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监管层新动向
2017-05-03 17:35:47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33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JD
发帖数:2155
回帖数:7787
可用积分数:1136264
注册日期:2008-09-04
最后登陆:2020-06-02
证监会: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2017年05月03日 16:16来源:证监会网站编辑:东方财富网

摘要
4月25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并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国证监会党委立即组织学习,5月2日上午又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结合资本市场和证监会系统实际,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4月25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并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国证监会党委立即组织学习,5月2日上午又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结合资本市场和证监会系统实际,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证监会党委认为,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上下同心同德,坚持新发展理念,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一季度经济运行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势头,实现良好开局,增长和效益回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市场预期改善。资本市场稳健发展的宏观环境更加有利,投资者信心更加坚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上的重要讲话科学总结了金融与经济的关系,“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全面分析了当前金融形势,对维护金融安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新形势下维护金融安全的6项重点任务,为进一步提升金融监管水平、提高金融工作能力、防范金融风险指明了方向。


  证监会党委深刻认识到,今年我们党和国家大事多、要事多,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是头等大事。做好今年的工作,就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提高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金融工作方针政策的能力和水平。当前要结合资本市场实际,准确研判各种风险,不放过一个风险隐患,逐项细化分解,把防控风险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做实做细。

  证监会党委要求,全系统各级党组织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对经济金融形势的判断和决策,将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放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大局中来统筹谋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始终保持依法全面从严监管,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着力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协调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稳定发展和监管工作,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和作用。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梳理资本市场各项风险点,自觉维护和依靠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牢牢把握资本市场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原标题:证监会党委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2017-05-03 17:36:18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34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JD
发帖数:2155
回帖数:7787
可用积分数:1136264
注册日期:2008-09-04
最后登陆:2020-06-02
央行旗下媒体:莫让市场短期波动成为强监管障碍
2017年05月03日 08:12作者:赵洋来源:金融时报编辑:东方财富网

摘要
【央行旗下媒体:莫让市场短期波动成为强监管障碍】股票市场一下跌,证监会就会被推上风口浪尖,这似乎已经成为A股市场过去20多年的常态。过去两周,各种聚焦资本市场监管者的声音此起彼伏,相互交锋,其中赞赏者有之,建言者有之,言辞激烈的批评者也有之。(金融时报)
  股票市场一下跌,证监会就会被推上风口浪尖,这似乎已经成为A股市场过去20多年的常态。过去两周,各种聚焦资本市场监管者的声音此起彼伏,相互交锋,其中赞赏者有之,建言者有之,言辞激烈的批评者也有之。

  引发这些纷杂声音的,是股票指数的波动与监管的频频亮剑。近期,A股市场出现了一波短期快速调整,上证指数在10个交易日内下跌了5%左右,部分个股跌幅较大。


  批评者的逻辑之一,就是股市的短期下跌归咎于监管重拳。对此,我们不敢苟同。

  股票市场走势是多重因素的综合反映,既有对宏观经济走向的预期,也受中观行业发展影响,还是微观公司业绩的体现。同时,股票市场的走势还受到宏观政策、国际金融市场走势等因素的左右。所有这些因素,再叠加投资者情绪,即凯恩斯所说的“动物精神”,造成了股指的上涨或下跌。监管政策当然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因素,但显然不是全部。将股票市场的短期波动完全归咎于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管,显然是以偏概全。

  客观上说,近期相关部门推出的一系列金融监管举措,的确会对股票市场形成一定影响,但投资者对此无需反应过度。比如,为更好地防范风险,引导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银监会近期公布多项举措,旨在稳步引导金融业去杠杆,防止资金在金融体系“空转”,引导更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对此,有研究称,在不同金融市场间,本轮银行业监管的影响依次为债券市场、信用市场、股票市场。该研究认为,股市真正涉及到的资金约为500亿元至1000亿元,且整改会留有时间缓冲,实质影响甚微,因此,股价短期或已反应过度。

  而从证监会的一系列监管举措看,不管是打击内幕交易、“顶格”处罚违法违规者,还是遏制忽悠式重组,其出发点与落脚点都在于维护资本市场秩序,打击金融乱象,促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比如,近期西部证券因为忽悠式重组,被暂停保荐资格;九好集团因虚增收入、虚构银行存款等而被罚款439万元;对唐汉博等操纵市场的违法当事人罚没款合计逾12亿元;对前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兼职委员冯小树突击入股案,除了没收冯小树违法所得2.48亿元外,还顶格处以2.51亿元罚款。

  加强金融监管,是各监管部门的职责所在。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曾指出,证监会第一任务是监管,第二任务是监管,第三任务还是监管。加强监管,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守住风险底线,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加强监管,是为了净化金融市场环境,夯实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加强监管,是为了完善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的各项功能,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稳健发展。因此,对于资本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种种乱象,监管当局就是要坚持底线思维,重典治乱、猛药去疴,果断出手,继续提升监管能力。

  过去一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在新的监管理念下保持了稳定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从2016年2月份至今,A股市场总体运行稳健,没有出现大幅上涨或大幅下跌等剧烈波动。这期间,资本市场监管逐渐加强,非但没有引起市场的恐慌性波动,反而增强了投资者信心,保护了投资者利益。一方面,监管当局深刻反思此前股市异常波动的教训,依法全面从严监管,持续整顿市场秩序,保护了投资者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发展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高,资本市场监管理念也有了新变化,更加重视维护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应当说,不管是推动金融稳步去杠杆的举措,还是加强市场监管的系列重拳,目的均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遏制金融市场乱象,促进金融业健康稳定发展。对此,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市场参与各方应有清醒认识。风物长宜放眼量。莫让市场短期波动,成为影响监管进一步强化的障碍。

(原标题:莫让市场短期波动成为强监管障碍)
2017-05-03 17:38:57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35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JD
发帖数:2155
回帖数:7787
可用积分数:1136264
注册日期:2008-09-04
最后登陆:2020-06-02
资金面改善预期落空:低超储+扰动多 波动难明显下降
2017年05月03日 02:08来源:中国证券报编辑:东方财富网

