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监管层新动向
2017-04-23 19:11:41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7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JD
发帖数:2155
回帖数:7787
可用积分数:1136264
注册日期:2008-09-04
最后登陆:2020-06-02
海通证券姜超:宏观微观背离 杠杆就是泡沫
2017年04月23日 10:20作者:姜超来源:微信公账号姜超宏观债券研究编辑:东方财富网

摘要
【海通证券姜超:宏观微观背离 杠杆就是泡沫】货币超发和地产泡沫对于经济增长短期有效,但是难以持续,未来只有靠加大改革转型的力度,经济才能真正见底。
1_副本。jpg
  宏观微观背离,杠杆就是泡沫——海通宏观每周交流与思考第216期(姜超、顾潇啸)

  上周美日股市反弹、欧洲股市下跌,韩国、印度、香港等新兴市场涨少跌多,黄金冲高回落,油价煤价和金属价格普遍下跌,国内股债齐跌。


  周期启动还是繁荣顶点?上周国内公布了1季度和3月份经济数据,无论是6.9%的GDP增速还是7.6%的工业增速均超出市场预期。面对强劲的经济数据,对于中国经济的走势产生的巨大的分歧,到底是新周期的启动还是繁荣的顶点?

  宏观微观背离,究竟该看哪一个?研究中国经济,除了统计局公布的宏观总量数据以外,我们还可以观察行业层面的微观数据,而且往往会有不一样的信息。比如说,16年公布的季度GDP增速始终在6.7%左右,工业增速也保持在6%左右,但是我们看到发电量增速、粗钢产量增速等微观指标在16年下半年出现了明显的回升,而股市和商品价格也在16年下半年出现了明显上涨。而在17年3月份以来的发电增速等诸多指标降多升少,股市和商品价格齐跌,哪个更能代表中国经济的走势?

  过去经济回升靠什么?钱!另外,为什么中国经济在16年以来出现了明显的回升?答案其实还是钱的故事,我们所有的经济活动几乎都要通过银行,而16年的银行体系一共创造了30万亿的资产,扣除少数在国外和存放央行的资产,其中有25万亿银行信贷资产参与了国内经济活动。而这里面政府相关融资超过10万亿,地产相关融资也超过了10万亿,所以地产和基建是经济企稳回升的绝对主力。

  钱多了会产生什么?债务和泡沫!虽然去年巨额货币投下去,经济企稳了,但是投下去的25万亿信贷,最终创造出来的GDP增量一共是5.5万亿,而这多余的货币,其实就是如火如荼的地产泡沫的根源。而货币也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货币具有双重属性,一面是资产,一面是负债。所以去年25万亿信贷增长的背后,同样对应的是25万亿的债务,这里面光居民部门就举借了6万亿的商业房贷,而政府相关部门举债超过10万亿,剩下的主要是企业部门的债务。所以才会有社保的楼理事长在上周的讲话,称中国当前最大的威胁是过度杠杆化,不仅企业部门债务杠杆率依旧高企,居民部门的债务杠杆率也达到50%,而38%的政府部门杠杆率数据其实值得商榷。

  金融去杠杆影响是什么?钱少了!所以,我们可以理解央行今年MPA考核的全面从严,以及银监会最近发布的7道监管金牌,其核心目标就是抑制银行体系的货币超发,尤其是对逃避监管的影子银行体系要严格监管。而这也就意味着和去年相比,今年银行体系的新增信贷会出现下降,全社会新增加的钱就变少了!

  结论:资产泡沫受抑制,经济也会受影响!首先,过去几年货币超发的最大受益者是地产泡沫,如果把货币超发关到笼子里,那么房价上涨肯定难以持续。其次,目前地产和基建驱动的经济反弹也严重依赖于货币超增,但如果货币增速下降,那么经济反弹也注定难以持续。我们观察到3月份的社会加政府融资出现两年以来的首次大幅萎缩,而融资总量是观察中国经济走势的最为重要的领先指标,其领先于发电量等工业经济3个月左右,这也就意味着下半年的的经济存在显著下行风险。货币超发和地产泡沫对于经济增长短期有效,但是难以持续,未来只有靠加大改革转型的力度,经济才能真正见底。

  一、经济:高点已经出现

  1)需求依旧不佳。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全国地产销量增速降至14.7%,未出现负增长的原因应在于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比例的提高,如果扣掉政府出资购买的商品房,从我们统计的可比样板观察全国商品房销量增速3月以来稳中有降,其中58城4月中上旬地产销量同比下降20%。4月第一周乘用车零售增速转负至-10%,起步依然不佳。

  2)工业生产下滑。4月中上旬发电耗煤同比增速降至15%,低于3月的18.4%。中钢协4月中上旬粗钢产量增速降至0左右,低于3月的4.8%。

  3)宏观微观背离。1季度GDP增速创6.9%的新高,3月工业增速也大幅反弹至7.6%。但从微观来看,3月主要工业产品增速包括发电量、水泥产量、钢铁产量、有色金属产量、汽车产量增速降多升少,与宏观数据的回升形成鲜明反差。

  4)经济高点已现。回顾16年下半年,宏观总量指标GDP增速、工业增速保持稳定,但微观的发电量增速等指标持续向好,也和商品价格回升、股市上涨相呼应,意味着实际经济向好。而17年1季度宏观总量指标向好,但微观指标向下,叠加商品价格和股市下跌,意味着经济高点已经出现。

