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限牌/加价/召回 2010年车市大事件盘点
2010-12-31 08:32:33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stock2008
发帖数:26742
回帖数:4299
可用积分数:25784618
注册日期:2008-04-13
最后登陆:2020-05-10
主题:限牌/加价/召回 2010年车市大事件盘点


限牌/加价/召回 2010年车市大事件盘点 -12-31来源:网上车市网站作者:曹旭
分页: 1.限牌/加价/召回 2010年车市大事件盘点 2.车市大事件盘点 降价/自主/潜规则 3.车市大事件盘点 人事变动/召回/小排量 4.车市大事件盘点 MPV/增速放缓/代言 车型大全汽车报价经销商

时光如是,光阴如梭,又到了2010年的节骨眼儿,而在这一年中,中国汽车市场继续着它长足的进步,飞速的发展,机动车以新车销售一千多万辆的傲人业绩几乎夺得了世界新车销售冠军。这一年中,从国外豪车在中国市场的纷纷降价促销,到我国合资企业竞相生产自主产品,行业不断揭露的潜规则,到各路明星争先恐后的新车代言,种种现象都反映出了我国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网上车市就带您一起盘点本年度,我国汽车市场的大事件,一起来回味我们的2010。


上表中我们能够看到,从不久前刚刚发布的京城汽车限牌令引发年末车市抢购风潮,4S店内商品车几乎像被疯狂掠夺一样空无一车,到此起彼伏的各大品牌名车先后召回事件,更有家喻户晓的明星纷纷代言新车的热点事件,这个2010年,车市可以用一个来形容“火”。

1、京城“限牌令”引发年末车市疯狂抢购


根据《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要求,北京开始实施小客车数量调控和配额管理制度,为了缓解机动车保有量增长速度,明年规定机动车放牌量为24万。个人或者单位要想办理车辆牌照,必须通过“摇号”程序获得机动车配置指标。



“限制令”发布以后,每月2万个车牌发放量,对于众多有购车欲望的人来说,就显得十分珍贵。按照理性分析,现在的规定,肯定是先去注册摇号的人中得几率高,因为以后的有累加数。从非理性角度分析,人本身就有占有的心态,只要是有一点购车想法的人,可能会因为摇号把买车计划提前,甚至宁愿在最开始就排着号,到时候再借钱买车。京城摇号买车,如同抽奖,真是让人郁闷上火。

2、赶超汽车厂商 经销商集团奔向股市“圈钱”


根据中汽协销量统计显示,今年前11个月的产销均已达到1640万辆,预计全年产销量将达1800万辆再创历史新高,这样销量成绩的取得经销商的功不可没,并且今年经销商集团化日趋明显,而它们也不仅仅在销售额方面赶超汽车厂商,开始将触角延伸到股市,为下一步的大发展募集资金。


而在今年销售量再创历史新高的情况下,经销商的业绩自然不会差。目前,在中国汽车市场中,厂家绝对主导市场的局面难以撼动,部分原因是各个经销商的规模过小,过度依赖厂家的品牌效应,没有形成自身经销品牌。不过随着经销商集团化带来的规模化优势,汽车经销商与厂家不再是从属关系,汽车经销商与厂家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和竞争关系。虽然厂商给经销商的代理授权大多是一年一签,但面对着这样有实力的财团,厂商考虑的会更多。



3、豪华车回归理性-频繁降价



2010年以来,以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城市为代表的豪华车市场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让利优惠。而另一方面国内全年的汽车产销量有望超过1600万台,厂家对于销量的预期也在水涨船高似的不断提升。为了尽快争得市场份额、谋取利润降价促销也渐渐成为常态化的市场行情。其中更是不乏奔驰、BMW、沃尔沃这样的高端品牌。



频繁的豪华车降价在让我们看到厂家丰盈的利润同时,也实实在在的让消费者体验到了市场经济下汽车商品的价格回归。高昂的价格其实并不等于汽车产品本身的实际价值,也许在未来的日子里豪华品牌厂商在宣布产品定价的时候就会考虑到这些因素,至少在定价上不会过于虚高,让理性的价格重归中国汽车市场。

4、热销车型加价销售-潜规则



从2009全年的1350万台到2010年肯定超过1600万台,中国汽车市场的新车销售数量已经远超欧美、日本,成为新车销售数量最多的国家。可以说无论是几万元还是几百万元的车型,在中国市场都能够找到庞大的客户群体,这也让经销商们在中国火爆的车市环境下“赚”了个盆满钵满。

经销商原本是连接厂家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一台商品车在出厂之后经销商所购车的价格会大大低于厂家指导价,进入销售环节后,按照厂家的指导价进行销售,从中赚取应得的利润。对于热销车型的加价销售最终受益的究竟是经销商还是厂家?您心中肯定已经有了答案。而无论怎样,被这种“饥饿营销”而蒙受损失的,肯定是消费者本人。