摘要
跨过月末时点,资金面并未如期回暖。5月2日,银行间市场继续在偏紧的状态中度过。以往,月初首个交易日资金面就如此紧张并不多见。当天,中国人民银行未开展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到期实现自然净回笼700亿元。流动性偏紧与央行净回笼并存的局面令市场对未来流动性形势多了几分谨慎。
  跨过月末时点,资金面并未如期回暖。5月2日,银行间市场继续在偏紧的状态中度过。以往,月初首个交易日资金面就如此紧张并不多见。当天,中国人民银行未开展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到期实现自然净回笼700亿元。流动性偏紧与央行净回笼并存的局面令市场对未来流动性形势多了几分谨慎。

  业内人士表示,金融机构超储规模下降,并与金融去杠杆等多种因素形成共振效应,可能是近期流动性偏紧且波动较大的根源。目前来看,货币政策虽无进一步大幅收紧的必要,但放松的可能性也小。低超储与扰动多的局面下,流动性压力犹存,波动性或难以明显下降,但发生极端波动的风险可控。


  月初资金面偏紧

  在4月下旬企业缴税影响消退促使流动性改善的预期落空后,市场原本预计资金面回暖的下一个窗口将出现在5月初,但事实证明,从4月下半月开始出现的短期流动性紧张仍在持续。

  5月2日,部分短期限货币市场利率确实出现回落。虽然早间公布的SHIBOR多数继续走高,但隔夜SHIBOR下行0.15基点至2.8175%。银行间市场债券质押式回购利率以下行为主,1个月以内各期限回购利率全线回落,其中隔夜回购(R001)加权平均利率下跌11基点至3%,7天、14天回购利率分别下行57基点和53基点,7天回购利率跌回3.6%一线,更长期限的1个月回购利率回落近18基点。

  然而,市场机构拆入资金的难度并没有减轻。据中介机构反馈,5月2日早盘开市后,资金面即呈紧张态势,各期限资金供给都很少,只有部分政策性银行在按加权价融出。午后资金面继续紧张,直到4时许资金供给才逐步增多,资金面缓慢走向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央行再次暂停公开市场操作,当日到期及顺延到期的共700亿元逆回购实现净回笼。

  流动性偏紧与央行净回笼并存的局面令市场人士对未来流动性形势多了几分谨慎,而3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是否续做似乎也存在悬念。

  多重因素叠加

  4月下半月以来,货币市场流动性一直偏紧,尤其是4月最后一周,往往到收盘前形势才有所缓解,短期流动性尤为紧张。交易员反映,近日一直有机构在市场上按利率上限融入隔夜资金,其需求也不是很容易得到满足。从R007走势看,4月最后两个交易日,R007利率水平均超过4%。5月2日,存款类机构的隔夜回购(RD007)有4.3%的成交利率出现。(下转A02版)

  (上接A01版)4月中下旬流动性收紧,直接原因应是企业缴纳季度所得税带来的财政存款上升。中金公司研究报告指出,4月企业集中缴纳一季度所得税,在企业利润回升情况下,当月企业纳税规模可能高于去年同期,导致财政存款增量可能高于季节性水平。尽管央行于4月进行了流动性投放,但投放规模可能不及财政存款增量,加上外汇占款可能继续小幅净流出以及法定存款准备金上升,资金面出现收紧。

  中金公司认为,近期资金面偏紧的核心原因是银行超储率再次降至低位。到4月底,银行超储率可能已降至1.5%以下。此外,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报告提示关注加强金融监管对流动性的影响。

  业内人士指出,低超储构成流动性总量约束,且削弱流动性稳定性,叠加企业缴税、政策扰动及情绪因素等造成的结构性、阶段性影响,流动性呈现偏紧且波动增多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

  关注流动性波动风险

  展望未来,银行体系低超储与流动性扰动多并存的局面暂时难有明显改善,流动性波动的风险仍值得关注。

  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仍是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的重要因素。近期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利率开盘价连续上调。一些机构认为,这带有政策引导意味,可能是在为又一次公开市场利率上调做铺垫。也有观点认为,近期经济虽保持稳中向好势头,但仍存在下行风险,可能削弱货币政策收紧基础,通胀预期下降也使得货币政策暂无大幅收紧空间,因此货币政策有望进入一段观望期。观点虽有分歧,但有一点是市场共识:货币政策暂无放松的可能性。这意味着央行没有实施大额流动性净投放的动力,金融机构超储率难以明显提升。

  分析人士指出,货币条件太松不利于去杠杆。宏观调控重点向防风险、去杠杆倾斜,需要以适度牺牲流动性稳定性及抬高市场利率水平为代价,这就决定了当前货币政策操作的取向和流动性运行的基调。

  同时,今后一段时间流动性面临的潜在扰动因素依旧不少。就5月份而言,因上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历史上5月份财政存款多呈现正增长,将相应造成一定的流动性净回笼。进入二季度,债券供给开始进入高峰期,债券发行也会影响流动性运行。随着监管政策陆续出台,金融杠杆去化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并未完全释放。另外,5月份将有两笔共4095亿元MLF到期,其中5月3日即有2300亿元MLF到期,央行是否续做、如何续做值得关注。进一步看,二季度货币市场通常都不太平,一是因为年中超储率较年初下降较多;二是因为年中监管考核压力较大,对流动性的冲击较明显。在金融监管趋严形势下,二季度末流动性波动压力无疑值得关注。

  当然,有序去杠杆更符合各方愿望。在金融监管加强的同时,货币当局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倒逼压力可以理解,但进一步大幅收紧货币政策的理由并不充分。为营造适宜的货币环境,央行仍会避免流动性波动超出容忍范围。总的来看,在总量有限且扰动较多的情况下,未来流动性压力犹存波动难免,但发生极端波动的风险可控。

(原标题:月初资金面改善预期落空 低超储+扰动多流动性压力常在)
2017-05-03 17:42:09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36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JD
发帖数:2155
回帖数:7787
可用积分数:1136264
注册日期:2008-09-04
最后登陆:2020-06-02
招商证券:5月流动性可能依然偏紧 同业去杠杆刚开始
2017年05月03日 08:07作者:谢亚轩来源:微信公众号轩言全球宏观编辑:东方财富网

摘要
回顾15年同业业务快速扩张时期,货币乘数快速抬升,流动性偏松。那么如果部分银行同业业务的资产端和负债端开始出现收缩,货币乘数不仅难以增加,甚至有回落的可能性,这意味着流动性也会易紧难松。