  二、物价:PPI环比转负

  1)食品继续下跌。上周菜价下跌-2.7%,猪价下跌-0.4%,食品价格环比下跌0.5%。

  2)CPI依旧低位。4月以来商务部食品价格环比下跌1.4%,统计局食品价格环比微涨0.2%,预测4月CPI食品价格环比下跌0.6%,4月CPI稳定在1.1%。

  3)PPI环比转负。4月以来油价小幅上调,但煤价、钢价持续下跌,截止目前4月份港口期货价格环比下跌0.8%,预测4月PPI环比下跌0.5%,4月PPI同比降至6.3%。

  4)通胀动力减弱。自4月以来,钢价、铜价、煤价等相继出现明显下跌,其所对应的是粗钢、煤炭等库存去化变慢,库存同比增速开始回升,也反映出工业品的需求不及预期,价格上涨动力减弱。

  三、流动性:金融去杠杆开始

  1)货币利率跳升。上周R007均值上行60BP至3.42%,R001均值上行27BP至2.69%,货币利率大幅反弹。

  2)央行投放货币。上周央行加大逆回购力度,同时启动MLF投放货币,整周净投放货币4310亿。

  3)汇率保持稳定。上周美元继续走弱,人民币兑美元保持稳定,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稳定在6.88.

  4)金融去杠杆开始。在过去的一个月内,银监会出台了6号文,46号文、53号文等一系列文件,结合央行MPA考核全面趋严,金融去杠杆政策意图明显。这一方面意味着短期流动性依旧偏紧,紧缩预期难消;另一方面意味着银行资产负债表面临收缩压力,3月份的社会加政府融资同比下降约7000亿,而中国的融资走势领先经济3个月左右,3月份融资总量的萎缩意味着下半年经济将面临明显的下行压力。

  四、政策:过度杠杆化的风险

  1)公路民航投资较快。发改委称今年1季度全国公路、民航建设投资同比较快增长,公路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55亿元,同比增长33.5%,民航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亿元,同比增长16.7%。

  2)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李克强在山东考察时强调,更大力度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在转型升级中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向好势头。

  3)过度杠杆化的风险。社保基金理事长楼继伟表示,中国当前威胁最大的是过度杠杆化,以及去杠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系统性风险。楼继伟称,目前中国整体杠杆率为250%,非金融企业杠杆率高达160%,由于80后消费观念改变和购房贷款增长,近两年居民杠杆率也上升了近50%,财政杠杆率也不容忽视。

  五、海外:关注法国首轮大选,美联储强化缩表预期

  1)关注法国首轮大选。周日将进行第一轮法国大选,最新民调显示中间派候选人马克龙支持率为24.5%,仍然保持排名第一,排第二的极右翼候选人勒庞支持率为23%,民调还显示,三分之一的选民尚未拿定注意。市场目前反应平静,因为预期马克龙和勒庞将进入5月7日第二轮大选,并最终由马克龙获胜。

  2)美联储二号人物强化加息缩表预期。上周美联储副主席Fischer在哥伦比亚大学发表讲话时表示,逐步、持续的退出宽松或将最大化美国经济持续扩张的前景,并能降低海外经济的下行风险。他表示,目前为止市场对缩表进程讨论的反应有限,现在面临市场大混乱的可能性比缩减QE时低。

  3)俄罗斯举棋不定,油价重新跌破50.多个OPEC产油国上周表态支持下半年继续减产,但是俄罗斯在上周会议中表示,是否延长减产协议仍在讨论,目前做决定为时尚早,令市场对减产协议能否延续而存疑。

  4)美联储褐皮书显示经济扩张温和。美联储上周三发布褐皮书称,2月中旬到3月底的美国国内经济持续扩张,所有12个联储地区经济均以温和速率增长。就业人口温和增加,输入价格温和上涨,制造业继续温和扩张。

  资金面再趋紧,委外赎回冲击——海通债券每周交流与思考第216期(姜超、周霞)

  上周债市大幅下跌,国债利率平均上行12bp,AAA级、AA级企业债收益率平均上18、24BP,城投债利率平均上行22bp,转债下跌0.67%。

  资金面再趋紧。上周虽然央行加大了货币投放力度,一周净投放4310亿,但在金融监管全面加强的背景下,货币市场流动性依旧大幅收紧,货币利率再次出现大幅跳升。而观察央行今年的操作明显是短松长紧,在资金极度紧张时会加大投放,一旦流动性改善就开始收紧,这也就意味着在金融去杠杆背景下紧缩预期将一直存在,我们测算的结果表明3月份金融机构超储率位于1.4%的6年低位,货币利率中枢难降。

  关注委外赎回冲击。上周债市出现大幅下跌,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银监会监管加强之后,对于银行理财委外赎回的传言四起。截止3月末,银行理财余额29.1万亿,仅比年初增加900亿,新增规模已经大幅下降。但目前市场担心银行理财中的委外部分会出现大量赎回,导致理财余额的下降,从而引发债市的进一步抛售。研究表明银行理财整体委外比例大约13%,总量在3-4万亿之间,但其中分化明显,农商和城商行的委外比例较高,平均都在20%以上,但股份行的委外占比大约在10%,而四大行则远不到10%。而从各类银行去年资产增速来看,四大行的资产增速约在10%,符合央行13%的M2增速目标,而股份行的资产增速略有超标,而农商和城商行的资产增速严重超标。这也就意味着来自四大行和股份行的委外赎回压力有限,但来自农商和城商行的赎回压力不可忽视。

  利率债等待机会,信用债防范风险。从基本面来看,随着金融去杠杆的展开,融资总量在3月份出现了明显下降,这意味着3个月以后经济会出现明显下行压力,而通胀压力在2月以后就明显缓解,基本面走势对利率债逐渐有利。但在去杠杆过程中,流动性最好的利率债最先受冲击,我们短期上调10年国债利率区间至3.2%-3.6%。目前的利率水平对保险等长期投资结构肯定有配置价值,但对基金等交易类机构还需进一步等待右侧的机会。而对于信用债而言,金融去杠杆意味着信用创造的下降,信用融资趋紧,与此同时过去两年发行的巨量信用债将面临到期压力,其中国企可以向银行贷款来还债,但是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还债压力将与日俱增,因而对于信用债尤其民企债的风险要高度警惕。

