的题目,就是一张画了两个括号,运用这两个括号的白纸上画画。

中国学生画的有:

“一个男人在跳舞”

“正在弹竖琴的人”

“森林法则,弱肉强食”

丹麦学生唯一能挑出来表扬的画:

“度假天堂”

但蝉主也挑出一张来鼓励下丹麦学生:

最后专家评判,中国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分比丹麦学生高了100%。

所以,第四轮的比赛,中国胜。

目前战况——

中国4:0丹麦

在连败的状态下,丹麦总觉得面子上过不去,

只好放大招:考英语。

第四项:英语

不得不说,丹麦语和英语同属日耳曼语种,

其实有些词汇的结构是相似的,就是读音不同。

所以,东北孩子的英语就没有考过丹麦孩子。

“我觉得这是很可喜的,因为他们有像我这么棒的老师,呵呵~”

最后一轮的比赛,丹麦胜。

比赛结束

中国4:1丹麦

几场考试后,有一个孩子说出了真理:

“我个人觉得,中国人将来有一天会征服世界”

通过这些考试,终于让丹麦的老师们意识到了,

基础知识的教学上,丹麦的初中学生其实还差的很远。

光是有创新的思维,却没有基本知识,也不算牛逼。

所以,尽管丹麦的专家还是对于一个班四五十人,每天上课10多小时的教育方式接受不了。

但对于十几亿人口的中国来说,

应试教育算是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

中国教育并没有那么呆板,也没有那么没有人性。

“我觉得西方的文化有严重的问题

我们会在骄傲和自满中,被人超越

他们已经从我们的手里,抢走了那些研究性的工作岗位

他们其实比我们强,我们未来靠什么生存呢?”

虽然这场比赛像是中国孩子赢了,

在其他方面,还是跟丹麦的孩子比还差的远。

我们可以不知道披头士是什么。

但是,不能不知道避孕是什么。

“什么是避孕?”

一脸尴尬

我们向往着西方式的教育,

比如他们自由的上课氛围,

或是更注重个人发展的教育模式,

或者,我们只是为了镀金而出国学习。

我们一个劲的批评自己的教育,

也一个劲的让别人批评我们的教育。

但在批评的过程中,我们一直自怨自艾,

但是我们忘记了反思,

思考着,在没无法改变命运的时代中,

如何正视自己。

或许,高强度的基础知识教育并不是没有道理。

“我们首先要学习的,

就是尊重学校,尊重都是,和相互尊重”

而在经过了一次次比赛之后,

让我们有压力的,是丹麦人已经开始反思和改变,

我们如果只看到自己赢在哪,

其实那些真的没什么鬼用。

小懒儿童汽车安全座椅,用“安全、舒适、陪伴”定义“爱”!关注小懒ShowLove安全座椅官方微信(搜索微信号SLxiaolan),了解更多宝贝安全与成长的相关资讯。还可以关注小懒安全座椅官方网站,让我们用品质赢得您的口碑!
2017-04-16 20:46:35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3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追求共同价值
发帖数:122
回帖数:461
可用积分数:38510
注册日期:2015-12-01
最后登陆:2020-08-30
比培养工匠,中国绝对赢了。

价值观的培养,我预计以后也会赢,因为现在小学都在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此外,我没看见你们有一个人赞赏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你们必将是你们孙子辈眼中的历史笑料。
2017-04-16 22:40:44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4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JD
发帖数:2153
回帖数:7696
可用积分数:1126364
注册日期:2008-09-04
最后登陆:2020-06-02
博航特中学因BBC纪录片一夜成名 中英教育差异被夸大

2016-04-18 07:36综合评论(0人参与)
A-A+
  本报记者 钱钰

  时隔8个月后,那部火爆的BBC纪录片 《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 中国学校》 的主人公之一———英国博航特中学校长尼尔·斯特劳格尔昨天现身上海,出席“2016年中英校长高峰论坛”。他首度对BBC涉及的场景进行澄清———参与拍摄的实验班学生实力本就比一般学生更强;为了追求拍摄效果的生动,中国老师在执教过程中常被BBC干扰……一段时间内,学校甚至将BBC“封杀”了。


  中国老师走了,博航特中学的科学课变样了

  “博航特中学原本是英国乡下的小学校,如今却成为了一所在中国很有名气的学校,这是为什么? 今年是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我真的很想知道,BBC拍的这部片子究竟是一部喜剧还是悲剧。”尽管距离纪录片的播放已过去了半年多时间,但尼尔校长的话中仍然难掩对BBC拍摄此片的不满,他甚至不愿意将它称作纪录片,在他眼中,这仅仅只是BBC的一个项目。

  除了花比较长时间介绍自己的学校外,尼尔校长演讲的另一个重头戏,就是对BBC节目中出现的场景进行解释和澄清。“BBC的研究项目关注的是结果而非过程,而且参与这部片子拍摄的实验班学生,他们的平均能力都比一般学生要强,因为我们之前跟BBC对接的时候,他们提出能不能选一些好学生。”尼尔坦言,中国老师在执教的过程中,BBC也经常来“捣乱”,本来中国老师在教学中也想往英式教育方向去靠,但BBC希望他们坚持传统的中式教育方式,因为这样拍摄出来的效果会更生动。

  片子播出后,很多预见会发生的事情并没有发生,没有想到的事情却不期而遇了。面对媒体铺天盖地的评论,尼尔才意识到“社会化媒体太邪恶了”。“其实,我一直在严肃地思考学校原有的一些教学是否出现了偏差,我是否有能力继续胜任校长一职。有不少朋友宽慰我说,你想开一点吧,对于不好的评论就一笑置之。”顶着压力,尼尔一边鼓励老师要保持韧性,一边着手解决困难。