  核心观点:1)5月流动性可能依然偏紧。经济向好撑腰监管趋严,央行维持资金面紧平衡的态度尚且看不到松动的理由。公开市场资金到期量较大,又有税收上缴的压力。不过,跨境资本外流依旧不是影响资金面的关键因素。预计5月会延续上月机构间资金多寡不均衡的局面。

  2)银监会政策从执行层面,强调已有政策的严格落实,约束商业银行行为,推动金融“去杠杆”。政策同时约束了同业投资和同业融资两端,即减少了同业存单的需求,也制约了同业存单的供给。因此,同业存单的利率继续上升的空间不大,但是下降的幅度也同样受限。


  3)5月商业银行将继续自查自纠,同业业务的调整尚未结束。回顾15年同业业务快速扩张时期,货币乘数快速抬升,流动性偏松。那么如果部分银行同业业务的资产端和负债端开始出现收缩,货币乘数不仅难以增加,甚至有回落的可能性,这意味着流动性也会易紧难松。

  一、影响5月流动性的主要因素

  1)财政存款对资金面仍有冲击

  5月仍面临税收上缴的压力,对资金面仍有冲击。根据历史数据,5月份财政存款变动均表现为增加,具有较强的季节性。2014-2016年,5月新增财政存款数额分别为3027亿元,3853亿元和1619亿元。其中2016年5月新增财政存款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当年4月财政存款大幅新增9318亿元,远超历年同期平均值,这个节奏变化的背景是地方债集中发行和营改增。今年地方债发行节奏显著放缓,不会对财政上缴的节奏产生干扰。

  今年财政存款的投放可能会更为均衡。新预算法施行,硬化预算约束,提升财政支出进度,把财政资金集中拨付和支出从年底大幅提前,比如2017年3月财政投放为7670亿元,远超过去同期值,因此在3月末央行才会暂停公开市场操作,以财政资金投放对冲逆回购到期。


  2)其他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预计M0可能会季节性下降补充流动性。2014-2016年,5月M0回流分别为564亿,1696亿和1622亿。预计2017年5月流通中现金回流1500亿元左右。

  预计央行外汇占款仍是小幅外流,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减少,外汇占款的波动进入平稳期。4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即期日均成交量小幅增长,外汇活跃度有所上升。从招商亚洲新兴市场资金流向指标来看,仍在延续弱反弹的趋势,该指数对中国跨境资本流动有一定的领先性。

  不过,临近6月美联储加息时点,对美联储缩表的讨论逐渐增多,可能会给5月资本外流带来一定程度的扰动。欧元区经济继续改善,货币政策出现转向,政治风险缓解,欧元升值;特朗普又对弱美元有诉求,这些因素意味着美元指数年内升幅有限。

  此外,关注近期外汇监管的新变化。路透中文报道央行适当放松跨境资金监管,人民币跨境收付1:1限制不再严格执行,即各家银行人民币的跨境流动不能出现负头寸。当前的人民币净支付的变化确实支持退出这一限额调节的行政性措施。不过,当前逆周期的外观管理政策仍有必要,对外投资真实性合规性的严格审核的政策并未改变。预计未来人民币对外净支付的规模有可能会继续扩张,但对央行外汇占款的负面拖累小于2016年下半年。具体请参见《谈谈人民币对外净支付的新变化-2017年3月中国跨境资本流动数据点评》。

  二、强监管下,流动性易紧难松

  央行2016年初正式推出宏观审慎管理体系MPA,并在2017年初进一步完善,把表外理财业务纳入监管,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增速逐渐放缓,债券市场的杠杆率也出现回落,不过2016年末债灾的导火索——同业存单利率仍在高位,一季度月度发行量快速上升,导致同业“去杠杆”始终差强人意。

  银监会近期连发一系列监管文件,针对同业业务、理财业务、表外理财等逃避监管、以及令资金空转的套利操作进行自查自纠,从执行层面,强调已有政策的严格落实,约束商业银行行为,推动金融“去杠杆”。

  4月对委外遭遇大额赎回的担忧不断冲击资金面,推高资金利率。从银监会监管政策来看,直接针对委外的政策并无收紧,不过委外的资金来自于表内自营资金和表外理财资金,这两者皆会受到政策从严落实执行的影响。银监会层面首次正式在文件中提及禁止同业投资多层嵌套,做实穿透管理,并控制同业存单的发行规模。同时,强调不允许同业资金购买自己以及其他银行的同业存单,并进行委外,防止出现资金空转。

  这意味着政策同时约束了同业投资和同业融资两端,即减少了同业存单的需求,也制约了同业存单的供给。同业存单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导致同业存单的利率继续上升的空间不大,但是下降的幅度也同样受限。



  4月同业存单发行显著放缓,这是商业银行应对政策的被动而非主动的选择,那么意味着在商业银行负债端的压力将进一步上升。如果负债端规模下滑,资产端将不得不被动收缩,这意味着部分银行将在同业资产到期后将不再续作,或者赎回甚至压缩部分资产,债券投资和狭义信贷的规模也可能会受影响,至此商业银行逐步缩表。在这个过程当中,市场可能会产生流动性紧张的预期,近期的委外赎回就是表现之一。


  可以肯定的是5月这个冲击远未结束,同业业务的调整才刚刚开始。银监会“三违反、三套利”要求6月12日银行提交自查报告,银监会6月底提交现场检查意见书、7月底报送处理处罚结果。“四套利”于7月15日上报自查报告。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用两个“加强”(监管协调和金融服务实体)和一个“加大”(惩处金融领域违规违法行为工作力度),显示下一阶段政策重心仍是防控金融风险,继续推进“去杠杆”。

  回顾15年同业业务快速扩张时期,货币乘数快速上升,流动性偏松。在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期间,央行资产负债表和基础货币都出现收缩,但流动性并不紧张。虽然基础货币下滑2.2万亿元,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也并没有过多投放流动性(“对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债权”下降0.58万亿元),但是货币乘数快速上升,这推高了M2同比增速从11.6%升至13.3%,考虑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从12.8%至15.0%。

  那么如果部分银行同业的资产端和负债端开始出现收缩,货币乘数不仅难以增加,甚至有回落的可能性,这意味着流动性也会易紧难松。在《“双缩表”来袭?!-有关货币的学与思之二》中我们分析了中信银行缩表的原因及演化。