  一、货币利率:资金面再趋紧

  1)资金利率上行。上周央行逆回购3600亿,逆回购到期1900亿,MLF投放4955亿,MLF到期2345亿,公开市场净投放4310亿。企业缴税带动财政存款回收,但央行公开市场对冲力度有限,维持紧平衡意图明显,货币资金利率逐步上行。上周R007均值上行60BP至3.42%,R001均值上行26BP至2.69%。

  2)监管对流动性造成压力。金融监管强调底层资产穿透,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意味着银行同业理财配置非标将增加风险资本计提,严重影响资本充足率。意味着后续银行表内同业扩张速度将大幅放缓,近期已经出现一些银行陆续赎回委外,非银金融机构资产端压力增加或造成流动性再度承压。

  3)监管趋严,资金持续偏紧。上周央行虽在公开市场进行大量投放,但主要用于对冲缴准、缴税及MLF到期压力。上周银监会对各家银行进行现场检查,金融监管不断升级,在经济短期回升,金融监管去杠杆仍是主基调背景下,货币将持续偏紧。依然维持7天回购利率中枢在3%的判断。

  二、利率债:关注委外走向,风险仍需释放

  1)债市调整加剧。上周市场担忧银行委外赎回成趋势,交易盘止损带动债市出现较大幅度调整。具体来看,1年期国债上行7BP至3.11%;1年期国开债持平于3.67%;10年期国债上行10BP至3.46%;10年期国开债上行9BP至4.17%。

  2)一级发行缩量,招标结果一般。上周一级招标,政金债中标利率大多低于二级市场,认购倍数一般。周五财政部续发30年期记账式国债,中标利率略高于二级6BP,认购倍数为1.62;90天记贴现国债中标利率与二级市场持平,认购倍数为2.41。上周记账式国债发行707亿,政金债发行850.7亿,地方债发行677亿,利率债共发行2235亿,较前一周减少681.5亿。同业存单上周发行3568亿,净融资308亿、再度回落。

  3)实体融资回落逐步显现。首先,基建投资取决于融资状况,今年财政赤字率未上调,对基建支持力度有限,地方债务置换额度被下调到3万亿,比去年少2万亿,PPP拉动社会资本面临项目收益有限,理财监管加强等因素制约,17年基建融难超16年。其次,居民加杠杆受到利率抬升、监管对房贷严控的限制,而对开发商的融资监管也越来越紧,地产相关融资也可能将继续回落。再者,债市调整令企业债券融资受阻,而再融资新规对企业股票市场融资也设置了很多障碍。因此,后续实体融资回落或成大概率事件。

  4)关注委外走向,风险仍需释放。市场目前对基本面预期的分歧在于经济是在二季度还是下半年开始出现回落,我们认为目前处于过渡期,前期融资依然高增,对经济短期有托底,金融监管带来融资回落对经济的影响将在下半年逐步显现。当前制约债市的主因仍是监管力度,此前国内银行大幅扩张,导致地产和金融市场堆积泡沫,如果监管层不下决心去杠杆,后续美联储持续加息或戳破国内泡沫。我们认为此次一行三会监管力度或超过以往,目前债市仍可能处于阴跌,等待监管细则落地对市场冲击后再进行博弈,上调10年国债利率区间3.2-3.6%。

  三、信用债:去杠杆进行时,调整压力仍大

  1)上周信用债下跌。上周信用债大幅调整,信用利差大幅上行。AAA级企业债收益率平均上行18BP、AA级企业债收益率平均上行24BP、城投债收益率平均上行22BP.

  2)银监52号文≠信用风险无忧。银监会4月初下发52号文以防范化解担保圈贷款风险,维稳意图明显,但并不意味着年内信用风险可以忽视。第一,担保风险主要集中于中小民企,风险主因并非银行抽贷(债委会15年已发挥作用),而是企业自身经营原因导致的资金链断裂;第二,金融去杠杆下货币环境难有改观,维稳恐心有余而力不足;第三,银监强力防风险会导致银行进一步降低风险偏好,不利中小企业;第四,强调分类处置,只有有潜力的企业才会得到支持;第五,互保、连保等业务更难开展,长期来看将更不利于民企融资,风险不会消失只会延后。

  3)委外赎回致信用债大跌。银监会强力监管下银行风险偏好大幅回落,为应对自查和以后的监管检查,部分银行开始赎回委外产品,较强的抛压令信用债大幅调整,信用利差创年内新高。目前来看,流动性相对较好的短端品种调整幅度更大。

  4)信用债调整压力仍大。银行自查仍处于初始阶段,后面还将面临监管检查的压力,故委外的赎回或仅是开始,而随着债市的下跌,为避免浮亏进一步加大银行还可能加大赎回力度。利率债因流动性更好而首当其冲,但随着去杠杆延续,信用债调整压力或将加剧,前期调整不到位的中长久期、低等级品种压力更大。

  四、可转债:金融去杠杆,转债等转机

  1)股债齐跌,转债跟随下跌。上周中证转债指数下跌0.67%,同期股市和债市均下跌。转债市场成交量回落。正股4涨2平18跌,而个券中,仅歌尔收涨(+1.55%),跌幅前5位的是汽模、顺昌、格力、清控EB和骆驼(跌幅在2.1%~5.6%)。电气和皖新继续停牌。