5、“自主”成流行 七家合资厂齐搞自主品牌


在今年汽车销量再创历史之际,合资品牌的表现十分抢眼,不仅在销量上增速明显,而且开始涉足自主品牌,首先是广汽本田的理念品牌,早在08年就已发布,在今年底的广州车展上量产车就将亮相。接着是上汽通用五菱发布了宝骏品牌,东风日产也发布了启辰品牌。除此之外,一汽丰田、东风本田、神龙、长安福特等厂商,也在今年透露要发展其自主品牌。


据统计,除了广汽本田、上海通用五菱、东风日产已经正式发布其自主品牌外,还有四家合资厂商的领导在不同场合表示,也将推出其自主品牌,甚至样车都已经成型。面对这样的特别合资自主风潮,像奇瑞、吉利、江淮等这样的自主品牌会作何感想,而比较尴尬的则是像长安、一汽、广汽等也在发展自主品牌的合作伙伴们。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2010-12-31 08:32:51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2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stock2008
发帖数:26742
回帖数:4299
可用积分数:25784618
注册日期:2008-04-13
最后登陆:2020-05-10
6、2010年车企高层人事变动频繁


随着2010年年终将至,各大汽车车企的销量成绩即将出炉之外,人事变动一般也日渐频繁。在今年,已经有包含铃木、福特、宝马、大众以及奇瑞等众多合资/自主企业的高层发生人事变动,这其中有人欢喜有人忧,因为业绩出色而被升职值得开心,而黯然下课的相信也会心中不服,或许不久就会出现在新战场上迎接挑战。


在高层人事变动中,比较开心自然是荣升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徐留平,离开华晨宝马加盟斯柯达中国的马静华,以及被任命为克莱斯勒中国区总裁的郑洁。付强和沈英铨的离开有些无奈,毕竟各自的业绩表现都还不错,尤其是斯柯达今年的销量增长比较大。铃木中国闪电换帅也是无奈之举,被寄予厚望的中级车凯泽西市场遇冷,希望通过人事调整而获得新契机。杨波的下课和产品销量有着很大的关系,不过自主品牌走向高端本来就是有相当难度的。可以说,随着年底的临近,车企人事斗争争相而至,目前还仅限于这几大车企,虽然人事调整是很多企业面对困境的选择之一,但人事变动过于频繁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而接下来很可能还出现更多的人事调整。

7、豪车也召回 2010年问题车超百万辆


汽车召回在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国家早已不新鲜了,无论是轿车、客车还是一些专业车辆,当产品被发现存在缺陷时很多厂家都会采取主动召回的方式,避免消费者受到缺陷车辆的影响。虽然厂家直面自己的产品缺陷并主动公布和及时修理,很好的表现出了他们对于消费者的负责态度。但是频繁出现的“召回”事件,却也暴露出了厂家在个别零部件或制造工艺上的把关不严,而最终受到影响的也还是普通的消费者。并且还有部分厂商频繁召回,虽然数量不多但对消费者购车还是有很大影响的。

十大厂商召回近百万辆问题车


顶级豪华不等于无质量问题


在召回原因方面,以丰田为首的因制动系统问题占了很大的数量,而这也是对行车安全威胁最大的,其次转向系统、悬挂系统等机械质量问题也是很多车型召回的原因之一,而对于我们所认为的最不牢靠的电子元件或系统软件方面,在今年召回车型的原因中占得比重并不大的,仅是长安福特受此影响召回了不少蒙迪欧致胜、麦柯斯、福克斯。

8、适应国情 豪华品牌推多款小排量车



近几年,随着全球各国政府对于大排量车款的各种限制,搭载小排量引擎的豪华品牌车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市场上,并被消费者广为接受。在国内,随着大排量消费税的实施,众车企为了迎合新政纷纷将各自的大型车换装小排量增压和混合动力发动机。



由于搭载1.6排量(包含1.6排量)以下发动机车型,可以享受25%购置税优惠,以及享受国家3000元补助等政策的出台,奔驰、一汽大众、上海大众斯柯达和上海通用别克分别推出了搭载1.6K、1.4TSI和1.6T的机械增压和涡轮增压器车型,从而替代之前搭载的大排量引擎。除此之外,对于大排量消费税也随着排量的减小而降低。

2010-12-31 08:33:10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3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stock2008
发帖数:26742
回帖数:4299
可用积分数:25784618
注册日期:2008-04-13
最后登陆:2020-05-10
9、MPV市场发力 众多全新车涌现车市


2010年中国的汽车市场可谓是飞速发展,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联席会数据统计截止到11月份2010年乘用车销量达到了1180万辆,同比增幅为25.6%。其中以往不太受关注的MPV增量可谓是大幅增长,11月累计销量超过38万辆,同比增长了83.2%。各个厂商也都看好了这一市场,纷纷推出或引入MPV车型。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这8款MPV车型涵盖了各个级别的车型,售价从8一直覆盖到70万。在这些车型中包括了郑州日产的经济型车型NV200,豪华车型广汽丰田的埃尔法,以及大家熟知的全新GL8和同级别车型马自达8。豪华品牌奔驰今年也推出了两款商务级别的MPV车型唯雅诺和威霆,售价在30-45万元之间。

10、偶像派+温馨派 车市明星代言热





随着娱乐时代的来临,各大汽车厂商在推出新车时竞相启动重量级明星助阵,为火热的车市再添一道风景。回顾2010年共有多位偶像派、实力派为进口和国产新车代言,其中韩国天王李秉宪为凯尊代言、《越狱》男主角米勒依然延续着雪佛兰科鲁兹追缉令。那么除此之外,今年还有哪些明星与新车共舞呢?