  三、机构间资金多寡不均衡、央行维持资金面紧平衡

  回顾4月,央行态度稳健,维持资金面紧平衡的局面。上旬银行间利率回落,银行间市场资金较为充裕,央行暂停公开市场操作,通过逆回购到期,实现货币净回笼。在委外赎回冲击市场信心时期,央行通过OMO、MLF等工具的超量续作,进行货币净投放,维持银行间流动性的基本稳定。

  4月下旬,非银资金面较为紧张,银行间流动性尚好。我们看到全市场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R007利率快速上升,而银银之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DR007回升幅度较小,银行可以通过向央行申请SLF融入资金缓解流动性。R007与DR007两者之间的缺口扩大,幅度甚至接近3月末的情形。


  央行在4月总计净投放资金2540亿,主要集中于后半月的逆回购操作。在17日续作了4955亿MLF,对分别于13和18日到期的共4515亿MLF进行超量对冲。此外,还投放839亿元抵押补充贷款,PSL主要是针对政策性银行而非商业银行,主要功能是定向对社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刺激基础设施建设,对银行间流动性影响较小。


  5月公开市场资金到期量较大,又有税收上缴的压力。5月份的到期量共9095亿元,其中包括4095亿MLF,即5月3日和16日分别到期2300亿元和1795亿元。


  结合全文的分析,5月流动性可能依然偏紧。一方面,经济向好撑腰监管趋严,央行维持资金面紧平衡的态度尚且看不到松动的理由。4月PMI虽然回落0.6个百分点至51.2%,但仍在经济扩张区间。另一方面,同业资产端和负债端收缩的压力持续存在,同业“去杠杆”的进程才刚刚开始。
2017-05-04 08:44:49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37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JD
发帖数:2155
回帖数:7787
可用积分数:1136264
注册日期:2008-09-04
最后登陆:2020-06-02
金融去杠杆监管方向一致 央行难放松流动性管控
2017年05月04日 08:25来源:中国证券报编辑:东方财富网

  业内人士指出,在金融去杠杆大背景下,监管方向是一致的,一只手硬,另一只手未必就会松。为避免加杠杆死灰复燃,央行大概率将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倒逼压力。同时,二季度流动性波动风险不容忽视。从“防风险”大局出发,预计央行会继续管控流动性波动,避免极端情况发生,当前货币政策放松无望,但紧亦有度。

  面对短期流动性紧张及大量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5月3日,央行重启公开市场操作(OMO),放量开展2000亿元逆回购交易,但未对到期MLF进行续做,实际仍实施了净回笼。当日货币市场紧张氛围有增无减,资金利率整体重返升势,叠加最近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开盘利率上行,围绕央行货币政策及流动性走向的猜测进一步增多。


  业内人士指出,在金融去杠杆大背景下,监管方向是一致的,一只手硬,另一只手未必就会松;为避免加杠杆死灰复燃,央行大概率将保持一定流动性倒逼压力。与此同时,二季度流动性波动风险不容忽视,从“防风险”大局出发,预计央行会继续管控流动性波动,避免类似“钱荒”那样的极端情况发生,当前货币政策放松无望,但紧亦有度。

  明放实收 钱紧在继续

  继周二暂停操作后,周三(5月3日)央行重启OMO,且一来就开展了2000亿元逆回购操作,交易量创下2月17日以来新高。据央行公告,这2000亿元逆回购包括7天期1700亿元、14天期200亿元和28天期10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2.45%、2.60%、2.75%,均与上一期操作持平。

  数据显示,3日有600亿元逆回购到期,故在冲销完回笼量后,央行逆回购操作实现净投放1400亿元,创今年1月20日以来央行通过OMO实施的单日最大规模净投放。但当日随600亿元逆回购一道到期的,还有1笔6个月期的MLF,规模2300亿元。而根据此前类似情况可基本断定,央行当日未开展MLF操作。总的来看,3日,央行通过OMO渠道继续实施了流动性净回笼,规模为900亿元,较上一日的700亿元反而有所增多。

  自4月下半月以来,货币市场流动性本就偏紧,跨月后流动性也未见改善,在此情况下,央行继续从金融体系“抽水”,对流动性及市场情绪的影响可想而知。3日,货币市场紧张氛围有增无减,就连上一日有所回落的中短期资金利率也都重返升势。

  3日早间公布的SHIBOR全线上涨,其中,隔夜、7天和14天品种分别上涨2.76BP、4BP和3.2BP,涨幅靠前,继续传递出短期资金相对紧俏的讯息,值得注意的是,当日3个月SHIBOR上涨3.07BP,创下近三个月最大单日涨幅。

  3日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存款类机构,下同)利率整体走高,其中隔夜回购利率涨近6BP至2.92%,7天回购利率(DR007)涨近19BP至3.18%;中等期限的14天、21天品种分别大涨56BP、18BP。交易员称,3日早盘资金面继续紧张,少见银行类机构融出,大部分需求都无法得到满足,午后紧张依旧,直到15时许才逐步恢复正常,尾盘资金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另外,最近中长期限资金利率自高位水平进一步上行,显示市场流动性预期更趋谨慎。3日,盯7天回购定盘利率(FR007)的1年期利率互换上涨4BP至3.76%,连续四日上涨,且收盘价创今年新高。

  回购开盘价上行有玄机

  从跨月后资金面回暖预期落空到在钱紧状态下实施净回笼,市场对于央行态度及未来流动性走向不由得增添几分谨慎。同时,市场注意到最近银行间市场主要期限回购开盘价出现上行,有人猜测这可能是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继续上调的前兆。

  近期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开盘价有所上行,7天期回购(DR007)自4月28日以来连续三个交易日开在2.65%,此前一个多月,DR007开盘利率一直稳定在2.45%。从3月下旬开始,DR001开盘价大多处于2.35%位置,到4月28日这天也上涨20BP至2.55%,5月2日再次上涨30bp至2.85%,5月3日重新回落至2.55%。

  华创证券分析师李俊江表示,回购开盘利率具备部分基准利率的作用,如果开盘利率持续保持在高位,OMO上调概率将加大。退一步讲,无论后续OMO利率是否上调,都将强化市场利率上调预期。

  年初以来,央行曾于1月底2月初和3月下旬两度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这之间大约相隔一个半月,而从前次上调算起,到5月初的间隔也是一个半月左右,加上回购利率开盘价上涨,引发市场猜测也并不奇怪。

  “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具有一定连续性,央行继续上调OMO利率的可能性无法排除。”一位股份行交易员向记者表示,“但在回购一二级利差拉开之后,继续上调OMO的理由可能才足够充分。”

  数据显示,自3月下旬以来,DR007一直高于7天央行逆回购利率,近期两者利差进一步拉大,截至5月3日收盘,DR007高于7天逆回购利率73BP,最近20日平均值也高出7天逆回购利率64BP.