  2)山高EB发行,桐昆EB通过。永东转债披露中签率、为1.32%;山东高速EB发行,金额25亿,换股价10元/股,票息区间1.7%~2.0%。桐昆股份小公募EB已获得上交所通过、金额10亿元;久立特材发布转债预案,金额10.4亿元;宝钢包装终止发行可转债。

  3)金融去杠杆,转债等转机。近期金融监管不断升级,其中银监密集发文旨在大力治理金融乱象,推动金融去杠杆,在此背景下市场风险偏好回落,转债作为受到股债双重冲击的品种也出现调整。我们仍坚持短期以稳为主的观点,等待金融监管政策落地。
2017-04-24 10:58:30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8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JD
发帖数:2155
回帖数:7787
可用积分数:1136264
注册日期:2008-09-04
最后登陆:2020-06-02
兴业证券:去杠杆窗口 三条路径影响股市
0评论 2017-04-24 10:24:40 来源:微信公众号兴业证券南 作者:王德伦 张启尧

  投资要点
  ★展望:去杠杆窗口,三条路径影响股市
  ——上周市场大幅调整。在4月16日报告《金融监管成为下个阶段主要矛盾》中,我们正是提前预判了金融监管加码的影响,因此提前提示了风险。为什么当前这个时间窗口内金融去杠杆将集中推进,进而成为影响市场的主要变量?1)、当前经济运行平稳,一季度数据超预期后二季度仍存粘性,金融去杠杆对实体的负面影响(融资利率上行、融资难度加大等)不会造成太大冲击。当经济有较大下行压力时,不适宜强推去杠杆。2)中美关系缓和,“外患”暂消,可以集中处理金融杠杆的“内忧”。一季度特朗普上任后,中美关系前景一度存疑,对国内经济和金融体系均是风险。“习特会”后中美关系得以缓和,可以专注推进金融去杠杆。3)三季度国内经济或再度承压,十九大召开也需要一个稳字当头的时间窗口,而金融去杠杆有可能会引发银行甚至实体的风险,因此二季度金融去杠杆或集中推进。而三季度金融监管压力可能相对暂缓。
  ——金融去杠杆的如何传导至股市?主要通过三条路径:1)、最直接的路径是委外收缩。委外是当前银行资金的主要场路径。银监会近期发布的各项文件中多次提到对银行委外加强监管(如6号文中“严格控制投资杠杆。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审慎开展委外投资业务,严格委外机构审查和名单管理,明确委外投资限额、单一受托人受托资产比例等要求”)。虽然目前出台的文件中并未明确限制委外投股票的规模和比例,但近期市场已开始担心后续监管加码。如果在某一个时点监管压力导致委外资金集中流出,对股市的冲击必须警惕。2)、金融去杠杆势同时影响无风险利率和风险偏好。金融去杠杆势必导致流动性收缩和无风险利率上行,也不排除引爆一些“地雷”,飞出一些“幺蛾子”,从而影响股市的风险偏好。3)、如果金融去杠杆导致债券等金融资产出现集中调整,则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造成市场波动。因此,在当前金融监管已成为市场主要矛盾的前提下,我们对股市保持谨慎。
  ——后续应对上,即使短期内出现跌深反弹,仍需保持警惕不可冒进。结构上立足基本面逢低布局,或继续抱团消费龙头。最近市场短期内大幅调整,有可能出现跌深反弹,但做反弹对交易的要求较高,如果操作不慎反而易受二次伤害。仓位上,建议相对一季度,降低仓位中枢,尤其反弹后可择机减仓。结构上,一方面建议立足基本面,布局业绩良好、估值合理但由于被近期的市场错杀的品种或板块;另一方面可以继续抱团市场认可度最高的消费龙头。
2017-04-24 15:23:27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9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JD
发帖数:2155
回帖数:7787
可用积分数:1136264
注册日期:2008-09-04
最后登陆:2020-06-02
金融时报:金融去杠杆带动实体去杠杆举措会陆续出台
2017-04-24 07:20:14
来源:金融时报

金融去杠杆的步伐在稳步推进。

4月17日,央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4955亿元,其中,6个月期1280亿元,1年期3675亿元,利率与上次持平,分别为3.05%和3.20%。央行此次足量续作MLF,对近日资金到期量进行了完全对冲,表明央行保持流动性中性的意图。有分析认为,本次1年期MLF占比增加,从一定程度上抬升了利率中枢,体现出央行温和去杠杆的政策意图。

与货币政策去杠杆意图相协调,相关监管也在进一步加强。除了央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趋严,考核加码外,近期银监会密集下发了多个监管文件,推动风险防范与杠杆控制。例如《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银行业“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等,重点指向同业、银行理财、委外等业务,引导资金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严控期限错配和杠杆投资。

显然,对金融机构加杠杆行为加强监管,温和推动金融去杠杆的大幕已经拉开。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各方普遍关心的去杠杆主要是非金融部门的去杠杆,即化解企业部门负债较高的风险问题。不过,随着过去两年股票市场异常波动、资产泡沫显现、资金“脱实向虚”趋势显现等问题的出现,金融领域去杠杆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可以说,推动金融去杠杆,是防控风险、提高监管有效性、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助力实体部门去杠杆的重要保障。

防控金融风险,显然是今年以及今后一段时期金融业面临的重要挑战。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有研究显示,2015年以来,我国金融领域杠杆率上升,未能进入实体经济的资金在金融市场中涌动,先后引发股票市场异常波动、债券市场杠杆率上升和保险公司利用高杠杆资金举牌上市公司等事件,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隐患。因此,推动金融去杠杆,有助于防控金融风险,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无疑需要进一步提高监管的有效性,杜绝“牛栏关猫”现象的出现。过去一段时间,一些不合理的金融加杠杆行为正是通过所谓的“创新”逃避了监管,进行了监管套利。对此,本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表示,本轮加杠杆在资产负债结构调整上表现出新的特点,在负债端依赖于可以快速扩规模的同业负债,而在资产端通过直接或间接投资债券、非标、权益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监管的视线,造成了资产扩张与资本支撑的背离。巴曙松认为,资产扩张多元化的背后,资金流向变得愈加难以追踪,其根本驱动力无外乎是达到监管套利和资金套利的目的。因此,要推动金融去杠杆,加强监管无疑是题中应有之义。

