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
昵称:明天涨停 |
发帖数:20129 |
回帖数:1193 |
可用积分数:98351 |
注册日期:2008-03-23 |
最后登陆:2010-12-27 |
|
主题:上汽与久事两大新势力
上汽集团将拥有上海汽车、上柴股份和巴士股份三家A股上市公司 正当公交百年华诞之时,中国公交发源地上海,悄然拉开了公交改革的序幕。作为上海最大的公交企业,巴士股份(600741.SH)首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6月2日,巴士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接控股股东上海久事公司(下称“久事公司”)通知,上海国资委已同意久事公司上报的公司公交资产剥离公司方案,并决定在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下称“上汽集团”)范围内选择资产注入公司。 上汽集团迈出整体上市最后一步 记者了解到,公告中所称的“上汽集团范围内”的资产主要是指上汽集团的零部件和服务贸易资产。如果双方谈判成功,原则上,上汽集团将实现汽车零部件资产的整体上市。 上汽集团是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也是通用汽车、大众汽车以及诸多零部件跨国巨头的在华合作伙伴。记者了解到,2006年初,上汽集团在考虑整体上市之时,由于零部件业务的资产规模小,盈利能力不如整车,所以把大部分非核心的零部件业务置换出来留在了上汽集团。根据此前披露,上汽集团零部件资产的规模大约100亿左右。 上汽集团的零部件资产,主要拥有包括上海三电贝洱汽车空调有限公司、上海纳铁福传动轴有限公司、上海实业交通电器有限公司等25家零部件企业,这些企业的赢利状况都维持在每年8000万元-1亿元人民币。2006年,上汽集团零部件业务实现销售近200亿元。 不仅如此,上汽集团还拥有去年收购南汽后,与跃进集团合资成立的东华公司75%股权,该公司主要资产为南汽的零部件企业,目前这部分资产正在交割中。这部分资产是否考虑一同打包注入巴士股份?理财周报记者向上汽集团求证时,未能得到明确答复。 就在巴士股份发布公告后的两天,上海汽车(600104.SH)与上柴股份 (600841.SH)双双公告称,上海汽车从上海电气手中,收购上柴股份50.32%股权一案,已获商务部批准。 这样一来,一旦上汽集团与久事公司的联姻成功,那么上汽集团就将拥有继上海汽车、上柴股份之后的第三家A股上市公司。上汽集团由此也迈出了集团整体上市的最后一步。 久事抚育“大强生”称霸沪出租业 巴士股份于1996年上市,是国内公交领域最早的上市公司。相关数据显示,巴士股份在上海经营市内公交和埠际高速客运线路760余条,拥有各类运营车辆约7686辆,占有上海市内公交客运量50%以上(其中市中心70%以上)和埠际交通35%的客运市场份额,其主营业务公交占其业务总量的70%左右。 此番资产重组后,巴士股份将不再经营公交业务,巴士股份的名称亦可能成为历史。 6月6日,上海强生集团(下称“强生集团”)的一位高层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在巴士股份被借壳之后,公司的第一大主营业务公交车资产被久事公司接手,而旗下盈利能力较强的出租车资产以及汽车租赁资产将被转手给强生控股(600663.SH),相关作价谈判将于下周进行。 据巴士股份内部人士透露,巴士股份的出租车以及汽车租赁业务的评估价格不低于40亿元。 合并巴士股份的6500辆出租车后,强生控股将拥有14500辆出租车,“大强生”将横空出世,代替目前的老大——大众交通(600611.SH)成为上海出租车业无可争议的龙头。 巴士股份的控股股东久事公司是上海市政府1987年组建的国有独资综合性投资公司,主要掌控上海的国有公交资产。 而随着巴士股份的易主,久事公司正在逐步谋求对强生集团的控股地位。 据悉,久事公司于2006年合并持有强生集团45%的股权,成为强生集团的第一大股东,强生集团持有强生控股32.51%的股份。而据上述强生集团的高层透露,久事公司打算受让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强生集团20%的股权。 此外,关乎强生集团控股地位的核心——强生集团职工持股会所持有的强生集团35%的股权在6月中旬也将决定归宿。 “相关的审计评估早在去年已经完成,如果不出意外,这部分35%的股权将全部易主给久事公司。”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给理财周报记者。 