  前述股份行人士表示,从以往来看,回购开盘利率确实具备一定引导作用,如果开盘价持续稳定在上调后水平,且央行维持流动性偏紧势头,回购交易利率中枢可能出现上移,与央行逆回购利率拉开后,继续上调逆回购操作利率的空间和条件也就具备了。从近期操作来看,央行倾向控量,OMO再次调价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但还需观察。

  放松无望 紧亦有度

  进入二季度,金融防风险监管政策密集兑现,政策效应逐步发酵,市场对银行体系去杠杆提速形成共识,对货币政策从紧的担忧则有所缓和,甚至一度出现对货币政策放松的预期。

  据业内人士介绍,监管层主要有两种手段推动金融去杠杆,一是管住流动性,通过提高资金成本,挤压套利空间,倒逼金融机构去杠杆,这是市场手段。第二则是运用窗口指导、监管政策、行政命令等促使金融机构去杠杆,这是行政手段。

  “稳定的融资成本和必要的利差空间是杠杆操作存在的基础,央行收紧流动性导致融资成本走高、稳定性下降且挤压了套利空间,从而动摇了杠杆策略的基础。”前述业内人士表示,自从去年底流动性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后,金融机构已在降低杠杆,尤其是债券杠杆,由于货币闸门握在央行手里,因此,之前央行冲在防风险的最前面,在金融监管政策加码之后,有人认为货币政策继续收紧的可能性下降,甚至可能逐步松动。

  同时,4月份银监会密集发文后,金融市场出现一定波动,市场对于监管协调的呼声也在增强。有观点指出,为避免监管政策产生叠加影响,一手硬,另一只手就可能软一些。

  但从近期流动性控量及回购开盘价异动来看,货币政策放松怕是无望了,甚至不排除央行继续小幅收紧,再让金融机构“出出汗”、“排排毒”。

  来自华创证券等机构的分析师认为,监管协调体现的是底线思维,是要避免政策用力过猛,引发系统性风险,但金融去杠杆是大方向,不同监管部门努力的方向应该是一致的,未来监管机构或更加注意统筹监管和监管协调,但不能认为一只手硬,另一只手就会松。

  有分析人士进一步指出,为避免加杠杆死灰复燃,央行仍会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倒逼压力,只有这样才能降低道德风险,促使金融机构增强风控意识,主动调整杠杆。

  当然也应看到,二季度是流动性波动高发期,5月份是财政缴款大月,6月又面临年中监管大考,流动性扰动因素多,金融机构超储率则通常较年初下降较多,流动性本身存在季节性收紧压力。同时,去杠杆背景下市场情绪谨慎,资金接续和预防性需求增多,容易加剧阶段性流动性供求矛盾。此时若央行进一步大幅收紧货币政策,发生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将明显上升。从“防风险”大局出发,预计央行仍将维持流动性基本稳定,在保持必要压力的同时,也会管控流动性波动,避免出现类似2013年中那样的极端情况。

(原标题:两手抓?监管趋严 货币亦难松!)
2017-05-04 08:45:47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38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JD
发帖数:2155
回帖数:7787
可用积分数:1136264
注册日期:2008-09-04
最后登陆:2020-06-02
六部委要求各省排查地方政府融资担保行为 7月底前须整改到位
2017年05月04日 06:06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编辑:东方财富网

摘要
5月3日,财政部、发改委、司法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六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
  地方政府债务监督继续保持高压态势。

  5月3日,财政部、发改委、司法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六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坚持问题导向,针对部分地区政府为融资平台举债提供担保,部分地区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政府投资基金等变相举债等行为,要求省级政府尽快组织摸底排查,并于今年7月31日前清理整改到位。

  《通知》明确了融资平台公司融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边界和负面清单。如允许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规范操作PPP、政府投资基金,但政府不得以任何方式承诺回购社会资本方本金,也不得承诺最低收益等变相举债。

  六部门后续将建立跨部门联合监测和防控机制。除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中介机构、法律服务机构等违法违规出具法律意见书,也将被追究责任。

  限期清理整改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15.3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为80.5%。加上中央政府债务12.01万亿元,2016年底我国政府债务合计27.33万亿元,我国政府债务负债率(债务余额/GDP)为36.7%,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

  尽管我国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地方政府推陈出新的变相举债融资手段,使得地方政府债务存在隐性扩张,这部分风险始终为外界关注。

  对于当前地方政府举债状况,财政部表示,一些地区政府违法违规举债担保仍时有发生,部分金融机构对企业提供融资时仍要求地方政府提供担保承诺,部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政府投资基金等存在不规范现象。

  2016年财政部曾摸底全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债务余额情况,还将政府中长期支出事项纳入统计。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次六部委联合发文,结合了2016年开展的融资平台公司债务等统计情况,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构建化解当前各类潜在风险的“防火墙”,重点在组织清理整改地方政府融资担保行为、加强融资平台公司融资管理、规范政府与社会资本方的合作行为、进一步健全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建立跨部门联合监测和防控机制、大力推进信息公开等六个方面。

  《通知》要求各省级政府尽快组织一次地方政府及其部门融资担保行为摸底排查,这项工作要求在2017年7月31日前清理整改到位。

  如何整改呢?《通知》指出,相关部门、市县政府加强与社会资本方的平等协商,依法完善合同条款,分类妥善处置,全面改正地方政府不规范的融资担保行为。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赵全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财政或政府部门出具担保函、承诺函等,属于违法行为,这种要清理。对于PPP项目、政府引导基金等,如果有回购本金、承诺最低收益等,需要修改相关合同条款,让PPP项目操作合乎规定。

  明确地方政府举债边界

  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边界在哪里呢?