更为重要的是,推动金融去杠杆,意在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近几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结构转型调整,部分资金“脱实向虚”,金融领域资金空转、“以钱炒钱”等苗头显现。

部分金融机构热衷当通道、做过桥、加链条、放杠杆,造成部分资金在金融机构内部空转,提高了资金成本。根据瑞银证券的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各类资管理财产品余额超过100万亿元,其中既包括最后流向实体经济的各类信贷,也包括在金融机构之间“空转”的各类信用。例如不同类型金融机构之间合作的通道类业务,带动了证券和基金子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迅速扩张。在此背景下,防止资金“脱实向虚”,引导资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成为从央行到相关监管部门的重任。金融去杠杆,恰是这一重任的具体落实。


推动金融体系去杠杆已经“在路上”——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强调保持中性,央行在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上也通过“锁短放长”、拉长周期的方式抬升银行负债成本,降低同业套利空间,以达到降低金融杠杆的目的;银监会近期的一系列监管举措更是在防控银行业风险的同时,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立足服务实体经济本质,压缩同业链条规模、降低金融杠杆、引导资金“脱虚向实”。

可以预见,以金融去杠杆带动实体经济去杠杆的相关举措还会陆续亮相。

有专家称,控制杠杆必须控制货币,货币是引导预期的总闸门。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重视金融风险的防范化解,其中的关键就是要调节好货币闸门,保持流动性总量基本稳定。与此同时,要加快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强化重点领域监管约束,进一步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既要对相关资管产品统一监管标准,加强对跨市场和跨行业金融风险传染的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监管套利,又要杜绝金融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和市场乱象,切实查纠参与方过多、结构复杂、链条过长、导致资金“脱实向虚”的交易业务,确保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
2017-04-25 16:03:37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20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JD
发帖数:2155
回帖数:7787
可用积分数:1136264
注册日期:2008-09-04
最后登陆:2020-06-02
人社部:养老保险基金已有1370亿元到账并开始投资
2017年04月25日 11:54来源:中国网编辑:东方财富网

摘要
【人社部:养老保险基金已有1370亿到账并开始投资】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表示,截至3月底,北京、上海、河南、湖北、广西、云南、陕西等7个省(区、市)政府与社保基金理事会签署了委托投资合同,合同总金额是3600亿元,其中的1370亿元资金已经到账并开始投资,其他资金将按合同约定分年、分批到位。(中国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4月25日(周二)上午10:00在人社部新闻发布厅(东城区和平里中街12号,人社部西院216视频会议室)举办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表示,截至3月底,北京、上海、河南、湖北、广西、云南、陕西等7个省(区、市)政府与社保基金理事会签署了委托投资合同,合同总金额是3600亿元,其中的1370亿元资金已经到账并开始投资,其他资金将按合同约定分年、分批到位。


  以下为实录:

  经济日报记者:我的问题跟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有关。刚才您也介绍了一些这方面的进展。我想问一下关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已经纳入进来的基金规模到底有多大,下一步我们怎么确保基金的安全?谢谢。

  卢爱红: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工作正在有序地往前推进。我部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地方的工作指导,推动委托投资合同的签订。截至3月底,北京、上海、河南、湖北、广西、云南、陕西等7个省(区、市)政府与社保基金理事会签署了委托投资合同,合同总金额是3600亿元,其中的1370亿元资金已经到账并开始投资,其他资金将按合同约定分年、分批到位。另外还有一些省份也在积极推进,做好投资的相关准备。从目前情况看,投资进展总体顺利。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指导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规模比较大、支撑能力比较强的省份抓紧启动投资运营,同时引导其他省份积极参与。二是继续做好投资监管工作,我们将加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披露,开展投资绩效考核评价,加强监督检查,防控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养老保险基金是广大退休人员的养命钱,在整个投资运营过程当中,我们将把基金安全放在首位,加强监管,防范投资风险。
2017-04-26 18:17:45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21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JD
发帖数:2155
回帖数:7787
可用积分数:1136264
注册日期:2008-09-04
最后登陆:2020-06-02
习近平:做好金融工作 就维护金融安全提出6项任务
2017年04月26日 18:01来源:新华社编辑:东方财富网

摘要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下午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下午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必须充分认识金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扎扎实实把金融工作做好。

  这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由有关负责同志结合各自业务领域和工作实际介绍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加强宏观调控、保障金融安全,中国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就化解银行体系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就资本市场发展与风险管理,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就回归风险保障、强化保险监督、守住维护金融安全底线谈了认识和体会。

  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听取了他们的发言,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定要把金融搞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金融工作和金融安全始终是高度重视的,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金融成为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反复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和稳定,把住了发展大势。随着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体系、金融市场、金融监管和调控体系日益完善,金融机构实力大大增强,我国已成为重要的世界金融大国。

  习近平强调,准确判断风险隐患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前提。总体看,我国金融形势是良好的,金融风险是可控的。同时,在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因素综合影响下,我国金融发展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金融危机外溢性突显,国际金融风险点仍然不少。一些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形成的风险外溢效应,有可能对我国金融安全形成外部冲击。对存在的金融风险点,我们一定要胸中有数,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未雨绸缪,密切监测,准确预判,有效防范,不忽视一个风险,不放过一个隐患。