在这些代言的明星中,米勒和刘天王在09年就已经出现在各大车展和广告之中,并给消费者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而今年也有吴彦祖、李秉宪、海清、黄海波和陆毅/鲍蕾夫妇出现在明星代言的队伍中。

11、自主品牌整体增速放缓


来自汽车工业协会的销量统计显示,11月产销分别完成175.48万辆和169.70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6.11%和26.86%,同比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1-1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40.01万辆和1639.54万辆,今年整体销量将再创历史新高。而在品牌表现上,以上海通用为首的众多合资品牌表现抢眼,而奇瑞、吉利、华晨等自主品牌增速放缓。

合资品牌销量增速迅猛


来自各个企业销量数据显示,不少合资品牌前三季度就已经完成销量目标,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相继完成今年销量任务,在今年上半年的销量就已经接近全年的销量。而以上海通用为首的合资厂商销量增长迅猛,其中上海通用今年销量已经超过100万辆。

从上面的前10月销量统计显示,由于包含了微客车型,因此有长安、奇瑞、比亚迪三家得以进入10强。在增幅统计方面,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同比增幅都超过了30%以上,而在自主品牌方面,除了奇瑞有着产品规模优势增长还算迅猛之外,其他自主品牌的表现与整个市场增速来说要缓慢的多。而随着今年不少合资品牌公布自主车型规划后,预计明年自主品牌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盘点过本年度中国汽车市场大事件,相信您对这一年中的情况也心中有数,马上就会迎来崭新的一年了,网上车市也预祝各位车友在新的一年中一切顺利,同时也预祝中国汽车市场继续红火,网上车市也一如既往,关注汽车,更关注您。



(编辑 曹旭)

2010-12-31 08:33:35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4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stock2008
发帖数:26742
回帖数:4299
可用积分数:25784618
注册日期:2008-04-13
最后登陆:2020-05-10
北京限制新增车辆 国际股市汽车股暴跌
手机免费访问 www.cnfol.com 2010年12月31日 08:14 车讯网 王欣
查看评论
  [车讯网 新闻中心] 近日,笔者拜读了朝鲜日报记者一篇文章:北京市的一声“咳嗽”引发了德国汽车制造商股价的暴跌……笔者感叹人家敏锐的新闻嗅觉。更看到了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仅仅是北京一个城市(报价 图片 参数)的限购令就可以引发欧洲数家汽车制造商的股票下跌,可见我们的影响力。

  12月27日,北京公布新政策:自2011年起北京新增机动车数量被限定在了全年24万辆。当天,宝马的股票暴跌6.2%,大众暴跌5.6%,保时捷暴跌4.9%。宝马之所以成为最大的受害者是因为他们在中国市场的获利最大。宝马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3.6%,净利润增加了6倍。甚至法国标致,也受到了牵连,股价下跌2.1%。

且不说上汽、一汽股票的连日下挫,单是面对由中国地方新政创造的欧洲股市“业绩”,我们该作何感想呢?

  是的,中国的日渐强大强大不容否认。中国车市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事实。一家全球性质的车企,能在中国把车卖好,那它的日子就一定是好过的。于是,各汽车巨头修尖了脑袋往中国扎,合资、合资、合资……,你来提供地皮和人力,技术在我手中,我来决策生产,你好好做我的代工厂,我来赚大头,可以给你留点汤……于是,大众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18%……这就像我们提供了草场,人家把牛拉来吃草,把奶水挤走了,或多或少的再留下一些奶水给你,当然牛的所有权还在人家手里……

[中国车市的购买力撼动全球]

  中国当下确实是个汽车大国,一个小小的地方性政策就可以引发欧洲汽车股的连锁反应。我们似乎真的很大,但我们强吗?能说成是强大吗?喊了若干年民族工业口号后,在国际汽车巨头赚得盆钵皆满后,我们又该反思什么呢?

  国企老大们通过合资也盈利,自主品牌强打价格战也获利,但这是长久之计吗?为什么我们没有人家获得的高额利润?为什么中国人提到买车还是首严资品牌?我们不能排除人家数十年品牌积累的价值,我们更不能躺在现下中国车市的温床中安逸享受吧?

  数年前开始,我们就在强调技术,强调品质。甚至看到新能源技术,我们更提出了“弯道超车”理论。进步是有的,但却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是该耐得住寂寞潜心自身企业的发展,还是该死抱住价格优势血拼呢?

  在提了一连串问题之后,文章还是很难为所有的问题求解。这是向强国转变过程中,我们必须经历,也正在经历的。我们看到今天很美好,明天很美好,但后天还会是吗?(车讯网)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