  《通知》重申,地方政府举债一律采取在国务院批准的限额内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方式,除此以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举借债务。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以文件、会议纪要、领导批示等任何形式,要求或决定企业为政府举债或变相为政府举债。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地方政府合法举债,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国务院批准的限额内发行的政府债券;另一个是需经本级人大审批通过。

  融资平台公司是地方违规举债中重要载体,《通知》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金融机构相关行为都做出了规定。

  其中,厘清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的边界为核心内容。《通知》指出,推动融资平台公司尽快转型为市场化运营的国有企业、依法合规开展市场化融资,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干预融资平台公司日常运营和市场化融资。融资平台公司在境内外举债融资时,应当向债权人主动书面声明不承担政府融资职能,并明确自2015年1月1日起其新增债务依法不属于地方政府债务。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落实依法治国战略,严格执行预算法和国发【2014】43号文规定,需要给市场以明确信号。新预算法实施后,融资平台公司贷款、发行企业债券等,都是企业债务,不属于政府债务。市场需要正确研判风险,不要误把企业信用当成政府信用。

  至于实践中借用PPP模式、政府投资基金等违规举债行为,《通知》也明确列出了负面清单。如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参与PPP项目、设立政府出资的各类投资基金时,不得以任何方式承诺回购社会资本方的投资本金,不得以任何方式承担社会资本方的投资本金损失,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社会资本方承诺最低收益等。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指出,推行PPP模式,要控制地方政府债务,更重要的是改革意图,以有限政府投资撬动社会资本,打破行业垄断等。在PPP、政府投资基金中承诺回购本金、承担本金损失、承诺最低收益等,使得社会资本参与方基本不承担项目管理运营风险,变成由政府承担全部风险,违背了当初的意愿。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规范开展的PPP项目、政府投资基金等,仍然是鼓励的。

  开展联合监督

  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融资行为,涉及多个监管部门。此次六部委联合发文,意在建立跨部门联合检测和防控机制。

  《通知》表示,由财政部门会同发展改革、人民银行、银监、证监等部门建设大数据监测平台,统计监测政府中长期支出事项以及融资平台公司举借或发行的银行贷款、资产管理产品、企业债券、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情况,加强部门信息共享和数据校验,定期通报监测结果。

  此外,六个部门还将联合注册会计师协会、资产评估协会、律师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对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融资平台公司、金融机构、中介机构、法律服务机构等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跨部门联合惩戒,形成监管合力。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郑春荣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通知》从资金供给和需求方,加强监管,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有融资需求,要对这两者加以规范;引入央行、银监会、证监会等,将各类融资工具纳入监管。此外,引入司法部,作为共同发文单位,能对律师事务所等违规出具法律意见书等加以规范。

  《通知》还要求各地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如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应当重点公开本地区政府债务限额和余额,以及本级政府债务的规模、种类、利率、期限、还本付息、用途等内容;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决策主体、购买主体、承接主体、服务内容、合同资金规模、分年财政资金安排、合同期限、绩效评价等内容;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名录公开等。

(原标题:六部委要求各省排查地方政府融资担保行为 7月底前须整改到位)
2017-05-04 12:41:15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39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JD
发帖数:2155
回帖数:7787
可用积分数:1136264
注册日期:2008-09-04
最后登陆:2020-06-02
一晚上三条金融监管消息 都强调了一个词
2017-05-04 06:54:56
来源:Wind资讯

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发文称局部风险不容忽视;证监会官网刊文指出要全面梳理资本市场各项风险点;另有媒体称,保监会将开展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排查,摸清风险底数,稳妥化解风险。

来源:Wind资讯



新闻配图

昨晚,相继有三条消息发布,内容均为金融监管。

其中来自财政部的通知和证监会的公告均强调“把防范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另一篇来自保监会的消息,也强调了要化解风险。

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发文称局部风险不容忽视,要求摸底排查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证监会官网刊文指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梳理资本市场各项风险点。另有媒体报道称,保监会5月至7月将开展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排查,摸清风险底数,稳妥化解风险。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最新的评论文章中称,金融监管趋严实质上表明宏观政策悄然转向,淡化稳增长短期目标,着重降低金融风险;不要有周期幻想,也不要担心经济增速大幅回落,需要有底线思维。

消息1 六部委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

5月3日傍晚,财政部、发改委、司法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联合发文,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

对于发布通知的宗旨,通知称,“个别地区违法违规举债担保时有发生,局部风险不容忽视。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现就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有关事项通知。”

消息2 证监会:不放过一个风险隐患

同一天,证监会官网刊文称,“当前要结合资本市场实际,准确研判各种风险,不放过一个风险隐患,逐项细化分解,把防控风险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做实做细。”

文章表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梳理资本市场各项风险点,自觉维护和依靠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牢牢把握资本市场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消息3 保监会专项排查非法集资

据中国证券网5月3日晚间披露,为防范和化解保险业涉嫌非法集资风险隐患,保监会计划于5月至7月在保险业开展涉嫌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排查行动。

根据保监会下发给各保监局及各保险机构的通知来看,此次专项排查行动将摸清风险底数,稳妥化解风险。将加强对非法集资风险突出的重点地区、重点机构、重点业务、重点人群的排查,特别是要加强对基层保险机构、一线业务人员的排查。

以下分别为六部门通知、证监会文章和保险业风险排查报道全文。

六部门:尽快排查地方政府及其部门融资担保

原标题为《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



资料图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发展改革委、司法厅(局),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各银监局、证监局:

2014年修订的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实施以来,地方各级政府加快建立规范的举债融资机制,积极发挥政府规范举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作用,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个别地区违法违规举债担保时有发生,局部风险不容忽视。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现就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全面组织开展地方政府融资担保清理整改工作