  习近平指出,维护金融安全,要坚持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在全面做好金融工作基础上,着力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科学防范风险,强化安全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金融业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发展金融业需要学习借鉴外国有益经验,但必须立足国情,从我国实际出发,准确把握我国金融发展特点和规律,不能照抄照搬。

  习近平就维护金融安全提出6项任务。一是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体系,推进金融业公司治理改革,强化审慎合规经营理念,推动金融机构切实承担起风险管理责任,完善市场规则,健全市场化、法治化违约处置机制。二是加强金融监管,统筹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统筹监管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统筹负责金融业综合统计,确保金融系统良性运转,确保管理部门把住重点环节,确保风险防控耳聪目明,形成金融发展和监管强大合力,补齐监管短板,避免监管空白。三是采取措施处置风险点,着力控制增量,积极处置存量,打击逃废债行为,控制好杠杆率,加大对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重点针对金融市场和互联网金融开展全面摸排和查处。四是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金融环境,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积极规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加强信贷政策指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资金支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是提高领导干部金融工作能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努力学习金融知识,熟悉金融业务,把握金融规律,既要学会用金融手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要学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强化监管意识,提高监管效率。六是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加强制度化建设,完善定期研究金融发展战略、分析金融形势、决定金融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提高金融决策科学化水平。金融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负起责任。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好本地区金融发展和稳定工作,做到守土有责,形成全国一盘棋的金融风险防控格局。

(原标题:习近平:做好金融工作 维护金融安全)
2017-04-26 18:19:59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22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JD
发帖数:2155
回帖数:7787
可用积分数:1136264
注册日期:2008-09-04
最后登陆:2020-06-02
保监会:加大处罚力度 对影响恶劣、屡查屡犯的机构顶格处罚
2017年04月26日 17:16来源:保监会网站编辑:东方财富网

摘要
4月20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金融业风险防范工作的有关部署,中国保监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监管维护保险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通知》。

  4月20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金融业风险防范工作的有关部署,中国保监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监管维护保险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全面分析了保险业面临的形势,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保险监管、治理市场乱象、补齐监管短板、防范行业风险的主要任务和总体要求。

  《通知》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保险业牢牢把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脱贫攻坚战略两大主线,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升。同时,保险业面临多重因素共振、多种风险交织的复杂局面。保险监管系统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控金融风险的要求,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深入查找和深刻反思当前保险业及保险监管存在的问题,坚定不移强化监管,坚决果断治理乱象,坚持不断完善制度,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通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保险监管的主要任务。保险监管系统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对金融保险工作的要求和部署上来,切实担负起防控风险和引导保险业健康发展的责任。一是强化监管力度,持续整治市场乱象。始终坚持“严”字当头,严防严管严控保险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始终保持监管高压态势,全面清查违规资金运用、股东虚假注资、公司治理失效、信息披露不实等问题。依法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对影响恶劣、屡查屡犯的机构顶格处罚。对利用保费虚假注资、关联交易侵占公司利益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移送司法处理。二是补齐监管短板,切实堵塞监管制度漏洞。系统梳理制度和流程,深入排查监管漏洞,尽快补齐制度短板;加强各领域监管制度的协调统一,防止监管套利;加快完善监管规则,在放开前端的同时切实管住管好后端。三是坚持底线思维,严密防控风险。明确风险防控目标,努力减少存量风险、控制增量风险。关注和紧盯重点公司、重点领域和重点产品的风险,防止个体风险演变为局部风险、局部风险演变为整个行业风险。有序处置一批风险点,对可能产生的次生风险做好应对预案。四是创新体制机制,提升保险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积极把握“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机遇,鼓励保险资金投资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参与去杠杆和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实现金融资本与实体产业的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保险风险管理与保障功能,创新保险产品和业务模式,助力公共治理体系建设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通知》提出了做好当前保险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保险监管系统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从全局高度谋划推进强监管、治乱象、补短板、防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等工作,始终坚持“保险业姓保、保监会姓监”,勇于担当,奋发有为,以过硬作风推动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见到成效。一是要勇于担当。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扎实有序做好保险监管和保险业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形成强有力的监管合力,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做好思想准备、政策储备和工作准备。坚持标本兼治,正本清源,在防控风险中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引导保险业回归本源,突出主业,稳健发展,在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保险独特作用。二是要落地见效。按照保监会总体要求和部署,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督促各保险机构全面对标监管制度,及时将监管要求转化为公司经营管理制度,确保各项监管制度落地生效。三是要强化问责。建立健全风险责任体系和问责制度,对重大违法违规的保险机构实施更加严格的监管、更加严厉的处罚、更加严肃的问责。引导保险机构制定公司内部责任追究办法,切实履行防控风险的主体责任。加强对监管行为再监督,严肃监管纪律,严防内外勾结干扰监管工作正常进行。

  《通知》强调,各单位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要求,按照保监会统一部署,切实加强和改进保险监管,维护保险业稳定健康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原标题:中国保监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监管维护保险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通知)
2017-04-27 17:02:27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23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JD
发帖数:2155
回帖数:7787
可用积分数:1136264
注册日期:2008-09-04
最后登陆:2020-06-02
习近平金融安全讲话释放八信号:金融监管更重视统筹
2017-04-27 10:06:38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刘鹏


经济观察网记者刘鹏 据新华社报道,4月25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

这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加强宏观调控、保障金融安全,中国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就化解银行体系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就资本市场发展与风险管理,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就回归风险保障、强化保险监督、守住维护金融安全底线谈了认识和体会。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听取了他们的发言,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对金融工作和金融安全发表了讲话。我们认为讲话释放出了八大重要信号。