  5位中国老师离开博航特中学以后,究竟留下了什么?“中国老师离开后,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都流泪了,他们在短短的时间内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关系。”尼尔还发现,比起英式教育,在中式课堂里,学生在生物学科上的表现确实更好。学校也在摸索原因并试图做一些变化,尼尔透露,教学上的最大变化就体现在科学学科上,中国老师离开后,学校对科学学科进行了拆分,细化成生物、物理、化学等。“最后一点影响就是,在一段时间内,我们学校把BBC给‘封杀,了。”

  尽管BBC节目的播出给尼尔校长惹出了不小的麻烦,但学校从此也开始与中国的其他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把中国的教育方式引入英国。“我们应该向外看,让年轻人做好准备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内容。这种跨文化理解能力无论对工作还是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尼尔说。

  中英教育体系有更多相似之处,而非差异性

  事实上,对于中英教育的差异,参与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的老师感受更真切。在2014年和2015年,英国教育部先后派遣了140多位中小学数学教师到上海开展数学教学的观摩和交流研讨活动。同样,上海师范大学在市教委的支持下,先后遴选了140多位能够用英语进行授课的中小学数学教师到22所英国中小学上数学示范课。

  来自武宁路小学的数学教师杨雪芹就是其中一位。“在英国课堂上,我能感受到上海教学的优势,我们的每一节课都安排得很紧凑,教学重难点突出。但总感觉我们似乎什么都为孩子安排好了,设计好了,他们的学习过程太顺利了,欠缺了一种英式课堂的探究味。”杨雪芹坦言,英国老师更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生活化的教学,学生的思维更活跃。

  尽管之前中英教育的比较被炒得沸沸扬扬,但复旦附中校长吴坚却认为,英国同行看待中国的教育情况和我们看待自己的眼光是有“时差”的,而且这个“时差”还挺大。同样,我们看待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状况与他们看待自己的眼光,一定也是不尽相同的。“在对比中,我们并不在于去发现自己的短板,而更多地应该看到我们的发展,去追求的目标也是多元的,甚至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生存的。这也并不是要求我们一定要思考孰优孰劣,而是更多考虑如何去适应这个时代的需求。”吴坚说。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博航特中学现在将科学课进行拆分,而在中国,由于分科过细,一些学校也在尝试做整合。在了解了中英教育的相似和差异后,有人会说,希望中国的教育系统更偏向于英国,但在惠灵顿公学校长朱利安·托马斯看来,这是个非常具有讽刺意义的观点,因为很多英国人正希望向中国的方向靠拢。真相就在于,两国的教育体系之间有更多的相似之处,而非差异性,包括大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是共同的。

  中西融合,仅仅做成“盖浇饭”还不够

  中西教育如何寻找一种平衡? 在国内,一些学校也在进行中西教育融合的探索。“肯定要看到对方好的地方,但仅仅是做成‘盖浇饭,肯定是不够的。”在协和双语学校总校长卢慧文看来,中西教学确实存在很大差异,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不可调和、此消彼长的过程。但有责任心、有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在两种体系中为孩子寻找较好的组合,达到某种度上的平衡,“不打架,还能互相帮忙”。

  她以协和双语学校的数学课为例,在低年龄阶段,中国的课程将数学基础和脉络整理得很清楚,只要适当加入与生活高相关度的,以及与别的学科综合即可。而到了中学阶段考虑到学生慢慢形成的职业兴趣和特长,则要进行分层分类,优秀的学生若是对数学还有兴趣,可以往深度和广度挖掘。而相对较弱的学生,只要保有对数学的兴趣,使得数学不成为短板就好。
2017-04-17 01:52:37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5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JD
发帖数:2153
回帖数:7696
可用积分数:1126364
注册日期:2008-09-04
最后登陆:2020-06-02
中式学校 中式教育 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 第1集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eq1b8GXkt60?tpa=dW5pb25faWQ9MTAyMjEzXzEwMDAwMl8wMV8wMQ

中式学校 中式教育 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 第2集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xYO279P5Z8?tpa=dW5pb25faWQ9MTAyMjEzXzEwMDAwMl8wMV8wMQ

《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第三集(完结篇)图文介绍
http://gaokao.zgjhjy.com/Html/zx/201508/79766.shtml
2017-04-17 10:13:02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6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追求共同价值
发帖数:122
回帖数:461
可用积分数:38510
注册日期:2015-12-01
最后登陆:2020-08-30
总之,学科学技术,是没有问题了,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需要有很多改善
2017-04-17 10:38:58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7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JD
发帖数:2153
回帖数:7696
可用积分数:1126364
注册日期:2008-09-04
最后登陆:2020-06-02
总之,学科学技术,是没有问题了,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需要有很多改善
----------------
总结得好。科技强大之后才会产生文化强大,这是世界性强国崛起的普遍规律。中国也需要大批掌握科技的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改革,总比天天扒坟找灵感的人治理国家强。中国现在已经步入工业社会,治理工业社会要用掌握科技的人才,传统文化和传统治国理念只能治理农业社会,扒坟找灵感的人已经过时了。

该贴内容于 [2017-04-17 10:55:36] 最后编辑
2017-04-17 17:45:29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8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JD
发帖数:2153
回帖数:7696
可用积分数:1126364
注册日期:2008-09-04
最后登陆:2020-06-02
中国初中生pk美国高考题:这是一道送分题!
视频:
http://v.ifeng.com/video_6532024.shtml#_v_www3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3 页: 1 [2] [3]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