各省级政府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国办函〔2016〕88号)要求,抓紧设立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指导督促本级各部门和市县政府进一步完善风险防范机制,结合2016年开展的融资平台公司债务等统计情况,尽快组织一次地方政府及其部门融资担保行为摸底排查,督促相关部门、市县政府加强与社会资本方的平等协商,依法完善合同条款,分类妥善处置,全面改正地方政府不规范的融资担保行为。上述工作应当于2017年7月31日前清理整改到位,对逾期不改正或改正不到位的相关部门、市县政府,省级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应当提请省级政府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要密切跟踪地方工作进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二、切实加强融资平台公司融资管理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一步规范融资平台公司融资行为管理,推动融资平台公司尽快转型为市场化运营的国有企业、依法合规开展市场化融资,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干预融资平台公司日常运营和市场化融资。地方政府不得将公益性资产、储备土地注入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承诺将储备土地预期出让收入作为融资平台公司偿债资金来源,不得利用政府性资源干预金融机构正常经营行为。金融机构应当依法合规支持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融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健全信息披露机制,融资平台公司在境内外举债融资时,应当向债权人主动书面声明不承担政府融资职能,并明确自2015年1月1日起其新增债务依法不属于地方政府债务。金融机构应当严格规范融资管理,切实加强风险识别和防范,落实企业举债准入条件,按商业化原则履行相关程序,审慎评估举债人财务能力和还款来源。金融机构为融资平台公司等企业提供融资时,不得要求或接受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以担保函、承诺函、安慰函等任何形式提供担保。对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担保形成的债务,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的通知》(国办函〔2016〕88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分类处置指南〉的通知》(财预〔2016〕152号)依法妥善处理。

三、规范政府与社会资本方的合作行为

地方政府应当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允许地方政府以单独出资或与社会资本共同出资方式设立各类投资基金,依法实行规范的市场化运作,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政府可适当让利。地方政府不得以借贷资金出资设立各类投资基金,严禁地方政府利用PPP、政府出资的各类投资基金等方式违法违规变相举债,除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参与PPP项目、设立政府出资的各类投资基金时,不得以任何方式承诺回购社会资本方的投资本金,不得以任何方式承担社会资本方的投资本金损失,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社会资本方承诺最低收益,不得对有限合伙制基金等任何股权投资方式额外附加条款变相举债。

四、进一步健全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战略,严格执行预算法和国发〔2014〕43号文件规定,健全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地方政府举债一律采取在国务院批准的限额内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方式,除此以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举借债务。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以文件、会议纪要、领导批示等任何形式,要求或决定企业为政府举债或变相为政府举债。允许地方政府结合财力可能设立或参股担保公司(含各类融资担保基金公司),构建市场化运作的融资担保体系,鼓励政府出资的担保公司依法依规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地方政府依法在出资范围内对担保公司承担责任。除外国政府和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转贷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为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债务以任何方式提供担保,不得承诺为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的融资承担偿债责任。地方政府应当科学制定债券发行计划,根据实际需求合理控制节奏和规模,提高债券透明度和资金使用效益,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五、建立跨部门联合监测和防控机制

完善统计监测机制,由财政部门会同发展改革、人民银行、银监、证监等部门建设大数据监测平台,统计监测政府中长期支出事项以及融资平台公司举借或发行的银行贷款、资产管理产品、企业债券、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情况,加强部门信息共享和数据校验,定期通报监测结果。开展跨部门联合监管,建立财政、发展改革、司法行政机关、人民银行、银监、证监等部门以及注册会计师协会、资产评估协会、律师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参加的监管机制,对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融资平台公司、金融机构、中介机构、法律服务机构等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跨部门联合惩戒,形成监管合力。对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违法违规举债或担保的,依法依规追究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对融资平台公司从事或参与违法违规融资活动的,依法依规追究企业及其相关负责人责任;对金融机构违法违规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资、要求或接受地方政府提供担保承诺的,依法依规追究金融机构及其相关负责人和授信审批人员责任;对中介机构、法律服务机构违法违规为融资平台公司出具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信用评级报告、法律意见书等的,依法依规追究中介机构、法律服务机构及相关从业人员的责任。

六、大力推进信息公开

地方各级政府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等规定和要求,全面推进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举债融资行为的决策、执行、管理、结果等公开,严格公开责任追究,回应社会关切,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继续完善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制度,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应当重点公开本地区政府债务限额和余额,以及本级政府债务的规模、种类、利率、期限、还本付息、用途等内容。省级财政部门应当参考国债发行做法,提前公布地方政府债务发行计划。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公开,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应当重点公开政府购买服务决策主体、购买主体、承接主体、服务内容、合同资金规模、分年财政资金安排、合同期限、绩效评价等内容。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信息公开,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应当重点公开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决策主体、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信息、合作项目内容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社会资本方采购信息、项目回报机制、合同期限、绩效评价等内容。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名录公开。

各地区要充分认识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重要性,把防范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省级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要切实担负起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责任,进一步健全制度和机制,自觉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汇总本地区举债融资行为清理整改工作情况,报省级政府同意后,于2017年8月31日前反馈财政部,抄送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

特此通知。

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司法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

2017年4月26日

证监会:全面梳理市场各项风险点

原标题为《证监会党委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资料图

4月25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并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国证监会党委立即组织学习,5月2日上午又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结合资本市场和证监会系统实际,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证监会党委认为,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上下同心同德,坚持新发展理念,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一季度经济运行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势头,实现良好开局,增长和效益回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市场预期改善。资本市场稳健发展的宏观环境更加有利,投资者信心更加坚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上的重要讲话科学总结了金融与经济的关系,“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全面分析了当前金融形势,对维护金融安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新形势下维护金融安全的6项重点任务,为进一步提升金融监管水平、提高金融工作能力、防范金融风险指明了方向。

证监会党委深刻认识到,今年我们党和国家大事多、要事多,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是头等大事。做好今年的工作,就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提高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金融工作方针政策的能力和水平。当前要结合资本市场实际,准确研判各种风险,不放过一个风险隐患,逐项细化分解,把防控风险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做实做细。

证监会党委要求,全系统各级党组织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对经济金融形势的判断和决策,将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放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大局中来统筹谋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始终保持依法全面从严监管,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着力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协调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稳定发展和监管工作,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和作用。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梳理资本市场各项风险点,自觉维护和依靠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牢牢把握资本市场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保险业5月-7月将开展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排查



资料图

中国证券网记者5月3日独家获悉,为防范和化解保险业涉嫌非法集资风险隐患,保监会计划于2017年5月至7月在保险业开展涉嫌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排查行动。

根据保监会下发给各保监局及各保险机构的通知来看,此次专项排查行动将摸清风险底数,稳妥化解风险。根据相关部署,将加强对非法集资风险突出的重点地区、重点机构、重点业务、重点人群的排查,特别是要加强对基层保险机构、一线业务人员的排查。