信号一:明确金融与经济的关系,将金融安全提升到治国理政高度

习近平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必须充分认识金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扎扎实实把金融工作做好。

 信号二:把脉金融业发展形势,中国已成重要的世界金融大国

习近平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定要把金融搞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金融工作和金融安全始终是高度重视的,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金融成为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反复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和稳定,把住了发展大势。随着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体系、金融市场、金融监管和调控体系日益完善,金融机构实力大大增强,我国已成为重要的世界金融大国。

 信号三:重视金融危机外溢性和国际金融风险点

习近平强调,准确判断风险隐患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前提。总体看,我国金融形势是良好的,金融风险是可控的。同时,在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因素综合影响下,我国金融发展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金融危机外溢性突显,国际金融风险点仍然不少。一些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形成的风险外溢效应,有可能对我国金融安全形成外部冲击。对存在的金融风险点,我们一定要胸中有数,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未雨绸缪,密切监测,准确预判,有效防范,不忽视一个风险,不放过一个隐患。

  信号四:对外国有益经验借鉴要结合国情,不能照搬照抄

习近平指出,维护金融安全,要坚持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在全面做好金融工作基础上,着力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科学防范风险,强化安全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金融业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发展金融业需要学习借鉴外国有益经验,但必须立足国情,从我国实际出发,准确把握我国金融发展特点和规律,不能照抄照搬。

 信号五:金融改革深化可期,金融监管将更加重视“统筹”,形成监管合力

习近平就维护金融安全提出6项任务。与金融改革和监管有关的是任务的前两项:一是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体系,推进金融业公司治理改革,强化审慎合规经营理念,推动金融机构切实承担起风险管理责任,完善市场规则,健全市场化、法治化违约处置机制。二是加强金融监管,统筹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统筹监管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统筹负责金融业综合统计,确保金融系统良性运转,确保管理部门把住重点环节,确保风险防控耳聪目明,形成金融发展和监管强大合力,补齐监管短板,避免监管空白。

  信号六:金融市场和互联网金融风险点会被全面摸查

而与金融风险点有关的是提到的第三项任务:采取措施处置风险点,着力控制增量,积极处置存量,打击逃废债行为,控制好杠杆率,加大对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重点针对金融市场和互联网金融开展全面摸排和查处。

 信号七:金融发展要服务实体经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再者是关乎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即第四项任务: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金融环境,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积极规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加强信贷政策指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资金支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信号八: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

最后两项任务与金融风险防范能力及金融工作体制机制相关。分别是:五、提高领导干部金融工作能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努力学习金融知识,熟悉金融业务,把握金融规律,既要学会用金融手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要学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强化监管意识,提高监管效率。六、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加强制度化建设,完善定期研究金融发展战略、分析金融形势、决定金融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提高金融决策科学化水平。金融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负起责任。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好本地区金融发展和稳定工作,做到守土有责,形成全国一盘棋的金融风险防控格局。
2017-04-30 14:32:24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24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JD
发帖数:2155
回帖数:7787
可用积分数:1136264
注册日期:2008-09-04
最后登陆:2020-06-02
政治局会议定调经济方向:经济继续调结构 金融系统防风险
2017年04月30日 01:29来源:中国经营报编辑:东方财富网

摘要
一季度实现GDP增长6.9%的超预期“开门红”,决策层怎么看?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传递出了明确的态度。“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向好有周期性等因素,经济结构调整任重道远,面临不少挑战”;同时强调“要高度重视防控金融风险,加强监管协调,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加大惩处违规违法行为工作力度”。
  一季度实现GDP增长6.9%的超预期“开门红”,决策层怎么看?

  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传递出了明确的态度。“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向好有周期性等因素,经济结构调整任重道远,面临不少挑战”;同时强调“要高度重视防控金融风险,加强监管协调,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加大惩处违规违法行为工作力度”。


  受访经济界专家表示,中央政治局会议肯定了一季度经济运行稳中向好,而短期内经济运行实现良好的开局。尤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出金融安全已经被提升至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短期内经济运行实现良好的开局,为金融 “防风险”与“去杠杆”营造了良好的时间窗口。结构调整和金融风险防范显然被圈出成为最值得关注的政策思路。

  四个亮点和三个确保

  “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主要有四个方面需要关注:会议对一季度经济发展形势表示满意,短期内去杠杆措施还将继续推进,监管仍是影响市场的最重要因素;财政政策依然积极,但货币政策删去了中性的说法,要求保持稳健;监管协调,加强实体服务经济,还是要打击资金空转;要求提高执行党政策方针的水平和能力,这可能避免各项政策执行过度,给市场带来过快的风险释放。”联讯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奇霖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9%,比上年同期加快了0.2个百分点,比上年四季度加快了0.1个百分点,也创下了过去1年半以来的新高。

  李奇霖提到,与2016年四次政治局会议研讨经济工作相比,这次会议没有提“适度扩大总需求”。而2016年的四次会议,除7月那次外,都提到了“适度扩大总需求”。

  尤其此次政治局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有效防控风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会上提出了“三个确保”,即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到深化,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也被市场解读为未来经济工作的三大目标取向:经济平稳健康、供给侧改革深化、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李奇霖还表示,此次会议首次指出“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一年多,中央认为增长方式和增长动能开始发生变化。

  一季度税收情况部分印证了经济结构调整正在发生变化。一季度第三产业税收收入占比达到55.7%,超过第二产业11.6个百分点。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中互联网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税收收入分别增长61.4%和42.1%。