一旦这两项交易最终拍板,久事公司将合计持有强生集团80%的股权,拥有强生集团和强生控股的绝对话语权。 国金证券分析师赵乾明认为,久事公司将通过对强生控股和巴士股份的业务整合,谋求对上海公交行业的大整合。 上海国资拉开整合重组大幕 记者获悉,此番上汽集团零部件资产借壳巴士股份上市,以及巴士股份将出租车业务和租赁业务注入强生控股,其幕后推手都是上海市国资委。 “大概是5月初,巴士股份找到上汽集团。”曾接触双方的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之前,双方可能都没有料到会有这方面的接洽。” 业内还有一种传闻,上汽集团与巴士股份都是国有资产,不排除上海市国资委通过赠送的方式将巴士股份的壳资源给上汽集团。但截至理财周报记者发稿前,还未得到相关方的正面回应。 据悉,巴士股份将于6月23日前召开董事会审议该重组预案,若未能如期审议重大资产预案,则该股在此后的3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这意味着此次注入资产内容、接盘的形式与条件等相关悬疑届时将一见分晓。” 事实上,巴士股份的重组,只是上海国资重组大幕的一个序曲。过去的一个月内,上海广电集团、上海水产集团、上汽集团、上海华谊集团、上海外高桥集团纷纷宣布将优质资产注入相关上市公司,一场席卷而来的重组风暴正在进行之中。 相关人士透露,在上海71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对于目前一些盘子不大、概念模糊、主业不清且盈利能力差的公司,将会有两种途径来改造:一是在其母公司通过整合已经有了明确的主业盈利资产的前提上,上市公司可实行增发收购,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二是把壳让给外地优质企业,但前提是企业能够落户上海。 市场研究者早已敏锐嗅到其中味道。6月5日,申万研究所连续推出7篇资产整合系列研究报告,在《资产整合主题将再掀高潮》的综合版报告中,该研究所表示,近期一系列事件促使资产注入再次成为市场热点。 上海700亿国资“搭台” 上演整合大戏 本周市场整体处于弱势状态,上海本地股却异军突起,在外高桥连续涨停的示范下,上海新梅、交运股份、浦东金桥、界龙实业等集体上演逆市上涨的神话,不时冲入股指贡献红榜前列。 上海本地股的整体上涨源自市场对该板块重组的预期。6月4日,上海汽车(600104.SH)与上柴股份(600841.SH)双双公告称,上海汽车从上海电气手中,收购上柴股份50.32%股权一案,已获商务部批准。同日,三爱富(600636.SH)披露,正在与大股东上海华谊集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宜。外高桥(600648.SH)也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上海外高桥集团拟将工业房地产综合开发经营、现代物流和国际贸易等园区综合服务业务44.83亿元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整体上市。 实际上,短短20天,上海广电集团、上海水产集团、上汽集团、上海华谊集团、上海外高桥集团接二连三地宣布将优质资产注入相关上市公司,这一连贯性的高频举措预示着上海国资整合正悄然提速。 资源配置不合理一直是上海国有资产存在的痼疾,拥有数量众多的壳资源,优质资产却徘徊在资本市场之外。按照《上海市十一五国有资产调整和发展专项规划》,到2010年,上海国资至少将有30%以上的经营性资产集中到上市公司,以进一步提高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水平。而截至2007年底,上海71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占全市经营性国资总量的比例只有20%左右。 据推算,要实现这一目标,等待证券化的经营性国资高达692亿元。考虑上海经营性国资数量连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注入的资产总量将进一步达到700亿元左右。天相投顾统计显示,从2007年下半年到今年3月底,上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获得的资产注入总量只有116亿元。接下来资产注入的密度将远远超过以往,大规模注入资产即将开演。 上海国资委有关负责人指出,与上海重点发展的信息、金融、商贸流通、汽车制造、成套设备制造和房地产等6大产业存在紧密关系的上市公司,最易获得优质资产的注入。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