根据保监会要求,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要找准排查重点:针对保险从业人员从事非法集资的主导型风险,要重点排查公司内部管控、人员管理是否存在薄弱环节或漏洞;针对从业人员参与民间借贷、代销非保险金融产品涉嫌非法集资的参与型风险,要重点排查基层机构高管、销售人员等高风险人群社会兼职、代销理财产品的情况;针对业外机构和个人假借保险名义从事非法集资的被利用型风险,要重点排查公司关键业务环节风险管控情况,并主动排查监测业外机构和个人假借保险名义虚假宣传、发布涉嫌非法集资广告资讯信息的情况。

其次,保监会要求各单位要结合本地区、本系统业务结构、风险特点,细化排查措施,充分调动行业内外力量,采取业务财务数据监测分析、内部审计、客户投诉、公众举报、舆情监测、跨部门信息共享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科技手段,扩大涉嫌非法集资风险线索发现渠道,确保排查效果。

同时,既要紧盯社会非法集资案件高发、风险突出的传统领域,又要密切关注新型非法集资风险,全面摸清保险业面临的非法集资风险。深入排查保险机构、保险从业人员是否涉及参与投资理财、网络借贷、第三方支付、众筹、房地产、涉农互助合作组织等社会重点领域非法集资行为。密切关注以“虚拟货币”、“金融互助”、“消费返利”、“文化艺术品收藏”、“养老投资”等名义开展非法集资的新形式、新手法,主动排查是否存在保险机构或保险从业人员利用上述手法从事或参与非法集资的风险,把握风险防范化解的主动权。


保监会在上述通知中明确表示,各单位要严格依法依规开展专项排查活动和后续风险处置,对排查出的风险线索,要建立台账,综合考虑违法违规性质、具体行为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坚持积极稳妥、分类施策,采取警示约谈、督促整改、行政处罚、刑事打击等手段分类化解,不搞“一刀切”。要在摸清风险底数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风险,敢于碰硬、敢于揭盖、果断出手,有序处置一批风险点,防止个体风险演变为局部风险、局部风险演变为整个行业风险。对风险处置中的风险及可能产生的次生风险有充分的预计和应对预案,防止风险蔓延,确保总体可控。在遏制案件高发态势的同时,要着力完善规章制度,夯实工作基础,强化非法集资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保监会还强调,要加强专项排查活动与长效风险排查机制的衔接。各保险机构要坚持常规风险排查与专项风险排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在坚持定期开展常规风险排查、及时启动非法集资案件专项风险排查的同时,以此次专项排查活动为契机,对涉嫌非法集资风险全面开展集中排查。
2017-05-04 15:25:45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40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JD
发帖数:2155
回帖数:7787
可用积分数:1136264
注册日期:2008-09-04
最后登陆:2020-06-02
防范化解行业风险 证监会肃清资金池类债券产品
2017年05月04日 11:52作者:张欣培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编辑:东方财富网

摘要
【防范化解行业风险 证监会肃清资金池类债券产品】自去年以来,资金池问题就已经开始受到监管层的严格监管和重视。近日监管层再次要求清理资金池类债券产品。证监会约谈了各大券商,要求清理资金池类债券产品。与此同时,证监会副主席李超亦强调资管业务和债券业务的风险。记者获悉,李超在4月份的一次重要讲话中,提出六大点:正确理解依法从严监管,着力夯实行业的合规风控基础,做好投行的服务工作,防范化解行业风险,维护市场稳定和稳步推进行业的创新发展。(21世纪经济报道)
  自去年以来,资金池问题就已经开始受到监管层的严格监管和重视。记者获悉,近日监管层再次要求清理资金池类债券产品。

  与此同时,证监会副主席李超亦强调资管业务和债券业务的风险。记者获悉,李超在4月份的一次重要讲话中,提出六大点:正确理解依法从严监管,着力夯实行业的合规风控基础,做好投行的服务工作,防范化解行业风险,维护市场稳定和稳步推进行业的创新发展。


  抓紧整治资金池问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近期证监会约谈了各大券商,要求清理资金池类债券产品。多家券商人士向记者确认了消息的真实性。

  “目的就是加强各类风险,不得错配资金池,严惩违法违规,禁止监管套利。”一位券商人士向记者表示。记者了解到,此次清理整治将由各地证监局督办。

  其实债券风险在去年就已经开始暴露。而资金池通常存在期限错配,一旦风险暴露,会产生很大影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在近期的内部讲话中就提到,要关注资管和债券行业的风险。

  李超表示,从行业来看,资管类业务与债券类业务是行业中最需要关注的两个潜在的风险点,债券的杠杆高,还没降下去,有些还在加杠杆。资管类业务里面异常层出,还在做一些不该做的业务,比如说资金池业务,我们发现一起就要处理一起,以维护行业健康发展。希望大家聚焦主业,聚焦主业,控制压缩通道业务。

  “基金公司高度重视货币基金的流动性管理,债券交易方面规则缺失,内部管控不严,监管忽视问题,所以债券的行业问题很严重而且复杂,希望各家机构能够重视,更多的从防控风险的角度把握。”李超在会议上表示。

  李超提出,过去证券公司资管业务中还有部分大集合,这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部分的大集合产品中存资金池的问题,要抓紧清理整治。

  严肃监管、强化处罚成常态

  李超在会议上指出,近年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埋下了不少风险隐患,所以近期工作的重点是防控风险。行业出现积极变化说明措施是有效的,所以应当继续实施,稳中求进。

  “2016年开始监管的力度比较大,但是严肃监管,强化处罚力度会成为常态。”李超表示,从严也不是非法的从严,全面是要覆盖到以前没有覆盖到的地方。机构应当适应这种状态,“依法全面,从严监管”是今后监管的新常态。

  李超表示,证监会的监管是为了更加健康、更加规范的发展。对多数的机构而言,下一步更多的应该放在打好基础上。“很多基础是不牢的,甚至缺失的,这时候不要要求创新。行业里面发展比较健康,风险合规比较到位的领头机构,可以在发展创新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但是要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上。实施差异化的监管,推动行业特色化经营。”李超在会议上表示。

  对于证监会本身,李超指出,监管部门最基础的工作就是监管。“证监会正本清源,树立规范机构业务体系和组织体系,严格规范各种盲目追求规模,偏离主业,以钱炒钱式的伪创新,着力纠正行业发展的偏差,回归主业,加快推进行业规范体系,提高行业自我能力,加大监管力度。”李超表示。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5/10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