  在第二产业中,高端装备制造业中通用设备、汽车、通信设备制造业税收收入分别增长24.1%、18.9%和17.1%。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对此表示,尽管此次政治局会议对一季度经济发展形势表示满意,但强调“经济结构向好有周期性因素”表明决策层也意识到尽管一季度经济数据迎来“开门红”,但要延续始于去年房地产与基建投资所带动的经济企稳势头比较困难。短期经济企稳复苏难以长期持续,下行压力并未远离。

  在他看来,一季度经济超预期的原因之一是价格因素,特别是一季度工业品价格大幅上升。在价格因素支撑下,很多经济指标的名义值较为亮眼,但剔除涨价因素后的实际值则并不强劲。工业企业利润结构仍存在隐忧,企业主动补库存可能已经接近尾声。4月份以来,工业生产景气度已有逐步减弱迹象。这意味着经济运行在一季度“昙花一现”高点后,随之而来将面临着下行压力。

  这一点,显然此次会议也有所指:当前经济向好有周期性等因素,经济结构调整任重道远,面临不少挑战,必须坚持用新常态的大逻辑研判经济形势,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2016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十八大以来初步确定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这次政治局会议明确了要使用这个框架来研判经济形势,即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和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李奇霖解读称,这对一季度经济形势进行了权威定调,地产、基建等周期性因素贡献了较多动能,未来还需要经济结构调整贡献新的动能。

  要安全也要长效

  如果说在一季报公布后的政治局研究经济工作是常规动作,十八大之后,中央政治局首次以“金融安全”为主题进行集体学习则显示了当前金融工作的重要性。

  此次国家高层就维护金融安全提出6项任务: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采取措施处置风险点、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金融环境、提高领导干部金融工作能力、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

  “我国国内金融市场波动性较大,金融风险的积累和释放不断演绎。经济高度依赖信贷,债务压力逐渐加大,资金‘空转’、金融杠杆率偏高、虚拟经济膨胀但对实体经济支撑作用下降,货币在金融市场‘自娱自乐’的问题已经引起政策层的重视。”潘向东表示,“在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因素综合影响下,我国金融发展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

  今年初以来,一行三会已经开始密集出台监管政策,推动金融去杠杆,这些政策已对金融市场带来一定的预期变化。而从此次高层提出的6项任务看来,多项都与加强监管有关。目前,金融业交叉混业趋势越来越明显,现有金融监管规则按照机构分业监管,当机构跨行业经营时,便存在监管空白。

  “本次会议强调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完善市场规则、健全市场化、法治化违约处置机制。加强金融监管突出了‘统筹’,顺应了当前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将有效减少过去存在的‘监管套利’行为。我国的分业监管格局为金融机构的监管套利留下了空间,此次金融监管风暴中,更加强调跨监管过程中的责任划分。”潘向东说。

  “尽管金融监管加强短期内可能会对金融市场产生扰动,前期一行三会的频繁动作促使金融机构调整业务结构、金融市场流动性短期收紧,资金价格产生波动;但监管收紧为经济长期复苏扫除障碍,有利于金融体系良性运转和经济可持续增长。” 潘向东说。

  “未来可能的措施是先做大央行金融稳定局的职能,然后将三会的监管职能逐步并入,减少各方不协调所造成的监管真空。”李奇霖指出,预计短期内去杠杆措施还将继续推进,监管仍是影响市场的最重要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金融去杠杆也可能在短期内对金融市场带来一定负面影响,比如随着发行利率的上升,近期有大量信用债取消发行,对实体经济形成了负反馈。

  在近期公布的一季度央行资产负债表显示,一季度出现持续收缩的迹象:1月末央行总资产是34.8万亿元,2月末下降到34.5万亿元,3月末则降到了33.7万亿元。从1月末到3月末短短两个月时间,央行资产负债表收缩1.1万亿元,降幅达3%。

  从具体构成项上看,中国的基础货币投放主要是由“外汇占款”和“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组成。前3个月,在外汇占款减少的同时,全社会债务增速也出现明显下行。据安信证券统计,截至今年3月末,中国全社会四个部门——家庭、政府、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的合计债务余额为252.1万亿元,同比增速为15.8%。相比之下,2月末为16.8%,1月末是17.1%,去年12月末是18.7%,下行趋势明显。

  这一市场热议的“中国式缩表”是否是严防金融风险的阶段性后果?对此,李奇霖对记者表示,“两者并无必然联系,不宜过度解读所谓的‘中国式缩表’。央行为配合金融去杠杆,确实是保持着一个稳健中性的态度,但这意味着不给钱但也不会过度紧缩,总体仍保持稳定。”

  在李奇霖看来,目前市场所提的“中国式缩表”主要是观测到了一季度基础货币的收缩。而这种收缩季节性因素扰动大,更多是偶然性的因素:一方面,一季度基础货币的下降是年年都有的常态。“这是因为3月份是财政支出的大月,财政存款下放,尤其是今年一季度财政赤字达到了1500多亿元。”李奇霖解释说。

  另一个更明显的信号可能是央行对4月中旬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足量对冲到期量,表明央行保持流动性中性意图,无意于过紧或过松。

  在潘向东看来,短期内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为金融 “防风险”与“去杠杆”营造了良好的时间窗口。金融监管趋严是大势所趋,目前防控金融风险被置于突出重要的位置。

  “货币政策维持稳健中性基调,美联储加息周期展开以及未来缩表的演进,全球流动性将呈现边际收紧,央行进一步实施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空间较为有限。同时,货币政策还肩负防范资产泡沫与金融风险、引导非金融企业杠杆稳中有降,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的多个重任。”对于货币政策,潘向东对记者称。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会议特别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提高执行党中央方针政策的能力和水平。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避免政策过度执行,给实体经济留出应对的时间和空间。”李奇霖认为。

(原标题:政治局会议定调经济方向: 经济继续调结构 金融系统防风险)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3/10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